二、经营其实是一门更大的学问
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说:“办企业与变戏法当然不一样,但二者有一个重要的共通点,就是看不见的东西决定了看得见的东西。”
产品是我们看得见的东西,技术是我们感受得到的东西,但是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决定着企业的盈利水平。
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经营策略和商业模式。
当年,IBM公司CEO郭士纳被人戏称为“饼干大王”。按照他的观点,计算机公司的老板不用懂计算机,只要懂人性、懂商业就可以了。马云也说:“我不懂互联网,我只是在思考商业模式。”是的,马云本质上是一个商业天才,只不过披了互联网的“马甲”罢了。
不光马云、郭士纳不是技术天才,比尔·盖茨也不是。有人梳理过微软的发展史,凡是他自主开发的产品都是失败的,成功的产品都是收购或模仿别人的结果。很显然,盖茨也是一位商业天才,而不是技术天才。这一点,恐怕要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技术和经营有什么差别呢?商品和商业有什么差别呢?
技术只是一种资源,是生产的要素之一。要把产品生产出来,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资金、人才等,当然也包括管理。同样的道理,产品也只是一种资源,是经营的要素之一。把产品研发、生产出来,绝不等于万事大吉,它离把钱赚回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要实现盈利,除了有新技术、好产品,还得研究顾客。或者说,离开顾客,本无所谓新技术、好产品。在此基础上,还得研究竞争对手,研究时空条件,打磨商业模式,采取经营对策,才有可能盈利。
它们的关系有如炒菜和演戏。一盘菜要好吃,不仅要有好食材,而且要有菜谱和厨师。食材再好,直接拿来吃,也是不合适的。一出戏要好看,不仅要有好演员,而且要有剧本和导演。演员再好,没有好剧本、好导演,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早在1939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就指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不是产品与产品的竞争,也不是服务与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对商业模式的竞争。”
在中国,有人喜欢说这样的话,“会做生意的儿子很难生,会做官的儿子随便生。”老百姓也有这样的俗语:“一年学个庄稼汉,三年学个手艺人,十年难成一个生意人。”这也是在说经营的特点和重要性。
因此,如果单纯从盈利的角度看,商业确实要比商品高出一个位阶。
20世纪80年代,中国有一句流行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商学不比数理化卑下,数理化也不比商学更高尚。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只不过各有所长,各有其适用范围罢了。
智商、情商是大家都熟悉的概念。前几年,又有人提出一个“商业商数”的概念,用来衡量人的商业素质。很显然,造东西属于商品、物理、智商的范畴,卖东西属于商业、经营、商商的范畴。智商很重要,商商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