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张渤治水,兴民是其主要思想精髓。张渤为民治水,不畏艰辛,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这一精神是值得颂扬的。为缅怀张渤而设的跳五猖祭仪,创立者是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成功、形象地运用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上。古代遗留的傩祭礼仪,在全国较大的范围内,至今有的仍蕴含着阴阳五行思想。但直接表现这一理念,并使之具象化,生动、深刻地贯穿全仪的,依本人所见则是以跳五猖最为典型。这一祭仪,还带有浓郁的宗教多神的神秘色彩,是巫、傩、道、释多元文化的载体,充分反映出编创者的宇宙观和宗教心理,是至今所见祭祀祠山张渤仪典中唯一的“活态”标本,也是汉民族古代民间信仰仪式中今已难得一见的精品。
张渤治水的传说与神话,不仅最终成为吴越地域的一种信仰,其间因群聚效应互动的结果,又衍生出新的多种变异形态的一些传闻、神话和习俗。张渤信仰千年间遍及吴越各地。跳五猖则流行于其间的皖东南郎溪县梅渚镇的北庄周、倪两姓,至今每年均在胥河两岸的定埠,南京市高淳区的桠溪、下坝,溧阳市的殷桥、社渚、河口,无锡市的太湖流域等城乡演出。因这一仪式为各地族群所供养和举行,故这一祭仪的存在,无疑对地跨皖、苏两省胥河两岸,甚至太湖周边一带的宗亲的维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跳五猖是民族情感、宗亲凝聚的纽带之一。祀张的各类祭祀,及由此衍生的民间各类民俗活动,今天看来都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地方文化资源。开掘、继承、保护、利用好这类文化遗产,也同样是维护地方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张渤信仰的祭祀及民俗,所传承的社会和谐的精神、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想象力,是这一地区乃至民族不可忽视的传统文化内容。
这里,谈一下张渤信仰与祀张祭仪跳五猖在海外的影响。1993年5月中央文化部批准了两岸合作的“中国傩戏考察与研究”项目。1994年5月,大陆专家组应台湾清华大学等单位邀请,赴台出席了“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研讨会”。会议由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文化人类学学者王秋桂教授主持。会上本人讲演了张渤信仰与周、倪两姓的跳五猖,并同时放映了该仪全过程的录像;讲演得台湾艺术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邱坤良教授点评,引起了参会各国学者的注视。1995年10月由本人编著的《胥河两岸的跳五猖》,作为《民俗曲艺》丛书之一在台出版,与海内外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发行。2003年1月郭琦涛教授在美国纽约出版了Exorcism and Money一书,书中较多地介绍了张渤信仰及胥河两岸的跳五猖,并引用《胥河两岸的跳五猖》书中的一些图片。2006年12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研究员、钱茀教授出版了《东方傩文化概论》巨册,首页插图中收录了北庄村五猖神面照片等。同月,祭祀张渤仪式的跳五猖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跳五猖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和有关媒体的关注与扶持。仅据2013年春节期间的统计,全国就有中国新闻网等十一家网站报道、宣传了此仪的演出。
2014年7月,跳五猖已荣升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北京、南京、上海高等院校有关学科,对张渤研究也日渐增多。
本文原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编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及安徽省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宣城市档案局、宣城地方志办公室合编《宣城历史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