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背景与动态心电图诊断】
患者,男性,88岁。以“反复头晕10余年,加剧5天”为主诉入住心内科,既往常规心电图示:①异位心律;②房性心动过速;③ST-T改变。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异位心律;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③偶发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④ST-T改变,请结合临床。
【图形特征及诊断依据】
图7-1的散点图由分布于45°线近端吸引子B和中段的吸引子A组成。其中吸引子B呈紧致的近圆形,为心动过速,结合逆向心电图可知为房性心动过速;吸引子A呈棒球拍形,为窦性心律。
图7-1 24小时散点图
【诊断】
窦性心律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评述】
持续性窦性心律是分布在45°线中段的稳态吸引子,多呈棒球拍形,异位性心动过速分布在45°线近端的稳态吸引子,与窦性吸引子各自独立,但临床所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数都发生在频发室上性早搏基础之上,所以一般有非稳态吸引子形成室上性早搏三分布或四分布图形,在此基础上出现45°线近端的心动过速吸引子。本例散点图为二分布,在临床相对少见,根据二分布图形和反映心动过速的吸引子B散点紧实的现象,说明本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的RR间期有相当多的数目,且室上速一经发作就持续很长时间,很少与窦律交替出现。图7-2上层黑色条带中心率曲线可反映出这一点:记录开始一段时间内(B段曲线)呈持续性室上速,之后恢复为窦律(A段曲线),再后又发生持续的室上速(B段曲线),在A与B段交替时表现心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整个记录过程心搏起源只在窦房结与异位起搏点之间交替过两次,所以并未形成非稳态吸引子图形,保持了本例稳态吸引子二分布的图形。
图7-2 t-RR图
最上层黑色条带为记录全程24小时心率曲线分A和B两部分,对应右上角散点图中的窦律吸引子A和心动过速吸引子B;白色条带为A、B吸引子交界处的1小时记录,见到从图的左侧开始约12分钟心率曲线在1000ms左右上下起伏,对应下层的心电图为60次/分,形成窦律吸引子A,后半部分曲线平直为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形成吸引子B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属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发病多由于折返机制所致,临床症状上多有突发突止的特点,该例患者的PSVT发作从实时心电图片段上可以看出是由房性早搏所致(图7-3)。通过上文分析,笔者认为,因临床上治疗方案的不同,PSVT患者的心电图需要与其他心律失常进行鉴别,而患者就诊时描记心电图往往表现为正常心电图,或者即使能描记发作时的心电图,也较难通过常规心电图与其他心律失常类型,如阵发性心房扑动(固定房室传导比例)、短阵性高位室性心动过速及自律性增高的频发房性早搏等鉴别,此时,可建议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其散点图具有较明确的特征,即由分布45°线上近端紧致的近圆形及中段的棒球拍形两个稳态吸引子所组成,再结合t-RR图、差值散点图及逆向回放实时心电图片段等技术,即可做出较明确的诊断,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持。
图7-3 t-RR图
最上层黑色条带为记录全程24小时心率曲线,其所反映的心率对应图7-1中的吸引子A和B;白色条带是1小时的记录,自始至终曲线平直,对应下层心律整齐的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形成右上角散点图中45°线上的吸引子B
(张绪平)
参考文献
李方洁,向晋涛.心电散点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