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强求:不是不追求,只是不强求
◎震卦:君子以恐惧修省。
◎清朝康熙皇帝玄烨说:“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易经》中告诫我们,要常以不良的后果来让自己修习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有无过失,谨于言而慎于行。只有小心行事,才能避免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中文“舍得”二字非常有趣。我们可以肯定,古人造词不是随意的,为什么“舍”在先而“得”在后?因为我们的舍证明了我们有得的资格。这让我想到了几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第一个是口香糖的故事,这东西是美国人里力发明的,但是它刚出现时运气并不佳,买的人寥寥无几。后来,里力在试销中发现,为数不多的顾客大都是儿童,于是他决定以儿童作为推销口香糖的突破口。里力按照电话簿上的地址,给每户家庭免费送了4块口香糖。他一口气送了150万户,共600万块口香糖。孩子们吃完里力免费赠送的口香糖,都吵嚷着还想吃,家长们当然只得再买。口香糖的销路由此打开了。不久,聪明的里力又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回收口香糖纸。顾客送回一定数量的糖纸,就可得到一份口香糖。孩子们为了多得糖纸,就动员大人们也嚼口香糖。就这样,大人小孩一起嚼,没过多久,口香糖就被“嚼”成了畅销世界的热门货。
第二个故事关于一家酒店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家酒馆为招揽生意,推出一项促销活动:只要客人来酒馆喝酒,酒馆就为其报销汽油费。促销活动一展开,就受到了中年男性顾客的欢迎。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这家酒馆是在做赔本生意,但由于很多顾客不是一个人来酒馆消费,所以酒馆不赔反赚。在为期三个月的促销活动中,酒馆的生意比平时火爆了很多,每月的赢利达到8万澳元,比以前增加了30%左右。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地产开发的。美国某城30英里外的山坡上有块不毛之地,地皮主人见地皮闲置在那里没用,就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新主人灵机一动,找到当地政府部门说:“我有一块地皮,愿无偿捐给政府,但我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因此这块地皮只能建所大学。”政府如获至宝,当即同意了。于是,新主人把地皮的2/3捐给了政府。不久,一所颇具规模的大学矗立在了这块不毛之地上。聪明的新主人就在剩下的1/3的地皮上修建了学生公寓、餐厅、商场、酒吧、影院等等,形成了大学门前的商业一条街。没多久,地皮的投资就从商业街的赢利中赚了回来。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人们都懂得这其中的道理,但为什么真正能看透“舍得”二字的人却很少呢?
因为自私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类的本能表现。
私者,我也,自我为上的意思。私者,是因受利害而产生的趋避之心。《黄帝内经》中的病机论有这样一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句话用来形容我们各种负面心灵能量也极为妥帖,诸苦乐、悲忧,皆发于心。
自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情感,即使那些看上去很无私的行为,其最终要满足的,也只是自己的心愿罢了。当然,我们所说的自私行为特别指为了满足自我欲望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个体在任何时候都只能在自己能感知的范围内去理解世界,且自私是一种生存本能;就算是极有德行的人,也无法在自己的利益面对真正的伤害时无动于衷。
自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假如一个富强的国家发生了地震,亿万生灵与辉煌的文明突然毁于一旦,一个和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但很有同情心的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呢?我们肯定首先会对这些不幸的遇难者表示怜悯,慨叹一下人生无常,幸福危如累卵,人类辛苦创造的全部成果,竟然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如果我们还特别有爱心,或许也许会想想家破人亡的鳏寡孤独怎么办,自己是不是要去救援一下。假如我们恰好比较爱思考,或许会联想到灾祸对该地区的商业和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不过,当所有的悲天悯人、猜测推论都过去以后,我们就会像平常一样,继续或平静或郁闷地从事自己的工作或热烈地追求自己的快乐,就像灾难从来不曾发生过一样。我还当着我的编辑,写作我的稿子,你还喝着你的酒,打着你的游戏。任何无法触及我们最直接的肉身感受的事件,我们都不可能在乎多久。
相反,哪怕是最不足挂齿的麻烦,只要是切身的、关乎利害关系的,都能让我们产生比他国地震更多、更真实的紧张。如果要我明天丢掉工作,我今天就会夜不能寐。如果同事在背后说我坏话了,我会立马思考如何反击。如果突然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屈,唉,我便会终日思考如何自证清白。千万人的毁灭和我自己的小灾小难一比,显得多么无足轻重啊!
自私其实是件没有办法的事,我们无法顾及超越自己感知力的东西。能让我们最有感觉的是自身的一切,其次是与我们有密切交集的事物,再次是我们所处的小环境,再次才是整个社会。由微观到宏观,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辐射圈。可见,自私不是个多么不见得人的事儿,坦然接受自己的各种自私——小心眼、贪财、势利、爱攀比、好逸恶劳,很多东西,在你接受那刻起,困扰就被减少甚至没有了。
自私固然可理解,但如何自私却是门高深的学问,不是吗?我们只有能满足别人的需求或引导别人需求并加以满足时,才有可能让自己的需求被满足。
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我们都不愿意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谁也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我们把内在的期望建立在外界之外,外部条件的任何变量,都会左右我们的幸福根基,那么,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盯着那些与我们发生各种关系的人,防止他们做出任何可能改变我们幸福条件保障的言行来,结果,我们不是患得,便是患失,终日被各种被迫害妄想症困扰着,活在一种“过去已经有人负了我,现在有人正在负我,未来还会打算负我”的自我纠结中。因为已经被伤害,所以我们正在反击。也因为害怕被继续伤害,所以我们时刻准备进行新的反击。所以才有了言语的争执、行为的争斗。与人争利,利益受损;与己争执,矛盾纠缠。
如此自私的方法,恐怕是最低级的。
既然知道每个人以满足自我需求为第一使命,我们何必放弃一些自我优先权,先满足他人?若他人对我们产生了依赖,我们又何愁需求不被满足?
韩康伯说[11]:“曲成者,乘变以应物,不系一方者也。”
我们要学会放低姿态,跳出本能对自私的偏执,努力去奉献,去给予,努力提升自己的奉献能力,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的需要已经自动被满足了。
当然,人食五谷,受五蕴之苦,难免有各种情绪困扰,很难做到放下自我感受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但是,若想人生之路走得更顺畅,我们就必须学会理性看待我们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慢慢跳出本能加诸我们的局限,我们才走得更远。
你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一个人天生就背负着某种使命,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责任。生命中的每一种经历,都不可以假他人之手,因为我们只能对自己负责。也只有一个能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才会知道自己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究竟应该怎么做。
生活有两大误区: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似乎因为幸福无法自己来证明,所以才需要用别人的眼光来证明,其实这是虚荣心和自卑心在作怪。不要活得太被动,因为这样会让你很辛苦。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行,用不着向别人证明什么。不要光顾着看别人,走错了自己脚下的路。
生存的本能决定了我们时时在计较,但是,有一些比较,我们是可以不在乎的,比如个人境遇,虽然有时会产生幸福感,但更多的是痛苦。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人会活得一无是处,也没有人能活得了无遗憾。比较之心,能把你从天堂拖进地狱,也能把你从地狱拉上天堂,关键看你是俯视还是仰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味比上会痛苦,一味比下会堕落。眼睛向下,境界向上,幸福会自然环绕。
每个人的幸福都只能向自己索求。虽然我们都希望苦由别人受,福由自己享,但谁都无法让别人代替自己去生活、去感受。即使遇上什么事,我们可能需要帮助,但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也只有自己。无论我们遭遇什么,独自去面对、去承担、去重新开始的也只有自己。如果我们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便永远无法学会面对各种挫折。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生意人,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工厂需要的原料,只好宣告破产。他大为沮丧,于是离开妻子儿女,成了一名流浪汉。对于这些损失,他无法忘怀,有一阵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当他找到作者,说完自己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我已经听完了你的故事,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没法帮助你。”流浪汉的脸立刻白了,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完蛋了!”
作者停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刚说完这几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激动地抓住作者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于是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里的影像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自杀。因为在你对这个人有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只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生意人朝着镜子向前走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庞,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地打量了几分钟,然后,他退了几步,低下头哭泣起来。
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他变得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看起来就是一副很成功的样子。“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对着镜子,我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月薪三千美元的工作,老板还预支了一部分给我家人生活。我找回原来的自己了。”他风趣地对作者说,“我正想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会再拜访你一次。我会带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由你填。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让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自己指给我看。”
世界上所有的励志书强调的都是要做自己,要找回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负责,别人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为你的人生负责。
而世界上所有的优秀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自己负责任。一个不知对自己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是无法弄清自己内在的责任的。
其实,我们之所以总感觉活得很痛苦,就在于对自己没有信念,却要做出按照别人的要求或世俗中的某种标准生活的样子来。绝大部分人对自我人生责任的担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们之所以把这些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或情感需求等原因。有的人偶然从事了某种职业,长期从事以后,却因为薪资和发展问题,他们不敢改变行业,把从事这种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他们从来不会尝试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后大肆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花钱。有的人成天纠结于别人怎么看自己,终日谨小慎微地为各种评价而活,从来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
大约因为有从众心理,大部分人都以别人为榜样要求自己,以别人为对象进行攀比,以别人为镜子来看待自己。别人是富人,他觉得自己也要成个富人;别人好用奢侈品显摆自己,他也觉得自己必须有奢侈品。但以别人为镜子,照出的通常不是自己啊!这让我想起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来。
小时候,爱因斯坦的父亲和杰克大叔去清扫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梯子才能上去,于是杰克大叔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杰克大叔依旧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跟在后面。于是当他们走出烟囱的时候,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身上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自己的脸肯定和他一样脏,于是就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又洗;而杰克大叔看见了爱因斯坦父亲干净的样子,就只草草洗了洗手,然后大模大样地上街了。街上的人笑痛了肚子,还以为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这是爱因斯坦16岁时,他父亲给他讲的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父亲说:“其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如果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只要一个人认清了他来到人间的使命,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做这些事情的话,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知道自己的所求,才不会有迷茫。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杨绛
我们就是自己的地狱和天堂
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之道。何必遇上点什么,便本能地恶意猜测是否有人故意为难?再说,就算真有人为难我们,也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何必难过?虽然暂时性欲望被阻断,但我们可以从这种欲望被阻断的痛苦中去反省自己真正的需求,去了解自己真正的价值。可以说,每一种智慧都是从痛苦中得来的。任何一件事,如果不能让我们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便能让我们收获实实在在的智慧,如果你什么都不能获得,人生未免太悲剧了。
古时候,有一个素来渴望开悟的参禅者希望寻找一位名师指点自己,于是就去拜访日本道行颇高的白隐禅师,向他请教什么是地狱,什么是极乐世界。白隐禅师开始时似乎不愿理他,他不甘心,继续追问,不料白隐禅师用世间最恶毒的话来辱骂他。一开始,碍于对禅师的恭敬,这个参禅者还能忍受,但没过多久,他就感觉忍无可忍了,于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他拔剑就朝白隐禅师刺去,一边刺一边怒气冲冲地回骂。白隐禅师此时倒是一副淡定自若的样子,他不紧不慢地对面露凶相的参禅者说:“你不是想要知道什么是地狱吗?这就是地狱。”参禅者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善恶不过一念间,手中的剑不由滑落于地,他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后,跪在地上请求白隐禅师原谅自己。白隐禅师淡然一笑说:“眼下就是极乐世界。”
地狱和天堂,即在剑起剑落之间,即在我们对万事万物的看法中,所以说,善恶不过一念间。
我们深感痛苦之时,若把天堂想象得遥不可及,我们就在地狱。当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什么能打扰我们内心的宁静时,此时便是天堂,便是极乐。苏东坡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所以,极乐世界不在天端的须弥山顶,地狱亦不在地下深不可测的地方,而是在我们的心里。同样的道理,佛也并不在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而是在我们每个人的清净自性里。心情的好坏,也只在一念之间。
常常见得一些人求神拜佛,似乎自己的一切幸福都系于各种塑像上。他们也不想想,要比造佛功德,他们比得过梁武帝[12]吗?可梁武帝下场如何?饿死!
佛学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事实上的佛性,但世俗中的凡尘俗事杂染了我们原本自性清净的心,所以我们的本性上布满了灰尘,以至于连我们自己都忘记了他的存在,终日在迷茫和困惑中挣扎而不得解脱,所以我们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事,这就是在修心增性,就是敬佛;而佛所注重的,并非是诸如皈依以及念经诵佛等外在形式,而是我们的心。之所以一些寺院很重视仪轨,只是为了慑服人们散乱的心性,建立一种对万事万物都深怀恭敬的态度罢了。
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追求心灵的恬静、平和与满足,让自己变得更有涵养,更有气概——这才是一种有价值的理想。
其实,我们的各种精神疾病,绝大多数都是由主观因素导致的,之所以产生紧张、忧虑、痛苦、压抑、封闭等情绪,都是因为我们把一切得失都与自己的自我认同连接在一起,都与幸福联系在一起,内心的各种恐惧使得我们缺乏调节自我心理的技术。故佛言:“心恼故众生恼,心净则众生净。”
虽然,人对境临事,心中会不由自主地生起贪欲、愤怒等烦恼,但我们完全可以站在观察自我智慧的层面,去分析情绪所对应的安全感恐惧究竟是莫须有的还是真实存在的,结果会发现多半是莫须有的。很多人的情绪完全来自于对他人行为表现的过度揣测。比如,我思想开了一会儿小差,恰好领导路过,我看见了她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于是我从她的不高兴表情里开始揣测:是不是我开小差被看见了?又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完成得也不太好,于是越发加重这些疑虑了,心道:想必,她对我的工作肯定非常不满意,不定想着怎么罚我呢!带着这样的思想,我自然会终日惴惴不安。但倘若我知道,她的神色看上去不大好只是因为感冒了,身体有点不舒服的话,这时该感觉自己多么可笑啊!我们人啊,总是过于敏感,有时觉得别人放个屁都是为了熏自己,可是这有必要吗?
哪怕是真的遇上了重大的挫折,也不应该一直沉浸在伤痛里。无论多么痛苦的事,过几年看,才知那段痛苦不过是一种必然经历的阶段;无论多么重要的事,过几年看,才知道那所谓重要只是一种欲求不满导致的不甘心的主观情绪纠缠;无论离开的人多么让你难以忘却,过几年看,才知道多有影响力的事都敌不过时过境迁。万丈尘寰中一切生死苦乐,无不敬仰岁月的鼻息,一切经年积累的入骨之恨,都会随着更多的时间而流逝。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培养积极的心态是我们时刻都必须进行的事。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毫无波折的,正是有了挫折这个“壮骨剂”,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无数种可能。
每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困难与挫折是我们成长中不可避免、不可缺少的“壮骨剂”。从困难与挫折中走出来的人才会更坚强、勇敢。智慧是在应对困难与挫折中获得的,乐观的人生态度也会由此而生。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困难,及时地疏导心理恐惧,就能走出缺陷和挫折,重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进发。
我们要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局限,接受缺点,才能改变缺点。为什么只有接受才能改变呢?如果一个人非常排斥自己的某个缺点,那么,那些与缺点相关的事,都会多少招致他的反感和排斥,并且他会一味沉浸在对缺点的怨恨中——例如一个由于意外而使视力受损的人,他会终日怨念悔恨;而一个从小就失明的人则不会因为视力缺点而有所怨怒,这一点可以用个例子来说明:美国纽约州有个盲人州长,叫大卫·帕特森,他出生在纽约西南的布鲁克林,长期生活在纽约的哈勒姆黑人居住区。他是个不幸的孩子,仅3个月大时就因眼部感染导致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近乎失明。他的人生记忆是从黑暗开始的。他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看着爱子遭遇如此灾劫,心疼之余下定决心好好培养他,孩子眼睛已经盲了,绝不能让他心盲。他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正常孩子来对待,有了父母的疼爱,帕特森的童年过得还是很幸福的。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决定让帕特森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正常的心智。但是,纽约市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拒绝接收帕特森进入正常的班级学习。他的父亲也动过妥协的念头,但一想到孩子从此就会被贴上盲人的标签,便又下定了送他入学的决心,纵然是倾家荡产,他也不能放弃帕特森。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所位于长岛的学校,出于敬佩这位父亲的坚持不懈,勉强地答应了接收帕特森,不过提出他只能在正常班级试读。为了帕特森上学,他们举家搬到了长岛定居。
对帕特森来说,上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尽管,此前他接受了父亲的训练,熟悉家里的每一个地方,只要是在家里,帕特森便和常人无异;可是在学校毕竟是换了新的环境,他一开始确实很难适应。但帕特森知道机会难得,且他深知父母为了给他争取这个机会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即使他难过,也只会一个人将头深深地埋进被窝里哭泣。父亲看着他红肿的眼睛,自然心疼无比,但他还是严厉地说:“你必须学会坚强,这才是男子汉,才会让人瞧得起!”他抹了一把眼泪,和父亲拉钩保证,以后绝不会让父亲失望。
他的视力极其微弱,斗大的字都需要仔细分辨才能认清,阅读异常困难。所以,于他来说,首要的是抓住上课时间,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而在老师停顿的空闲和课间的休息时间里,他就反复地揣摩老师所讲的内容。睡梦中,他的脑海响起的是老师的声音,有时,他半夜里大呼小叫地把父母吵醒,还在求解老师布置的思考题。慢慢地,他的记忆力变得好得出奇,几乎过目不忘。课堂上,他是最积极的一员,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喝彩。学校的一些演讲比赛和话剧演出,他都会踊跃参加。
因全心忙于学习,他的体质越来越差。一次体育课后,他因头昏摔倒在地,吓坏了同学。这一切惊醒了他——不能只关注学习了!为此,他每天早早地起床锻炼身体,并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还跑马拉松。渐渐地,他练出了结实的肌肉,每天的精力都异常充沛。这时,老师和同学们才发现,他是学校最活跃的一个学生,他的优秀毫不逊色于正常人。
长期以来,他既不使用导盲犬和拐杖,也不戴黑色眼镜,外表看起来与近视者无异。他不仅在近距离仍可辨认人的相貌,而且能记住别人所说的话,通过听声音就能很快辨别出对方。他还常常和一些朋友说起连他们自己都已经忘记的话,令他们惊讶不已。而和朋友们一起外出,他更是朋友们的记忆器。帕特森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没错,以帕特森这样一个盲人,却能活得比大多数人都优秀,这是多么令我等正常人汗颜啊!
虽然有不少天生残疾的人活得都很艰苦,但依然出现了如张海迪、霍金等了不起的人物,他们都是因为接受了自己的缺点,才活出了精彩的人生。试想,若是一个人在成年后,因为某种事故引发了后天视力残疾,他的人生几乎就被毁了。我们不难预见,在接下来的人生里,他会用多少时间来抱怨自己的不幸,又会用多少时间来归罪于人,再花多少时间来可怜自己的后半生,他不接受自己已经失去某些功能的现实,不愿意从更低的起点重新活出来。其实,任何一个人,只要愿意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从更低的起点重新开始,以应该更努力活着的观点来重新生活,就都可以取得更了不起的成就。
所以,相信我,一切绊脚石,都是因为你视之为绊脚石,才成为绊脚石的,如果你把它视之为垫脚石,那么,你完全可以抬起脚来,把绊脚石踩在脚下,让它成为你的垫脚石。
主动放下身段,得到的机会更多
拿得起放得下,我们的思考才会有高度的弹性,懂得适当地谦让,主动放下身段的人,比别人的机会更多。一个没有身段顾虑的人,他的机会比那些苦于维护自尊的人多一百倍,他的灵活性比那些苦于维护自尊的人多一千倍,因为他没有自己制造的枷锁。由于本能的局限,我们容易把一些表面的东西看成绝对的原因,比如主动对人好。
一个叫吴刚的人在银行工作,每次同事聚会时总是找借口搪塞。即便偶尔被朋友们拉去,也总会先讨好般地征求妻子的同意。朋友们海吃猛喝,他却从不敢端杯。偶尔沾酒,回家前他都会谨慎地把脸洗了又洗,口漱了再漱,害怕妻子知道。
一天,单位里一位同事举行婚礼,吴刚也去了,身后跟着他的妻子。宴会上,从来没喝过二两酒的吴刚喝下了整整半瓶,他是在妻子的唠叨声中被同事们搀上车的。第二天,吴刚若无其事地进了办公室。同事们面面相觑后,便开始在那儿窃窃私语,个个脸上带着嘲弄的笑。有人故意问道:昨晚没事儿吧?吴刚说:能有什么事儿?说完便办起公来。过了一会儿,吴刚的电话突然响了。虽然他的头已经埋得不能再低,而且用手遮住了嘴巴,但大家还是能听得出电话是他妻子打来的。
没多久,办公室响起了重重的敲门声。门开了,站在门口的是吴刚的妻子,手中还拿着一瓶蜂蜜。妻子板着脸旁若无人地嚷了起来:不能喝还逞能?有能耐和人家比挣钱啊!吴刚赶紧把脸上堆满笑,一个劲儿地赔着不是。一番咆哮后,吴刚的妻子终于走了。
男性同事都挺看不起吴刚的行为,认为他太懦弱了。但吴刚却说,看婚姻中的女人要换个角度看。老婆不让喝酒是为了什么?不是想约束我,是为了咱的健康;女人拿比你强的人和你比是为了什么?她不是想伤你自尊,而是为了激起你的进取心。
有人问:老婆无理取闹怎么办?他说:“能怎么办?她要吼,带她吃好的去;她要闹,带她逛商场去,一个大老爷们儿,跟自己的女人逞什么能?买点衣服、化妆品,人家不是傻子,能老闹啊?”后来听说,吴刚已经成为了信贷部的主任。
可见,在婚姻里,举案齐眉的温馨是幸福,夫唱妇随的恩爱是幸福,有一个深藏机智懂得低调的配偶,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我们不是活在与人的斗争中的,而是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如果连身边人都不能团结,当我们需要支持的时候,又去哪儿寻找力量?
据说,在2009年,皇家马德里俱乐部斥3500万欧元巨资,才引进了本泽马[13],俱乐部希望本泽马能挑起球队前锋线的大梁。刚开始的时候,本泽马感觉十分自在,一是久负盛名的皇家马德里俱乐部是每个职业球员梦寐以求的地方;二是自己非常受重用。所以有那么一阵子,他过得相当地舒服。但一切的快乐都随着穆里尼奥的到来而终结了。
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主席为了让球队重夺欧洲冠军,在2010年斥巨资请来了穆里尼奥担当主帅。穆里尼奥这个人,以铁腕著称,他最喜欢充满霸气的势不可挡的前锋。本泽马虽然非常有天赋,但略显斯文,入不了他的法眼。这使得本泽马很不服气,他认为,穆里尼奥对自己有偏见,所以抵触情绪日渐浓了起来,慢慢地,他连日常训练都不参加了。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成了公开的秘密。
本泽马的经纪人劝他说,既然此处不留人,不如转会。本泽马考虑了很久,还是舍不得离开,是啊,到哪儿能找到比皇马更大更好的事业平台呢?俱乐部高层劝穆里尼奥:“给本泽马一点机会吧,小伙子能力还是有的。”穆里尼奥笑言:“我带队踢球好比打猎,要的是老虎、狮子,小猫最好离远点。”这句讽刺本泽马的话被媒体广泛传播,大家一度认为,本泽马恐怕再无出头之日了。
就在本泽马心灰意冷时,一个和他私交不错的队友找到了他。其实,这是个来打圆场的人。他对本泽马说:“其实穆帅对你的球技是非常认可的,只是他更强调团队作战,毕竟依靠一两个能力超强的球星,队伍获胜的可能性很小。”
本泽马说:“我也知道团队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队友道:“那你不妨和他沟通一下。”
“但是他对我的成见太深了,我根本没法与他沟通。”
“如果两人强辩,当然会不欢而散,如果换种方式呢?”
那天,本泽马想了很久。
很快就到了周末,由于第二天有比赛,吃过晚饭,穆里尼奥一个人待在房间里,苦想破敌之术。这时,敲门声突然响起。
“是谁?”
“是我,本泽马!”
穆里尼奥大为惊奇,他可不想在这时见到自己根本不想见的人,于是推脱道:“我现在很忙,如果想发牢骚或是找麻烦的话,请换个时间吧!”
本泽马沉默片刻,诚恳地说:“我想认个错。”
穆里尼奥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边开门边说:“我们只是理念不同,没有对错。”
“您是教练,要为全队负责,我不应该把自己当作队伍的中心,我应该尊重队伍的需求。”听到本泽马诚恳的道歉,穆里尼奥冷峻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两人非常坦诚地聊了一会儿,很快就解开了心结。本泽马说:“我知道您想带队称霸欧洲,这也是我的理想。目前,球队整体很稳健,但缺少一把利剑,您需要一把在全队稳步推进后致命一击的利剑。这把利剑就是我。或许您现在并不认可,但是如果您不给我机会试一下,就不光是我的悲剧,也是您的遗憾。”
第二天,沉寂多时的本泽马赫然出现在球队的首发名单中,而且在比赛中打进制胜的一球。从此,本泽马似乎时来运转,频频出现在主力阵容中,他很快成了欧洲进球效率最高的前锋之一。全世界的媒体同时惊呼:本泽马神奇复活了。
一夜之间,本泽马完成了从弃儿到宠臣的转变,职业生涯重获生机。有媒体问穆里尼奥:“你再次重用本泽马,是因为他示弱了吗?”
穆里尼奥回答:“虽然示弱了,但他的示弱绵里藏针。”
在职场上,当你遇上僵持不下的局面时,主动放下身段可以赢得一定的回旋余地。但这不等于摇尾乞怜,其中的度,还需要自己去把握。
吃得小亏,办成大事
受得了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忍得了一时之气,才能免得百日之忧。吃得了小亏,才不会吃大亏。坚守心灵深处的高贵,在非原则的问题上或在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上,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之过,就能得到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对于别人的过失,倘若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东晋著名医学家葛洪说:“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勤恳谦虚的人会有很多追随者;而骄慢倨傲的人,身边的人都会远离他。
我一直想去安徽桐城,因为著名的六尺巷就在这里。听说,六尺巷坐落在桐城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这个宰相不是别人,是清代名臣张廷玉之父张英。我读完《曾国藩全集》,才知道多数能举家富贵的人,都有大德。如曾国藩那般的豪门世家,其家训不是权谋之术,不是争名夺利的伎俩,而是教育子弟谦敬勤劳,后来又看电影《六尺巷》,真是颇为感慨。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清康熙年间,在安徽省桐城县城内的一条街巷两边,一边是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一边是桐城富户吴乡绅的豪宅。街巷是连接城内外的交通要道,两家一直以此巷为界,和睦相处。吴家相公苦心攻读,却屡试不第,其妻胡月娥纠心不已。而对门的相府官运兴旺,几个公子连登金榜。胡月娥爱夫心切,一心希望夫君高中,于是找了风水先生看风水。那风水先生一看,张家风水有天地灵气;再看,还是张家风水有天地灵气——张家府邸所在之处,原是吴家的,后卖与了张家。
听说张家风水好,于是吴家的太叔公出主意让胡月娥偷移界碑,圈路砌墙,巧夺风水宝地,借以改变吴家命运。吴家突然砌墙,截断相府门前便民街巷,百姓怨声载道。相府少夫人姚香兰,出面理论拦阻,胡月娥拒不相让,两家闹得不可开交,不得不告到桐城知县和大人那儿。和大人从中斡旋,在衙门的参与下,香兰与月娥一致同意挖界碑明确地界。不料,果真在相府墙外的竹林下挖出了界碑。相府有理成无理,香兰有口难辩,月娥伎俩得逞,得意扬扬。
和知县知道相府家规甚严,姚香兰也是知书达理之人,不会说没根据之话。可是,虽然吴家挖出了界碑,张家如果不能证明小巷为相府所有,那么,吴家要在自家宅地上砌墙,官方也是拦不住的。姚香兰发现界碑被人移了,于是又要求依据地契判决。胡月娥强词夺理,巧言狡辩,还指责和县令偏袒相府、欺压百姓,弄得和县令进退两难。明知吴家不对,也不敢明确地支持相府,只得折中调和,判令张吴两家都在各家的地基上砌墙。这是个含糊不清的判决。有了这个判决,月娥更加有恃无恐了。香兰自然当仁不让,护路拆墙。在双方争执中,香兰误伤了胡月娥,月娥因此大闹相府。向来维护张家声誉的张夫人自然是命香兰上门赔礼道歉。
和县令听说张家赔礼求和,吴家仍然我行我素,十分气愤,上门与胡月娥理论。胡月娥不买他的账,反而劝和县令不要再巴结张家,因为她已得知张英被罢相了。不料,和县令却告之胡月娥说,他从前不敢支持张家,就是因为怕人家说他巴结权贵,现在张英被罢了相,他再也没有顾虑,可以为张家伸张正义了。但是这两家争吵,没有触犯法律,和县令也没有办法治吴家的罪,他能做的只是命令衙役帮助张家拆除吴家的院墙。胡月娥软硬不吃,坚持砌墙。小路上,墙砌了拆,拆了砌,两家纷争升级,成了冤家对头。民谣非议,满城风雨,张夫人大动肝火,因为过度焦虑患了病,香兰在无助之下,只得修书飞报京城。
张英回信赋诗一首,香兰读罢,却命家人砍树砌墙退三尺。胡月娥感觉其中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便让其兄长打探张英回信内容。其兄偷听时,没有听清,断章取义,按自己猜测的内容,告之胡月娥。胡月娥信以为真,抓住这封信大做文章,状告张英明目张胆指示家人砌墙霸占吴家三尺地基。
和县令请香兰取出家书,当众宣读张英原诗:“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胡月娥听后呆若木鸡、又羞又愧,也决定退让三尺,一条宽敞的“六尺巷”就这样出现了。
看完这个电影,心中真是感慨万分,果然是只有德位相配之家才能长久。后来,张英的几个儿子都显贵无比,其中,张廷玉不仅做了宰相,还成为了康雍乾三朝重臣。
这让我想起了寒山与拾得[14]的一段对话。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人生那么长,如果事事计较,得到的不仅不是拥有更多,反而可能是两不相让,玉石俱焚。不争非但不是软弱,反而是一种成全自己的智慧。百年之后,我们殊途同归,万般带不去,何必为了争执浪费了享受人生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