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而坚定,轻松养育好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姐姐和妹妹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维斯冠

有了妹妹,爸爸妈妈一样爱你

一对中年夫妇好不容易怀上二胎,然而13岁的女儿却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妈妈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这一消息被媒体报道后,一片哗然。关于二孩教育的问题再一次被关注和热议。

二孩政策的调整是整个国家层面的社会性问题,本来父母希望给孩子一个弟弟妹妹,却不曾想成了孩子的敌人,许多父母无奈、痛苦,也使一些准备生二孩的家庭陷入深深的纠结中。

在我们的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前的某一天,我与大女儿小溪在小区里面玩,她和小朋友们一起嬉戏,我则坐在不远处的石凳上。

“你妈妈什么时候生小妹妹呀?”一个声音在问小溪。

“快了吧!”小溪开心地回答着。

“你妈妈生了小妹妹,就不喜欢你了,你怎么办?”

我抬头看到,和小溪对话的是一名中年女性。这位女性我认识,她经常在我们小区收废品,可能住在附近,没事的时候会与小区的人一起聊天。

此时的小溪只有6岁,非常茫然地站在那个地方,漠然地看着一个方向,不言不语,也不再与其他小朋友嬉戏,眼里流露出深深的忧虑,这忧虑中带着明显的不安。她,已不知如何是好。

“阿姨和你说着玩呢!”我走过去轻轻地告诉那位阿姨,不要吓唬孩子。然后俯下身去,安慰小溪,抱了抱她,带她走了。随后我又引导她重新投入到和小朋友们的玩耍当中,以转移刚才影响她的消极、不安情绪。

看着她开心地玩耍,不安的情绪却转移到了我的身上,我看似平静地坐着,心中却焦虑起来。因为这不是小溪第一次听别人这样说了。之前,还有位邻居的妈妈也这样和小溪说过。而在此之前,一位同学的妈妈曾多次在自己的大孙子面前讲,如果他有弟弟以后,弟弟要和他分家产;如果没有弟弟的话,家产就全是他的了,以至于她的大孙子一直对他的弟弟很排斥。

晚上,小溪来到我们的房间,哭了,不是大喊大叫的哭,是那种压抑的哭,也是伤心的哭。

在我们问及原因后,她抽泣着问我们:“是不是有了小妹妹,你们就不喜欢我了?”

我们一起安慰她,肯定不会。我们还告诉她,因为小妹妹的到来,我们家里就多了一个家庭成员,小溪将多一个小伙伴,小溪将会帮助她,喂她吃饭,抱她,给她讲故事,陪她玩;小妹妹会叫她姐姐,她也爱着姐姐,有许多东西会与姐姐分享——分享玩具,分享快乐;我们会给做姐姐的她一些钱,委托她带妹妹去买东西吃。于是,小溪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开始抚摸她怀里的那只叫里拉多的小狗玩具。

“等小妹妹出生后,你会照顾她吗?”我问小溪。

“嗯!我会抱她,给她买奶瓶,和她玩,我的零花钱都用来给她买东西。”小溪高兴地回答着,只见她眉飞色舞,没有了刚才的焦虑和忧伤。

孩子的敏感度非常高,此时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的巨大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疏通,一定会留下阴影,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此后的日子,我们常常问小溪,今天妹妹乖不乖呀?我们为妹妹准备什么礼物呢?这件衣服妹妹会喜欢吗?我们还让她趴在妈妈肚子上听妹妹的声音,妹妹胎动的时候,让她去摸妈妈的肚子,让她感受小生命在妈妈肚子中动。我们告诉小溪,她没有出生的时候也是这样。这个时候,她也想知道曾经的自己,从而形成对妹妹强烈的期待心理,期盼早日和她见面。

妈妈要生产的时候,我带着小溪一起在医院等待,当医生说小孩子不能进产房时,她跑到医院的拐角处难过地哭了。在妹妹出生后被推出产房的一刹那,小溪飞奔到妹妹面前,眼睛一直看着妹妹,喜形于色。随后她要求自己来推婴儿车,推车的时候,像是推着自己最重要的宝贝,如此小心翼翼!

姐姐得到礼物了

妹妹出生了,名字叫小舒。

对于妹妹的到来小溪非常高兴,每天围着妹妹看。妹妹出生后,许多亲朋好友都来看望,看望的人肯定会带礼物来。

第一位朋友送了妈妈鲜花,给姐姐一只小马宝莉的玩具,姐姐很喜欢这件礼物;

第二位朋友送姐姐一只发光的带hello kitty猫的挎包,姐姐爱不释手,玩着玩着,她发现里面还有一只金制的hello kitty猫挂件,她忙问这是送谁的。面对这个提问,我与妈妈都没有正面回答,因为这个礼物显然是给妹妹的,我们便让小溪先挂上,于是她高兴地挂到自己身上;

第三位朋友送了两件黄金挂件,一只小牛,一只小羊,小牛是小溪的生肖,而小羊是小舒的生肖,小溪很高兴;

第四位访客送的礼物是挂在婴儿床上的音乐铃,因为只有这一件礼物,小溪显然不高兴了,因为她觉得这件礼物应该不是她的。

接下来的日子,小溪非常关注礼物是什么,甚至当着客人的面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礼物看个究竟。如果是给她的,便非常高兴;如果明显是给妹妹的,她则非常不悦;如果她看不出来这个礼物是送给谁的,就会一直追问它到底是送给谁的——是她,还是妹妹?

当看到一个盒子上写着“0~3岁”字样时,小溪很生气地说道:“这是给小舒的,这照片上都是婴儿,还写着0到3岁,我都6岁了。你们都喜欢小舒,不喜欢我,哼!”

当老二出生后,对老大的关注度自然会减少,而以前的独占欲望现在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对于这样的一个心理转变,显然是需要大人重视的,这不仅会影响两个孩子的感情,更会对老大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告诉小溪:“妹妹所有的衣服都是你的旧衣服,她从来不嫌弃;别人送来的所有玩具,妹妹一个也没有玩,都给你玩了。如果没有妹妹,你会有这么多礼物吗?”

“不会!”小溪似乎有一些动情,也觉得有一些理亏。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妹妹呢,感谢妹妹为你带来了礼物!”

“是的!”小溪肯定地回答。

“我们家你最喜欢谁呢?”

“我最喜欢妹妹,她太可爱了!”小溪高兴地回答。

尽管是姐姐,但毕竟还是一个很小的孩子,这个时候,她一定会敏感,一定会嫉妒,一定会失落,因为她觉得妹妹在抢她的东西,这期间务必注意引导,那就是不能因为妹妹的出生而忽略对老大的爱;更不能去责备姐姐不懂事,责备会造成姐姐对妹妹更大的敌视,而应该引导姐姐对妹妹心存感激,因为她的快乐许多时候是妹妹带来的。

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我的朋友们,我的所有朋友都精心准备了一件送给老大的礼物,而没有送老大礼物的人通常是一些未婚的同事或者一些对幼儿教育不太懂的亲戚。他们可能没有读过幼儿教育方面的书,可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

如果你的亲戚朋友家有第二个孩子出生,请记得给老大买一份礼物,这是关爱两个孩子最好的做法。

同样,如果你准备要第二个孩子,可以在孩子出生前讲这个故事给朋友听,提示朋友准备两份礼物,因为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更需要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为妹妹攒零花钱

许多小孩都有自己的钱,比如压岁钱,而许多家长都不会把别人给孩子的压岁钱再收回来,而是作为孩子自己的零用钱。这个钱给孩子自己保管,没有问题,因为孩子从小就应该接触钱,理解钱的价值,也就是财商。更因为人的整个生活都需要使用钱作为交换媒介,所以让孩子早些理财没有错。但如何教孩子正确使用这些零用钱,却是家长需要思考的。

小溪每年都会收到压岁钱,她用两只钱包收好,偶尔拿出来看看。由于她尚不能算出面额有多少,于是常常用张数来管理。这些钱她从来没有提出要去花,我们也没有问过。有一天,小溪告诉我们,她现在积攒了许多压岁钱,等妹妹出生后,要把这些钱留给她买奶粉、买衣服、买玩具、买婴儿车等许多东西,全部花完了她也不心疼。

这是让家长备感欣慰的,于是,我们对她给予了非常大的肯定与表扬。

妹妹出生后,有一次去商场买衣服,妈妈问姐姐是否用自己的钱给妹妹买衣服,姐姐愉快地同意了。因为姐姐没有随身带钱,妈妈表示她可以先垫上,待回家后姐姐把给妹妹买衣服的钱还给妈妈。

到了家中,小溪问妈妈:

“今天给妹妹买衣服花了多少钱,说好了,这次我付钱?”

“一共是107元。”妈妈回答。

小溪去拿钱了,在妈妈的提示下,她确认好金额后把钱给了妈妈,妈妈立刻收下。

当孩子愿意为别人真诚付出,乐于分享和帮助别人时,家长要给予全力的支持。而当真正付钱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出钱,切记说:“算了,算了,不需要你付钱。”否则孩子无法体会真正的失去和付出,而当孩子能坦然面对付出时,她的胸襟才能真正变得开阔,因为帮助别人不一定要得到回报,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奉献。

我要小黑猫

同事送了我两只玻璃的小猫,尾巴长长的那种,可以作为装饰品放在家中,其中一只是黑色的,一只是红色的,小猫咪表情丰富,制作工艺精美,非常可爱。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老二小舒太小,根本不会去选择,那一定是姐姐先选了。而两只小猫,红色的色彩鲜艳,看起来更漂亮一些,估计女孩都应该会喜欢那只红色的。

姐姐迎上来,看见这两只小猫咪,非常高兴地喊着:“啊!好可爱的两只小猫咪呀,我和妹妹正好一人一个,啊!好可爱呀,我要黑色的这一只!”

听到小溪要黑色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便问她为什么要黑色的这一只。

“因为红色的更漂亮,我要把更漂亮的给妹妹!”

原来如此!

看着6岁的老大,内心一阵感动,我们大人常常以自己的感知来判断孩子的想法,这是多么的武断和可悲,而大人永远也不知道孩子的下一句话是什么,光凭自己的判断可能只会伤害了孩子。所以,请告诉自己:等一等,请让孩子把话说完,完整地听完孩子的看法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吧。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是中国礼仪文化的典范。在这种文化滋润下的礼仪和爱能在我的家中出现,能在她们的姐妹情深中予以体现,我感觉非常荣幸。

这个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我在感动之余告诉老大:

“小溪,如果这个小红猫给妹妹的话,你只有一个小黑猫,妹妹也只有一个小红猫。如果你们两个人共同分享这两个小猫咪的话,你们每个人就都拥有两只小猫咪了。你想拥有一个还是共同拥有两个呢?”

“共同拥有两个!”

如果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孩子的话,家长不能指望孩子都成为孔融,毕竟孔融只有一个。但你却可以引导孩子真正学会分享。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一定善于与别人合作,进而取得共赢,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这双鞋子不想给妹妹

一年级的姐姐希望外婆每天都带着妹妹在学校门口接她,这样姐姐一出门就能看到妹妹,而见面后姐姐一定要抱着妹妹,亲妹妹的额头和脸颊。

这天我和妈妈一起带着小溪去剪头发,回来的路上,小溪一边走路一边踢着一块小石头,小石头被踢到哪里,她就追到哪里。

我告诉她,这样不仅会多走路,鞋子也会被踢坏,如果鞋子踢坏了,妹妹将来也就没有办法穿了。因为妹妹一直穿着姐姐穿过的衣服和鞋子。

“我不想把这双鞋子给妹妹!”小溪有些情绪化地回应我。

我听了这句话,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她一直非常喜欢妹妹,所以我想知道她的理由是什么。

“是不是这双鞋子太旧了,你想给妹妹买一双新的鞋子呀?”妈妈问。

“是的,我要给妹妹买双新的鞋子!”小溪肯定地回答。

我们一直鼓励妹妹穿姐姐的旧衣服,这个过程需要平衡两个孩子的心理。在让妹妹穿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妹妹,姐姐的衣服都送给了妹妹,所以妹妹应该感谢姐姐。同时我也会告诉姐姐,要感谢妹妹不嫌弃姐姐的旧衣服,看着妹妹穿自己的衣服成长,就像看电影回放一样,看着自己又长大了一遍。

其实孩子都长得很快,旧衣服其实并没有多旧,给老二穿时也就洗过几次而已。这样做更环保,也能让孩子学会勤俭、不浪费的美德。

当然,对旧衣服的选择应当有个度,如果太旧或者已坏了的衣服就不要再给老二穿了,应适当买一些新衣服给老二,让孩子体会到全家对她的爱。

打架的姐妹

晚上吃饭的时候,两个孩子坐在桌边,似乎在用脚踢着对方,我低头一看,看见姐姐踢了妹妹一脚。

“你为什么踢妹妹呀?”

“是她先踢我的!”姐姐表示抗议。

“你是姐姐,应该让一下妹妹,你看看,妹妹还这么小。”

许多家长可能会这么说。而如果这样说,问题就出现了,因为这样的话表明大人希望姐姐做出让步,但是要知道姐姐也只是个小孩子。心理学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同胞竞争”,说的就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微妙关系。一个家庭中有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孩子后,孩子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关键是父母要善于妥善处理其中的关系。

此时,我对老二说:“你怎么踢了姐姐呀,这样不好,向姐姐道歉!”

妹妹的道歉方法就是点头,因为不会鞠躬,她一直以点头表达“对不起”。此时姐姐很高兴地说:“没关系,妹妹!”

毕竟是孩子,两个孩子在一起不可能没有冲突。比如姐姐在写作业,妹妹趁姐姐不注意跑过去在她的作业本上乱画;比如妹妹睡觉了,姐姐大喊大叫吵醒了她;比如两人争夺同一个玩具……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儿女》,当时朱先生30岁,已是5个孩子的父亲了。文章以话家常的方式娓娓道来,真切而生动,极具感染力。即使是朱自清先生面对一群孩子的琐事、小事时也力不从心,生气的时候会去打孩子,下手很重,而后又无奈、自责。

作为家长,你是否也有共鸣?

我的两个女儿很少发生这种事情,而我们更没有因为她们的冲突而打骂、叱责任何一个孩子。相反,她们非常喜欢对方,一见面两人就紧紧抱在一起,如果早上一个先醒来,就会去亲对方,抚摸对方,终于把对方弄醒。当被弄醒的孩子睁开眼看到对方时,从不生气,一定是亲切地叫一声“姐姐”或是“妹妹”,继而甜甜地抱在一起,让我们都嫉妒了。

这里,我们就对两个孩子的平衡问题作一下总结:

(一)家长心中不能有更喜欢谁的意识,如果家长一旦说出更喜欢谁,即意味着家长有着极大的自我提醒与暗示,心中已给自己贴上了更喜欢哪个孩子的标签。

(二)需要长期培育孩子乐于分享的行为,即使不准备要第二个孩子,也应该鼓励孩子与人分享,这样他才能形成接纳别人的习惯。一个习惯与别人分享的小朋友,一定更愿意与亲人分享。

(三)弟弟妹妹出生后,对老大的关注度的转移不能明显,需要循序渐进。

(四)即使孩子们有冲突时,也不应使用强权去迫使某一方让步,而是让双方都去总结和承认错误,相互道歉,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培育孩子们的共享心理,共同拥有玩具、共同拥有衣服、共同出去玩,彼此照顾,避免他们过早地产生物品私有的观念,形成他们各自的独立王国。待孩子们长大后,他们慢慢会学会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姐姐是老师

“姐姐吃完饭后就主动洗碗,姐姐真棒,是个勤劳的好孩子,我们小舒妹妹要向姐姐学习,好不好?”

“好!”小舒高兴地回答,不远处,正在洗碗的小溪更认真了。

当两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常常鼓励妹妹向姐姐学习,这种做法对姐姐来说不仅是肯定,更是鞭策,提醒姐姐要维护好自己的榜样形象;对于妹妹来说,不仅让她有学习的具体目标,更是让她时刻怀有感恩之心。

我们常常鼓励姐姐教妹妹东西,这样姐姐可以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而许多时候让姐姐做妹妹的老师,更是在要求姐姐,这是一种对姐姐的暗示,而所有暗示的内容都是正面的。如姐姐是个诚恳的孩子,努力的孩子,勇敢的孩子,乐于助人的孩子,善良的孩子,勤奋的孩子……妹妹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明白,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让人喜欢的行为,什么是她应该做的行为。这个过程也是姐妹俩教学相长的过程。不仅帮助了姐姐温故而知新,也帮助妹妹不断取得进步。

赞美,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美国管理学家肯·布兰佳有一部作品叫《鲸鱼哲学》。这是一本揭示了积极人际关系力量的书,书中讲述了一头白鲸从和训练师在一起的第一天开始,直到退役,期间训练师永远都是用一种鼓励的话语来赞美鲸鱼,而鲸鱼在这种赞美之中,技能得到提升,给观众呈现出完美的视觉盛宴。

一头鲸都能在赞美中成为神奇的表演者,何况是人类呢?

我们常常对陌生人都不吝啬掌声,但对自己的孩子却极为吝啬,这难道不愚蠢吗?

感谢妹妹的妈妈

周末,两个孩子随外公、外婆回老家了,而我和孩子的妈妈在苏州有些事情要处理,没有一起回去。

星期天晚上,他们4人回到了苏州。妈妈告诉我,待会他们到家的时候,我们一起先抱小溪,理由是要让小溪知道,我们没有因为小舒的出生而减少对她的爱。

当他们到家后,我们如约先去抱小溪,妈妈先抱完小溪后,才去抱几个月的小舒,然后悄悄地亲了亲小舒;而我则是将小溪抱起来转了一圈才放下,过了一段时间后才从妈妈手中接过小舒。

后来,小溪问妈妈:“妈妈,星期一你还是不上班吗?”

“是的,妈妈现在不用上班,因为妈妈在休产假。”

“什么是产假呢?”

“产假就是妈妈生了妹妹,可以98天不上班,所以呀,妈妈特别感谢妹妹,因为妹妹的到来,妈妈才能休息这么多天,利用这样的时间来陪你和妹妹,因此,我们全家都要感谢妹妹!”妈妈向小溪解释着。

“哦!”

感谢妹妹的言语多了,姐姐也同样会被感染,她会更珍惜妹妹,会更加疼爱妹妹。

感谢孩子,要大声说出来。

二胎,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家庭和睦;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温馨陪伴;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阳光欢乐。

我的体会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个弟弟或妹妹。这带给孩子的幸福感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

两个孩子能搂在一起两分钟也不烦;他们能整整一个下午都做大人看来是最无聊的游戏;他们能卧谈至深更半夜,时而一起哈哈大笑;他们会彼此耳语一些不愿意告诉大人的秘密。

我出身于一个多子女家庭,上面的一切我都经历过。

我爱人则是独生女,我们两人在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因此,要不要第二个孩子,需要全家统一思想。我谈一下我们家的体会:

兄弟姐妹,在成长中是一种陪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并非全部能包容别人,但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普遍更容易包容别人,他们更愿意去关爱,为对方着想,而习惯于独占资源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

兄弟姐妹能一起分担家庭压力。当家庭遇到大的事情的时候,尤其是老人的问题,独生子女必须自己做出所有决定,优点是他能直接决定,没有任何人与他扯皮;但同样也没有人为他分担忧愁,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

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可以有一个孩子随妈妈姓。当前许多家庭为孩子的姓氏而争论,女方希望跟母亲姓,男方希望跟父亲姓。一次,我在外出差,晚宴的时候,组织方的一个人谈及孩子姓氏的问题时说:“在我们这里,如果小孩跟他妈姓,那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这有什么呀,我的两个孩子都是随妈妈姓的,我从来都没有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接过话题的是我同行的一位朋友,他担任一家德资公司的总经理,爱人是大学教授,自然是有一定身份的。

就我们家来说,孩子没有出生时,我们就计划一个随妈妈姓,一个随爸爸姓,这一点得到了包括双方老人的一致同意,达成了我们重要的共识。都说要尊重女性,平等地对待女性,孩子随母亲姓,应该是尊重母亲的方法之一。我在苏州最好的几位朋友,但凡家中有两个孩子的,都有一个孩子的姓随了母亲,这几个朋友的共性是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在单位里担任着重要的职务。

是否要两个孩子,必须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经济压力。两个孩子的成本并不是1+1=2,也就是说并不是养两个孩子成本是养一个孩子成本的两倍,如果老二都使用老大的旧东西,除了吃,前几年成本并不大。但养孩子的成本不仅是吃穿,巨大的教育投入是必须面对的,假如不符合所在地的入学标准,就有可能需要读私立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外地人还可能要回乡就读,这都是需要大人认真对待的问题。此外,两个孩子有没有人带,大人有没有精力辅导孩子学习,都需要家长考虑清楚。

“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负担太大,原本相对稀缺的资源还要被两个孩子分担,这样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可能不太好。

从我们家两个孩子的培养过程来看,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家长的心态一直在转变。对于老大来说,她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新衣服、新玩具、新书,集所有大人对她的爱于一身,她的物质条件显然优于妹妹。对于老二来说,她的衣服、玩具、书当中许多都是姐姐用过的,她的物质条件显然不如姐姐。但此时,作为家长的我们更懂得老二需要什么,对老二有更多的耐心与包容力,更理解与尊重老二。尽管物质上她可能不及姐姐,但她对生活的热爱比姐姐更胜一筹。不是父母更疼爱谁,而是父母也在一步步走向更成熟。

有一种情况,我坚决不建议要第二个孩子,那就是认为孩子是负担的家庭,这种家庭最好不要第二个孩子——心理上原来就存在的抵触情绪更甚于物质上的匮乏。我相信把第二个孩子看作是负担的家庭是培育不好第二个孩子的,即使勉强生下来,两个孩子相互间也不会有很深的感情,可能会使家庭情况变得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