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
威廉·E.康诺利(William E. Connolly)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克里格—艾森豪威尔教授,讲授政治理论。他的专著包括《我为什么不是世俗主义者》(Why I Am Not a Secularist)(1999)、《神经政治学:思维、文化、速度》(Neuropolitics:Thinking,Culture,Speed)(2002)、《多元论》(Pluralism)(2005)、《资本主义与基督教,美国风格》(Capitalism and Christianity,American Style)(2008)、《变易的世界》(A World of Becoming)(2011)。
保罗·科斯塔(Paolo Costa)是布鲁诺·凯斯勒基金会(意大利特伦托市)的高级研究员。他曾就读于米兰、帕尔马和多伦多的几所大学。他写有两部专著: 《趋向人的本体论》(Verso un'ontologia dell'umano)(2001)和《关于人类的一种构想:达尔文之后的伦理与自然》(Un'idea di umanità.Etica e natura dopo Darwin)(2007);此外他还发表过多篇论文和译文,出版过多种文集。他目前的研究课题是动物智能。
弗兰斯·B. M.德瓦尔(Frans B. M. de Waal)是荷兰籍美国生物学家和行为学家,专门研究猴子、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他目前是埃默里大学的C. H.坎德勒心理学教授和位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下属生命联系中心的主任。他因他的通俗读物,如最早的一本《黑猩猩的政治学》(Chimpanzee Politics)(1982),和有关道德进化起源的作品,如《灵长类动物与哲学家》(Primates and Philosophers)(2006)而出名。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荷兰皇家科学院成员。
菲利普·基彻(Philip Kitcher)出生于伦敦。他在美国多所大学教过书,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翰·杜威哲学教授。他著有十本书,主题包括数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科学的发展、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瓦格纳的《指环》,以及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他担任过美国哲学协会(太平洋分会)的主席和《科学哲学》杂志的主编。他是美国艺术科学院研究员,因其为拓宽科学和哲学的疆界所做的工作,而成为由美国哲学协会颁发的普罗米修斯奖的第一位获得者。他被国家科学教育委员会授予“达尔文之友”称号,并凭借《与达尔文和平共处》(Living with Darwin)一书获得兰南基金会颁发的“优秀图书奖”。
乔治·莱文(George Levine)是罗格斯大学的荣休教授,写有多部论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以及文学与科学关系的著作,其中包括《达尔文与小说家》(Darwin and the Novelists)(1988)和《达尔文爱你》(Darwin Loves You)(2006)。他的专著《现实主义、伦理学与世俗主义》(Realism,Ethics,and Secularism)被英国文学与科学协会授予2008年度文学和科学类图书最佳图书奖。
亚当·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是伦敦的一名心理分析师和作家。
罗伯特·J.理查兹(Robert J. Richards)是芝加哥大学的莫里斯·菲什拜因科学和医学史教授,在历史系、哲学系和心理学系任教。他出版过多部关于进化理论的专著: 《达尔文与思维和行为的进化理论的出现》(Darwin and the Emergence of Evolutionary Theories of Mind and Behavior)(1987)、《进化的意义》(The Meaning of Evolution)(1992)、《浪漫主义生命观:歌德时代的科学与哲学》(The Romantic Conception of Life:Science and Philosophy in the Age of Goethe)(2002),以及《生命的悲剧意义:恩斯特·黑克尔与进化理论之争》(The Tragic Sense of Life:Ernst Haeckel and the Struggle over Evolutionary Theory)(2008)。他目前正在撰写一部从历史和哲学角度评论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著作。
布鲁斯·罗宾斯(Bruce Robbins)是哥伦比亚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的欧道明基金会人文学科教授。他的著作包括《向上迁移与共同利益》(Upward Mobility and the Common Good)(2007)、《感受全球化:忧虑中的国际主义》(Feeling Global:Internationalism in Distress)(1999)、《仆人之手:英国小说中的下层社会》(The Servant's Hand: English Fiction from Below)(1986)、《世俗天命:知识分子、专业主义、文化》(Secular Vocations:Intellectuals,Professionalism,Culture)(1993)。他曾在罗格斯大学、洛桑大学和日内瓦大学任教,并曾在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和纽约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是期刊《疆界2》的编委会成员。
丽贝卡·斯托特(Rebecca Stott)是位于诺里奇的东英吉利大学的文学教授。她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研究达尔文藤壶年代的《达尔文与藤壶》(Darwin and the Barnacle)(2003),以及两部历史小说《幽灵之行》(Ghostwalk)(2007)和《珊瑚贼》(The Coral Thief)(2009)。她另有一部非虚构类作品: 《达尔文的幽灵:寻找首批进化论者》(Darwin's
Ghosts: In Search of the First Evolutionists)。
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是麦吉尔大学哲学荣休教授。他的著作包括《自我的根源》(Sources of the Self)(1989)、《现代社会想象》(Modern Social Imaginaries)(2004)和《世俗时代》(A Secular Age)(2007)等。
大卫· 斯隆· 威尔逊(David Sloan Wilson)(http://evolution.binghamton.edu/dswilson/)是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生物学与人类学杰出教授。他通过个人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旨在改革高等教育和公共政策制定的项目,将进化理论运用到人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针对其他物种。他因倡导多层次选择理论而闻名,该理论对于生命的起源,乃至宗教的本质都有启发。他的著作包括《达尔文的大教堂:进化、宗教和社会的本质》(Darwin's Cathedral: Evolution, Religion, and the Nature of Society)(2002)和《进化论与生活:我们的思考方式在怎样发生改变》(Evolution for Everyone: How Darwin's Theory Can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Our Lives)(2007),以及《邻里项目:用进化论改善我的城市,每次一个街区》(The Neighborhood Project: Using Evolution to Improve My City,One Block at a Time)(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