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一辑 全五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寻找另一个地球

别让邪恶的眼睛盯上。

——犹太格言

我们对我们的以色列同胞的要求很简单:他们应当成为德意志人,直截了当地感觉自己是德意志人——不损害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古老神圣的我们大家都尊敬的回忆;因为我们不想要在千年之久的日耳曼的风俗习惯之后来一个德意志-犹太人的混合文化。

——亨利希·特莱奇克《我们的展望》

有个犹太商人很久没有度假了,很想出去散散心。五十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他从波兰逃亡到美国,现在幸运地活到60岁。前不久妻子刚过世,孩子们都劝他出国走走。

他走进一家国际旅行社,导游小姐非常热情地递给他导游小册子和地球仪,并说:“您指到哪儿就去哪儿,我们会为您安排满意的旅程。”

老头盯着地球仪看了半天,自言自语:“这是苏联,哼!谁去这个沙皇的故乡?”“这是波兰,哦,我出生的地方,噩梦一般,我再不想看它一眼!”于是,他将地球仪旋转起来,看能否找一个合适的去处。“呸,这是德国!纳粹之国,他们整整杀了600万犹太同胞!哦,谢谢,让它见鬼去吧!”

这幅壁画描绘的是遭受纳粹德国迫害的德籍犹太人辗转流亡到达纽约时的情景。

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毁灭

大卫·罗伯茨,1842年作。伦敦斯特普尔顿艺术馆藏品。

“选好去哪儿了吗?”导游小姐笑眯眯地问他。

“小姐,我哪儿也不想去,能不能另换一个地球仪?”

可怜的老先生,换了地球仪还不是一样,哪里有您的天堂?从古到今都有反犹主义分子狰狞的面容。

第四课 长久的记忆力

小玛丽喜欢和她同桌的那个大眼睛小男孩,一有空儿就向班主任打听他的情况:“他是哪里人?”

“哦,当然是美国人,和你一样。”老师回答说。

“我知道,”玛丽回答说,“可他还是什么?”

“哦,”老师迟疑了一下说,“嗯,那个,他还是个犹太人。”

“什么?”小孩子惊呆了,“他这么小就成了犹太人……”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却充分说明了反犹主义的根深蒂固,竟连美国这个“犹太人的第二故乡”也概莫能外。另一则故事则更令人深思:

在19世纪的下半叶至20世纪的头十年,沙皇俄国是犹太人最集中的地方。但是,由于反犹主义倾向的影响,犹太人上学和就业都非常困难。

两个年轻的学生,一个是基督徒,一个是犹太人,共同竞争某学校的一个空缺名额。

首先进去面试的是那个基督徒。一刻钟后,他喜气洋洋地出来了,宣称自己已被录取。

“我早知道考试只是个形式,录取谁你们早打定了主意。”犹太学生怒气冲冲地冲进房间。

考官威严地答道:“是这样的,他向我们显示了非常惊人的记忆力。”

提图斯拱门浮雕中的大烛台此拱门是为庆祝罗马皇帝提图斯在经过漫长的围困后于公元70年攻陷耶路撒冷而建。

“真的吗?他的记忆力惊人到什么程度?”

“他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的细节,其时他才5岁。”

犹太学生反唇相讥:“这算什么,我的记忆能够回忆起我出生刚八天的事情,就在那天,我动了一个小小的割皮手术,而正是这次小手术让我永远成不了这里的学生。”

“割礼”是犹太人的第一特征,所以只要是犹太人,便永远成为反犹主义的牺牲品。

所谓“反犹主义”,指的是一切憎恨、厌恶、排斥、仇视犹太人的思想和行为。在人类历史上,反犹主义是普遍的、持续的、暴虐的,并具潜意识性和再造性。

巴比伦之囚

所谓普遍性,指的是世界上至少有30个国家不止一次地排犹。以公元13世纪到15世纪左右的历史为例:1290年,英国下令驱逐了所有居住在英伦三岛的犹太人;1306年到1394年,法国数次驱逐犹太人;1349年到1360年,匈牙利也数次驱逐犹太人;1421年,奥地利也开始驱逐犹太人;德国、立陶宛也大肆驱逐犹太人;1492年,西班牙下令逐出全境犹太人,人数达40万之众;1497年,葡萄牙也效仿西班牙,将犹太人全部逐出。其他年代,其他国家的排犹事件则数不胜数。即使日本这样几乎未和犹太人打过交道的国家,也曾出现异常猖獗的反犹主义浪潮。

所谓持续性,指的是世界上反犹主义的历史太长了,而且从不间断。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到基督教时代初期,再到伊斯兰教兴起时代,再到中世纪犹太宗教改革时期以及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时期,一直到20世纪的希特勒屠犹,大小反犹运动,此起彼伏,数不胜数。另据最新资料,斯大林也曾打算把苏联境内的500万犹太人流放到一个荒僻的地方,火车都安排好了,因斯大林去世,此计划才没有实施。

反犹主义的第三大特点是它的暴虐性。无论是埃及的法老,还是波斯的哈曼;无论是“巴比伦之囚”,还是犹太隔都;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希特勒的“最后解决”,犹太人到处被驱逐、围剿、毒打、歧视、折磨和屠杀,大规模的集体迫害频频发生。不说二战,仅公元134年,罗马人镇压犹太人第二次起义,一次就杀害55万犹太人。十字军东征时期,宗教狂热分子喊着“干掉一个犹太人,以拯救你的灵魂”的口号,疯狂地发泄对犹太人的不满。犹太人的居住区被洗劫一空,房屋被付之一炬,居民被集体屠杀,一小部分犹太人为了活命被迫接受洗礼,数以万计的犹太人惨遭厄运流落他乡。在俄国,反犹报纸以犹太学生在俄学校中的比例很高为由大肆喧嚣,掀起一股屠杀犹太人的狂热。俄国内政部规定:消灭三分之一的犹太人,驱逐三分之一的犹太人,完全同化三分之一的犹太人,结果2万犹太人被驱逐出境。

反犹主义的第四大特征是它的潜意识性和再造性。由于反犹主义的宣传深入人心,许多基督教儿童从小就视犹太人为敌人。英国作家乔叟在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将犹太人描绘成出于宗教礼仪的目的残杀基督教儿童的凶手;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指责犹太人是不惜割取人肉的高利贷者。而其时,犹太人早已被逐出英国100年和300年,两位作家绝无可能接触到犹太人,他们的反犹主义思想无疑是潜意识继承而来的。于是,犹太人成了全世界经常性的和传统性的仇恨和杀戮目标。固守犹太教规的犹太人被指责为民族沙文主义者,同化了的犹太人则被指责为以同化手段毒害非犹太人的第五纵队,富有的犹太人被视为国家的吸血鬼,贫穷的犹太人被看成社会的负担。正如平斯克所言:“对于当地人,他们是异己和流浪者;对于有资产者,他们是乞丐;对于穷人,他们是剥削者和百万富翁;对于爱国者,他们是没有祖国的人;对于社会各阶层的人,他们是令人憎恶的竞争对手。”

古巴比伦的废墟

此处就是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征服犹太王国并摧毁所罗门圣殿后,犹太人被放逐并遭奴役之地。

第五课 谋害带来的拯救

一个犹太人找他的拉比,“拉——拉——拉比,我终于找——找——找到一份工——工——工作。”“什么工作?”拉比问。

“反——反——反犹主义——播——播——播音员。”这个结巴的犹太人高兴地回答。

足见反犹主义势力多么疯狂。面对迫害,犹太人心惊肉跳。从另一则传说发生在俄国的故事中同样可见一斑:

一个基督教家庭的小女孩被发现遭人谋害了,这使该地区的所有犹太人都惊恐万分,生怕犹太社区遭到怀疑和灾难。于是,犹太教堂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渡过难关。正在此时,一个犹太老人喜出望外地喊道:“好消息,好消息!”整个犹太会堂立刻鸦雀无声。

“大家不必害怕了,那个被害的小姑娘是犹太人!”来人回答。

圣约柜

那么,究竟为什么全世界都歧视犹太人?

据许多学者分析,犹太人遭迫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犹太性。所谓犹太性,指的是犹太人的信仰——犹太教。如前所述,犹太教是“一神论”,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一位真神,就是犹太人的上帝,所有其他的神和偶像崇拜都是虚妄的。罗马皇帝朱利安就曾指责说,犹太人对自己的神崇拜得五体投地,可对他人的神却从来不敬不奉。公元1世纪,罗马皇帝卡利古拉对此也非常反感。后来,一个犹太代表团专程去晋见并解释此事,卡利古拉皇帝斥责道:“须知,你们是唯一不承认我的神权的民族,然而,你们却在同时崇拜一个连名字都不敢说出来的神。”当犹太代表团向他说明犹太人已经以他的名义在犹太人的圣殿献了三次祭时,卡利古拉十分恼火地说:“是啊,你们替我献了祭,却从来不向我献祭!”是啊,既不向其他的神献祭,也不拜祭世俗的皇帝,除了犹太人外,没有哪一个民族敢于如此狂妄。中世纪发生的种种反犹暴行,就是因为犹太人拒绝被同化和接受基督教的洗礼,从而丧失自己的民族性。

对此,天主教神父弗兰奈说过一席颇具代表性的话,他说:“把来自上帝普世适用的道德法带到我们这个世界的不是别人,而是犹太教。”不论愿意与否,犹太民族在历史上一直肩负着这一使命,单凭这一点,人们就永远也不会原谅犹太人。因为犹太人狂妄的“一神论”,认为自己是唯一的“上帝的选民”以及不服从任何偶像,这种行为既令人反感,也威胁着其他民族宗教信仰的存在,同时让许多皇帝恼火,结果可想而知。正如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欧内斯特所言:“虽然人们不敢对万能的上帝表示愤怒,却可以对那些创造出上帝的人表示愤慨,对那些上帝通过他们显现,并使其他人不得不接受这一上帝的人表示愤怒。”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犹太教的衍生物,那么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对犹太教的态度同样可想而知。

犹太人的犹太性除了表现在“一神论”以外,还表现在犹太人对犹太613条律法的严格执行。犹太先知迈蒙尼德早在12世纪就这样论述:“犹太人有义务向世界公开他们的真实信仰,不向来自任何方面的威胁低头。即使是面对暴力迫使我们放弃信仰的暴君,我们也拒不服从。”犹太律法中一系列对犹太人生活的禁忌,使犹太人长期以来一直离群索居,成为“古怪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群体”,从而招致人们的反感和猜疑。因此,反犹主义的泛滥和持续发生便不言而喻。况且,有多少少数民族在异族的铁蹄下消失,这也是历史的残酷性。

第六课 “犹太人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怪论

对于反犹主义者来说,摆在犹太人面前的只有三条路:要么改变宗教信仰,要么被驱逐,要么遭屠戮。问题是,即使犹太人改变其宗教信仰,也不能改变反犹主义者的仇恨。英国首相狄斯累利,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德国思想家拉萨尔都曾否认自己是一个犹太人,但周围的世界却始终都认为他们是犹太人,根本不承认他们的同化努力。于是,犹太人只好惨遭流浪和被屠戮的命运。二战时的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把历史上的反犹主义推向了顶峰,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犹太人问题,使出了最残忍的一招——“最终解决方案”,一下子杀害了600万犹太人。

然而,据后来的一些报道,希特勒本人很可能就是有四分之一血统的犹太人。消息说,希特勒的祖父是犹太人,由于和自己的女佣发生了关系,生下了希特勒的父亲,这样希特勒就具有四分之一的犹太人血统。

不管这些报道真实与否,希特勒是否是犹太人,但犹太人却永远忘不了这个杀人魔王及其著作《我的奋斗》。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无耻地污蔑和贬斥犹太人:

犹太人本身,绝无什么文化可言。他们的智力都是因为和邻近他们的文明相接触而得到发达的。

犹太人散遍于世界各地,这确实是一切寄生虫的特征……

他们的智力愈是富足,那他们的欺诈也愈能奏效。

犹太人把那些和他们竞争的人完全驱逐了出去,再发挥他们贪婪的本性,使工会运动能够立足于暴力之上……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他一上台,就着手推行他的排犹政策。同年6月,他在国会发表狂热的演说:“人生来就是不同的,”他那尖刻的喊叫在国会大厅里回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化,即艺术、科学和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几乎全是雅利安人创造的。”

安妮·弗兰克及《安妮日记》手稿,是犹太大屠杀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希特勒看来,犹太人是欧洲社会中的一个野兽,必须予以彻底消灭,他说:“今天我敢于再做一次预言:倘使欧洲内外的国际犹太金融势力能够使各国再一次陷入一场世界大战的话,那么其结果绝不会是全世界布尔什维克化和随之而来的犹太人的胜利,而是欧洲犹太民族的彻底消灭。”“这场战争的结局是,要么雅利安人被消灭掉,要么犹太人从欧洲完全消失,两者必居其一。”

攻占约法特:约瑟福斯被提图斯捉拿

15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出版的约瑟福斯所著的《犹太战争史》一书的插图。法国,尚蒂伊·康德博物馆收藏品。

不久,这种反人类的理论就成了部分德国人的正式信仰。一些教授和科学家竟然也支持这种疯狂的谬论。他们发表声明说:“实际上,人们创造的一切都是由种族和血统决定的。”在科学院院士的一片喝彩声中,帝国宣传部长策划了一次公开焚毁海涅、托马斯·曼、爱因斯坦、左拉和弗洛伊德著作的活动。

于是,德国人开始像喝醉了酒的醉汉一样,一起举起了他们的右手喊道:“嗨,希特勒!”

第三帝国走向战争的步伐一天比一天坚决,它对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的迫害也日益残酷。

希特勒给犹太人重新下了一个定义:凡是曾祖父母中有三人是犹太人的均是犹太人,将犹太人分为四分之三犹太人、二分之一犹太人和四分之一犹太人。可想而知,凡是有点犹太血统的德国公民当时的处境都是相当困难和危险的。

1938年3月12日,德国军队越过了奥地利边界,奥地利帝国遂与德国合并,接受了反犹法令。于是,45万奥地利犹太人也开始遭到残酷迫害。紧接着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的犹太人都遭到了纳粹的迫害。尤其是当1939年7月纳粹通过“最后解决犹太人问题的计划”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更为疯狂。

希特勒

党卫军像恶魔一般对它所占领地区的犹太人进行血腥屠杀。犹太人被赶到一个地方,当即就被枪杀,然后被抛进尸骨累累的万人坑。煽动当地居民灭犹的灭绝令到处散发,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赶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有时整个地区变成了一个罕见的巨大墓地。欧洲大地到处冤狱遍布,哀鸿遍野。令人发指的是,德国法西斯不仅要处死他们,而且还掠夺犹太人的金牙,许多士兵大发横财,用犹太人的骨头做磷肥,用犹太人的皮做灯罩,用犹太人的人油做肥皂。单用枪处决的办法法西斯觉得太单调,他们就改用集体淹死、烧死、毒死、活埋等方法。在著名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仅1943年一年里,纳粹就用火刑和毒气处死250万犹太人,还有50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其手段之残忍,数量之惊人,简直令人发指!更使人不堪回首的是,在集体屠杀犹太妇女儿童的过程中,善良的母亲怕孩子在毒气室被窒息而死,便一直将孩子紧紧地贴在自己的怀里,为的是让孩子能有一线求生的希望。但是,法西斯刽子手为了将他们斩尽杀绝,便将孩子从母亲手中抢过来,扔进专门为烧死犹太人而做的焚尸炉中,不知有多少儿童被活活烧死!600万犹太人,占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犹太人被纳粹杀戮!

《我的奋斗》

这是一本极力宣扬种族主义理论和建立大帝国梦想的著作。

狂热演讲中的希特勒

盟军解放布申沃尔德时,那些瘦得皮包骨的尸体正等待被火化。

第七课 希特勒反犹的真正原因

关于希特勒反犹的真正原因,几十年来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话题。

有的人认为,希特勒的祖父可能是犹太人,希特勒的父亲是他的祖父和其女仆的私生子,因而希特勒有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希特勒由于仇视自己的出身,因而也就仇视犹太人。

有的人说,希特勒曾爱上一个金发女子,但后来被一个犹太青年抢走,因而希特勒仇视犹太人。

还有人说,希特勒曾同一个犹太妓女鬼混而染上性病,造成了希特勒终生再不能过性生活,因而希特勒憎恨犹太人。

有的人认为希特勒反犹的根源在于其“变态心理”,这种心理有一种说不清的虐待和屠杀欲望。

还有人认为,希特勒反犹可能是出于一种“性嫉妒”。因为《我的奋斗》里说“成百上千个姑娘被可恶的罗圈腿犹太杂种引诱的梦魇感觉”,这正说明了希特勒有一种“性嫉妒”的心理。

说法还不止这些,但大多不能自圆其说,有捕风捉影之嫌。倘若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希特勒,不难窥出希特勒反犹的真正原因:

其一,宗教倾向和种族主义是希特勒反犹的思想根源。

在希特勒流浪维也纳的时候,希特勒曾阅读过大量的宗教著作,他相信张伯伦所说的:耶稣不是犹太人,犹太人就是出卖耶稣的那个犹大的后裔,因而犹太人是一个罪恶的民族。世界性的反犹原因大多缘于此。

在《我的奋斗》里,希特勒大肆宣扬其种族优劣论。“所有的文明都起源于白种人”,在各个人种中“白种人最高贵”,而“雅利安人又是白种人当中最高贵的人种”。“犹太人始终只是其他民族身上的寄生虫……像一种有害的芽孢杆菌那样扩散着……他在哪儿出现,被寄居的民族或迟或早就会死去”,因而,犹太人“必须从地球上消失”。

“一切有机生命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原则和铁的规律”,而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

总之,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大肆渲染可怕的“生存空间论”和“种族优劣论”;发泄对犹太人、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刻骨仇恨。正是在该书的思想指导下,德国走上了穷兵黩武和滥杀无辜(主要是犹太人)的道路。

纳粹分子的宣传布告

在1936年纽伦堡出版的画书上,纳粹分子的宣传引起了人们对犹太人的普遍敌意。

据历史学家统计,《我的奋斗》一书从1933年至二战结束,一直主宰着纳粹德国的政治。经统计,其书中的每一个字意味着125人丧失生命;每一章,意味着120万人死亡。

其二,反马克思主义是希特勒反犹的政治原因。

由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对种族主义的彻底否认,希特勒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洪水猛兽。在《我的奋斗》里,希特勒认为犹太人利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毒害德意志民族的灵魂”,把民族划分为阶级,控制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工会搞阶级斗争,“破坏民族经济”,“又掌握共济会、知识界、新闻报刊,宣传国际主义、和平主义、人道主义”。因此,若不“肃清马克思主义”,德国就不能重新崛起。此外,希特勒还大肆宣扬“共产主义的威胁”。他说,“犹太人利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世界,现在又利用工人反对资产阶级”,指望在工人的生存斗争中找到“一条建立犹太人自己统治的道路”,世界面临着“马克思主义征服浪潮的胜利进军”。封建君主抵抗不了,威廉二世就成了“第一个跟马克思主义的领袖们握手言和的德国皇帝”,结果社会民主党搞了十一月革命,“在德国背上捅了一匕首”,导致德国的崩溃。

“犹太人斗争的最终目的不仅力图在经济上奴役世界,而且力图在政治上奴役世界。当犹太人借助他的马克思理论战胜世界各国人民的时候,犹太人的王冠便是人类死亡的十字架……”

有趣的是,希特勒痛恨的两种东西,“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现在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了。因为不仅马克思本人是犹太人,而且许多革命家也是犹太人,海涅、拉萨尔、伯恩斯坦、卢森堡等,这些人都是革命的急先锋;而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革命政权,其中的大部分领导人也都是犹太人: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拉狄克、明仁斯基等,苏共政治局常委24人中,一度有16人是犹太人。犹太人在俄国的政治地位震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希特勒称之为“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此外,德国十一月革命后成立的人民代表委员会的6名委员中有2名是犹太人;巴伐利亚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埃斯奈尔、列威纳、托勒尔等都是犹太人;德国历史上有名的《魏玛宪法》也是由犹太人普鲁斯和拉铁诺起草的;匈牙利家喻户晓的革命领袖贝拉·库恩也是犹太人,在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32名委员中,犹太人占25名。这样,犹太人便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要想铲除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消灭犹太人。

其三,经济“雅利安化”和军事化是希特勒反犹的经济原因。

19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犹太商人成了资本主义的代表。犹太人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新闻、医疗、金融、法律和教育等行业,这使当时支持纳粹党的垄断资产阶级对犹太商人非常痛恨,千方百计想取而代之。希特勒为了迎合这些为自己上台立过汗马功劳的中产阶级的利益,自然也会采取排犹政策,同时又可以大量掠夺犹太人的资产,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战争野心打好经济基础。

纳粹党核心权力集团中的长幼尊卑可以由勋章来标明。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列举了犹太人的罪状:犹太人掌握着“国际金融资本”,是“嗜血犹太人”和“交易所强盗”,“犹太人是彻底摧毁德意志帝国的最大煽动者。世界上对德国的攻击,其炮制者都是犹太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犹太人开展“反对德意志重工业的持久战争”,“使德国经济国际化”,同时又“使英法犹太化”,煽动英法同德国打仗。总之,犹太人是德国“外部的敌人”。

基于上述原因,希特勒掀起了经济“雅利安”运动,大量掠夺犹太人的财产,即使为德国兴旺作过重大贡献的罗斯柴尔德和温曼斯财团,也没能逃脱被掠夺财产的“雅利安化”的命运。仅1938年11月的“水晶之夜”,犹太人就被掠夺了10亿马克,这个数字相当于1938-1939年德国预算年度国民收入的1/82。

此外,希特勒为了控制德国周围的西班牙、匈牙利、奥地利、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家,还建立起了欧洲的统一反犹阵线,这是希特勒反犹的国际原因。因为只有犹太人是日耳曼人的竞争对手,要想称霸欧洲、称霸世界,只有将犹太人彻底消灭。于是他导演了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场大悲剧。

第八课 天国里的犹太人

世界上另一个反犹主义盛行的国家就是沙皇俄国,有许多故事可以证明那些生活在“天国里的犹太人”。

故事一

两个犹太人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他们不停地喊:“救命啊!救命啊!”可过往的行人毫无反应。此时,两个警察从旁路过。当他们得知这两个落水者是犹太人后非常高兴:“让他们淹死算了!”一名警察幸灾乐祸地说。

两名犹太人急中生智,高声喊道:“打倒沙皇!”这下可不得了,两名警察立即跳入水中,将他们逮捕归案。

故事二

1881年犹太人被逐出俄国。俄当局捏造谣言,称犹太民族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民族,其目的是为了将因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国内混乱转嫁到对犹太人的仇恨上。

一名警察发现一个犹太人在学习希伯来语语法。“学那东西干吗?”他盘问。

“为了到天国后与上帝交流。”

“可如果你去了地狱呢?”警察嗤之以鼻。

“哦,别担心,”犹太人回答,“在俄国我早就体会到了。”

故事三

一天深夜,一名犹太人在莫斯科的寓所里,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喊道:“谁呀?”

一个洪亮的声音答道:“邮递员,赶快起来!”

战争

油画,毕加索作于1952年,由瓦洛里和平教堂收藏。

“你就是Glatstein吗?你是不是申请了去以色列的签证?”门外站着两个人。

“是的,我申请过。”

“告诉我,在苏联你饿肚子吗?”

“没有。”

“你的小孩子上学了,对吗?”

“是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离开?”

“没什么,因为在这样的国家,邮递员在凌晨三点钟还敲你的门。”

故事四

伊凡是名司机,正带着他的犹太乘客——一个名叫施姆尔的小学教师路过某地。另一名叫作米可慧的司机也带着他的乘客——一个叫作莫施的犹太人教堂杂役,也正路过该地。两人相遇,停车互致问候。

“米可慧,你居然把那个长着马脸的犹太人当做乘客?”伊凡讥笑道。

“那又怎样,他比你车上拉的那名木头人要好。”米可慧反唇相讥。

“我要警告你,米可慧,”伊凡威胁说,“没有人敢于侮辱了我的乘客还能离开的。”

“你这头猪,在和谁说话!你敢再说一句,我就把你的乘客喂了猪吃!”米可慧咆哮起来。

于是,两人跳下车来,各自奔向对方的乘客,打个痛快。两名犹太人被打得鼻青脸肿。很长一段时间后,伊凡和米可慧扬长而去。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犹太人稀里糊涂就成了牺牲品。

和平

油画,毕加索作于1952年,由瓦洛里和平教堂收藏。

在法国亦是如此,1894年发生的“德雷福斯事件”便是明证:一位清洁女工在德国驻法使馆的废纸篓里拣到一封写有法国军事秘密的匿名信,引起法国特工部门的高度重视。炮兵上尉德雷福斯首先成为怀疑对象,怀疑的理由仅在于德雷福斯是个犹太人。当时,法国作家左拉等人挺身而出,伸张正义,结果与德雷福斯一同被判刑,被迫流亡英国。德雷福斯的冤案在1906年才得以平反昭雪,真正的罪犯被查出,案情真相大白。其时,德雷福斯已经老态龙钟,头发几乎脱光。犹太复国主义领袖赫茨尔后来写道:“德雷福斯案件不仅是个司法错误,它还反映了绝大多数法国人的心理:判处一个犹太人并借此宣布所有的犹太人有罪。当有人从德雷福斯上尉的军服上扯掉军官符号时,一群人高喊:杀死犹太人!从此,‘打倒犹太人’就成了一个战斗口号。这一切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在共和的、现代的、文明的法国,而且是在《人权宣言》发表100周年以后……”对这种“反犹太怪癖”,萨特写道:“我曾询问过上百位反犹太人的人,他们说,‘我恨他们,因为他们自私、阴险、难打发、油滑、粗拙,等等。’——‘那么,你们与犹太人接触过吗?’——‘当然没有!’一个画家对我说:‘我敌视犹太人,因为由于用他的批评习惯,他们使得我们的仆人变得不顺从。’更可悲的是,连法国大思想家、启蒙派的百科全书式的领袖伏尔泰也曾认为,犹太民族是‘一个无知和野蛮的民族,他们长期以来将难填的欲壑、最可恶的迷信和对所有宽容并使他们致富的人们最隐秘的仇恨结合在了一起’。最富有理性和开明的哲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愚昧褊狭之人呢?”

烧死犹太人

反映犹太人被迫害的中世纪木刻

左拉

“德雷福斯事件”的发生,令世界为之震惊。因为法国原本是一个具有法律传统的国家。早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就曾写下了不朽著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伟大的思想——司法、立法、行政的三权分立,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悲的是,在这样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国度里,有关当局对诉讼审判工作进行强制性干预,弃证据和事实于不顾,玷污了神圣的法律。庆幸的是,法国还有一大批像左拉一样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写下了致共和国总统的公开信——《我控诉》。正所谓,人行不义的趋向成为民主的必要,人行正义的潜能成为民主的可能。

“德雷福斯事件”直接促成了犹太复国主义和法国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律,是法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更是犹太历史上的大事。德雷福斯是一个完全被法国同化的犹太人,足见同化不是免受迫害的保护伞,犹太人只有自己拯救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反犹主义就是一种反人道主义。正如萨特所言,反犹主义是对人类命运的惧怕,“是一种想变为无情的石头,倾盆暴雨,怒吼的雷电的人。总而言之,是什么都可以,只要不是人”。其实,所有的种族歧视和文化歧视都大抵如此,世人都应警惕。最后再讲一个故事,与大家共勉:

一个犹太人到处乞讨,没有一扇门愿意打开,他只好屈辱地离开。

德雷福斯事件期间左拉的明确声明:“真理正在前进,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挡。”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不幸摔断了一条腿,有人将他送进了医院。

镇上的人为此深感内疚,许多人前来看望他,并送来了衣服、面包和钱。

这个可怜的人给他妻子写信说:“感谢上帝,一个奇迹发生了:我跌断了一条腿!”

大部分人总是在别人受伤后才帮他,而不是帮他不要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