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稻盛和夫亲自授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镁橄榄石陶瓷与U字形绝缘体

稻盛着手研究的镁橄榄石陶瓷材料合成这一课题,与松下电子工业(简称“松下电子”)这一松下电器产业(现在的电器Panasonic)旗下的子公司有着莫大的关联。不用说都知道,松下电器是松下幸之助创办的家电制造企业。

由于战后日本社会一片混乱,日本的电机厂商和欧美厂商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很大,已经到了靠自己努力根本无法追赶的地步。从1950年(昭和25年)左右开始,国内电机厂商陆续与国外大型电机制造商展开合作。

东芝与通用电器、三菱与西屋、富士电机与西门子公司相继合作。随后,1952年(昭和27年)12月,松下电器与荷兰飞利浦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出资成立了松下电子工业公司。1954年(昭和29年)3月,松下高槻工厂开始投入生产。

稻盛进入松风工业两年前,日本才开始播放电视节目。当时,电视机的真空管和显像管等主要零部件,基本都是由松下电子生产的。


当年,日本首相的月薪只有6万日元,但是松下电器公司推出的12英寸台式松下牌电视机每台卖到23万日元,而17英寸的豪华型电视机更是每台卖到了29万日元。

后来,由于皇太子订婚,人们都想在电视上看到皇太子和美智子大婚庆典游行,原本昂贵的电视机突然开始畅销。松下的电视机由于成功地引进了飞利浦的技术,在品质上得到了高度评价,但存在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的问题。

进口零部件需要用外币支付。当时有外汇限制,规定1美元兑换360日元。一旦外币不足,政府就无法偿还对外债务,会陷入债务违约(不履行债务),国家也会面临破产。当年,日本这个国家穷得让人提心吊胆。

政府为此设置了外币配额制度。由于限制严格,松下电子陷入了想增产却无法进口零部件的窘境。

于是,他们开始摸索电视机零部件国产化的道路。生产显像管的日本电气玻璃、旭玻璃,以及在彩色电视普及后接到彩色显像管订单的大日本屏幕、日亚化学等许许多多企业,靠着来自松下电子的订单,获得了迅速发展。

松下电子最先考虑国产化的零部件之一就是显像管电子枪使用的陶瓷绝缘部件。因其断面呈U字形,沟槽里又埋入玻璃体焊材,所以被称为“U字形绝缘体”。从金额上看,它在整个电视机零部件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不起眼,却是左右电视机性能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因为两家公司都在东海道主干线附近建有工厂,1954年9月,松下电子向松风工业提出了制造U字形绝缘体的要求。

然而,无论怎么尝试,只要往U字形沟槽里填充玻璃焊材,绝缘体都会开裂,变成废品。这是因为绝缘体和玻璃的膨胀系数不同。

人们研究飞利浦的样品之后,发现他们的产品是用镁橄榄石做的,而当时国内新型陶瓷的主流还是滑石瓷。松风工业试做的样品,使用的也是滑石瓷,结果全部裂开了。

镁橄榄石在高温条件下的绝缘电阻很高,哪怕加大电负荷也很难发热。而且,它的膨胀系数接近金属和玻璃,非常适合与这些材料组合,制成电子零部件。一年前,通用电器虽然在实用化上已获得成功,但其制作方法仍属于商业机密。

一旦研发成功,该部件无疑会让企业起死回生。于是,松风工业为了制作U字形绝缘体,开始挑战镁橄榄石陶瓷材料的合成技术。稻盛进入松风工业,也正好是这个时期。

松风工业已日落西山,这家企业看似一无是处,但事实并非如此。

有一次,稻盛看到一位前辈坐在原料的清洗间里,努力地用刷子清洗着球磨机。研磨球偶尔会有些磨损,那些磨损的凹凸不平处会沾上些前一次实验留下的粉末。那位前辈用刮刀将粉末小心翼翼地刮出来,再用刷子把研磨球清洗干净。

“大学毕业的男子汉,居然在做这种琐琐碎碎的活……”

稻盛一边想,一边不经意地看着。后来,在实验中得不到理想结果时,他的脑海里便浮现出那位前辈的身影。

松风工业公司的全景

和松风工业的同事们在一起(右一为稻盛)

站在松风工业正门的稻盛

只是简单清洗的话,上次实验的粉末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残留。如果混入接下来的实验里,陶瓷的特性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前辈细心地洗好实验器具以后,再用挂在腰上的毛巾擦拭研磨球。

“所以要彻底清洗,再擦干净吗?”

前辈的背影告诉稻盛现场实践的重要性。“体验远远重于知识”,这一态度成为稻盛后来一以贯之的“哲学”中的重要一条。(稻盛和夫《稻盛和夫自传》)


稻盛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超乎常人的注意力。经过很多次不断试错的试验后,他找到了方向,看到了目标的大致轮廓。他发现,将氧化镁和滑石滑石:以二氧化硅和氧化镁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译者注的粉末混合,再加上硅酸玻璃作为烧结助剂,理论上就能合成镁橄榄石陶瓷材料。

但是,工厂不是大学的实验室。如果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就没有任何意义。为了找到实现批量生产的方法,他接下来又费了一番周折。

原料的粉末都非常干燥,不知该如何熬炼才好。在传统的陶瓷世界里,常用黏土做黏结剂,但如果把黏土用在这里,就会混入杂质,无法发挥纯粹的物性。稻盛日复一日,锲而不舍地探寻着解决办法。

有一天,他路过实验室时,大概是思考得太入神,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他看了一下脚底,鞋子上粘着茶色松脂一般的东西。那是前辈实验用的石蜡。

“就是它!”

这个瞬间,灵感闪现。

“如果在原料粉末中加入石蜡作为黏结剂,不就能够成形了吗?”

那正是指引稻盛和夫走向成功的“上天的启示”。(稻盛和夫《稻盛和夫自传》)

他立即往锅里放入原材料和石蜡,像炒饭一样翻炒,再倒入模具里烧制成形。于是乎,终于完美成形。作为黏合剂的石蜡在烧结过程中全部燃烧殆尽,最后的成品中不会留下任何杂质。

因为公司里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所以他一开始不知道烧出的成品是否具备所需的物理性能。后来经过检测,确定了这个材料完全可以用于制作U字形绝缘体。


这是日本首次合成实用级别的镁橄榄石陶瓷材料,是一次壮举。虽然没有研发出大学时代梦想的新药,但稻盛获得的研究成果,价值不亚于研发出新药。1956年(昭和31年)夏天,稻盛和夫年仅24岁,风华正茂。

正如1956年7月《经济白皮书》中所表述的“战后时代已经结束”一样,国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

而使这一改变成为可能的,正是日本的高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继电视机之后,洗衣机、冰箱的价格也相继降低到老百姓所能够接受的水平。这三种电器被称为“三大神器”,置齐这三大件成为老百姓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一时期正是家电产业“热潮涌动”的时期。

松下电子听闻镁橄榄石陶瓷材料合成成功的消息后非常高兴,立刻下单订货。松风工业也正式开始生产U字形绝缘体。

最初采用的是冲压法,每次生产三个,但这样的话没办法完成大批量订单。于是,他们想到了把原料放入真空练泥机,再如同做凉粉般挤出U字形合成材料的方法。刚开始的时候,做出的产品总不理想,他们反复摸索了好多次。当时,手工制作的产品更有卖点,只是成品外观上稍微有些不整齐。如何尽快提高产品的精密度成了下一步亟待解决的课题。

稻盛为此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那时,他还很年轻,精力充沛。

时任松下电子采购部部长的山口靖彦到松风工业拜访过稻盛。

那一天,太阳已经完全下山了。松风工业所在的地方蚊子特别多,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蚊子,据说是那种极其凶猛的、即便隔着裤子和袜子也能轻松叮人的豹脚蚊。当时,整个公司只有一个地方还灯火通明,那就是稻盛他们工作的地方。看到他们像是中了邪似的忘我工作,山口想起了柿右卫门的故事。

有田烧的第一代名匠柿右卫门为了呈现鲜艳的红色,日夜钻研,终于烧制出了釉色如夕阳映照下的柿子般的红花瓷。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人们努力的重要性。它被收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教科书中,可谓家喻户晓。

“他简直就是昭和时代的柿右卫门。”

据说,山口不由得这样喃喃自语。(京瓷内刊《敬天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