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的101个新零售细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哪些新零售品牌值得学习

04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会一地鸡毛

2014年8月,随着来电科技的成立,共享充电宝首次进军商业,此后却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沉寂。

直到2015年滴滴、快的火起来,以及2016年共享单车火起来之后,共享经济的火苗才终于蔓延到充电宝上。共享充电宝玩家接二连三地入局,诸如街电、小电、友电、Hi电等。

2017年5月,聚美优品CEO陈欧豪掷3亿元加持街电;小电获得3.5亿元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简称“红杉中国”)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腾讯在本轮融资中对小电进行了加持。

2017年年末,当初前仆后继的充电宝品牌相继传来“阵亡”的消息。

其实,共享充电宝刚出来的时候,它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也因此很难走得长远。在我看来,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伪需求

共享充电宝的首要问题在于,它只是满足了一个临时紧急性的伪需求。其实,它只是被一帮喜欢玩资本、热衷于追逐概念的新创业者当作风口而投身去做的一件事。

从体验上看,大部分用户手机没电急用共享充电宝的情况并不多,所以它不是一种高黏性、高频需求、高复购率的消费模式,而是一个临时性、紧急性、小众性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共享充电宝的用户价值非常单一。

2.财务模型不合理

共享充电宝的财务模型有一定的缺陷。当每个用户首次使用共享充电宝时,仅需要关注充电宝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免费体验一次。然而,部分用户首次使用后取消关注,然后再重新关注,这样就可以重新免费使用充电宝。而接下来用户再次使用时,一般是支付1块钱就可以使用半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这样的收费模式结合使用需求就可以看出,共享充电宝难以有长远而丰厚的收益。

3.电池技术的迭代将可能淘汰充电宝

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创业,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拉长时间来看,五年、十年以后,充电宝还会存在吗?从长远来看,随着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共享充电宝会被时间验证为仅仅是一个过渡性的产物,就像万能充最终被淘汰一样。

4.用户更愿意拥有而不是租赁

共享充电宝采用扫码使用的模式,其实这个门槛并不高。同时最核心的问题是,充电宝的成本通常低于100元,这就导致大部分用户更愿意拥有而非租借。

打个比方,我投资了一个品牌名为“嘎嘎客”的共享按摩椅项目。以前,用户买一个按摩椅要花1万多块钱,这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愿意买或者有能力买的。共享按摩椅采用“分时租赁”模式,扫码付10块钱,就能按摩15分钟。这才是真正共享经济的体现。

但是对于用户来说,随便花几十块钱就能买一个充电宝,还可以长期使用,那么,用户就没必要再花几块钱租一个。而且共享充电宝的消费场景受限,也就是说,用户在A点租,大部分还只能在A点归还。

所以说,共享充电宝只是满足了部分用户临时、紧急性的需求。从长远看,这个伪需求还难以支撑起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市值且不说做到10亿元,哪怕3亿元都很难。

如果创业者对共享充电宝感兴趣,想去研究它,不如去各地高频放置共享充电宝的餐厅里,看看实际场景就会知道,租赁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越来越少。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租用充电宝。现在,很多餐馆、便利店都已经在自己的桌子上面放了一个数据线的接口,用户坐下来就可以充电。我相信,为了让顾客停留更长的时间,大部分餐馆和便利店都愿意为消费者的手机提供充电的服务。

所以,从长远来看,共享充电宝不是一个可以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