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文学(罗念生全集·第九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索福克勒斯

(1)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创作

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前406)生在雅典西北郊科罗诺斯乡。他父亲索菲罗斯是个兵器制造厂厂主。索福克勒斯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在音乐和体育方面受过严格训练,他的音乐教师是当时著名的兰普洛斯。索福克勒斯后来在这两种比赛中获得花冠奖赏。他少年时正逢希腊波斯战争。萨拉米战役胜利时,他大约十六岁,雅典人那次围绕着战利品举行庆祝大会,曾叫这年轻人赤着身体,抱着弦琴,领导歌队唱凯旋歌。诗人的中年正逢雅典最繁荣时期,他的老年则在雅典和斯巴达打内战的时期中度过。他早年和土地贵族寡头派领袖客蒙交往,客蒙战死(公元前449年)后,他和工商业界民主派领袖伯里克理斯约生于公元前495年,死于公元前429年,自公元前443年直到死时执掌雅典大权。交情甚笃。他在公元前443年被选为税务委员会主席,向盟邦征收贡税,据说他曾改革过贡税制度。公元前440年,他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据说因为他的悲剧《安提戈涅》上演成功,才获得这最大的荣誉),曾经同伯里克理斯率领海军去镇压雅典盟邦萨摩斯,萨摩斯的寡头派反对民主派,企图使萨摩斯退出以雅典为首的提洛海军同盟。萨摩斯被攻下后,索福克勒斯代表雅典逼使萨摩斯人接受了苛刻条约。伯里克理斯说他善于写诗,不善于带兵。公元前420年,雅典人迎接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到雅典祛除瘟疫,诗人以雅典英雄阿尔孔阿尔孔在世时是个医师。的祭司的资格迎接医神;他死后被雅典人尊称为“迎接者”,和阿斯克勒庇俄斯一起受雅典人崇敬。公元前413年,他参加反民主的政变,被选为西西里战败后成立的“十人委员会”委员,审查提交公民大会的提案,处理雅典在西西里战败后的危机。公元前411年,他和其他的委员们一起被控赞成寡头派提出的限制公民权利的宪法,他在答辩中说是“迫于不得已”,因此被判无罪。

索福克勒斯同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作者,生于公元前484年,约死于公元前425年。交情很深,有诗送他远行;他时常借用希罗多德的史料例如《安提戈涅》第909行以下一段便是借用希罗多德国的史料:印塔斐耳涅斯的妻子被允许自被判死刑的亲属中保留一个人,她保留的是她的弟兄,理由与安提戈涅所说的相同,就是父母双亡,再也不能有一个弟弟生出来。。他同智者派阿那克萨戈拉斯和普洛塔戈拉斯是朋友,但智者派对他的影响不大。他很尊敬埃斯库罗斯,但批评他太骄傲,说他在戏剧比赛中被他本人赢了一次,就气愤不平。他对欧里庇得斯也很敬重,当他听见欧里庇得斯的死耗时,他正在举行演出介绍,他立即换上黑衣服,并叫全体演出人员免去花冠,为诗人志哀。

索福克勒斯的身体虽然强健,嗓子却不很洪亮。据说他一生只演过两次戏,其中一次扮演他的悲剧《塔密剌斯》中的盲歌者,很是成功,当时著名的画家波吕格诺托斯因此把那个剧景绘在雅典画廊上;另一次扮演他的悲剧《洗衣少女》中的女主人公瑙西卡亚,打球的姿势博得观众的称赞。

诗人二十八岁左右(公元前468年)就在戏剧比赛中初次胜过埃斯库罗斯。大约过了二十七年,索福克勒斯才在戏剧比赛中输给欧里庇得斯。他一共获得了二十四次奖赏(一说二十次)。他在六十年左右的创作活动中,写了一百三十出剧,流传至今的只有七出完整的悲剧,这七出按照演出年代大致这样排列:

(一)《埃阿斯》,公元前442年左右上演。

(二)《安提戈涅》,公元前441年左右上演。

(三)《俄狄浦斯王》,公元前431年左右上演。

(四)《厄勒克特拉》,公元前419至415年之间上演。

(五)《特剌喀斯少女》,公元前413年左右上演。

(六)《菲罗克忒忒斯》公元前409年上演,得头奖。

(七)《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公元前401年上演这出悲剧是诗人死后,由他的孙子拿出来上演的。,得头奖。

诗人死于公元前406年,当时雅典和斯巴达正在进行战争,以致交通受阻,诗人的遗体不得归葬故乡。斯巴达将军吕珊德洛斯特别下令停战,让雅典人把诗人安葬在阿提卡北部得刻勒亚附近。诗人坟上立着一个善于歌唱的人头鸟的雕像。

就雅典来说,公元前5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充满了政治、经济矛盾的动荡时期。然而,当时的历史大事,例如希腊波斯战争,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富人与贫民、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在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都没有直接的反映。但是他的作品反映了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时代风尚,即伯里克理斯时代的风尚。这个风尚,就它的要点来说,就是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专制,鼓吹英雄主义思想,重视人的才智和力量。

公元前6世纪末年,克力斯提泥进行民主改革,使全体公民都享受同等的政治权利。这次的民主改革虽然分散了土地贵族的力量,但没有完全摧毁他们的势力。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土地贵族寡头派与工商业界民主派之间的斗争仍然是很尖锐的。寡头派的领袖是客蒙和修昔底德政治家,不是历史家修昔底德。,民主派的领袖是厄菲阿尔忒斯和伯里克理斯。伯里克理斯和修昔底德之间的斗争真是如火如荼,胜利终于落到前者手中。伯里克理斯的历史使命是扫除贵族的残余势力,以保障人民既得的权利。巩固民主制度是当时的普遍要求,而提倡民主精神成了一种风尚。

索福克勒斯并不是土地贵族出身,他起初同寡头派接近,后来加入了温和的民主派。从他的剧本里可以看出他是提倡民主精神的。《俄狄浦斯王》剧中有好几处提到发言权。预言者忒瑞西阿斯说:“你是国王,可是我们双方的发言权无论如何应该平等,因为我也享受这种权利。”国舅克瑞翁对俄狄浦斯说:“正象你质问我,现在我也有权质问你了。”《安提戈涅》剧中的海蒙反对他父亲克瑞翁的专制,他认为“只属于一个人的城邦不算城邦”。《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剧中的雅典国王忒修斯认为,雅典是“凡事都凭法律断定的城邦”。这些话反映了一定的民主思想。

在古希腊民主运动中期,当平民的力量不够强大,还不能推翻贵族势力的时候,往往有野心家利用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借平民的力量夺取政权,成为僭主。这些僭主是贵族制度过渡到民主制度时期的产物,他们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雅典的庇士特拉妥就是这样于公元前560年成为僭主的。他多少还照顾人民的利益;他死后,由他两个儿子当权,他们的残暴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次子希帕卡斯被刺死,长子希庇亚斯变本加厉,采取恐怖手段压迫人民,于公元前510年被放逐。他后来参加马拉松战役,企图借波斯兵力进行复辟,没有成功。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叶,仍然有野心家想夺取政权,客蒙就是个危险人物,于公元前461年被放逐。所以伯里克理斯的第二个历史使命,就是防止再有僭主出现,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当时的雅典成了民主的堡垒、反僭主的中心。

索福克勒斯对于僭主和专制国王深恶痛绝,他曾拒绝西西里僭主和马其顿国王的邀请,他认为:


谁要是进了君王的宫廷,谁就会

成为奴隶,不管去时多么自由。见残诗788段。


他竭力攻击暴君,例如《埃阿斯》剧中禁止埋葬埃阿斯的墨涅拉俄斯和阿伽门农,《厄勒克特拉》剧中迫害厄勒克特拉的埃癸斯托斯和克吕泰墨斯特拉,《安提戈涅》剧中的克瑞翁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剧中迫害俄狄浦斯和他的女儿们的克瑞翁。《安提戈涅》剧中的预言者忒瑞西阿斯谴责新王克瑞翁说:“暴君所生的一族人都爱卑鄙的利益。”这些暴君无疑影射雅典的僭主,因为“暴君”和“僭主”在希腊文里是同一个字。

英雄主义思想来自荷马史诗,因为荷马所歌颂的是为民族利益和生存而战斗的英雄人物。经过了希腊波斯战争,这个思想更是深入希腊人的心中。伯里克理斯曾在内战第一年(公元前431年)发表的“葬礼讲演”中称赞雅典过去的英雄们给后人留下一个自由的城邦,称赞人民很勇敢,称赞他们敢于面对危险;换句话说,他是在鼓吹英雄主义思想。索福克勒斯抓住了这个时代风尚,在他的悲剧中描写英雄人物,歌颂勇敢的行为。他的人物具有和仇敌或命运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他们相信自己是站在正义的一方,所以临危不惧,明知事之不可为而为之(例如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和《埃阿斯》剧中的透克洛斯);他们或者自己有了过失行为而勇于负责,自承其咎(例如《俄狄浦斯王》剧中的俄狄浦斯),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而毅然自杀(例如埃阿斯)。索福克勒斯的人物具有坚强的毅力,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苦难。索福克勒斯曾说,他按照人应当有的样子来描写,欧里庇得斯则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描写。参看亚理斯多德的《诗学》第25章。换句话说,他描写的是理想化的人物,欧里庇得斯描写的则是现实的普通人。

索福克勒斯是个很乐观的人,但是他也能看到生活中人们遇到的苦难。他剧中的英雄遭遇着莫大的苦难,甚至以孤孑之身与巨大势力作斗争,安提戈涅、俄狄浦斯、厄勒克特拉、菲罗克忒忒斯等人物就是这样。他们之所以遭受苦难,与其说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过失,毋宁说是由于他们的美德。索福克勒斯的人物都是些无辜的英雄,安提戈涅、俄狄浦斯、菲罗克忒忒斯、《特剌喀斯少女》中的得阿涅拉等人,不论就情理而论,或者就法律而论,都是没有罪的。

希腊人战胜波斯人以后,雅典的政治、经济实力的扩张,引起了文化、艺术的高潮。伯里克理斯重建被波斯人烧毁的雅典城,重修神殿及各种公共建筑,他的用意是要使雅典成为希腊世界的文化中心,以加强它的政治威望,同时提高人民的享受,当时人才辈出,各显才华,他们的创造和发明才能是很惊人的。伯里克理斯对文学、艺术、哲学等十分重视,许多诗人、艺术家、思想家成为他最好的朋友。当时很重视人的才智和力量。《安提戈涅》第一合唱歌是这样开始的:“奇异的事物虽然多,却没有一件比人更奇异。”歌队随即称赞人会航海、耕种、狩猎、造屋、治病、运用语言和思想。索福克勒斯这样歌颂了英雄时代的人,也等于歌颂了自己时代的雅典人的蓬蓬勃勃的创造精神。

在战胜波斯之后,雅典城邦转入建设时期,旧的宗教观念和伦理观念正在被推翻,而新的尚未建立起来,因此雅典城邦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对于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伦理观念不得不保留一些。凡是对于城邦有利的都加以肯定,比如当时雅典奉雅典娜为城邦的守护神,对雅典娜的崇拜使雅典人在精神上有了更有力的团结。这个作法是守旧的,但不是为了恢复氏族制度,而是为了维护城邦制度,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当时氏族制度已经瓦解,但是家庭在城邦制度下还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所以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某些伦理观念,例如埋葬亲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一个人无论犯了多么大的罪过被处死刑,他的亲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埋葬他。,对城邦还是有利而且是必要的。因此,这些伦理观念要求在民主的城邦中取得合法地位。伯里克理斯曾在“葬礼讲演”中对这个要求作了肯定的答复,他说雅典人是遵守不成文法的。《安提戈涅》肯定不成文的神律,肯定人人有权利和义务埋葬自己的亲人,所以这剧所反映的正是当时的风尚。

索福克勒斯虽然没有在他的作品中触及当日的历史大事,没有对当日的重大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加以批判,但是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日的风尚,对于他的时代还是有现实意义的。不过,总的说来,索福克勒斯的思想是相当保守和矛盾的。他提倡民主精神,却又主张限制公民的权利。在政治上和宗教上,他始终保持着温和的民主派的观点。

索福克勒斯使悲剧艺术达到完美的境界。他着重写人,而不着重写神。他善于描写人物,能用三言两语,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他的人物比埃斯库罗斯的丰富多彩。他创造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使人物的性格成为戏剧的动力,例如埃阿斯和安提戈涅的性格推动剧情向前发展。

索福克勒斯特别喜欢采用对照手法。《安提戈涅》剧中的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克瑞翁和海蒙,《俄狄浦斯王》剧中的俄狄浦斯和克瑞翁,俄狄浦斯和他的妻子伊俄卡斯忒,《厄勒克特拉》剧中的厄勒克特拉和克律索忒弥斯,都是些性格上相反的人物,有了后者,前者的性格更为鲜明。甚至在同一剧中,同一个人物有不同的表观,例如埃阿斯起初是野性难驯,但是当他同妻子告别的时候,他却显出是个有教养的人,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索福克勒斯的特长表现在布局上。他最讲究情节的整一,重视戏剧内部的有机联系。他的悲剧结构复杂、严密而又和谐,情节越来越紧张,剧中没有闲笔,没有断线的地方。现存的七出剧的布局都很完美,其中最好的当推《俄狄浦斯王》和《厄勒克特拉》两剧的布局。《厄勒克特拉》剧中关于俄瑞斯忒斯的谎报的死亡的冗长描写,是为了加强谎话的真实性和表现厄勒克特拉的忍受能力。索福克勒斯剧中的“解”是从布局中安排下来的,只有《菲罗克忒忒斯》一剧借用欧里庇得斯的“神力”这手法,由赫剌克勒斯下凡来劝菲罗克忒忒斯到特洛亚去。但此处的“神力”,主要不是为了解决布局上的困难,而是使菲罗克忒忒斯清醒过来,赫剌克勒斯在世的时候是菲罗克忒忒斯的朋友,所以这一景虽然有成了神的英雄出现,却是富有人间味的。索福克勒斯的另一手法,就是在悲惨事件将要发生之前,引起一点快乐气氛,以加强戏剧效果,《安提戈涅》第五合唱歌和《俄狄浦斯王》第三合唱歌都起了这个作用。诗人往往叫人物默默无言地退出,《安提戈涅》剧中的欧律狄刻,《俄狄浦斯王》剧中的伊俄卡斯忒,《特剌喀斯少女》剧中的得阿涅拉的最后退场都是如此,其效果远在说话之上。

索福克勒斯对于戏剧艺术的发展还有许多别的贡献。他把演员人数从两个增加到三个,使剧中人物可以增多,对话和剧情可以复杂化,人物的性格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出来。由于演员人数增加,对话占了主要地位,因此歌队没有先前重要了;但是索福克勒斯的歌队,正象亚理斯多德所称赞的,是戏剧整体的有机部分,歌队中的人员参预剧中的活动。《埃阿斯》剧中的歌队是最理想的歌队,因为这歌队是由埃阿斯的兵士组成的,他们非常关心主帅的命运,参与剧中的活动。索福克勒斯把歌队的人数由十二人增加到十五人,使舞蹈的队形可以起更多的变化。据说索福克勒斯写过一篇论歌队的文章,可惜没有传下来。索福克勒斯重视动作,而不重视叙述,他曾把许多可怕的剧景介绍到剧场里,例如埃阿斯当着观众自杀,赫剌克勒斯和菲罗克忒忒斯当着观众发病,俄狄浦斯在刺瞎了眼睛之后,再度出场。索福克勒斯打破了埃斯库罗斯的“三部曲”形式,而写出三出独立的悲剧,使每出戏的情节更为复杂,结构也更为完整。此外,他还改进了服装,改进了剧中的音乐,介绍了一些小亚细亚曲调。

索福克勒斯曾说,他起初摹仿埃斯库罗斯的夸张风格,后来采用一种矫揉造作的风格,最后才找到适合于表现人物性格的风格,这种风格朴质、简洁、自然、有力量。索福克勒斯的对话很利落、紧凑,安排得十分巧妙。他的剧中,特别是《安提戈涅》剧中,有很多诡辩的言词、巧妙的争论,这表明他在风格和语言方面倒是受了智者派的影响。他的合唱歌写得很美,例如《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剧中的第一合唱歌,歌队唱道:


客人,你来到了这出产名马的地方、世上最美丽的家园、这亮晶晶的科罗诺斯,这里夜莺是常客,在浅绿色的林间发出清脆的歌声,它栖息在深紫色的常春藤里,栖息在酒神的结实累累的不许侵犯的丛林里,那里阳光照不透,也不为风暴所侵袭;那狂欢的狄俄倪索斯狄俄倪索斯是酒神。夜夜陪伴着那些养育他的仙女在这里游逛。

这里有一串串美丽的水仙花,在天降的露水的哺育下朝朝开放,自来就是那两位伟大的女神的冠花;此外,还有黄澄澄的郁金香;刻菲索斯的奔流不息的泉水日以为常地泛着清澈的涟漪,奔过大地胸前,灌溉着漠漠的平原,使土地肥沃,生机勃勃;文艺女神们的歌舞队喜爱这地方,那手执金缰的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司美与爱的女神。也从不厌弃。


《安提戈涅》的第三合唱歌也是很著名的,歌队唱道:


爱情啊,你从没有吃过败仗,爱情啊,你浪费了多少钱财,你在少女温柔的脸上守夜,你飘过大海,飘到荒野人家;没有一位天神,也没有一个朝生暮死的凡人躲得过你;谁碰上你,谁就会疯狂。

你把正直的人的心引到不正直的路上,使他们遭受毁灭:这亲属间的争吵是你挑起来的;那美丽的新娘眼中发出的鲜明热情获得了胜利;爱情啊,连那些伟大的神律都被你压倒了,那不可抵抗的女神阿佛洛狄忒也在嘲笑它们。


这些合唱歌都极富于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被誉为古代抒情诗的典范。

索福克勒斯最著名的悲剧是《俄狄浦斯王》,他的最杰出的悲剧是《安提戈涅》。《安提戈涅》的情节如下:安提戈涅的二哥波吕涅刻斯借岳父的兵力回国来同他的长兄厄忒俄克勒斯争夺父亲俄狄浦斯留下的王位,结果两弟兄自相残杀而死。克瑞翁以舅父的资格继承王位,他下令禁止人埋葬波吕涅刻斯的尸体,因为他回来烧毁祖先的神殿,吸饮族人的鲜血,是个叛徒。克瑞翁代表城邦,维持社会秩序,他的禁葬令即是国法,任何人不得违犯。但是这个命令违背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古希腊人相信,死者如果不得埋葬,他的阴魂便不能进入冥土,因此亲人有埋葬死者的义务。安提戈涅既不能违犯国法,又必须尊重神律,这就形成无法解决的矛盾。按照诗人的理解,这便是不可挽救的命运。在这种命运面前,安提戈涅必须进行选择。她毅然遵守神的律条,埋葬了哥哥,因此被囚禁在墓室里,最后自杀身死。克瑞翁悔悟后,前去释放安提戈涅,但为时已晚。安提戈涅的未婚夫海蒙曾苦劝他父亲克瑞翁宽大为怀,顺从民意。这时他在墓室里看见父亲,拔剑杀他,没有刺中,于是殉情而死。克瑞翁把海蒙的尸体运回来,他叹道:“哎呀,这邪恶心灵的罪过啊,这顽固性情的罪过啊,害死人啊!唉,你们看见这杀人者和被杀者是一家人!唉,我的决心惹出来的祸事啊!儿啊,你年纪轻轻就夭折了,哎呀呀,你死了,去了,只怪我太不谨慎,怪不着你啊!”克瑞翁的妻子心痛儿子之死,也自杀而死。克瑞翁看见妻子的尸体,他叹道:“哎呀呀,这罪过不能从我肩上转嫁给别人!是我,哎呀,是我杀了你,我说的是事实。”

剧中反映的是城邦社会法治权威与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谁是谁非的问题,自来有许多争论。是非的中心问题是禁葬令。早在荷马战争时期就有这一规定:战役胜利之后,必须让敌方埋葬他们的战士的尸首。马拉松战役胜利之后,雅典人并且把波斯人的尸首埋葬了。公元前406年,雅典海军在阿耳癸努赛打了一个大胜仗,但因为风浪太大,无法打捞落水的雅典战士和死者的尸体,雅典人竟判了八个失职将军的死刑。由此可见,直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依然重视埋葬的礼仪,这是死者的亲人必尽的义务。克瑞翁维持社会秩序的原则是正确的,但是他采取的办法是错误的。在古希腊时代,对待叛徒的最聪明的办法,是不让他们的尸体埋在国境之内。克瑞翁的后悔,表明他承认了错误。索福克勒斯对克瑞翁表示莫大的憎恨,对安提戈涅寄予莫大的同情。诗人把克瑞翁描写成一个专制君主,也就是僭主。所以这剧的进步意义在于反映伯里克理斯时代的反僭主的精神。

剧中对金钱的诅咒一段是很著名的:


人间再没有象金钱这样坏的东西到处流通,这东西可以使城邦毁灭,使人们被赶出家乡,把善良的人教坏,使他们走上邪路,作出可耻的事,甚至叫人为非作歹,犯下种种罪行。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引用过这一段诗。参看《资本论》第1卷,第129页,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蛙》将要上演的时候,索福克勒斯的死耗才传到雅典,所以阿里斯托芬只评论了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而来不及在剧中评论索福克勒斯,只是对他表示尊敬,认为他是埃斯库罗斯所占有的悲剧首座权的正当继承者。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特别是《安提戈涅》,在公元前4世纪经常上演。古代的批评家一般都认为索福克勒斯是最伟大的悲剧家,但是他们只称赞他的艺术,而对于他的政治思想和宗教观念,则很少提及。罗马演说家西塞罗和文艺理论著作《论崇高》的作者把索福克勒斯比作荷马,罗马诗人维吉尔很称赞索福克勒斯的艺术。德国批评家莱辛和诗人歌德对索福克勒斯的技巧给予很高的评价。法国诗人拉辛认为《俄狄浦斯王》是一出完美的悲剧。

索福克勒斯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没有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的影响大。他的剧本只有《俄狄浦斯王》常被后人模仿,但这些模仿的剧本大多数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没有能掌握俄狄浦斯的高贵的精神和优良的品质。塞内加把俄狄浦斯写成了一个冷静的人物,法国剧作家高乃依把他写成了一个自私的人物。英国诗人德莱顿和李合写的《俄狄浦斯》简直是一出惊险剧,充满了杀人流血。只有法国作家伏尔泰的《俄狄浦斯》保存了一点古典精神,上演比较成功。直到今天,《安提戈涅》还是人们喜欢阅读的剧本;而《俄狄浦斯王》不时还在欧洲舞台上演出。

(2)《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最著名的悲剧,情节如下: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因为没有儿子,到德尔斐去问阿波罗,他会不会绝嗣。阿波罗答应给他一个儿子,但预言他会死在那儿子的手中。后来拉伊俄斯的妻子伊俄卡斯忒果然生了一个儿子,三天以后,他们就把他遗弃在喀泰戎山上。婴儿的左右脚跟上各钉着一个钉子,即使这残废的婴儿没有死,被人发现了,那人也不至于收养他。

这婴儿是伊俄卡斯忒亲手交给一个仆人的,她曾吩咐他把孩子弄死。这人是拉伊俄斯家里的奴隶,得到主人的信任。拉伊俄斯叫他每年上喀泰戎山牧羊。这牧人在山上结识了另一个牧人,这人是科林斯城国王波吕玻斯的仆人。拉伊俄斯的仆人可怜那孩子,把他送给了科林斯牧人,这人把婴儿带到科林斯。那时候,波吕玻斯和王后墨洛珀因为没有子嗣,把这婴儿作为自己的儿子抚养着,科林斯人都称他为太子。这孩子取名叫“俄狄浦斯”,意思是“脚肿的人”。他一直长到成人,从没有怀疑过他不是国王的亲生儿子。

有一天,一位客人在宴会上喝醉了,说俄狄浦斯不是国王的亲生儿子。俄狄浦斯听了,立刻去问国王和王后,他们痛责那醉汉,并安慰俄狄浦斯。俄狄浦斯觉得到处都有人在议论这件事,他便亲自去向阿波罗求问。阿波罗没有指出他的父母是谁,只说他会杀死父亲,娶母亲为妻。俄狄浦斯离开阿波罗的庙地的时候,决定不再回科林斯。他向着东方走去,从佛西斯到玻俄提亚去。

这时候拉伊俄斯正从忒拜赴德尔斐,去问他从前抛弃的婴儿到底死了没有。他只带了四个侍从。他们五个人在佛西斯境内的三岔路口遇见了俄狄浦斯。他们叫他让路,同他起了冲突。俄狄浦斯竟把拉伊俄斯和他的三个侍从打死了。剩下的一个侍从逃回忒拜,撒谎说是一伙强盗把他们四个人杀死的。这生还的人正是从前伊俄卡斯忒打发去抛弃那婴儿的仆人。

忒拜人曾经追究过这件凶杀案,但没有结果。国王死后不久,他们又遇着新的灾祸。赫拉为了向她的情敌塞墨勒(酒神的母亲)报复,打发了一个人面狮身的妖怪来伤害忒拜。这妖兽坐在城外的山上,背诵一个谜语,问什么动物有时四只脚,有时两只脚,有时三只脚,脚最多时最软弱。凡是回答不出的人都被它吃掉了。忒拜人正在失望的时候,那游浪的俄狄浦斯前来道破了这谜语。他说是人,因为一个人生下地时是四只脚,年老以后加上一根拐杖,又成了三只脚。那妖怪听了,便跳崖自杀了。那些感恩的忒拜人立俄狄浦斯为王。俄狄浦斯娶了拉伊俄斯的遗孀伊俄卡斯忒。

俄狄浦斯登位的时候,那先前逃回来的仆人恰好在城里,他跑来跪在伊俄卡斯忒面前,拉着她的手,求她把他派到远方的牧场上去重操旧业。一个忠心的老仆人只有这一点小小的恳求,王后立刻就同意了。

大概又过了十六、七年,这其间伊俄卡斯忒生下了二男二女。根据本剧尾上的情节看来,那两个女孩不过十岁多点。

这剧名叫《俄狄浦斯王》,加上一个“王”字,表示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一剧有区别。

索福克勒斯惯于用对话来介绍剧情。这剧开场时,一个祭司带着一群乞援人来到王宫前院。俄狄浦斯自宫中上,他们恳求国王拯救忒拜,因为发生了瘟疫,这城邦正在血红的波浪里颠簸着,抬不起头来,田间的麦穗枯萎了,牧场上的牛瘟死了,妇人流产了。国王回答说,他已经派他的内兄克瑞翁到阿波罗庙上去求问,要怎样才能挽救这城邦。说话之间,克瑞翁回来了,他报告说,阿波罗分明是叫忒拜人把隐藏在这里的污染清除出去,下达驱逐令,或者杀一个人来抵偿先前的流血,就是那次的流血使城邦遭受这番风险。原因是先前的国王拉伊俄斯被人杀害了,阿波罗分明是叫忒拜人严惩那伙凶手。拉伊俄斯被杀后,只有一个侍从逃了回来,他说,国王和他的侍从们碰上了一伙强盗,被他们杀死了。俄狄浦斯要把这件案子弄明白,为城邦报复这冤仇。

国王进宫,克瑞翁和众乞援人下。

歌队在“进场歌”中呼吁雅典的守护女神雅典娜、阿波罗和他的姐姐女猎神阿耳忒弥斯解除这都城所面临的灾难,把瘟疫的火吹出境外。歌队唱道:“这无数的死亡毁了我们的城邦,青年男子倒在地上散布瘟疫,没有人哀悼,没有人怜悯;死者的老母和妻子在各处祭坛的台阶上呻吟,祈求天神消除这悲惨的灾难。求生的哀歌是这般响亮,还夹杂着悲惨的哭声;为了解除这灾难,宙斯的金色女儿啊,请给我们美好的帮助。”《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第7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1979年)。

国王在“第一场”中出场来向歌队宣布,在他掌握大权的领土以内,不许任何人接待那罪人,人人都得认清他是忒拜人的污染。他说:“我诅咒那没有被发现的凶手,不论他是单独行动,还是另有同谋,他这坏人定将过着悲惨不幸的生活。我发誓,假如他是我家里的人,我愿忍受我刚才加在别人身上的诅咒。”他还说,他为拉伊俄斯作战,“就象为自己的父亲作战一样”。这是一句双关语,观众明白,但说话的人自己不懂得。

歌队长建议把预言者忒瑞西阿斯请来,从他那里把事情打听明白。国王说,他已经两次派人去请他来。预言者随即前来,国王请求他拯救城邦。预言者不肯道破这秘密,国王因此责备他对城邦不忠,脾气坏。预言者回答了一句双关语:“你怪我脾气坏,却不明白你‘自己的’同你住在一起,只知道挑我的毛病。”这句话使观众联想起俄狄浦斯和他母亲的特殊关系,但不为剧中人物所理解。索福克勒斯善于引起这种联想,这种手法可以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国王认为预言者就是这罪行的策划者,人是他杀的,虽然不是他亲手杀的。预言者在气愤之下破口道出,国王就是这地方不洁的罪人、杀人的凶手。他继续说:“我说你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和你最亲近的人可耻地住在一起,却看不见自己的灾难。……告诉你吧,你刚才大声威胁,通令要捉拿的、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就在这里;表面看来,他是个侨民,一转眼就会发现他是个土生的忒拜人,再也不能享受他的好运了。他将从明眼人变成瞎子,从富翁变成乞丐,到外邦去,用手杖探着路前进。他将成为和他同住的儿女的父兄,他生母的儿子和丈夫,他父亲的凶手和共同播种的人。”

国王进宫,预言者下。

歌队在“第一合唱歌”中表明,预言者的话使他们感到烦恼,他们不能同意,也不能否认;在他们还没有证实预言者的话真实可靠之前,他们不能同意谴责俄狄浦斯。

克瑞翁在“第二场”中出场来说,国王指控了他,他背上这臭名声,真不想再活下去了。国王自宫中出来控告克瑞翁想谋害他,夺取他们的王位。他认为预言者若不曾同克瑞翁商量,他就不会指出拉伊俄斯是他俄狄浦斯杀死的。他要把克瑞翁处死。两人的争吵越来越激烈。

王后伊俄卡斯忒出宫来劝解。克瑞翁发誓,说他没有做过俄狄浦斯告发的事。经王后和歌队代为求情,国王放了克瑞翁。克瑞翁下。

国王告诉王后,克瑞翁正在谋害他,说他是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这句话是从他收买来的预言者的嘴里说出的。王后说,预言和神示都不可靠。阿波罗曾经说,拉伊俄斯会死在她为拉伊俄斯生的儿子手中。但拉伊俄斯是在一个三岔路口被一伙外邦强盗杀死的,而她的婴儿,出生不到三天,就被拉伊俄斯叫人丢在荒山里了。所以预言者的话是不足信的。国王听见了这些话,心里不安,魂飞魄散。他打听出那不幸的事发生在佛西斯境内,消息是在他快要作国王的时候向全城公布的。他问王后,拉伊俄斯是什么模样,有多大年纪。王后回答说:“他个子很高,头上刚有白头发;模样同你差不多。”国王怀疑他诅咒了自己,可是自己还不知道。他打听出拉伊俄斯当时只带了四个侍从。这句话使他大吃一惊,他叹道:“哎呀,真相已经很清楚了!”他问这消息是谁报告的。王后回答说,是一个活着回来的侍从报告的,这人曾经恳求她让他远远地离开城市到草原上去牧羊。国王急于要召见这仆人。他告诉王后,曾经有人说他是波吕玻斯的冒名的儿子,他为此去问阿波罗,阿波罗没有回答他求问的事,只说他会杀父娶母。他因此不敢回他的故乡科林斯,而走向忒拜,在三岔路口遇见一个乘车的老年人,因为争路,同他发生冲突,那老年人从车上用刺马的木棒朝他头上打来。那人和他的几个侍从全都被他杀死了。国王疑心那人就是拉伊俄斯。他因此想见那牧人,问他拉伊俄斯是被一伙强盗还是一个旅客杀死的。王后解释说,即使拉伊俄斯是死在一个旅客手里的,也不能证明他是死在他自己的儿子手里的,所以神示是不足信的。

上面这些过去的事情,是用倒叙手法描述的。

国王和王后进宫。

歌队在“第二合唱歌”中谴责俄狄浦斯对待克瑞翁的傲慢态度。他们唱道:“傲慢产生暴君。……如果有人不畏正义之神,不敬神像,……愿厄运为了这不吉利的傲慢行为把他捉住。”

王后自宫中出来向阿波罗求救。有一个来自科林斯的报信人报告说波吕玻斯去世了,科林斯要立俄狄浦斯为王。王后听了很高兴,她嚷道:“啊,天神的预言,你成了什么东西了!”她把国王请出来,国王听见这消息,他说道:“这似灵不灵的神示已被波吕玻斯随身带着,和他一起躺在冥府里,不值半文钱了。”但是他依然害怕玷污他母亲的床榻,不敢回科林斯。报信人问出了他惧怕的缘由,便告诉他,他并不是波吕玻斯生的。婴儿时的俄狄浦斯是报信人从拉伊俄斯的牧人手里接过来的。国王问王后,报信人所说的是不是他刚才要召见的牧人。王后早就知道事情不好了,但她还在设法不让国王知道事情的底细。她对他说:“看在天神面上,如果你关心你自己的性命,就不要再追问了;我自己的苦闷已经够受了。……啊,不幸的人,愿你不知道你的身世。”

王后冲进宫以后,国王说道:“那女人——女人总是很高傲的——她也许因为我出身卑贱而感到羞耻。但是我认为我是仁慈的幸运的宠儿,不至于受辱。”

“第三合唱歌”歌颂喀泰戎山,歌队希望俄狄浦斯的母亲是那山上的一位仙女。歌队已经感到事情不妙,但他们的忧虑被俄狄浦斯自慰的话打消了,因而产生了快乐的心情。由于俄狄浦斯的身世快要被发现了,观众不耐心听这种欢乐的歌,所以这支合唱歌是很短的。

牧人在“第四场”上场,报信人问他,还记不记得他曾经在喀泰戎山上给了他一个婴儿。牧人不肯回答。在国王的威胁之下,他才说:“我给了他;愿我在那一天就死了!……这孩子不是我自己的,是别人给我的。……他是拉伊俄斯家里的孩子。……人家说是他的儿子,但是里面的娘娘,主上家的,最能告诉你是怎么回事。”

接下去是下面的对话:


俄狄浦斯 是她交给你的吗?

牧人 是,主上。

俄狄浦斯 是什么用意呢?

牧人 叫我把他弄死。

俄狄浦斯 作母亲的这样狠心吗?

牧人 因为她害怕那不吉利的神示。

俄狄浦斯 什么神示?

牧人 人家说他会杀他父亲。

俄狄浦斯 你为什么又把他送给了这老人呢?

牧人 主上啊,我可怜他,我心想他会把他带到别的地方——他的家里去;哪知他救了他,反而闯了大祸。如果你就是他所说的人,我说,你生来是个受苦的人啊!

俄狄浦斯 哎呀!哎呀!一切都应验了!天光呀,我现在向你看最后一眼!我成了不应当生我的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


俄狄浦斯冲进宫,报信人和牧人下。

“第四合唱歌”悲叹俄狄浦斯的命运。

传报人在“退场”里自宫中上,报告王后自缢身死了。


我们随即看见王后在里面吊着,脖子缠在那摆动的绳子上,国王看见了,发出可怕的呼声,多么可怜!他随即解开那活套。等那不幸的人躺在地上时,我们就看见那可怕的景象:国王从她袍子上摘下两只她佩带着的金别针,举起来朝着自己的眼珠刺去,并且这样嚷道:“你们再也看不见我所受的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你们看够了你们不应当看的人,不认识我想认识的人;你们从此黑暗无光!”


众侍从带着瞎眼的俄狄浦斯自宫中上。俄狄浦斯悲叹自己的不幸。歌队对他说:“你最好死去,胜过瞎着眼睛活着。”他回答说:


别说这件事作得不妙,别劝告我了。假如我到冥土的时候还看得见,不知当用什么样的眼睛去看我的父亲和我的不幸的母亲,既然我曾对他们犯下死有余辜的罪行。我看着这样生出的儿女顺眼吗?不,不顺眼;就连这城堡、这望楼、神们的神圣的偶像,我看着也不顺眼;因为我,忒拜城最高贵而又最不幸的人,已经丧失观看的权利了;我曾命令所有的人把那不洁的人赶出去,即使他是天神所宣布的罪人,拉伊俄斯的儿子。我既然暴露了这样的污点,还能集中眼光看这些人吗?不,不能;如果有方法可以闭塞耳中的听觉,我一定把这可怜的身体封起来,使我不闻不见:当心神不为忧愁所扰乱时是多么舒畅啊!

唉,喀泰戌,你为什么收容我?为什么不把我捉来杀了,免得我在人们面前暴露我的身世?波吕玻斯啊,科林斯啊,还有你这被称为我祖先的古老的家啊,你们把我抚养成人,皮肤多么好看,下面却有毒疮在溃烂啊!我现在被发现是个卑贱的人,是卑贱的人所生。

你们三条道路和幽谷啊,橡树林和三岔路口的窄路啊,你们从我手中吸饮了我父亲的血,也就是我的血,你们还记得我当着你们作了些什么事,来这里以后又作了些什么事吗?

婚礼啊,婚礼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后,又给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亲、哥哥、儿子,以及新娘、妻子、母亲的乱伦关系,人间最可耻的事。

不应当作的事情就不应当拿来讲。看在天神面上,快把我藏在远处,或是把我杀死,或是把我丢到海里,你们不会在那里再看见我了。来呀,牵一牵这可怜的人吧;答应我,别害怕,因为我的罪除了自己担当而外,别人是不会沾染的。


克瑞翁前来时,俄狄浦斯请求他把他本人扔出境外。克瑞翁说,这件事要问神。

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自宫中出来,俄狄浦斯可怜他这对女儿日后的不幸生活,请求克瑞翁照顾她们。他吩咐说:“我的孩儿,假如你们已经懂事了,我一定给你们出许多主意;但是我现在只教你们这样祷告,说机会让你们住在哪里,你们就愿住在哪里,希望你们的生活比你们父亲的快乐。”

全体进宫,歌队退场。

亚理斯多德在《诗学》第十四章说:“情节的安排,务求人们只听事件的发展,不必看表演,也能因那些事件的结果而惊心动魄,发生怜悯之情;任何人听见《俄狄浦斯王》的情节,都会这样受感动。”前面的叙述可以证明亚理斯多德的论点是正确的。

这剧写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俄狄浦斯命中注定会杀父娶母,他竭力逃避这不幸的命运,但终于受到命运的摧残。有人认为古希腊悲剧多数是命运悲剧,其实不然。在索福克勒斯现存的七出悲剧中,只有《俄狄浦斯王》和《特剌喀斯少女》才是命运悲剧。古希腊人把一切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归因于命运的捉弄。在索福克勒斯看来,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力量,一种邪恶的势力。

有人认为俄狄浦斯之所以遭受苦难,是因为他犯了杀父娶母之罪。这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我们首先分析他的性格。他很尊敬神,相信神示。他很爱护人民,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人民谋求福利。为了城邦的利益,他坚决要把拉伊俄斯的凶杀案追究清楚,即使追究的结果可能于他不利,他也要追究到底。他很正直,诚实,勇敢。尽管他有一些性格上的缺点,性情急躁,但仍不失为一个好国王,至少不是一个暴君;因为他不象《安提戈涅》剧中的克瑞翁那样以个人意志为城邦的意志;他并不独揽大权,而是同伊俄卡斯忒和克瑞翁共同治理城邦。他是没有罪的,因为他杀死拉伊俄斯是出于自卫,当时他并不认识那老人是他父亲。即使按照公元前621年雅典立法家德剌孔“用血写成的”严厉法典来判断,他也是没有罪的,因为他不是蓄意杀人;只不过他既已杀人,手上有了血污,将被放逐罢了。他娶母也是出于不知不觉,所以也是没有罪的;只不过他既已玷污了母亲的床榻,后果应由他担负。他曾叫人给他一把剑,想要自杀;但是他转念一想,认为自己没有罪,所以没有自杀。此外还有一个理由使他不能自杀,就是他无颜在地下见父母。所以他只能弄瞎眼睛,并请求被放逐。他这种对自己的惩罚,其严厉不下于自杀。这就表明他勇于担负起他应担负的责任。他既已成为瞎子,日后死了,也不至于看见他的父母。我们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他自以为无罪,就是他在《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第960—977行中对忒拜国王克瑞翁说他没有罪:


凶杀、乱伦、不幸的事件都从你嘴里向我抛了过来,这些都是我,哎呀,不知不觉地造成的,此中似有天意,也许是众神要发泄对我的家族积下的愤怒;因为你找不出我本人有什么罪过好拿来谴责我,说我有恶报,才对我自己和我的亲人做错了事。告诉我,如果神示说,有什么注定的命运要落到我父亲身上,他必将死在他儿子手里,你有什么理由拿来责备我呢?因为那时候我还没有出世,我的父亲和母亲还没有把我生下来。而且,如果象我这样生而不幸的人同我的父亲打起来,把他杀死了,却不知道我干的是什么事,也不知道我杀的是什么人,你有什么理由谴责这无心的过失呢?


这就是诗人的见解。诗人从来没有在本剧中提及俄狄浦斯的祖先所受的诅咒,从来没有说他有罪。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俄狄浦斯之所以陷入悲惨命运,不是由于他有罪,而是由于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

这剧的结构十分复杂,紧凑,完美,在古代被称为戏剧中的典范。这剧的布局有两条线索。忒拜牧人曾说拉伊俄斯死在三岔口;伊俄卡斯忒曾提及拉伊俄斯被杀的时间、他的相貌、年龄和他的侍从人数。这一切已经证明拉伊俄斯是俄狄浦斯杀死的,但是俄狄浦斯还没有想到那人就是他的父亲。这是第一条线索。科林斯牧人告诉俄狄浦斯说,他并不是科林斯国王波吕玻斯的儿子,而是他自己捡来的。这是第二条线索。当这两个牧人相遇的时候,这两条线索便交叉在一起,于是真相大白,证据是婴儿(俄狄浦斯)是伊俄卡斯忒交给忒拜牧人的,而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的人数则用不着问了。剧情发展得很快,预言者的警告、伊俄卡斯忒的劝慰、报信人的解释,一步紧逼一步,使俄狄浦斯认出他的身世。除报信人突然而来之外,其他事件每一件都是前一件的自然后果。但故事本身有一个“不近情理的情节”,即俄狄浦斯作了十多年忒拜国王,却还不知道前王拉伊俄斯被杀的地点与情形。亚理斯多德在《诗学》第十五章说:“情节中不应有不近情理的事,如果有了,也应把这种事摆在剧外,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剧中的不近情理的事。”索福克勒斯就是这样处理的。许多后来的剧作家,例如罗马的塞内加、英国的德莱顿和李、法国的伏尔泰,都把这个情节摆在剧中,但始终不能自圆其说。

亚理斯多德在《诗学》第十一章特别称赞本剧的布局。他说:“‘突转’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面,并且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是按照方才说的方式,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进行的,例如在《俄狄浦斯王》剧中,报信人前来对俄狄浦斯道破他的身世,安慰他,去掉他害怕娶母为妻的恐惧心情,不料造成相反的情况;……‘发现’,如字义所示,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并使那些显然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关系或仇敌关系。最好的‘发现’是和‘突转’同时出现的‘发现’,例如《俄狄浦斯王》剧中的‘发现’。”

《俄狄浦斯王》是西方各国经常上演的悲剧,英国牛津大学曾上演此剧的希腊原文剧本,据说演出给人以很深的印象。1980年5、6两月,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学上演了三次《俄狄浦斯王》,演出十分动人,曾引起不少观众流泪,对剧中的主人公表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