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考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

“美”,是一个诱人的字眼,它使人眼睛发亮,心灵愉悦。

美,是心灵健康的人类共同的所爱所好,是全世界亿万斯人共有共享的精神财富。

美,不会凋零,不会衰老,不会死亡,它长生不息,长存不朽。因为凋零、衰老、死亡,仅仅是有形的个体退出美的领域,美又在新的有形的个体和无形的精神领域焕发其迷人的风采,亿万斯年,唯美永恒。

无限的空间,无尽的时间,美是宇宙的灵魂,人类的灵魂。小小寰球,东方人与西方人,自古至今,都在谈美、寻美、欣赏美、创造美;都在探根究底:何者为美,为何而美,美是什么,什么是永恒的美?……西方和东方的学者,都在无止境地观察、思索、阐释,各有所悟所得。

西方学者偏重于理性思辨。古希腊学者认为,“美在于和谐”“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古罗马学者认为,“物体美是由于分享一种来自神明的理式而得到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家认为,美是“完整,和谐,鲜明”;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认为,“美是自然的一种作品”;近代以来,则有“美学的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依照我们理解的应当如此的生活”“美是一种客观化的快感”等等,乃至有马克思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个著名的命题。

古代的中国学者、文学艺术家,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理性思辨,但更偏重于直观、直觉地言美,“《诗》三百”中对英俊漂亮的少男少女直呼“彼美人兮”;春秋时代的政治家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孔子闻《韶》乐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易传》说“乾以美利利天下”;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荀子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先秦更多地以美言政教、言社会、言人之修养,亦言自然;汉魏六朝而后,则更多地以美言艺术,言诗、文、书、画、音乐、舞蹈之最高造诣,无限地丰富和扩大了“美”这一观念范畴的内涵与外延,为中国也为世界的美学理论建设,提供大量生动多彩的材料。

本书将较为全面、系统地绍述中国之“美”,这本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工程,决非这部区区小书所能胜任。《红楼梦》中的凤辣子说,“大有大的难处”,笔者既然不能大笔如椽地描述浩瀚长河的壮丽景观,于是尽己所能地对中国之“美”的观念范畴发生、形成、发展、演变历程作些考索和梳理,以期将各家各派之“美”的观念内涵,社会、人格、自然、艺术之美的种种形态,粲然呈现于读者之前。

“溯流探源”与“披源览流”,是著者数十年研究中国古代诗学文论久行之法。本书撰述,一如既往:微观探幽索隐,宏观把握导向;忠于原始资料,主观判断求实;力贯中国古今,融通多科学理。前人论述之精华我当弘扬,自己一管之见亦不羞于陈述。研究中国古典美学的著作已多矣,在此美苑学林之中,拙著岂敢有秀出林木之望?唯愿不成枯木败株,则可矣!请读者诸君,随着笔者的文字,对中国之“美”作一次粗略的浏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