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原创唯美低幼童话绘本故事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赵哲,《水浒传》中的人物[1],宋仁宗时的宰相。

中文名

赵哲

国籍

中国

民族

赵哲是《水浒传》中出现过的人物,下文是相关记载。《水浒传》第一回说:“嘉佑三年三月三日,宋仁宗坐紫宸殿,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事。”

查嘉佑时并无宰相赵哲,倒是在南北宋之间,陕西有个环庆路经略使,名唤赵哲,冤冤枉枉地被张浚杀死。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二云:建炎四年十月一日庚午,张浚斩环庆路经略使赵哲。

富平之败,张浚欲斩大将以藉口。浚在邠州,会诸将帅议事。浚立堂上,诸将立堂下。浚问:“误国大事,谁当任其咎者?”众皆言环庆路兵先走。浚即令拥环庆路经略使赵哲斩之。哲不伏,且言有复辟功。提辖官以骨朵击其口,血流,不能作声,斩于堠下。不厌公议,众语喧哗,浚遂以黄榜赦诸将,以安众心。

文彦博倒是确有其人并且当过宰相。

(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1]),字宽夫,号伊叟[2]。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3]。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为相期间,稳固朝局,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洪信,历史上并无其人。

洪信,《水浒传》中为宋仁宗嘉佑年间殿前太尉。受宋仁宗诏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赴朝,祇禳瘟疫。办完公事后在龙虎山上清宫住持真人的陪同下游山,游到上清宫“伏魔之殿”,主持真人称那是大唐洞旋国师镇妖之处,不肯打开。洪信依仗权势强迫住持真人打开“伏魔之殿”,结果放走了殿内镇压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这一百零八星即应了后来的水浒一百零八好汉。

“天下本无事,游山游出事来。”此言绝妙,一语双关。洪信的言行举止,完全像是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四人的前奏,即洪信就是之后奸佞小人的缩影,即使不是洪信本人酿祸,酿祸的也终究是洪信这类人。

所以,施耐庵以洪信为楔子,楔出高俅、蔡京之流,实在绝妙!

嘉佑(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1056-1063,在位42年)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的早朝,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向皇帝禀奏:“京城瘟疫横行,希望皇帝开恩,大赦天下并减免百姓的税负,以读过天灾救济百姓。”仁宗批准了这个建议,但没有想到瘟疫并没有得到遏制。按发展的眼光看,虽然大赦天下减免百姓税负并不能直接遏制瘟疫的横行,但客观的说这样的政策的确是可以减轻百姓因为天灾而造成的负担。因瘟疫没有被遏制,范仲淹建议皇帝开设法事——罗天大醮来消除瘟疫。罗天大醮是一种很宏大正规的法事,要请江西龙虎山的张真人来主持,而邀请张真人的工作就落到了太尉洪信的头上了。由此可以推断,太尉洪信应该是一个主管民政或医疗这类事务的一个部级干部。

洪信领了圣旨后来到了龙虎山,不想张天师却是一个清修的人,单独居住在山顶的草屋内,几乎不到山下的上清宫来。上清宫的住持告知洪信:“如果要请张天师去做罗天大醮,洪太尉要亲自半夜步行上山去请。”为了完成邀请张天师的任务,洪信只得答应。这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张天师做这样的事情不是为了百姓,而是因为皇帝的圣旨、是怕丢官罢职。他在路上遇到了虎、蟒蛇和小牧童后回到了上清宫后的抱怨(我是朝廷中贵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这般辛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为头上至半山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惊得下官魂魄都没了。又行不过一个山嘴,竹藤里抢出一条雪花大蛇来,盘做一堆,拦住去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尽是你这道众,戏弄下官!)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一点大家可以想想,古代的官员是不是更多的都在执行上级的任务,从来不是很为了百姓而去做事情!

洪信在得知那个小牧童就是张天师,并且张天师已经去了京城后就如释重负,开始了旅游观光。按常理说,我认为这个观光旅游也不能说过分,只要不是过度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事情。当洪信在上清宫里看到洞玄国师锁镇魔王的伏魔殿的时候,他非要打开封闭已久的伏魔殿。尽管上清宫主持等人一再反对,但洪信还是用他的权力打开了伏魔殿。这一点来说,洪

这一点来说,洪太尉是不是和现实中的官员也很象,滥用权力、无知无畏、不守规矩!在洪信得知放跑了锁镇的妖魔后,其又怕皇帝知道而怪罪更是怕承担责任,在回京城的路上要求众人不能将放跑妖魔说出来!这样不敢、不能承担责任的官员是不是在现实中又是绝大多数呢?

洪信这样的一个官员,总结一下特点就是:典型的官老爷作风,对上唯命是从,对百姓作威作福、鲁莽蛮干、不遵守习惯规则,对于个人错误哪怕是重大事件采取隐瞒的态度。尽管洪信是一个小说中的千年前的虚构的官员,但这样的官员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也就是许多人喜欢看《水浒传》的原因吧!

PS:1、本人认为伏魔殿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封建迷信,而且恰恰相反的是伏魔殿可以引申为科学禁忌或行为规范的底线,当人们不遵守这些规则的时候,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水浒传中张天师何许人也?

发表评论

A+

所属分类:水浒解读

《水浒传》第一回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水浒108个好汉原来是龙虎山伏魔殿中镇压的魔君,被太尉洪信放走了,而洪信是被宋仁宗指派,“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张天师何许人也?为什么宋仁宗要请他?

话说,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延绵两千年,谱系完整,堪比著名的孔氏家族。这就是江西龙虎山的张天师谱系。

东汉中叶,张道陵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张陵后来被尊为祖天师。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到蜀地鹤鸣山(在今SC省CD市大邑县)修炼,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创立了五斗米道(因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名)。据说张道陵白日飞升成仙,临走时留下话语“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总领三五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张道陵创立了道教,随着道教的发展,衍生出许多教派,张天师这一支为正一派,也被称为天师道。

张陵的孙子第三代天师张鲁曾经带领五斗米教起义,后投降曹操。第四代天师张盛拒绝了曹操的官职,率众定居龙虎山。

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历任教主都被称为张天师,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

光阴流转,第二十五代的张乾曜曾被宋仁宗召见,问他“冲举之事”(白日升仙),对曰:“此非可以辅政教也。陛下苟能还真返朴,行以简易,则天下和平矣”。这个天师很实在,劝皇帝作好本职工作。

第二十六代天师是张嗣宗。宋仁宗召赴阙,祈祷有应,奉敕迁上清观于山之阳。看来张天师有些道行,皇帝要求祈祷些什么,结果比较满意。

第二十七代天师是张象中,历史记载这位天师比较神异。“生三月能行,五月能言,七岁召赴阙,赐紫衣命嗣教,赐坐问道,大称旨,上赐宸翰,后归征君山悟竹塘结卢以居,得道冲举……”据说这位天师也是白日成仙了。

从时间上算起来,张象中在天师位的时候,京师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瘟疫。《水浒传》第一回,参知政事范仲淹表奏:“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这里有一个问题,“嗣汉天师”这一尊号,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封给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的。大约是作家没有严格考证,因为历代天师虽然传承有序,但却不太在意修谱,以致很多天师生卒年都不太清楚。

另一个错误是,洪太尉上山的时候,主持真人向前对他说:“好教太尉得知:这代天师,号曰虚靖天师……”——这又错了,被赐号“虚靖先生”的天师,不是正在位的第二十七代的张象中,而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

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传说张继先神通广大,道法神奇。在张天师一脉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仅次于祖天师张道陵。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才硬要把他拉来客串一回。

1949年,江西龙虎山正一派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携子张允贤及祖传剑印到台湾,次年在台北设置“嗣汉天师府驻台湾办公处”。张允贤早亡,1969年张恩溥辞世,堂侄张源先继承六十四代天师。张源先是否算是合法的天师一事存有争议,现在至少有三个人在争夺天师之位。

或许,易卦六十四,周而复始。

第一回洪太尉刚愎自用、不听人言、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