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虽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明确提出于当代,但在我国,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是源远流长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也是由来已久的。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的论著。如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把保护山泽林木作为对君王的道德要求;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也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作为治国安邦之策,特别注意遵从生态系统的季节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同时,西方的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Malthus,1766—1834)、李嘉图(Ricardo,1772—1823)、穆勒(Mill,1773—1836)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要受到环境承载力的限制,人类无限的消费欲望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形成尖锐的矛盾。
近代人类社会,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全球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尤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猛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导致“生态危机”逐步加剧,这就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努力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和很有意义的观点、思想和对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这类问题的报告、书籍和文章,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其中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概念。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发展观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围绕着可持续发展问题组织或进行了一些大规模的会议和行动。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这三次联合国会议一般被认为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会议。
1.《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当时人类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贫困日益加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共同采取一些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次会议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由联合国主持召开的。通过广泛的讨论,会议通过了重要文件《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大会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作为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觉醒和关注。
这次会议之后,根据需要联合国于1973年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1983年联合国第38届大会通过决议,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H.Brundland)任主席。
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当时的环境与发展形势需要,同时为了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而召开的,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
① 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② 会议将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③ 各国政府代表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文件及有关国际公约。
至此,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根据形势需要,联合国在这次会议之后于1993年成立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全球《21世纪议程》是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类活动计划。该文件虽然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但它反映了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提供了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准则。
《21世纪议程》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提供了21世纪如何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和行动蓝图。它共计40多万字。整个文件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三部分,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
第四部分,实施手段。
3.《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于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回顾《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一项新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10周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复杂谈判,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这一重要文件。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份重要报告
1.《增长的极限》
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的1972年,国际社会发生了另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于1972年提交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如下。
① 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② 世界系统的五个基本因素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人口增长、工业发展过快,而地球的资源、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总有一天要达到极限,使得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耗竭、粮食短缺。
③ 解决的办法是控制发展,必要时不发展。
《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于1968年成立以后发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这一报告公开发表后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唤起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极大关注,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这些讨论是围绕着这份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展开的,即经济的不断增长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退化和社会解体。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过进一步广泛的讨论,人们基本上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即经济发展可以不断地持续下去,但必须对发展加以调整,即必须考虑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最终依赖性。
2.《世界自然保护策略》
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牵头,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世界野生基金会 (World Wild-Life Fund)等国际组织一起,于1980年发表了《世界自然保护策略》这份重要报告,并为这一报告加了一个副标题: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Living Resources Conser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三个。
① 解释生命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② 确定优先保护的问题及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
③ 提出达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该报告分析了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如果发展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社会和经济福利的话,那么保护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地球具有使发展得以持续和支撑所有生命的能力,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二者应当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分析。这里的保护意味着管理人类利用生物圈的方式,使得生物圈在给当代人提供最大持续利益的同时保持其满足未来世代人需求的潜能;发展则意味着改变生物圈以及投入人力、财力、生命和非生命资源等去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虽然《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保护与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且反复用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它并没有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3.《我们共同的未来》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经过3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分为共同的关切、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三大部分。
该报告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一个世界”的总观点,并在这样的一个总观点下,从人口、资源、环境、食品安全、生态系统、物种、能源、工业、城市化、机制、法律、和平、安全与发展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该报告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