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园林树种配置控制性要求
树种规划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绿化建设的成败、绿化成效的快慢、绿化质量的高低、绿化效应的发挥。树种规划得好,可以有计划地加速育苗,提高绿化速度;反之,如果树种规划不当,不仅耽误绿化建设的时间,影响绿化效益的发挥,而且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所以,树种规划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战略性的问题。
园林树种的选择首先应满足栽培目的,在能够适应栽植地立地条件的前提下,所选择的树种应来源广、成本低、繁殖和移栽容易。也就是说,园林树种的选择应满足目的性、适应性、经济性三项基本原则。
1.遵从植物的生态学及生物学特性
植物有其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因此,树种规划要注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种植乡土树种,保护地方特色。而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应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合理选择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如果不考虑植物的特性、绿地性质、土壤环境等综合条件,对生态理论生搬硬套,一味地将自然植物群落中的乔、灌、草、藤植物盲目搭配,往往会造成病虫害滋生,使植物群落体在空间、时间上不能保持稳定持久。例如把梨(Pyrus)与桧柏(Juniperus formos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爬柏(Sabina vulgaris)等混栽,会导致转主寄生性病害梨桧锈病的发生;而云杉(Picea asperata)和稠李(Padus racemosa)混栽则会诱发云杉稠李果锈病;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势低洼地段种植怕涝的银杏(Ginkgo biloba)、侧柏、黑松(Pinus thunbergii),在碱性较大的土壤中栽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都会造成树木长势衰弱,几年后陆续死亡。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从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出发,加强对群落中植物个体的研究,进行科学配置。
2.科学利用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
正确利用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物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避免植物种间的直接竞争。在人工群落中可适当多种女贞(Ligustrum lucidum)、槐树(Sophora japonica)等蜜源植物,以增加害虫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危害性大的害虫。在天牛发生严重区域种植臭椿,以臭椿释放出的化学气体驱赶天牛。这就是通过植物种间的相互补充来达到生物间的互利互惠。
3.利用植物的抗性合理栽植
植物之间有着互惠共生作用,同样也存在着竞争、相克。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要摸清植物种间的习性,以求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如胡桃(Juglans sigillata)和苹果(Malus pumila)、松树(Pinus)和云杉、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松树等都不宜栽植在一起。深根性植物耐旱,宜配植于山坡地,浅根性植物多植于湖岸、溪旁;在风大的地方,建筑物北面或林下等阳光较少的地方,宜配置阴性树种,南面则配置阳性树种。在工矿区,应多栽植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很强吸收能力的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夹竹桃(Nerium indicum),对二氧化硫有抗性的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以及对氯气有抗性的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紫荆(Cercis chinensis)等树种。
4.发挥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观的特点
园林植物形态各异,有塔形、圆锥形、伞形、圆球形等,植物的叶形也各式各样。有外观粗犷、大叶型的芭蕉(Musa basjoo)、梧桐(Finniana simplex);也有袅娜婆娑、别有风趣的小叶型的垂柳(Salix babylonica)、槐(Sophora japonica);有特殊形状叶的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is)、放射状叶的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扇形叶的银杏;还有春叶为红色的山麻杆、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秋叶为黄色的银杏;有红色的叶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an)、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还有其叶终年具有色彩的红花继木、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紫叶桃等。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发挥其特点,取得创造性观赏价值。例如,将松科植物成群种植在一起,会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气氛;而高低不同的大型叶棕榈与凤尾丝兰组合在一起,则给人带来热带风光的感受。
总之,在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要从植物本身的生态学及生物学特性出发,全面考虑水体、土壤、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宜树种,避免植物种间的竞争,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藤本植物相互配置为一植物群体;结合美学要求,使人为设计与植物的生态种植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完美的园林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