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常用量表速查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危重症及死亡预测

一、危重症评分

1.简化版儿童危重症评分法(PCIS)

儿童病情变化快,且缺乏准确的主诉,需要快速综合地判断,因此对危重患儿进行评分,将病情量化,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患儿病情进展,及时处理,预测死亡危险性。1995年中华儿科学会急诊组及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组,参考国际先进经验,本着生理学评分的原则,选10项指标(其中BUN与Cr任选一项)制定了国内简化版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ediatric clinical illness score,PCIS),见表2-35。

使用说明】 ①不适于新生儿及慢性疾病的危重状态。②首次评分应在24h内完成。根据病情变化可多次进行评分,每次评分,依据最异常测值评定病情危重程度。当某项测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便时,可按测值正常对待,进行评分。③不吸氧条件下测血PaO2。④患儿病情分度:分值>80,非危重;80~71,危重;≤70,极危重。临床上常把评分值低于或等于90的患儿收入PICU。

2.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 score)

儿童疾病严重性和死亡风险的评估在儿童重症监护领域尤为重要。死亡风险评分是针对儿童死亡率做出预测的重要参考数据,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美国国立儿童医疗中心Pollack等于1996年在生理稳定指数(physiologicst abilityin dex,PSI)基础上简化建立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 Ⅲ),由17个生理参数、26个生理参数范围构成,根据生理指标范围依年龄分为新生儿、婴儿、儿童、青少年四组,据评分值可计算患儿死亡危险,已成为评估PICU患儿病情和预后的标准化量化评估工具。2015年Pollack教授等提出新评分模式,评分的正常值范围依旧没有变化,预测能力却有所增加,考虑了治疗时间窗的影响,结合入院前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减少了偏倚。见表2-36。

注:年龄说明:新生儿<1个月;婴儿≥1个月~12个月;儿童≥12个月~144个月;少年>144个月。

使用说明】 PRISMⅢ死亡风险评分在患者住进PICU的开始12h评分和开始24h评分;一般情况下用最高值和(或)最低值。当同时存在低限或高限时,PRISMⅢ评分可以是一个范围。再入院患者按新患者计。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心率:哭时及医源性激惹时不评分。②体温:应用肛表、口表、腋下及血液均可。③瞳孔反射:无反应时瞳孔需>3mm。医源性瞳孔扩大不评。④精神状态:只有在明确的或怀疑有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才能评分。在2h内施行过镇静、麻痹或麻醉者不评。如果一直需要行镇静、麻痹或麻醉者,可选距进PICU最近的时间段(未行上述干预)评分。昏迷指GCS<8分。⑤监测指标:只有在TCO2不作为常规检测时才可用标准碳酸氢盐替代;PaO2只能用动脉血气;应用全血测量时校正,血糖-10%,血钠-3mmol/L。

二、创伤指数(TI)

意外伤害常常是儿童急诊常见原因。1971年由Kirkpatrick和Ogawa等提出在出事现场或救护车上对创伤患者进行分类的“创伤指数”(trauma index,TI)量化伤情分析。观察TI与患儿受累解剖部位数、病死率及伤后严重并发症之间关系,来指导临床工作,提高创伤的救治水平。见表2-37。

使用说明】 ①选择受伤部位、损伤类型、循环、呼吸、意识五个参数,按照它们的异常程度各评1分、3分、5分或6分,相加求得积分(5~24)即为TI值。②TI值5~7分为轻伤;8~17分为中到重度伤;10~16分为重度损伤,>17分为危重伤,预计约有50%的病死率。③TI的triage标准为>10,现场急救人员可将TI>10的伤员送往创伤中心或大医院。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