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落叶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控原色图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俗称水烂病、烂穗病,是为害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特别在葡萄转色至成熟期、多雨地区或年份发生为害较重,严重时造成许多果穗腐烂,果园内满地烂穗(彩图6-124),路边、沟旁堆积大量烂果(彩图6-125),病害流行年份损失达50%~70%。但随着近些年来避雨栽培与套袋技术的推广普及,白腐病的发生为害基本控制在了一个较轻的水平。

彩图6-124 白腐病病果穗脱落满地

彩图6-125 堆积在路边的大量白腐病烂果

【症状诊断】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也可为害枝蔓和叶片、叶柄。

果穗受害,以下部果穗发生最重,并有越接近地面发病率越高、越靠上果穗发病率越低的特性(彩图6-126)。在一个果穗上,多从穗轴、小穗梗或果梗上开始发病,初期产生淡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彩图6-127、彩图6-128),病部皮层呈淡褐色腐烂,手捻皮层易脱落,病组织有土腥味。后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导致果粒从基部开始变褐腐烂,病斑无明显边缘(彩图6-129);果粒受害初期极易受震脱落,甚至脱落果粒表面无明显异常,只是在果柄处形成离层。重病果园地面可落满一层果粒。随病斑扩展,整个果粒成褐色软腐,严重时全穗腐烂(彩图6-130)。发病后期,果柄、穗轴干枯缢缩,不脱落的果粒干缩后成为猪肝色僵果,挂在枝蔓上长久不落(彩图6-131)。随病情发展,病果粒及病穗轴表面逐渐密生出灰褐色小粒点(彩图6-132、彩图6-133),粒点上常溢出灰白色黏液(彩图6-134);黏液多时使果粒似灰白色腐烂,故称其为“白腐病”。

彩图6-126 果穗受害,从近地面的尖部开始发生

彩图6-127 穗轴受害的发病初期

彩图6-128 穗轴受害,病部呈淡褐色腐烂

彩图6-129 果粒受害,从与果柄连接处开始发生

彩图6-130 果穗受害严重时,整个果穗发病

彩图6-131 失水干缩的白腐病僵果

彩图6-132 病果粒表面密生出灰褐色小粒点

彩图6-133 白腐病僵果表面密生许多小粒点

彩图6-134 腐烂果粒表面产生许多灰白色黏液

枝蔓受害,多从伤口处或枝杈处开始发生。发病初期,病斑呈淡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水渍状(彩图6-135~彩图6-137),后病斑沿枝蔓迅速纵向发展,形成长条形病斑,病斑中部呈褐色凹陷、边缘颜色较深(彩图6-138、彩图6-139)。当病斑环绕枝蔓一周时(彩图6-140),导致上部枝、叶生长衰弱,果粒软化,严重时造成上部枝、叶逐渐变褐枯死(彩图6-141)。后期,病斑及枝蔓表面逐渐密生出灰褐色至深褐色小粒点(彩图6-142、彩图6-143)。较幼嫩枝蔓上的病斑,后期表皮纵裂(彩图6-144),与木质部剥离,肉质部分腐烂分解,仅残留维管束组织,呈“披麻状”(彩图6-145),且病部上端愈伤组织多形成瘤状凸起(彩图6-146)。

彩图6-135 枝杈处的初期病斑

彩图6-136 枝蔓上的水渍状初期病斑

彩图6-137 嫩枝上的初期病斑

彩图6-138 病斑中部色淡,边缘颜色较深

彩图6-139 病斑明显缢缩凹陷

彩图6-140 病斑环绕枝蔓一周

彩图6-141 白腐病导致嫩枝枯死

彩图6-142 较嫩枝蔓受害,后期病斑表面散生的灰褐色小粒点

彩图6-143 较老枝蔓病斑上散生的深褐色小粒点

彩图6-144 枝蔓病斑,后期表皮纵裂

彩图6-145 病斑皮层组织腐烂,呈披麻状

彩图6-146 病斑上部愈伤组织呈瘤状

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初期病斑呈水渍状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彩图6-147),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褐色大斑,直径多在2厘米以上,常有同心轮纹(彩图6-148);发病后期,病斑易干枯破裂(彩图6-149)。病叶保湿,病斑迅速扩大,形成边缘不明显大斑,并在新发展病斑表面散生出许多灰褐色小粒点(彩图6-150)。有时叶柄也可受害,形成淡褐色腐烂病斑,导致叶片早期脱落(彩图6-151)。

彩图6-147 叶片受害的初期病斑

彩图6-148 叶片病斑上具有同心轮纹

彩图6-149 叶片病斑后期,易干枯破裂

彩图6-150 病叶保湿后,表面散生许多灰褐色小粒点

彩图6-151 叶柄上的白腐病病斑

【病原】白腐盾壳霉[Coniothyrium diplodiella(Speg.)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病斑表面的小粒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灰白色黏液为分生孢子黏液。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萌发率很低,在0.2%葡萄糖溶液中萌发率也不高,而在葡萄汁液中萌发率高达90%以上,在放有穗轴的蒸馏水中萌发率最高。

【发病规律】白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和枝蔓上越冬(彩图6-152),病残体腐烂分解后,病菌还可在土壤中腐生1~2年。在各种病残体中,以病果最为关键。病果落地后不易腐烂,其上附带的病菌可存活4~5年。在土壤中,以表土5厘米深的范围内病菌最多。翌年生长季节,土壤中的病菌孢子主要通过雨水反溅传播到近地面部位,而后不断向上传播或侵染;病枝蔓上越冬的病菌通过风雨传播进行为害。受害部位发病后产生的病菌孢子借雨水传播可进行多次再侵染。白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染,一切造成伤口的因素如暴风雨、冰雹、裂果、生长伤等均可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在适宜条件下,白腐病的潜育期最短为4天、最长为8天,一般为5~6天。由于白腐病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所以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防控不当常造成严重损失。

彩图6-152 在葡萄枝蔓上越冬的白腐病菌

白腐病主要为害葡萄的老熟组织,属于葡萄的中后期病害。果实受害,多从果粒着色前后或膨大后期开始发生,越接近成熟受害越重。叶片受害,主要发生在老叶片上。枝蔓受害,以幼嫩枝蔓受害最重,但老熟枝蔓上的病菌是重要初侵染来源。

高温高湿是导致病害流行的最主要因素。葡萄生长中后期,每次雨后都会出现一个发病高峰,特别是在暴风雨或冰雹后,造成大量伤口,病害更易流行。另外,果穗距地面越近,发病越早、越重。据北方葡萄产区统计,50%以上的白腐病果穗发生在距地面80厘米以下,其中60%集中在20厘米以下。所以,篱架葡萄白腐病一般发生较重,棚架、独龙架葡萄白腐病发生较轻。

【防控技术】白腐病防控以防止果穗受害为主,铲除病菌来源、阻止病菌向上传播、防止果实受伤、有效保护果穗等措施是有效防控该病的技术关键(图6-11)。

图6-11 白腐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加强葡萄园管理 增施有机肥及磷、钾、钙肥,培育壮树,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果、病叶、病蔓等,不使病残体落地,集中带到园外烧毁。科学修剪,适当提高结果部位。及时摘心、打杈,使果园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有条件的果园,提倡避雨栽培,避免雨滴飞溅传病;鲜食葡萄品种推广适时实施果穗套袋,保护果穗免受病菌侵害(彩图6-153、彩图6-154)。

彩图6-153 葡萄园避雨栽培

彩图6-154 果穗套袋防病

2.铲除越冬病菌 落叶后或冬剪后彻底清除架上、架下的各种病残组织,集中带到园外销毁,千万不能把病残体埋在园内。春季葡萄发芽前,及时喷施1次铲除性药剂清园,铲除枝蔓附带病菌,有效药剂同“炭疽病”发芽前清园。

3.防止病菌向上传播 从历年开始发病前10天左右开始,在地面撒施药剂,10天左右1次,连施2次。常用有效药剂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硫黄粉∶石灰粉=1∶1∶2的混合药粉,混匀后均匀撒施在地面上,每亩每次撒施混合药粉1~2千克。另外,地面薄膜覆盖、架下铺草,可有效防止雨滴反溅,对减轻病害发生具有良好效果(彩图6-155~彩图6-157)。

彩图6-155 篱架葡萄架下覆盖薄膜

彩图6-156 棚架葡萄架下覆盖薄膜

彩图6-157 篱架葡萄架下铺草

4.生长期及时喷药防控 从历年发病前7天左右开始喷药,或从果粒开始着色前5~7天或果粒基本长成时开始第一次喷药,以后10天左右喷药1次,直到采收前一周。效果较好的药剂有: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2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000~8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600~7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不套袋果采收前1个月内尽量不要使用代森锰锌,以免污染果面。用药时必须均匀周到,使整个果穗内外均要着药。也可使用上述药剂浸蘸果穗,以保证果穗着药均匀。对于套袋葡萄,套袋前必须使用上述药剂均匀周到喷洒果穗1次,套袋后可以不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