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灌木苗木繁育与养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苗圃地的规划设计与建立

苗木的产量、质量以及成本投入等都与苗圃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建立苗圃时,要对圃地的各种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归纳分析等,结合圃地类型、规模及培育目标苗木的特性等,对圃地的区划、育苗技术以及相关内容提出可行的方案,具体要以文字的形式提供,经过相关部门的论证和批准后方可建设。

一、苗圃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

根据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对拟建苗圃的要求和育苗任务,进行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资料与图表的收集和整理,地形地貌踏查及调查方案的确定,为最终的规划设计打好基础。

(一)踏勘

由设计人员会同施工和经营人员到已确定的圃地范围内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访问工作,概括地了解圃地的现状、历史、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虫害、草害、有害动物、周围环境、自然村的情况等。

(二)测绘地形图

平面地形图是苗圃进行规划设计的依据。比例尺要求为1/500~1/2000;等高距为20~50cm。与设计直接有关的山、丘、河、井、道路、桥、房屋等都应尽量绘入。对圃地的土壤分布和病虫害情况亦应标清。

(三)土壤调查

根据圃地的自然地形、地势及指示植物的分布,选定典型地区,分别挖取土壤剖面,观察和记载土壤厚度、机械组成、酸碱度、地下水位等,必要时可分层采样进行分析,弄清圃地内土壤的种类、分布、肥力状况和土壤改良的途径,并在地形图上绘出土壤分布图,以便合理使用土地。

(四)病虫害调查

主要调查圃地内的地下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蝼蛄、金针虫、有害鼠类等。一般采用抽样法,每公顷挖样方土坑10个,每个面积0.25cm2,深40cm,统计害虫数目、种类。并且根据前作物和周围苗木的情况,了解病虫害的来源及感染程度,以便在后续工作中提出或实施防治措施。

(五)气象资料的收集

收集掌握当地的气象资料。如生长期、早霜朗、晚霜期、晚霜终止期、全年及各月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土表最高温度、冻土层深度、年降雨量及各月分布情况、最大一次降雨量及降雨历时数、空气相对湿度、主风方向、风力等。此外,还应了解圃地的特殊小气候等具体情况。

二、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圃地的规划设计就是为了合理布局圃地,充分利用空间,便于生产和管理,以及实现经营与发展目标,对圃地按照功能区进行划分。传统上苗圃通常划分为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生产用地主要是指直接用来生产苗木的地块,应当包括播种区、营养繁殖区、移栽区、大苗区、母树区、实验区、特种育苗区等;辅助用地则包括圃地中非直接用于苗木生产的占地,包括道路、灌排系统、防护林区、办公区,甚至于还有展示区、生活福利区等。依据圃地的规格,辅助用地不能超过圃地总面积的1/4。

(一)生产用地的区划原则

(1)耕作区是苗圃中进行育苗的基本单位。

(2)耕作区的长度依机械化程度而异,完全机械化的以200~300m为宜,畜耕者50~100m为好。耕作区的宽度依圃地的土壤质地和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而定,排水良好时可宽,排水不良时要窄,一般宽40~100m。

(3)耕作区的方向,应根据圃地的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和圃地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坡度较大时,耕作区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一般情况下,耕作区长边最好采用南北方向,可以使苗木受光均匀,有利生长。

(二)各育苗区的配置

1.播种区

播种区是播种育苗的生产区,是圃地完成观赏灌木苗木繁殖任务的关键区域。由于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弱,对土壤条件及水肥条件的要求较高。应选择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最有利的地段作为播种区。要求其地势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排方便;土质最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且靠近管理区。

2.营养繁殖区

营养繁殖区是指在圃地中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地区,与播种区要求基本相同,应设在土层深厚和地下水位较高、灌排方便的地方。嫁接苗区要求与播种区相同。扦插苗区可适当用较低洼的地方。珍贵树种扦插则应用最好的地方,且靠近管理区。

3.移植区

移植区即培育各种规格移植苗的区域。由播种区、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苗木时,则多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依规格要求和生长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还要再移几次,逐渐扩大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所以移植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一般可设在土壤条件中等、地块大而整齐的地方。同时也要依苗木的不同习性进行合理安排。

4.大苗区

大苗区是培育树龄较大,根系发达,经过整形有一定树形,能够直接用于园林绿化的各类大规格苗木的生产区。在大苗区培育的苗木,体形、苗龄均较大,出圃的不再进行移植,培育年限较长。大苗区的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苗木大。一般选用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低而且地块整齐的地区。为了出圃时运输方便,最好能设在靠近苗圃的主干道或苗圃的外围运输方便处。

5.母树区

在永久性苗圃中,为了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根蘖等繁殖材料,需设立采种、采条、挖蘖的母树区。本区占地面积小,可利用零散地,但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及地下水位较低。对一些乡土树种可结合防护林带和沟边、渠旁、路边进行栽植。

6.引种驯化与展示区

用于引入新的树种或品种,进而推广,丰富圃地苗木种类。其中的实验区和驯化区可单独设置,也可混合设置。在国外,很多苗圃都将两者结合设置成展示区或展示园,把优质种质资源和苗木品种的展示结合在一起,效果良好(图1-8,见彩图)。

图1-8 某苗圃的布置图

图1-8 某苗圃的布置图

7.温室和大棚区

通过必要的设施提高育苗效率或苗木质量,是苗圃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主要措施。可根据各苗圃的具体育苗任务和要求,可设立温室、大棚、温床、荫棚、喷灌与喷雾等设施,以适应环境调控育苗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苗圃逐渐增多,并成为新的育苗技术的主要方式。温室和大棚投资较大,但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北方可一年四季进行育苗。在南方温室和大棚可以提高苗木的质量,生产独特的苗木产品。该区要选择距离管理区较近、土壤条件好、比较高燥的地区(图1-9)。

图1-9 温室区

(三)辅助用地的规划设置

苗圃的辅助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的房屋、场地等,这些用地是直接为生产苗木服务的,要求既要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要设计合理,减少用地。

1.道路系统的设置

苗圃中的道路是连接各耕作区与开展育苗工作有关的各类设施的动脉(图1-10)。一般设有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和环路。一级道路,也叫主干道,是苗圃内部和对外运输的主要道路,多以办公室、管理处为中心设置一条或相互垂直的两条路为主干道,通常宽6~8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20cm。二级道路,通常与主干道相垂直,与各耕作区相连接,一般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cm。三级道路,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一般宽2m。环路是指在大型苗圃中,为了车辆、机具

图1-10 圃地主干道

等机械回转方便,可依需要设置环路。在设计出圃道路时,要在保证管理和运输方便的前提下尽量节省用地。中小型苗圃可不设二级路,但主路不可过窄,一般苗圃中道路的占地面积不应超过苗圃总面积的7%~10%。

2.灌溉系统的设置

苗圃必须有完善的灌排水系统,以保证供给苗木充足的水分。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常见的灌溉形式有渠道灌溉、管道灌溉和移动喷灌。

(1)渠道灌溉 土渠流速慢、渗水快、蒸发量大、占地多,浪费用水。现都采用水泥槽作水渠,既节水又经久耐用。水渠一般分三级:一级渠道是永久性大渠道、一般主渠顶宽1.5~2.5m;二级渠道一般顶宽1~1.5m;三级渠道是临时性小水渠,一般宽度为1m左右。一、二级渠道水槽底部应高出地面;三级渠(毛渠)应平于或略低于地面,以免把活沙冲入畦中,埋没幼苗。各级渠道的设置常与各级道路相配合,渠道方向与耕作区方向一致,各级渠道相互垂直。渠道还应有一定的坡降,以保证水流速度。

(2)管道灌溉 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用高压水泵直接将水送入管道或先将水压入水池或水塔再流入灌水管道。出水口可直接灌溉,也可安装喷头进行喷灌或用滴潜管进行滴灌(图1-11)。

图1-11 管道灌溉

(3)移动喷灌 主水管和支管均在地表,可进行随意安装和移动(图1-12)。按照喷射半径,以相互能重叠喷灌安装喷头,喷灌完一块苗木后,再移动到另一地区。此方法一般节水20%~40%,节省耕地,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土壤不板结。并且,可结合施肥、喷药、防治病虫害等抚育措施,节省劳力,同时可调节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这是今后园林苗木灌溉的发展方向。

图1-12 移动喷灌

3.排水系统的设置

排水系统对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集中的地区更为重要。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大排水沟应设在圃地最低处,直接通入河流或市区排水系统。中小排水沟通常设在路旁,耕作区的小排水沟与小区步道相结合。在地形、坡向一致时,排水沟和灌溉渠往往各居道路一侧,沟、路、渠并列。排水沟与路渠相交处应设涵洞或桥梁。一般大排水沟宽1m以上、深0.5~1.0m,耕作区内小排水沟宽0.3~1m、深0.3~0.6m。排水系统占地一般为苗圃面积的1%~5%。

4.防护林带的设置

在风沙危害地区,要设防风护林带。防风林带能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和苗木的蒸腾量,提高地面空气湿度,改善林带内的小气候;还能防止风蚀圃地表土;防止风吹、沙打和沙压苗木;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防风林带能增加积雪,改善土壤墒情,并有保温作用。因此在风沙危害的地区,设置防风林带是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防风林带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宽度根据圃地面积大小和气候条件确定。

为防止野兽、家畜及人为侵入圃地,可在苗圃周围设置生篱或死篱。生篱要选生长快、萌芽力强、根系不太扩展并有刺的树种,如女贞、木槿、野蔷薇、侧柏等。死篱可用树干、木桩、竹枝等编制而成,有条件的地方可砌围墙。近年来,在国外为了节省用地和劳力,也有用塑料制成的防风网、防护网,占地少且耐用。

5.办公管理区的设置

该区域包括房屋建筑和圃地场院等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工具房等,后者包括运动场、晒场、肥场等(图1-13~图1-15,见彩图)。苗圃管理区应该设在交通方便,地势干燥,接近水源、电源但不适于种苗种植的区域,可设在苗圃的中央区域便于管理。在国外,可以在管理区周边结合绿化展示本圃的优良种苗,可以使得前来购买的人马上可以看到景观效果或绿化效果,一箭双雕。

图1-13 某校园苗圃规划设计图中的办公区和水域

图1-13 某校园苗圃规划设计图中的办公区和水域

图1-14 某生态苗圃平面图及功能分区

图1-14 某生态苗圃平面图及功能分区

图1-15 一个大型园艺种植园

图1-15 一个大型园艺种植园

三、苗圃设计图的绘制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一)绘制设计图前的准备

在绘制设计图时,首先要明确苗圃的具体位置、圃界、面积、育苗任务,还要了解育苗种类、培育的数量和出圃规格,确定苗圃的生产和灌溉方式、必要的建筑和设施设备以及苗圃工作人员的编制,同时应有建圃任务书、各有关的图面材料如地形图、面图、上壤图、植被图,搜集有关其自然条件、经营条件以及气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等。

(二)园林苗圃设计图的绘制

在相关资料搜集完整后,应对具体条件全面综合,确定大的区划设计方案,在地形图上绘出主要建筑区建筑物具体位置、形状、大小以及主要路、渠、沟、林带等位置。再依其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最适宜的耕作区的大小、长宽和方向,然后根据各育苗要求和占地面积,安排出适当的育苗场地,绘出苗圃设计草图。经多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确定正式设计方案,即可绘制正式设计图。正式设计图,应依地形图的比例尺将建筑物、场地、路、沟、林带、耕作区、育苗区等按比例绘制。在图外应有图例、比例尺、指北方向等。同时各区各建筑物应加以编号或文字注明。

(三)园林苗圃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设计说明书是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文字材料,它与设计图是苗圃设计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图1-16)。图纸上表达不出的内容,都必须在说明书中加以阐述。一般按总论和设计两个部分进行编写。

图1-16 某苗圃苗区分布图(引自柳振亮《园林苗圃学》)

横线下方数据代表某区域的长度和宽度(单位:m)

1.总论部分

主要叙述该地区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并分析其对育苗工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相应的改造措施。

(1)经营条件

①苗圃所处地理位置,当地居民的经济、生产、劳动力状况及对苗圃生产经营的影响。

②苗圃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水力、电力和机械化条件。

④苗圃成品苗木供给的区域范围、市场目标及发展展望。

(2)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②土壤条件。

③病虫草害及植被情况。

④地形特点。

⑤水源情况。

2.设计部分

(1)苗圃的面积计算。

(2)苗圃的区划说明

①耕作区的大小。

②各育苗区的配置。

③道路系统的设计。

④排灌系统的设计。

⑤防护林带及防护系统的设计。

⑥建筑区建筑物的设计。

⑦保护地大棚、温室、组培室等的设计。

(3)育苗技术设计。

(4)建圃的投资和苗木成本回收及利润计算。

四、园林苗圃的建立

园林苗圃的建立,主要指兴建苗圃的一些基本建设工作。其主要项目是房屋、温室、大棚及各级道路、沟、渠的修建;水电、通讯的引入,土地平整和防护林带及防护设施的修建、房屋的建设和水电通讯的引入应该在其他各项建设之前进行。

(一)房屋建设和水电、通讯引入

近年来为了节约土地,办公室、仓库、车库、机械库、种子库等尽量建成楼房,少占平地,多利用立体空间,最好集中在圃地的某一区域集中建设。水电、通讯是搞好基建的先行条件,当然应该最先安装引入。

(二)圃路的施工

施工前先在设计图上选择两个明显的地物或两个已知点,定出主干道的实际位置,再以主干道的中心线为基线,进行圃路系统的定点放线工作,然后方可进行修建(图1-17)。圃路的种类很多,有土路、石子路、灰渣路、柏油路、水泥路等。一般苗圃的道路主要为土路,施工时由路两侧取土填于路中,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抛物线形路面,路面应夯实,两侧取土处应修成整齐的排水沟。其他种类的路也应修成中间高的抛物线形路面。

图1-17 苗圃的道路

(三)灌水系统修筑

先打机井安装水泵,或泵引河水。引水渠道的修建最重要的是渠道的落差应符合设计要求,为此需用水准仪精确测定,并打桩标清。修筑明渠按设计的渠宽度、高度及渠底宽度和边坡的要求进行填土,分层夯实,筑成土堤(图1-18)。当达到设计高度时,再在堤顶开渠,夯实即成。为了节约用水,现大都采用水泥渠作灌水渠。修建的方法是:先用修土渠的方法,按设计要求修成土渠,然后再在土渠沟中向四下挖一定厚度的土出来,挖的土厚与水泥渠厚相同,在沟中放上钢筋网,浇筑水泥,抹成水泥渠,之后用木板压之即成。若条件再好的话,可用地下管道灌水或喷灌,开挖1m以下的深沟,铺设管道,与灌水渠路线相同。移动喷灌只要考虑到控制全区的几个出水口即成。

图1-18 圃地的灌溉水渠

(四)排水沟的挖掘

一般先挖向外排水的总排水沟。中排水沟与道路边沟相结合,修路时已挖掘修成。小区内的小排水沟可结合整地挖掘,也可用略低于地面的步道来代替。要注意排水沟的坡降和边坡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坡度3/1000~6/1000)。

(五)防护林的营建

一般在路、沟、桥完工后立即进行,以保证开圃后能尽快地起到防护作用。用大苗交错成行栽植,株行距要按要求进行,基本上呈“品”字形交错排列。栽植后要给予及时的水肥管理,以保证所选大苗的成活,且注意经常的养护。

(六)土地平整

按整个苗圃土地总坡度进行削高填低,整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圃地。坡度不大的时候可以结合之前道路整修或沟渠挖掘进行。或者等待开圃后结合合理耕作逐年进行,这样可节省开圃时的施工投资,而使原有表土层不被破坏,有利苗木生长;坡度过大必须修梯田,这是山地苗圃的主要工作项目。

(七)土壤改良

在圃地中如有盐碱土、沙土、重黏土或城市建筑废墟等,土壤不适合苗木生长时,应在苗圃建立时进行土壤改良工作,对盐碱地可采取开沟排水,引淡水冲碱或刮碱、扫碱等措施加以改良;轻度盐碱土可采用深翻晒土,多施有机肥料,灌冻水和雨后(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等农业技术措施,逐年改良;对沙土,最好用掺入黏土和多施有机肥料的办法进行改良、并适当增设防护林带;对重黏土则应用混沙、深耕、多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和开沟排水等措施加以改良。对城市建筑废墟或城市撂荒地的改良,应以除去耕作层中的砖、石、木片、石灰等建筑废弃物为主,清除后进行平整、翻耕、施肥,即可进行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