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科
大 麻
【别名】火麻仁、麻仁、大麻子等
【学名】Cannabis sativa L.
【识别特征】桑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株体密被短柔毛。叶互生或对生,掌状全裂,裂片披针形,叶缘有锯齿,叶背密生灰白色毡毛。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形,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腋生,球形或穗状;花被退化,膜质,紧包子房。瘦果卵圆形,有网纹,灰褐色,被宿存的苞片所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全国大部分地区。生沟渠、路边、荒地、山坡。
【药用功效】种子、全草入药,夏、秋季采集。性味甘,平。具润燥滑肠、通淋、活血等功效。用于肠燥便秘,津血不足,热淋,风痹,痢疾等症。火麻仁油外用可治湿疹、神经性皮炎。
桑 叶
【别名】家桑、白桑、桑椹等
【学名】Morus alba L.
【识别特征】桑科。落叶乔木。叶片宽卵形或不规则分裂,叶缘具锯齿。雌雄异株;雌、雄花均为柔荑花序。聚合果,红色或白色。花果期5~6月。
【分布生境】全国各地有栽培。
【药用功效】桑叶入药,初霜时采集。性味甘,寒。具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目赤昏花等症。果实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等功效。
构 树
【别名】构桃树、楮树、楮实等
【学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
【识别特征】桑科。落叶乔木。叶片卵形,不裂或3~5深裂,具粗糙伏毛。雌雄异株;雄花为柔荑花序,腋生;雌花序头状。聚合果球形,肉质,成熟时橘红色。花果期5~9月。
【分布生境】华北以南等地。生山坡、杂树林、沟谷、公园。
【药用功效】果实入药,秋季采集。性味甘,寒。具补肾、明目等功效。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水肿等症。
无花果
【别名】隐花果、文仙果、蜜果等
【学名】Ficus carica L.
【识别特征】桑科。灌木或小乔木。叶片粗糙,掌状3~5裂,叶缘具粗齿。隐头花序,果实梨形或扁圆形,单生叶腋,成熟时黄色或褐色。果期8~10月。
【分布生境】全国各地有栽培。
【药用功效】果实入药,成熟时采集。性味甘,平。具健胃清肠,解毒消肿等功效。用于肺热咳嗽,乳汁不足,腹泻, 肠炎,痢疾,便秘,痔等症。
榕 树
【别名】小叶榕、落地金钱、榕树须等
【学名】Ficus microcarpa L.
【识别特征】桑科。常绿乔木。树体有大量气生根。叶互生,卵状椭圆形,全缘。隐头花序单生或双生叶腋,近球形,熟时黄色或淡红色。花果期4~10月。
【分布生境】华中以南。多为栽培。
【药用功效】气生根入药,全年可采集。性味微涩,凉。具有清热、发汗、透疹等功效。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症。
对叶榕
【别名】牛奶树、猪奶树等
【学名】Ficus hispida L.f.
【识别特征】桑科。灌木或小乔木。叶常为对生,卵形至长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细锯齿,密被短毛。隐头花序聚生于老树干或枝条上。果实扁球形,表面粗糙,具龙骨,成熟时黄色。花果期6~10月。
【分布生境】华南、西南有栽培。
【药用功效】根、茎叶入药,随时采集。性味微苦,凉。具清热疏风、消积化痰、行气散瘀等功效。用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痢疾等症。
菠萝蜜
【别名】木菠萝、树菠萝、牛肚子果等
【学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识别特征】桑科。常绿乔木。叶片椭圆形。雌雄异株;雄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被2裂,雄蕊1;雌花序生树干的球形花托内,花柱侧生。聚合果长圆形,表面有瘤状凸起。花果期春至秋季。
【分布生境】华南、西南有栽培。
【药用功效】果实药用,成熟时采集。性味甘,微酸,平。具健脾益胃、补阴生津等功效。用于咽干口渴、积食不化等症。种仁具有补中益气、催乳等功效。 用于产妇体弱,缺乳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