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效规模养猪实战技术问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生猪养殖模式与猪场运营

第一节 我国现代生猪养殖的主要模式与工艺

1.目前,我国生猪养殖的主要经营模式有哪些?

(1)合同生产模式 比较普遍的合同生产模式是“公司+农户”的模式。甲方一般是大型饲料企业,为了饲料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养猪一条龙体系,以解决未来的猪饲料销售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以温氏集团为主要代表,其特点为,公司自建自养种猪场、仔猪繁殖场,农户按公司设计建设育肥场并饲养生长育肥猪,合同回收育肥猪,公司为农户提供猪苗、饲料、兽药、养猪技术及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其优势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小、公司占用土地少(不用自建生长育肥舍,而生长育肥舍建筑面积约是猪场猪舍总建筑面积的一半左右),扩张速度快(农户加盟积极性高)。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能带动农民养猪致富,所以农民欢迎、政府支持、融资能力强。其缺点是农户育肥阶段有管理及疫病风险(但育肥阶段管理及饲养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低,通过配套完善的服务体系,管理及疫病风险基本可以控制),要求农户诚信度要高,否则,市场好时回收育肥猪、收回赊款风险较大(如果农户的猪苗、饲料、兽药等费用都是公司垫付的)。

海南罗牛山早期一直是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前些年也开始发展公司+农户模式。国内类似模式转变的企业也不少,也有两种模式共存的企业。需要注意的是,有别于温氏模式,国内很多企业搞公司+农户模式,由于资金不足,大都会让农户花钱买公司提供的猪苗、饲料、兽药,虽然公司资金风险降低了,但也很难发展养殖户并快速扩张(农户养猪缺钱,贷款也难,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很多企业搞公司+农户模式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有些企业通过公司担保+银行贷款的模式进行操作公司+农户模式,效果不错。

另外,还有的企业搞公司+农户模式,看上去基本与温氏模式一样,但对农户育肥场的选址及设计建设、猪群饲养等管理、服务不到位,即公司与农户关系不紧密,导致管理及疫病风险增大,往往以失败告终。还有的企业把仔猪繁殖场甚至种猪场都让合作农户去经营饲养,由于管理及疫病风险太大,几乎没有成功的。其实,温氏模式对农户育肥场的管理几乎与管理自己的育肥车间一样,农户散而不乱,这也是温氏模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公司+基地模式。这种模式以新五丰公司为代表,与国内普遍提倡的“公司+农户”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对基地(合作猪场)的选择标准和农户的标准不一样。公司对合作伙伴基地(合作猪场)的要求是要有较大规模的规模化猪场,并且与基地合作主要面向出口,因为基地(合作猪场)更符合公司的标准,在生猪质量、食品安全方面要比农户更有保障。另外,也有类似新五丰的公司+基地模式的,如广东瑞昌模式,其实是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基地也是公司的。这种模式的养猪企业大都是外向型出口企业或高端型种猪企业。

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这种模式以雏鹰集团为代表,实质上也是公司+农户模式,但其与温氏模式的区别是,包括农户所用的猪场都是公司所建,公司组织农户进公司建设好的猪场、小区养殖,并免费使用猪舍。与温氏模式一样,都是提供猪苗、饲料、兽药、养猪技术与管理、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相对温氏模式而言,没有育肥阶段管理及疫病风险,资金回笼风险降低。但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大、占用土地多,扩张速度肯定不如温氏快。同时,由于生长育肥猪没有分散到农户饲养,环保压力增大。

(2)养猪小区模式 这是我国政府早些年提倡的模式,其实就是把散户养猪集中到一个养猪小区(猪场)养猪。由于在小区内还是一家一户独立经营养猪,分散管理,防疫困难,多以失败告终。养猪小区模式把许多养猪户联合集中起来,在一个共同兴建的养猪园区内统一饲养、经营管理。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一些地区的政府组织牵头运作的,也有的是以某个龙头企业(公司)牵头运作的。其致命的缺点是:一家一户入住养猪小区,管理难度大,尤其是防疫工作无法进行、疫病难以控制。

(3)自繁自养模式 一般是有自己的饲料企业,独资或合资建立育种场,使用国际知名种猪公司的种猪,利用对方的种源优势为繁育体系提供基因和保证种猪的来源以降低疾病风险。在这个基础上,建设祖代场生产杂交母猪,进而建设商品场生产肥猪。使种猪选育、商品猪生产、饲料生产和使用、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经营方式是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养猪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像专业养猪户的全程饲养那样。它甚至包括种猪选育和生猪屠宰(肉品加工业),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风险。这类模式在我国养猪业中日趋普遍,许多大型养猪企业走的就是这种发展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管理高度集中、优良品种和新技术易于推广应用。

(4)养猪专业合作社模式 这种养猪模式本质上就是以良种猪繁育基地为基础,以养猪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良种猪繁育基地与养猪专业户形成固定的合作发展关系。由基地提供良种猪、仔猪给养猪大户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帮助购进仔猪、肉猪销售,既保证了基地仔猪的销路,又保障了养猪大户的仔猪质量和出栏肉猪的品质。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可提高农民从事养猪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养猪业并加入到合作社行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有效促进养猪生产的发展。

合作社养殖的关键技术是提供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总成本。育肥猪的饲养需要大量饲料,占到总成本的50%~70%。提供饲料利用率,需要从猪的品种、饲养管理、饲料选择、环境改善等技术方面入手,依靠现代养猪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对仔猪健康方面,要与信誉良好的大型种猪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仔猪健康方面的风险。

随着标准化规模养猪的发展,那些小规模的专业户养殖模式会逐渐被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所取代,但合作社养殖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发挥作用。生猪养殖大户可以自愿加入养猪协会,协会属于非营利性质的组织,通常协会内部会做到“三个统一”:统一生猪价格,统一饲料来源,统一防疫治病。

这种协会带领农户养猪的模式,是以现有一些养殖大户自发成立养殖营销协会,协会吸收20~40户规模养殖大户,每个农户饲养大×长或长×大外二元母猪5~10头,提供三元商品仔猪100~200头,循环往复,猪源不断,自繁自养,进行标准化饲养,统一标准栏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销售的全程饲养模式。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经营模式出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实现养猪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自繁自养真的优于专业育肥吗?

对养猪人来说,专业育肥和自繁自养孰优孰劣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讨论从未间断。

专业育肥虽较自繁自养有更低的猪场基地建设与前期投资、更低的人力成本、占用资金少和更自由补栏、出栏等优势,但在当前我国猪市大背景下,自繁自养显然更受广大养猪户青睐,原因为:第一,有更便宜、健康的仔猪,和专业育肥户相比,自繁仔猪成本肯定低一些,且知根知底,健康具有保障性;第二,自繁自养户可以灵活选择仔猪买卖或者育肥,有效缓解市场生猪价格过低时带来的亏损压力。

有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的规模养殖场选择自繁自养。且自2014年12月份以来,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让越来越多的养猪人开始选择自繁自养。亦有专家表示,家庭式自繁自养才是养猪业的未来。其实不然,众所周知,美国的养猪业整体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我们。近年来,美国养猪业通过整合,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养猪效率越来越高。资料显示,从1970~2008年,美国商品猪场从70万个减至7万个,专业育肥场从30万个减至7万个,母猪存栏量从1000万头减至580万头,年生猪出栏量却从7000万头升至1.14亿头。其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专业化程度高。

养猪需要专业化,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美国养猪场专业化分工非常明确,一般不兼做其他工作。种猪场只负责生产仔猪,保育场只负责保育,育肥场只进行育肥。在这样的模式下,日常管理专业性强,具有针对性,难度相对减小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业内人士说,中国幅员辽阔,猪种众多,有些母猪每年生产仔猪的数量与美国母猪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由于养殖环境以及管理水平不一样,中国一般猪场1头母猪每年繁育的仔猪成活并且安全长大出栏的数量约为12头,美国可以达到18头,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美国保育1头母猪成本相同,美国母猪的产出要比中国高出约50%,反过来,理论上,美国保育母猪的成本可以比中国低一半。

此外,在美国的猪场,由于专业化管理水平较高,美国仔猪出生后21天就可以断奶,但是中国仔猪要多5~7天时间,断奶时间延长,意味着母猪繁育下一代仔猪的时间也将延长;美国母猪一年可以繁育2.2~2.3代仔猪,中国只有2.1~2.2代的水平。

美国母猪生得多,活得多,长得快,养猪成本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自然有明显的优势。

在当前经济大背景下,虽然自繁自养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猪场运营风险,但是从长远上看,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故要改善我国当前整个生猪产业现状,要提高整个产业链的专业化水平。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才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3.如何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养猪模式?

合同生产模式、自繁自养模式和专业合作社模式等养猪模式,都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一个繁育体系中,往往包含以上三种养猪模式。其中,以公司自己建立生产种猪和育肥猪的繁育体系,商品仔猪断奶后由“公司+农户”模式进行饲养,然后回收肥猪的模式是全国比较普遍的模式,几乎国内各大饲料公司都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生产。另一种主要模式是合作社模式,适合于广大中小型规模养猪户,这些养猪户有较大的资金实力,有很丰富的养猪经验,有的养殖户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打开产品的销路,也选择成立养猪合作社。所以,选择适合自身的养猪模式,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保证利润是很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农户应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养猪经验、土地和劳动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生猪养殖模式。

对经验不足者,可以与大型饲料公司合作,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猪舍养猪。不过也有一些公司要求用标准化猪舍养殖,标准化猪舍需要投资,这些公司有的能够提供担保贷款,有的则要求农户自己投资建标准化猪舍,这时候需要与该公司合作一段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对想发展个体养猪的农户来说,可以从小规模养殖开始,采用自繁自养的形式逐渐扩大规模。目前存栏量在200~400头母猪的养殖户,就是从小规模养殖开始的。如发展到更大规模,可能就是一个大的养殖公司,饲养管理更专业化,生产更稳定。

考虑到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土地、疾病、管理等的困扰,在各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设现代化猪场,从事种猪繁殖或生产育肥猪。

4.什么是全进全出管理制度?

所谓全进全出制度,也就是说同一栋猪舍(或同一个猪场)内的猪在同一天转进,又在同一天转出。

全进全出制度是集约化猪场的一项基本的管理制度,是猪场饲料管理、控制疾病的核心。要切断猪场的疾病的循环,必须实行全进全出。因为在猪舍内有猪的情况下,始终难以彻底清洁、冲洗和消毒。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消毒剂可以完全杀灭粪便和排泄中的病原体,因为穿透能力较低,所以在消毒前最好使用高压水枪将粪便和其他的排泄物彻底冲洗干净。

猪舍内有猪则不能彻底冲洗,因此消毒效果不能保证。即使当时消毒非常好,但由于病猪或带毒猪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不断向环境中排放病原、污染猪舍和猪栏。下一批猪进入猪舍后,就可能被这些病原体感染。有些猪场虽然在设计的时候是按照全进全出设计的,但由于生产方面存在问题,如生长缓慢或有些猪发病,可能在原来的猪舍继续饲养,而病猪或生长缓慢的猪带毒量更高,毒力更强,所以更危险。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保证猪舍内所有猪出栏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空舍14天(至少7天)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全进全出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有一个试验可以看出,由感染支原体肺炎母猪生的仔猪,在28日龄断奶后将其与仔猪隔离,与连续饲养方式相比,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降低,而且提前2周以上上市。

全进全出猪场可以通过隔离将发病率降低,隔离越远,屠宰时病变程度越低。

全进全出也是猪场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初,全进全出只应用在产房中,后来应用到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阶段。在人工授精技术普及的情况下,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使全进全出手段在规模猪场得到广泛应用,与人工授精一起构成了现代养猪生产的两大基本技术支撑。在存栏母猪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妊娠舍也可以做到全进全出。

全进全出的每一生产阶段时间以周为基本单位,在进行设计时,一般以一年52周进行计算。基本公式如下。

每周分娩母猪数量=存栏基础母猪×母猪年分娩胎次/52

在每周分娩母猪数的基础上,可根据其他参数计算全进全出的规模和圈舍数。

5.为什么要分阶段、分性别饲养?

根据猪的生长规律,可把猪的生长阶段分为哺乳期、保育期和育肥期。各阶段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需要差别较大,为了获得最大的生产成绩,在生产中逐渐形成分阶段饲养的管理措施。在育肥阶段,公猪和母猪的生长速度不一样,特别需要进行公母分群分开,以便有针对性地饲喂。分阶段、分性别饲养是现代养猪精细化操作的表现,特别是分阶段饲养,已经使整个养殖过程分工更专业化。

6.仔猪实行多点生产有什么好处?

断奶后将仔猪转移到单独的保育和育肥场。由于哺乳期间仔猪不会感染母猪的任何疾病,但断奶后,母猪传染给小猪疾病的概率大增,所以通常实行异地(3.5千米以外)保育和育肥生产。

采用多点生产养殖工艺的优点主要是仔猪的健康水平较高,生长快,饲料报酬好,死亡率较低;缺点是猪场规模必须大到可同时进行两点式或三点式生产,总体上需要更多的投资成本。

该项技术在我国养猪业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应用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去除特定病原;应用两点式生产模式,扩大现有猪场的生产规模;采用两点式或三点式生产模式建设新猪场。

7.什么叫分胎次饲养?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第一胎母猪面临的问题通常比较多,如产仔数不稳定、断奶发情延迟、对疾病的易感性强(包括其后代)等。如果一段时间猪群中没有后备母猪,猪群的生产就会相对稳定,但是,在生产实际中,为了维持猪群正常连续的生产及合理的胎龄结构,必须不断且有计划地补充后备母猪,生产也因此容易出现波动。将头胎母猪及其后代与经产母猪及其后代分开饲养,能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生产效益和增强经产母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在现代大型猪场的设计中,很多企业已经把分胎次饲养作为基本原则。

对少于500头母猪且所有权不同的小猪场来说,可由3~5个猪场组成一个SPP单元,其中一个作为P1猪场,其他几个猪场在保持饲养管理不变的情况下作为P2+猪场。两个或更多的扩繁场也可共建一个P1猪场,可提供配种前后备母猪或不同怀孕阶段的后备母猪,也可提供刚断奶的后备母猪。为了构成一个SPP单元,每一成员猪场的后备母猪应来自相同种质的种猪供应商,较为理想的条件是各成员猪场的健康水平相近且离P1猪场都不太远。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1所示。

图1-1 小型猪场母猪SPP技术实施方案(注:图中仅P1猪场采取隔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