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第二卷:1916-1921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月

5月1日 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在广东肇庆成立,以岑春煊为都司令,梁启超为都参谋,李根源为副都参谋,章士钊为秘书长。

△ 冯国璋就4月17日所拟“调停大纲八条”,重加参酌,提出解决时局修改办法八条,通电各省,反对黎元洪继任总统,主张以袁世凯为过渡总统。

△ 袁世凯特任郭宗熙署理吉林巡按使。

△ 中华革命党浙江司令长官夏尔屿由陈其美派赴杭州起事,是晨在杭城站旅馆被屈映光逮捕,当日在梅花碑被杀害。

△ 四川广安、岳池独立。

△ 北京政府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借款10万日元,用作留日学生学费。

△ 汤芗铭应日本等国领事“特请”,自是日起,相继在湖南湘潭、益阳、安化、宝庆(今邵阳)、常德、岳阳、平江、澧县、衡阳、桂阳、沅陵、辰溪、会同、新化等县成立“华洋诉讼处”。

5月2日 唐绍仪等以22省旅沪公民名义发表宣言,反对冯国璋所提八条解决时局办法,指斥冯电“庇护帝制罪魁祸首,嫁祸革命党人”。

△ 袁世凯特任范守佑署理湖北巡按使,原任段书云免职。

5月3日 岑春煊、梁启超致电黎元洪及南方独立各省,称舍袁退位外,更无弭兵之望,黎元洪依法继任总统,大局即可迎刃而解。

△ 袁世凯特任毕桂芳署督理黑龙江军务兼巡按使,未到任前由许兰洲暂行护理。

△ 袁世凯令许兰洲帮办黑龙江军务。

△ 四川将军陈宧电劝袁世凯退位,并称“应如何优待条件,宧与各省疆吏,亦必力争以报”。

△ 湖南中华革命党人刘重等占领湘乡,宣布独立,7日进据新化,旋因安武军进攻,于9日退据衡山。

△ 湖南保靖(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民驱逐县知事,响应反袁护国。

5月4日 居正所部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及夏重民等人率领的加拿大、美国等地华侨“讨袁敢死先锋队”进攻山东潍县,同北军第五师张树元部展开激战。

△ 是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吴大洲、薄子明部攻占周村,宣布独立,另立旗号,改称山东护国军,吴自任山东护国军都督。

△ 梁启超致电国务卿段祺瑞,要求迫袁世凯退位,称“项城不退,虽公不能挽今日之局”,并称“能自退,则身名俱泰,最上也”。

△ 梁启超自肇庆抵香港,拟往上海。经驻港日领事劝阻和撮合,次日赴广州与龙济光会商广东善后等事。

△ 袁世凯特任蓝天蔚为达威将军,蒋作宾为翊威将军。

5月5日 冯国璋抵蚌埠密晤倪嗣冲。次日冯、倪同赴徐州,与张勋策划召开南京会议。旋由三人联名电请袁世凯和未独立各省派代表赴宁,“开会协议,共图进止”。

△ 熊克武旧部龙少伯联络川军于四川隆昌独立。

△ 护国桂军进入湖南宝庆。次日占据武冈。

△ 上海中华革命党人在吴淞口图袭“策电”舰,未成,姜永清等20余人先后被捕。

△ 河北易县山北社千余人起义,抗阻清丈地亩,反对苛捐杂税,进攻县署、经界局。冀中十几县奋起响应,其中固安县斗争坚持到9月,卒以兵力不敌,被军警击散。

5月6日 陆荣廷电告岑春煊,准于7日由南宁督师出发,进攻湖南。陆于是月上旬率广西护国军攻入湖南,在衡州(今衡阳)、宝庆一线同北军周文炳师激战。6月初,周师以湖南独立,自行撤离。7月10日,陆由衡州班师回桂。湘南讨袁战事遂告结束。

△ 湖南新化锡矿山工人罢工,并夺取新华昌公司矿警连枪支,宣布工厂独立,悬挂护国军旗帜。旋因力量不敌,被驻军击败,大部工人投党人刘重所部。

△ 护国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率部自广西百色出发到达南宁。12日抵广东肇庆。

△ 袁世凯令准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辞职,以李厚基兼署福建巡按使。

△ 袁世凯任命王式通为国务院秘书长。

△ 年初,梁士诒、叶恭绰依法使康悌建议,指派梁汝成、李兼善等与法国军部代表左治·陶履德上校订立在华招工合同,筹办惠民公司。是日,梁汝成等就此事呈报外交部立案,并将招工事宜悉归该公司专办。

5月7日 护国第一军总司令蔡锷与四川将军陈宧达成协议,继续停战一月,自是日起至6月6日止,两方饬令所部,非奉命令不得前进。

△ 滇、黔、桂、粤四省都督以护国军军政府名义公布《军务院组织条例》,并宣布:为统一对袁军事和策划建国方策,特暂设一军务院,直隶大总统,统筹全国军事,施行战时及善后一切政务,俟国务院成立,军务院即当撤废。

△ 蔡锷致电唐继尧等反对设置军务院,称“桂、粤议组政府,推举首长,实与现势不协”。同日又发一电,表示:“现接任公所草各宣言书及军务院条例全文,将大总统之推举及军务院之设立,移花接木,联为一贯,亦尚说得过去。”

△ 驻沪国会议员256人致电滇、黔、粤、浙,反对停战,敦促“大举进攻,扫除凶逆”。

△ 袁世凯令准熊希龄开去参政。

5月8日 滇、黔、桂、粤四省在肇庆成立护国军军政府军务院,以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抚军副长摄行抚军长,梁启超为政务委员长,唐继尧、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吕公望、岑春煊、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为抚军。

△ 护国军军政府宣布依法拥戴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 袁世凯令改政事堂为国务院,为国务总汇之所。

5月9日 孙中山在上海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主张“尊重约法”,一致讨袁。指出此次斗争“不徒以去袁为毕事”, “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 黄兴由美国抵日本横滨,电促袁世凯悔罪引退。

△ 护国军军务院通告各国公使,以后中央外交事务,一概改由军务院办理。

△ 陕南镇守使陈树藩在蒲城宣布陕西独立,自任陕西护国军总司令。16日率部进据西安。18日就任陕西都督,迫陆建章离省。

5月10日 程潜就任湖南护国军总司令。

△ 袁世凯裁撤采金局。该局事务,改归农商部办理。

△ 湖南革命党人占领乾城(今乾州镇),宣布独立,以张学济为湘西护国军总司令。

△ 中华革命军山东东北军第三支队司令吕子人克高密。

5月11日 军务院发布第一、二号布告,称“力求于国法不抵触之范围内,暂设此机关,以应事实上要求”。“此次举义之真精神,一言以蔽之,曰:拥护国法而已”,号召各省国会议员迅速筹备恢复国会。

△ 孙中山电促滇黔桂浙粤五省都督及各军司令一致讨袁。

△ 抚顺东乡煤矿工人500余名,罢工三日,要求释放无故被扣押工人。

△ 殖边银行上海分行发生挤兑,16日宣告停止营业。

5月12日 梁启超于肇庆致电冯国璋,坚持袁世凯退位、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之主张,称“若退位继任两问题相持不决,则恐和平克服,永无其期”。

△ 黄兴通电全国,号召各界一致讨袁。谓“此次讨逆,出于全国人心,本无党派意见,更无南北区域之可言”,务希“协力策进,贯彻主张,速去凶顽,共趋正轨”。

△ 陈宧再电袁世凯,促请即日退位。谓退位为一事,善后为一事,二者不可并为一谈,请即日宣布退位。

△ 川军第二混成旅旅长钟体道于四川南充宣布独立,自任川北护国军总司令,并劝陈宧即日宣布独立。

△ 国务院下令中国、交通两银行暂停兑现;并令各省“派军警监视”。

△ 中国银行股东联合会召集全体股东集议保全上海中国银行,规定“全行事务悉归股东联合会主持,以后政府不得提用款项”。

△ 北京政府与日本大仓洋行签订华宁公司库券合同,借款日金100万元。以该公司所采江宁凤凰山铁矿作担保。后改以国库券作担保。

5月14日 上海中国银行拒绝执行国务院停兑付现命令,宣布继续兑现。

△ 天津惠民公司与法国军部代表签订招募华工20万赴欧参战合同,并于是日起至次年8月止,相继在天津、香港、浦口、青岛附设招工机构。此后,俄、英两国亦援例分别在哈尔滨、威海卫等地招送华工。

5月15日 南京会议因代表未齐延期举行,同日,袁世凯电饬冯国璋等,谓“切实讨论,随时与政府会商妥定办法”。

△ 唐绍仪等13971人联名致书冯国璋,驳斥其通电所提八项调停办法,认为“解决时局,于今日惟有袁氏引退,黎副总统依法继承”。17日又发宣言,揭其“直欲推翻宪法上继任总统,仍留袁氏以为傀儡,藉便私图”,必须以武力“扫除国家之障害”。

△ 黄兴致电在沪国会议员,望速驱袁,“根据约法,解决一切”。同日电告唐继尧等,表示愿为反袁斗争“补助进行一切”。

△ 第五师师长张树元被迫与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签订退出潍县议和条件15款。

△ 居正所部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与山东护国军吴大洲所部,于是日、25日和6月4日袭击济南,卒以兵力不支,均被防军击退。

△ 上海汇丰、麦加利等外国银行决定筹银200万元贷与中国银行,以为兑换钞票支付存款之准备。

△ 《民彝杂志》在东京创刊。8月12日第二号在上海发行。

5月16日 上海总商会分电国务院、外交、财政、交通、农商各部及中、交两行管理处,告以已先将交通(银行)钞票定期兑付,请速会商公使团转恳上海麦加利等添借70万元,以救危局。

5月17日 外交总长陆徵祥辞职未准,袁世凯令暂给假一月;特任曹汝霖兼署外交总长。

△ 梁启超离肇庆,20日到上海。

△ 北京政府交通总长曹汝霖与美商裕中公司签订建造铁路合同,议定湖南衡州至广西南宁、山西丰镇至甘肃宁夏(即银川市)、甘肃宁夏至兰州、广东琼州至乐会、浙江杭州至温州各铁路,由裕中公司承造。经费由裕中公司借垫,并由该公司发行股票,总数不得逾美金1000万元。合同签订后,承造铁路起止地点,限于湖南株洲至广东钦州。

5月18日 南京会议正式开会。与会15省代表,多数赞成袁世凯退位,冯国璋以事关重大,未可冒昧表决,宣告散会。

△ 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长陈其美在上海萨坡赛路寓所,被袁世凯派人刺杀。

△ 湖南湘西镇守使田应韶在凤凰县宣布独立,自任湘西护国军总司令。

△ 章太炎欲以赴津治病为名逃离北京未果,被袁之暗探拥至巡警总厅。

5月19日 南京会议举行第二次会,倪嗣冲自蚌埠率三营卫队参加,倪在会上首先发言,主张不宜变更元首,在倪威胁下,多数代表转变态度,竟赞成袁暂不退位,会议未达成协议。

△ 黄兴致函居正,询山东战况,并告陈其美在沪被刺,望暂抑哀情,仗义杀贼,以慰诸先烈之灵。又谓:“中山先生此次宣言,闻国人甚为欢迎。弟意惟赴沪太早,今英士遭难,于进行不无妨碍。”

△ 湘南镇守使汪学谦在衡阳宣布独立。

5月20日 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电令刘云峰率何海清支队应陈宧之请赴叙州,以便策应陈宣告独立。

△ 南京会议举行第三次会,冯国璋提出“袁总统本应退位,惟宜向国会辞职,本会碍难建议”。旋以此意拟稿通电各省,讨论电稿时,又有反对意见,冯决意取消由国会解决之说,代以分电独立各省,遣派代表前来开会,共商善后之解决,各代表皆表示赞成。

△ 袁世凯特任周自齐署理财政总长。

5月21日 蔡锷致电罗佩金、陈宧,告以雷、刘两梯团归陈宧指挥调遣,以助其独立。

△ 上海总商会分电北京国务院、江苏将军冯国璋,请敦促袁退位。

5月22日 陈宧被迫宣布四川独立,改任都督,通电宣称:“自今日始,四川省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氏在任一日,其以政府名义处分川事者,川省皆视为无效。至于地方秩序,宧有守土之责,谨当为国家尽力维持,俟新任大总统选出,即奉土地以听命,并即解兵柄以归田。”

5月23日 居正所部占领潍县,张树元率部退走。至此,山东中华革命军和护国军已分别攻占邹平、临淄、淄川、即墨、高密、安丘、莒县、诸城、平度、日照、昌乐等10余县。

△ 中华革命党总理孙中山致电田桐、居正、朱执信,要求“一切事宜务求与讨袁各派协同进行,以收群策群力之效”,并一律沿用五色旗,与云贵讨袁军一致。

△ 孙中山致电两广都司令岑春煊,请约束龙济光部勿复与广东革命军生衅,“庶几同心戮力,共伸天讨”。

5月24日 袁世凯令陈宧开缺,迅即进京“筹商善后”。特任重庆镇守使周骏为崇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曹锟督办四川防务,张敬尧帮办四川防务。

△ 袁世凯特任刘体乾署理四川巡按使兼理财政厅事务。原任署四川巡按使黄国瑄、财政厅长马汝骥开缺,入京另候任用。

△ 袁世凯令内务、财政两部:暂停近畿清丈及清查田亩各项事宜;各省有奉前令举办清丈、清厘田赋者,也一律从缓办理。

5月25日 蔡锷致电陆荣廷等,推梁启超为独立各省总代表,“借联声气而资统筹”。

△ 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发表宣言,称:“本军以袁世凯背誓叛国,违法殃民,认为国民公敌,特与西南各省护国军互相呼应,一致讨贼。”“本军尊重民国元年约法……遵用五色国旗。”

△ 福建中华革命党人吴适等攻占连江,宣布独立。旋因兵力不敌,被驻军击败。

△ 袁世凯亲信阮忠枢函告张勋,谓:南京会议必无良好结果,即商请倪嗣冲“迅约各省代表,汇集徐州,结成团体,预备各种抵制宁垣之法”。“结成团体,即可联盟签约,推其中一二人为盟长副盟长”, “专以挽留”袁世凯“勿遽退位为惟一之根本主旨”。

△ 张勋不满南京会议,通电称袁世凯“万无退位之理”,如和不成,必出以战,“勋虽不敏,愿任其难”。

5月27日 张作霖自奉天车站迎接日本关东都督中村归途中,遭日陆军预备少尉三村丰持炸弹袭击,死伤警兵10余人,张幸免。

△ 中华革命党山东东北军第二支队李长乐入诸城,驻日照与莒县之袁军沂州防营及安邱袁军一营来攻,均被击退。

5月28日 军务院致电江苏将军冯国璋,拒绝调停,谓“非项城退职去国,时局断无从解决”。

△ 巴布扎布在喀尔喀河阿木古郎吐祭告天地,聚众发誓讨袁,自称拥戴“大清”,改元“宣统”。

5月29日 袁世凯特颁告令,宣布所谓帝制案始末。

△ 湖南将军汤芗铭被迫宣布湖南独立,改称都督。

5月30日 山东将军靳云鹏自济南走避天津,袁世凯特任张怀芝为济武将军署督理山东军务。

△ 梁启超自沪电肇庆岑春煊等,请辞抚军、都参谋、政务委员长各职。

△ 冯国璋召集第四次南京会议,并在会上发表讲话,称对张勋主战,“不敢赞同”, “南省又未一致复电”,建议将会议暂时解散。各省代表多不赞成解散。未几,张勋复电赞成解散,而南方独立各省则拒绝与会,冯遂宣告解散南京会议。同时致电北京,陈述三项办法:“第一,或宣告退位,尚可继续开议;第二,或另订办法,以求转机;第三,如仍无相当手续,国璋能力只可维持江苏秩序,不至紊乱,其他未能兼顾。”

△ 蔚丰厚票号上海分号改组为蔚丰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冀寿伯,总行设北京,资本定额300万元。

5月31日 长春“义成公司”代表周冕与俄采办处代表达聂尔签订招募华工二万名赴俄合同。

5月下旬 滇桂粤护国联合军组成,直隶军务院,共九个军,由岑春煊直接指挥。

是月 廖仲恺奉孙中山派到青岛,慰问中华革命军东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