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大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三大政策 胜人一筹

一 挟天子以令诸侯

前边已经讲到,献帝在长安受董卓控制。王允、吕布杀董卓之后,王允掌握了大权。接着凉州军阀李傕、郭汜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献帝又落入他们手中。

为了接近朝廷,表示效忠皇帝,曹操在192年底,曾派使者前往长安。途中被河内太守张杨拦阻,不让过境。在张杨处的骑都尉董昭(字公仁)劝张杨说:“袁绍和曹操虽是同盟关系,但看形势,他们不会长久联合。目前曹操虽然力量弱小,可他却是天下英雄,将来定能发展,您应当同他结交。现在正是好机会,最好帮助曹操同朝廷接上关系,并且上表推荐他。如果事情能成功,曹操是不会忘记你的好处的。”

张杨听后,立即设宴款待使者,并上表推荐曹操。董昭也给当时的掌权者李傕、郭汜等人写信,请他们对曹操持友好态度。

曹操使者到长安以后,李傕、郭汜怀疑曹操不是出于诚意,想把曹操使者扣留下来。这时黄门侍郎钟繇劝阻说:“现在英雄并起,各自为政,惟独曹操心存王室,如果对他忠于朝廷的表示不予接受,恐怕有失众望啊!”李傕、郭汜只好改变态度,用礼物回赠曹操,但不给曹操加官晋爵,对他的兖州牧地位,也不予正式承认。

曹操移驾许都图

兴平二年(195)二月,凉州军将领之间发生火并,李傕先杀死右将军樊稠,接着又同郭汜互相攻杀。他们在长安城内外,混战好几个月。李傕为了取得优势,放火烧掉宫殿,把献帝从宫中移到自己兵营中来。郭汜则扣住公卿大臣作人质。双方闹得不 可 开 交,力 量 都 削 弱 了许多。

六月间,李傕部将杨奉叛变,带走了不少军队,李傕的兵力更削弱了。在这种情况下,凉州的另一个将领镇东将军张济为李傕、郭汜调解,双方同意讲和,把挟持的献帝和公卿们也放出来了。献帝以张济为骠骑将军,以老丈人董承为安集将军,以杨奉为兴义将军。李傕、郭汜慑于张济兵威,只好依从。

皇帝放出后,到哪里去呢?多数将领主张向东,先往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北),再回到洛阳去。李傕、郭汜不愿意离开老巢,表示反对。结果双方妥协,暂时让献帝住在附近县城。八月,献帝来到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北),郭汜想胁迫献帝西迁于郿,献帝不愿意,和公卿们一起在董承的保护下,躲到杨奉营中。杨奉击败郭汜,和董承等护驾东行。他们先来到华阴,在路边露宿,连吃饭都成问题,幸而得到当地驻军宁辑将军段煨的供应,才没饿着肚子。

不久,张济、李傕、郭汜又联合起来,追赶献帝。十二月间,在弘农东边曹阳(今河南灵宝县东)把杨奉、董承打败,官员士兵死伤很多。杨奉、董承表面上同李僬、郭汜等讲和,暗中招来河东白波军首领胡才、李乐、韩暹等助战,又把李傕、郭汜等打败,继续护卫献帝东行。李傕等又整兵追击,再次将杨奉等打败。杨奉等慌忙北渡黄河,用牛车把献帝迁到河东安邑(河东郡治,今山西夏县西北)。河内太守张杨、河东太守王邑供奉献帝食品衣服,献帝和百官们才算有了着落。

建安元年(196)七月,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送下,终于回到了故都洛阳。献帝封张杨为安国将军,封王邑为列侯。

献帝虽然是个废物,但毕竟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把皇帝抢到手,谁就有政治上发号施令的主动权。所以不少人围绕着他争来抢去,大动干戈。在他身边的人,不愿抛弃他,离他较远的人,愿意接近他,有的也想把他弄到手。

早在献帝逃往河东的时候,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就向袁绍献计说:“应当趁我们在冀州开始站稳脚跟的时候,到西面去迎接献帝,把他迁到邺城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叛逆,谁能抵挡得了呢?”

袁绍听后,觉得有道理,想这么办。但袁绍的另一个谋士郭图却反对,理由是:


当今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聚集徒众,都想争夺天下。正是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如果我们把献帝迎到身边,动一动就得向他请示。听从他,则我们的权轻;违背他,又成为抗拒命令。这不是好办法。


袁绍听后,觉得这也有道理。

沮授又坚持说:“现在迎接朝廷,既合道义,又合时宜,如果不早定下来,采取行动,必然有人抢先了。”袁绍一时拿不准主意,只好把这件大事搁在一边了。

正像沮授所估计的那样,曹操抢先动手了。先前,曹操没有力量和条件实现此事,但他尽量做到通使长安,表示对献帝的忠诚,取得了朝廷对他兖州牧的正式承认。

曹操花大力气收复兖州失地之后,正是献帝东迁之时,他马上于建安元年(196)正月,派遣曹洪西迎献帝。曹洪领兵西进,遭到了卫将军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的阻击,无法前进,计划未得实现。

当曹操想进一步采取行动时,又受到了汝南、颍川两郡黄巾军的威胁。原来,在这两郡活动的黄巾军余部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各拥兵数万,追随袁术或孙坚反对曹操。因此曹操又在二月间对他们展开了攻击,杀死了黄邵,收降了刘辟、何仪,并且占据了要地许县(今河南许昌县东),将势力伸向了豫州。

此后,曹操在观察动态,准备相机行事。

献帝回到故都洛阳后,曹操打算把献帝迎到许县来,以便自己控制。他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进行决策。

汉献帝东迁示意图

在会上,不少人认为这样做难度很大,关东地区尚未全部平定,韩暹、杨奉、张杨等联合在一起,很难将他们制服。不如先集中力量把根据地建设好。荀彧则不同意这种意见,他支持曹操的想法,说:“从前晋文公发兵把周襄王护送到京师,诸侯响应,终成霸业;汉高祖为义帝戴孝发丧,天下人都倾心于他。现在皇帝西徙东流,人们心存王室,担心国家命运,如能在这时迎奉天子,正符合人们的愿望。用忠于帝室的行动来镇服各据一方的雄杰,招引更多的英才来归附,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韩暹、杨奉等算不了什么,不足为虑。应该当机立断,及早行动。不然,后悔就来不及了。”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很是高兴,当即决定西迎献帝。

这时,在朝廷当权的人物中,以车骑将军杨奉的兵马较强,率军守梁县(今河南临汝县西),还有大司马张杨率军驻野王(今河南沁阳市)。董承与韩暹留在京师洛阳宿卫。他们之间虽然表面上联合一体,实际上却勾心斗角,矛盾重重。曹操决定先利用与许县临近的杨奉,通过早已和自己友好、这时在朝廷任议郎的董昭,以自己的名义给杨奉写信,表示愿意与他合作,辅佐王室,信中说:


我仰慕将军的义气,愿与将军推心置腹。将军护卫天子,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故都洛阳,辅佐之功,举世无匹。如今群雄战乱中原,四海不宁,国家安定需要群贤维护,这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支撑的。将军可在朝内为主,我愿在外为援。现在我有粮食,将军有兵,正好有无相通,互相补充,如能生死与共,大事可成。


这时,杨奉势孤力薄,没有外援,粮食实很紧张,见到信后,喜出望外。他对诸将说:“曹操在许县,离我们很近,有兵有粮,应该依靠他。”于是他和诸将一同上表,请献帝拜曹操为建德将军,又迁为镇东将军,袭父爵的费亭侯。曹操先后写了《上书让封》《上书让费亭侯》,表示推辞,献帝不准,才又上《谢袭费亭侯表》,表示接受。

这时,韩暹自恃有功,专权跋扈,恣意胡为。董承对他十分不满,又无力对付,也在暗中召曹操进京。曹操十分高兴,亲自率领军队赶到洛阳,朝见献帝。曹操上表请治韩暹、张杨的罪。韩暹自料敌不过曹操,逃出京城洛阳。

献帝授给曹操节钺,命他录尚书事,兼司隶校尉。有了节钺,表明曹操有了节制统领内外诸军的权力;录尚书事,即总领尚书台之事,表明曹操有了总管朝政的权力;兼司隶校尉,表明曹操有了监察百官维护京师地区治安的权力。这三个权力,意味着东汉朝廷的军政大权已经集中到曹操一个人手里,也标志着曹操的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功。时曹操为四十二岁。

曹操为了树立权威,一方面将横行不法的尚书冯硕、议郎侯祈、侍中壶崇除掉,以杀一儆百;一方面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等13人为列侯,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尽管如此,曹操要想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真正能够像毛玠说的那样“奉天子以令不臣”,还要付出很大气力。

有一次,曹操问董昭:“现在我到了洛阳,你看今后应该怎样做?”董昭回答说:“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现在又入朝天子,辅佐王室,这是五霸之功。但是这里的将领们,各怀异心,未必都能服从。留在洛阳匡辅朝政,必有许多不便,最好的办法是将天子迁到许县去。然而,朝廷几次迁徙,现在刚刚迁回旧都,再移动恐怕会造成麻烦,希望将军权衡利弊,采取对策。”

曹操认为迁都许县确实是个好办法,但最担心的是屯驻于梁县的杨奉的阻挠。对此,董昭又献计说:“杨奉势孤少援,能愿意同将军合作。将军迁为镇东将军,袭费亭侯,是杨奉起的作用,应该尽快派遣使者厚厚答谢他,把他稳住。我们可以对他说:‘洛阳已残破不堪,没有粮食,想暂时把献帝接到鲁阳去。鲁阳离许县很近,粮食供应没有困难。’杨奉为人勇而无谋,必定不会多疑。”

曹操按董昭的意见办了,杨奉果然信以为真。曹操便把献帝转移到了许县,改年号为建安,以许(后改为许昌)为都城。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加封武平侯。武平县属陈国。东汉时期,为侯者也有等级高低之分,大者为县侯,次者为乡侯,小者为亭侯。武平侯是县侯,较之费亭侯算是升了两级。

这时,杨奉才知道自己上了当,起兵想抢回献帝,结果被曹操打败,他的将领徐晃(字公明),也投归了曹操。杨奉率余部逃奔袁术那里去了。

曹操的得势,袁绍有些后悔,他摆出盟主的架势,以许县低湿、洛阳残破为由,要求曹操将献帝迁到鄄城,因鄄城离袁绍所据的冀州比较近,便于控制献帝。鄄城是曹操的地盘,曹操容易答应。可是曹操拒绝了袁绍这一要求,而且还以献帝的名义写信责备袁绍说:“你地大兵多,而专门树立自己的势力,没看见你出师勤王,只看见你同别人互相攻伐。”袁绍无奈,只得上书表白一番。

曹操见袁绍不敢公开抗拒朝廷,便又以献帝的名义任袁绍为太尉,封邺侯。太尉虽是“三公”之一,但位在大将军(不常设)之下。袁绍见曹操任大将军,自己的地位反而不如他,大怒道:“曹操几次失败,都是我救了他,现在竟然挟天子命令我来了!”拒不接受任命。

曹操这时的实力毕竟还不如袁绍。他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跟袁绍闹翻,决定暂时向他让步,便把大将军的头衔让给袁绍。自己任司空(也是“三公”之一),代理车骑将军(车骑将军只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以缓和同袁绍的矛盾。由于袁绍不在许都,曹操仍然总揽着朝政。

与此同时,曹操安排和提升一些官员。以荀彧为侍中、尚书令,负责朝中具体事务,以程昱为尚书,又以他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巩固这一最早根据地。以满宠为许都令、董昭为洛阳令,控制好新旧都城,以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乐进、李典、吕虔、于禁、徐晃、典韦等分别为将军、中郎将、校尉、都尉等,牢牢控制军队。

曹操在政治上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越地位,对以后逐步消灭北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速国家统一进程,起了不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