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大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以退为进的策略

曹操接到东郡太守任命后,考虑这次调动虽然不是降级,但与自己在济南的所作所为触及了权贵势力有关。他深感在“权臣专朝,贵戚横恣”的情况下,要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整顿吏治,使政治得以清明,社会得以安定,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照样继续干下去,很可能遭受打击报复,甚至会给家庭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如果去迎合权贵们的意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这又违背了自己的志向。

为了避开权臣贵戚对自己刚露出的锋芒,为了等待时机再显身手,曹操决定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以健康状况不佳为由,上书辞退了东郡太守官职,回到故乡谯县去了。

曹操这一大胆反常的举动,使朝中人士大为不解,一个三十三岁的青年,风华正茂,仕途也算顺利,正是大展雄才之时,竟居然辞官不做,实在是不可思议了。其实,曹操的这一举动,是思前想后,经过深思熟虑的。

曹操回到家乡后,没居住在少年时候居住的地方,而是在谯县城东50里的僻静处,盖了一座幽雅的书屋,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射猎健身,文武并进,积蓄力量,以图再展。

曹操想过一段不问政治的清静生活。他不问政治并不是不关心政治,他随时都在关心政局的发展变化。他想要过清静生活,但生活却不让他清静。他在家乡生活了才一年的时间,就有人来干扰他了。

原来,冀州刺史王芬联合策士许攸、陈蕃的儿子陈逸、道教法师襄楷、沛国人周旌等,密谋政变,打算趁汉灵帝北巡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旧宅之机,用武力挟持灵帝,诛除宦官,为陈蕃等人报仇。然后,废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帝。他们决定拉曹操入伙。因为曹操有正义感,有号召力。所以派人给曹操送来了密信。

曹操读罢密信后,心情很不平静,他仔细考虑之后,觉得此事不妥,给王芬等人回信明确表示:


废立帝王的事,是天下最不吉祥的。古时候的人有权衡成败、计算轻重而这样做的,那就是伊尹、霍光了。伊尹怀着对国家最大的忠诚,依据辅宰的权势在众官之上,所以他要进要退,要废要立,能够想到做到。到了霍光,他受遗诏委托辅政的重任,凭借有声望重臣的地位,内靠太后秉政的威势,外靠众大臣的同心协力,事情成功如同摧枯拉朽那样容易。现在各位只看到事情的容易,却没有看到今天事情的困难。各位估量一下,合肥侯的显贵比吴王刘濞、楚王刘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出如此不寻常的事情,想希望必定成功,不是很危险的吗?


曹操的看法是正确的。从当时主客观条件上来说,王芬等人确实不具备像当年商朝掌权者伊尹放逐太甲、西汉大将军霍光废立昌邑王刘贺的情势,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王芬等人是由地方发动的政变,无法一开始便控制朝政,就是一时取得成功,也容易受到中央集合力量的围剿,像西汉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那样大的规模最后都失败了。王芬等人以一个冀州之地,想搞成这样一件大事,当然是属于轻举妄动的冒险行为。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同曹操所料,王芬没有取得成功,落了个举家自杀的结局。

在对待王芬政变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上,曹操对灵帝没有采取“愚忠”的态度,去告发他们。王芬等人敢于去拉曹操入伙,也是对他的心态有所了解。曹操不是不想改善朝政,如果通过废立皇帝能有利于国家,取得积极效果,这也是他所希望的。但是,没有一定把握的冒险盲动,是他所不取的。

其实,在第二次党锢之祸和黄巾大起义之后,一些正直忧国的官僚和士人,对宦官专权非常不满,对汉灵帝已经失去了希望。想搞政变的不只是王芬一伙。

当皇甫嵩大破黄巾起义军之后,信都令阎忠劝皇甫嵩说:“天道无亲疏,老百姓跟着有能力的人走,智者应当把握机会发展,不应当受制于昏君。将军应当顺应时势,举兵推翻这个摇摇欲坠的汉朝,登上皇帝宝座。如今宦官专权,无恶不作,向一个像朽木的王朝效忠,在昏君手下做事,是很难保持长久的。将军功高盖世,一定要受到谗臣的忌恶,如果不早日设法采取行动,后悔就来不及了。”

皇甫嵩听罢阎忠的话,有些害怕,连忙摇头说:“您的这一建议,是叛逆不忠,会闯出大祸来的。为人臣的应该守其臣节。即或我受到谗臣陷害,最多不过被罢官返乡,仍然可以保持忠臣之名。您的这一反常之论,绝不敢信从。”

皇甫嵩虽然拒绝了阎忠的建议,但并没有将此事告发朝廷。

曹操和皇甫嵩一起镇压过黄巾起义,又都对朝政不满,曹操很可能知道这件事。皇甫嵩对阎忠的事不告发,曹操对王芬的事自然也没有必要告发了。后来,阎忠参加了凉州韩遂等人的武装叛乱,忧愤死去。

韩遂是西北地区军阀,中平二年(185),拥兵与边章等反叛朝廷。攻打右扶风郡,朝廷派车骑将军张温、破虏将军董卓往讨。在美阳县(今陕西武功西北),打败韩遂、边章军,韩遂、边章败走榆中县(今甘肃兰州东),汉荡寇将军周慎率军往讨,被打败。中平四年(187),韩遂杀边章和北宫伯玉,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郡,陇西太宗李伯如投靠韩遂,将前来讨伐的凉州刺史耿鄙杀死。耿鄙手下的将领马腾也举兵反叛,与韩遂联合,进攻汉阳郡,声势浩大。以长安为中心的三辅地区(即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天下骚动,朝廷震恐。

与此同时,在北方幽州,原中山国相张纯与原泰山郡太守张举及乌桓族大人丘力居等联盟起兵,反叛朝廷,杀死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众至十余万,屯兵肥如(今河北迁安东)。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然后移书各州郡,宣称张举应当代汉为帝,命令汉天子退位、公卿大臣奉迎。

面对地方叛乱和黄巾军余众的不断起事,东汉的最高统治者,采取了两项加强统治的措施。一是改州刺史为州牧,一是建立西园新军。

原来,秦汉的地方政府实行的是郡县制。汉武帝开始设置十三州,以州刺史负责所属郡县的监察工作,州刺史无治民权和兵权,州也不是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掌管宗庙礼仪)刘焉以“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建议把重要地方的州刺史改为州牧,给予领兵治民之权。选派皇帝宗亲重臣以居其任,朝廷接受了这一建议,以刘焉为益州牧,以太仆(掌管舆服车马)黄琬为豫州牧,以宗正(掌管皇族之事)刘虞为幽州牧。这样,在中央与地方郡县之间,便多了州一级的行政机构。州牧权力的加大,助长了以后官僚地主武装的割据和混战。

紧接着,在这年八月,灵帝为了加强守护京师、保卫皇室的力量,组建一支新军,在西园成立了统帅部,设置八校尉统领。西园新军可以说是禁卫军团,以备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动乱局面。灵帝选中了宦官蹇硕,武官袁绍,也选中了曹操。曹操被任命为八校尉之一典军校尉之职。其他的几个校尉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方,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曹操自己说他原来有个理想是:为列侯当将军。进西园新军当将领,是他实现这一志向的极好机会,典军校尉这一任命,对曹操的诱惑力太大了。他不得不结束“隐居”生活,怀着激动的心情,进京上任了。

曹操能打入皇室核心武装,并任要职,连大宦官蹇硕也要同他共事。这说明他在仕途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一定意义上是他以退为进策略的成功。这种成功主要是由于他本人才能突出,在政治舞台上已经树立了好的形象,博得了好的名声。当然也和他祖父、父亲的作用和影响有关。

曹操重登政治舞台,开始了新的征程。但政局多变,前途多艰,尽管如此,他总是以强者的姿态去迎接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