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孺诗词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先生二十三歲

是年,先生在平望閒居。蓋去年夏秋間,先生上海大同大學卒業,嘗往上海愛群女子中學任教(代課),然無何失業,遂不得不返鄉,賦閒家居也。六月,發表《解連環》詞一首。此爲先生首次發表詞作,啼聲初試,即非凡響。十二月,又發表《燭影摇紅》、《卜算子》詞二首。

解連環

障窗淒色。對烟枝霧葉,浸天空碧。任帳底、不隔鶯聲,已難判暖涼,恨悰歡迹。慘淡河橋,繞垂楊、鵑啼無力。賸東風一綫,刻意沉陰,畫羅輕擲。春恨頓成冷澀。悄屏山掩路,斷夢誰覓。便賸魂、飛到蓬山,怕愁損眉彎,枉悲羈客。一角相思,已心悴、藏來嫌仄。檢離情,一齊付與,淚花點筆。

【箋疏】

此詞録自《國學商兑》第一卷第一號(圖二),署名“吴江唐長孺”先生:《解連環》,《國學商兑》第一卷第一號,一九三三年六月,第三七頁。,係先生公開發表之第一首詞作(圖三)。“解連環”一名,原出《戰國策》卷一三《齊策六》:“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智,能解此環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漢高誘注、宋姚宏續注:《戰國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四〇六册,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六年,第三二八頁。後多以“解連環”喻解析疑難。而人世間最難解者,莫過於離情别緒。故《解連環》作爲詞牌,雖始於柳永之“望梅”(“小寒時節”),卻定調於清真之“題怨别”(“怨懷無託”),有以也。夢窗以“暮簷涼薄”抒“秋情”,以“思和雲結”詠“留别姜石帚”,將《解連環》之“題怨别”運裛至極致。先生此詞,蓋學夢窗,寫閨怨與懷征夫也。本書《弁言》引先生晚年所云“當時學夢窗詞,爲無病呻吟之語”(出處另參下文),殆以此詞爲濫觴耶?

言及先生此詞,尚有逸聞一則,兹節録如下。據汪榮祖回憶:“有一次,我偶見唐先生少年時所填《解連環》詞,乃抄録給程君(喜霖),請其轉呈。唐先生見到後,即來信説:‘前日喜霖過訪,見賜佳作,吟誦之餘,深佩功力之深!長孺少年時頗耽倚聲,中年以後專意治史,遂少寫作,偶一爲之,亦多不存稿。他日搜檢敝篋,如存有舊作,當寄奉詣正。'(榮祖)乃即馳書説明,不久即得到他的一封長函,並附另一舊作《霜花腴》。(函云)‘上月喜霖攜來尊書《解連環》詞,初閲一過,困於目力,最後數語,竟未留意。前日搜尋敝篋,思以舊作詣正,方知尊書即是拙作。五十年前所作,茫如隔世,竟不復憶,乃竟誤以爲尊作,可謂趣聞。今再呈上舊作《霜花腴》一闋詣正。《解連環》寫作時間更早,當時學夢窗詞,爲無病呻吟之語,揣(新)手試作而已。專此布聞,聊博一粲。”汪榮祖:《義寧而後稱祭酒——悼念史學家唐長孺先生》,臺北《歷史月刊》一九九五年三月號,第八七至八八頁。先生與汪氏交往,始於辛酉(一九八一)十月,本書該年有載,可以參閲。先生函中另有“老而健忘,加以目力近於失明,書寫不過粗具點畫,而紀年又誤壬申爲辛未,荒率可笑”語,“壬申”爲一九九二年,是年先生已八十二歲矣,則稱此詞爲“五十年前所作”,與實際填詞之年猶有十年之差也。而汪氏所揭先生二函(一寫於六月十一日,一寫於六月二十八日),亦當寫於是年。是後,先生遂得恒與門生故舊談及此詞。然門生故舊介紹、轉録此詞,出處、字句每多訛誤郁德雯:《一代史學大家 古文書泰斗——唐長孺:古塚遺文 十年心血》,香港《文匯報》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日《中華風采》版;姜伯勤:《教外何妨有别傳——從唐先生〈游潮州〉佚詩論唐先生詩學及其與金明館主的學術因緣》,《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二七輯(唐長孺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專輯),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編輯部,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第五頁;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唐長孺文集·前言》,北京:中華書局,二〇一一年四月,第二頁。,宜以本書記載爲準。

燭影摇紅

題沈宗吴桂林山水圖

湍石偎厓,淺波草盪征袍濺。離愁多到眼前來,迎送圓波盼。開霽荒烟望遠。展屏風、青青峰瓣。驚飆過處,千樹回頭,難尋歸雁。程隔南雲,心期渺記江湖斷。網窗殘夢繞天涯,朝暮孤帆箭。莫信芳遊舊慣。但迢遞、長途未判。山痕慵染,墨瀋能知,幽懷催换。

【箋疏】

此詞録自《國學論衡》第一卷第二期(圖四),署名“吴江唐長孺”先生:《燭影摇紅》,《國學論衡》第一卷第二期,一九三三年十二月,第五六頁。。“國學論衡”爲“國學商兑”改名。《金松岑先生年譜簡編》是年云:“五月初九日,國學會會刊《國學商兑》出版,第二期起易名爲《國學論衡》。”金天羽著、周録祥校點:《天放樓詩文集》附録五《金松岑先生年譜簡編》,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七年十一月,第一四九八頁。“燭影摇紅”一名,舊傳與宋宫廷疑案有關。宋釋文瑩《續湘山野録》記宋太祖召開封王亦即太宗入宫對飲,而將“宦官宫妾悉屏之”,衆人在外“但遥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將五鼓則“帝已崩矣”宋釋文瑩:《續湘山野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〇三七册,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六年,第二七四頁。。此處“燭影”,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義》第十九回即衍爲“燭影摇紅”,謂“只遥見燭影摇紅,晉王在燭光影裏時或離席,像遜讓退避的形狀”。故後世多以“燭影摇紅”喻悲歡離合之飲宴。作爲詞牌亦然。宋吴曾《能改齋漫録》卷一七《樂府下》記王詵撰《憶故人》詞,首句爲“燭影摇紅向夜闌”,宋徽宗喜其詞意,然“猶以不豐容宛轉爲恨”,遂令周美成(清真)增損其詞,而以首句爲名,謂之《燭影摇紅》宋吴曾:《能改齋漫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五〇册,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六年,第八二九頁。。而先生此詞,亦爲寫離愁别怨者也。“沈宗吴”其人無考。按“天下沈氏出吴興,吴興沈氏出竹墩”之説,其人亦應爲浙江湖州府吴興竹墩村人。竹墩村位於今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與先生母家同里巷,先生以詞詠其畫作,亦有以也。清乾嘉間有沈宗騫者,字熙遠,號芥舟,又號研灣老圃,亦爲吴興人。其人善書畫,書法二王,畫工山水。所作《漢宫春曉》、《萬竿煙雨》及現存水墨、設色諸山水册頁,氣韻高古,在黄大癡與董香光之間。所著《芥舟學畫編》四卷,爲“四王”之後畫學理論名著,其卷一、卷二,亦論山水者也繆宏波:《沈宗騫的繪畫理論》,《中國花鳥畫》二〇〇五年第二期,第七七至七九頁;萬新華:《沈宗騫的山水畫觀》,《美苑》二〇〇七年第二期,第四六至五二頁。。“沈宗吴”亦工山水,其與沈宗騫爲兄弟行歟?

卜算子

再題沈宗吴桂林山水圖

當鏡鬭妝紅,刻意調眉翠。擷到迷離水詆雲,輭整千鬟膩。喧石夢潮來,澄浪愁潮退。好借枝頭萬葉風,與送孤帆至。

【箋疏】

此詞亦録自《國學論衡》第一卷第二期,列前詞(《燭影摇紅》)之後,署名“前人”先生:《卜算子》,《國學論衡》第一卷第二期,一九三三年十二月,第五六頁。。《卜算子》爲常用詞牌,又名《百尺樓》、《楚天遥》、《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據傳,該詞牌源出唐駱賓王作詩喜用數字,人稱“卜算子”。先生此詞,數字雖亦不少,如“千”、“萬”、“孤”等,然非重點,重點仍在寫離愁别怨耳。

按:凍國棟《編年》一九三二年條:“上海大同大學畢業,於上海愛群女子中學任教(代課),講授國文、歷史。”又一九三三年一月至一九三五年八月條:“失業在家。”凍國棟:《唐長孺先生生平及學術編年》,《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二十七輯(唐長孺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專輯),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編輯部,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第五六〇頁。從是年發表《解連環》、《燭影摇紅》、《卜算子》三詞觀之,先生返鄉閒居間,雖因學夢窗詞,習“爲無病呻吟之語”,然心境亦確乎不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