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只一衣带水,便隔十重雾。”

凡是对中日关系的历史有些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的这句名诗。在那个刚刚打开国门的时代,中国与日本比邻而居,却对日本不甚了了,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作为在日本史研究中摸爬滚打了三十年的研究者,十分愧对前辈,依然不敢说对日本比较了解。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因素影响我们全面深入地直面日本。

记得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人惊异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奋追赶,恰好中日关系又处于邦交正常化后的蜜月时期,研究者也好,普通人也好,集中关注的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寄期借鉴日本的经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为现实服务,固然是历史学的功能之一,但过于功利短视,也容易导致顾及一点,忽视其余。

今天,中日关系跌入低谷,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现实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历史认识问题的摩擦交织在一起。反击日本右翼势力,捍卫中国国家主权,是国人坚定不移的意志。在这种背景下,依然需要我们冷静地了解日本及其历史,了解日本历史的方方面面,作为判断当前日本和未来日本的基础。日本民族既有丑恶野蛮的时候,也有光明向上的一面。日本的历史既是权力高层表演的舞台,也不能忽视民众潜在的力量。

因此,本书希望达到的重要目标是,尽量客观全面地描述日本的历史,向读者传递反映日本全貌的信息,并且能够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如果在几年之后,有人再看到本书,觉得大体上还符合历史的真实,那对于作者来说将十分欣慰。

日本文明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从文明初创到古代国家的完善、从武家政治到步入现代化、从大规模对外侵略扩张到战后重新崛起的曲折过程,即使是多卷本的大部头著作也无法尽述,将其浓缩在一本书中自然不易。日本文明又是在其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中华文明发展起来的,具有独自的特色,有些历史现象是我们作为局外人很难理解的。例如,西乡隆盛虽为明治维新功臣,后发动叛乱反对政府而死,但日本却为他建立了纪念像,至今依然屹立在东京上野公园内。这些与中国不同之处,也许恰恰可以成为深入了解日本的钥匙。

为了让读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大体掌握日本历史的梗概,本书采取“线串珍珠”的方式,以日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为序,设置章节,在每章前概述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面貌,力求基本线索不断线,同时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作为每节的内容,展开历史细节的描述,并设置了“历史常识”和“知识链接”栏目,力求融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本书日本史的下限设定在20世纪末。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许多情况仍在发展之中,尚未成为已经结束的历史,故没有纳入。

本书能够完成,首先要感谢中华书局的约稿,也要感谢在写作过程中编辑李洪超先生的指点。作者才疏学浅,不揣冒昧,将这本书奉献给读者,企及为了解日本献上一份微薄之力。

杨宁一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