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味图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又”部字

部首分析

古文字形像右手之形。手本来有五指,只画出三个是因为古代以三为多。一般认为,这三指分别是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也就是最常用的三个手指。因为大多数人劳动时主要用右手,所以以“又”为部首的字,本义大都与劳动有关,如“叉支友反叔取曼”;有的“又”构件是“攴”的减省,如“变叙”;有的“又”构件是间接构件,如“叛聚鼓”;有的“又”构件是汉字简化时用来代替原来繁复构件的符号,如“双发艰叠”。

古文字形像右手之形。手本来有五指,只画出三个是因为古代以三为多。

应用:

● 本义:

右手。后来写作“右”。

● 假借为:

1. 副词,表示某种动作或情况重复或继续。例:又见面了;又来了。

2. 副词,表示某种情况同时存在。例:又唱又跳;又哭又笑。

3. 副词,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例:纯而又纯。

4. 副词,表示另外有所追加、补充。例:工资之外,又发了奖金。

5. 副词,表示整数之外又加零数。例:三又三分之一。

小篆字形在右手形构件上增一短横,表示有东西从两指中间插进来。

应用:

● 本义:

分开手指插到物体间。读作chā。

● 引申为:

1. 叉子。例:钢叉;粪叉;鱼叉。

2. 用叉子挑或扎。例:叉鱼;叉稻草。

3. 交错。例:交叉;三叉神经。

4. 表示错误或删除符号“×”的名称。例:打叉。

5. (方言)互相卡住,堵塞。读作chá。例:道路叉死;冰块把河道叉住了。

6. 分开成叉形。读作chǎ。例:两腿叉开。

7. 两腿向相反的方向分开,裆部着地。读作chà。例:劈叉。

古文字形像手持竹枝之形。

应用:

● 本义:

枝条。后来写作“枝”。

● 引申为:

1. 分支,支派。例:支脉;支流;支队。

2. 分,分散。例:支离破碎。

3. 分派,打发。例:支走;支使;支配。

4. 付出或领取。例:支钱;收支。

5. 地支。例:干支。

6. 量词。例:一支笔;三支曲子。

● 假借为:

1. 架起。例:支柱;支架。

2. 支持。例:支援;体力不支。

3. 支援。例:支前;支边;支农。

4. 向上竖起或向外伸。例:支着耳朵。

甲骨文字形像两只右(或左)手在一起之形,表示两人互助合作。

应用:

● 本义:

互助合作。例:《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

● 引申为:

1. 朋友。例:好友;战友。

2. 相好,亲近。例:友爱;友好。

3. 有友好关系的。例:友人;友邦;友军。

“反”字从又厂声,本义是“翻转,调转”。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厂像山石崖岩之形,又像手形,合起来表示以手攀岩。后来写作“扳”。

应用:

● 本义:

翻转,调转。例:易如反掌;反败为胜。

● 引申为:

1. 翻转的,颠倒的。例:相反;反话。

2. 回转头向相反方向。例:反攻;反扑。

3. 对抗。例:造反;官逼民反。

4. 违背。例:反常;违反。

5. 副词,反而。例:明明自己不对,反说别人的不是。

甲骨文字形与“吊”字同形,像人带着矰缴之形。带着弓箭守护死者遗体是人类早期对死者表示尊重的一种形式。因此,“叔”“吊”上古文献中有“美”“善”义。金文和小篆字形从又尗声。

应用:

● 本义:

与甲骨文字形切合的本义:善,美。后来写作“淑”。

与金文、小篆字形相切合的本义:拾取。例:《诗·豳风·七月》“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 假借为:

1. 父亲的弟弟。例:叔叔;叔父。

2. 丈夫的弟弟。例:小叔子。

3. 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例:伯仲叔季。

甲骨文像手持耳朵之形,是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左耳记功的反映。

应用:

● 本义:

捕捉。例:《诗·豳风·七月》“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 引申为:

1. 得到,招致。例:取得;取暖。

2. 拿到手里。例:取款;取舍。

3. 采取,选取。例:取道;录取;可取。

甲骨文像手持鼓槌击鼓之形。

应用:

● 本义(一):击鼓。例:一鼓作气。

● 引申为:

1. 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例:鼓琴;鼓掌。

2. 发动,振动。例:鼓动;鼓励。

● 本义(二):一种打击乐器,即“鼓”。例:击鼓;锣鼓。

● 引申为:

1.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例:石鼓;蛙鼓;耳鼓。

2. 凸起,胀大。例:鼓胀。

3. 形容凸起的样子。例:鼓鼓囊囊;钱包鼓鼓的。

像一手持两只鸟之形。

应用:

● 本义:

两个。例:双手;双翅。

● 引申为:

1. 偶数的。例:双数;双号。

2. 加倍的。例:双料;双份。

3. 量词,用于成对的东西。例:一双手;一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