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liánɡ)州(zhōu)词(cí)[1]
〔唐(tánɡ)〕王(wánɡ)之(zhī)涣(huàn)
黄(huánɡ)河(hé)远(yuǎn)上(shànɡ)/白(bái)云(yún)间(jiān),
一(yí)片(piàn)孤(ɡū)城(chénɡ)/万(wàn)仞(rèn)[2]山(shān)。
羌(qiānɡ)笛(dí)[3]何(hé)须(xū)/怨(yuàn)杨(yánɡ)柳(liǔ),
春(chūn)风(fēnɡ)不(bú)度(dù)[4]/玉(yù)门(mén)关(ɡuān)[5]。
大意
奔腾的黄河像来自云端,
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羌笛呵不要怨杨柳不绿,
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为人豪放,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本来是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2]仞: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3]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
[4]度:经过。
[5]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名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全诗将深情与悲壮合为一体,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不愧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将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调更能引起边疆将士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
小试身手
1. 本诗主要吟诵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仞、尺、丈”这三个长度单位按长短排列的顺序是( )
A. 仞、尺、丈
B. 丈、尺、仞
C. 丈、仞、尺
3. “黄河远上白云间”,绘制了一幅由下游向上游极目远眺的动人画面,本句运用由_____及_____的观察所得进行景物描写。请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你经常看到的街道、田园、工厂、山川等城市或农村风光。
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5. “玉门关”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往西域的门户
B. 因西域输入玉石得名
C. 曾是汉代重要的军事要地和丝绸之路要道
D. 在今新疆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