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思想
卦爻和卦爻辞的思想
上文指出气、水、火、土这四大元素,在古希腊哲学和古印度哲学里,都曾被当作世界的本原。八卦就是气、水、火、土的演化。不论八卦是不是气、水、火、土的演化,总之用八卦来指八种事物。这八种事物,又分成四组,如天与地、雷与风、水与火、山与泽。这四组中有对立的,如天与地、水与火;有相关的,如雷与风、山与泽。再加上八卦卦和爻因画数的奇偶分为阳奇阴偶的种种变化。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在《易经和洪范的思想》里,把《易经》的哲学思想分为三个方面:
(一)观物取象的观念
《易经》从人们生活经常接触的自然界中选取了八种东西作为说明世界上其他更多东西的根源。……这八种自然物中,天地又是总根源,天地为父母,产生雷、火、风、泽、水、山六个子女。这是一种十分朴素的万物生成的唯物主义观念。
《易经》认为自然界也与人和动物一样,由两性(阴阳)产生的。……《易经》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它对后来的哲学、科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阳性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阴性这些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世界就是在两种对抗性的物质势力(阴阳)运动推移之下孳生着、发展着。……
(二)万物交感的观念
万物在阴阳两势力的推动、矛盾中产生变化,变化的过程是通过交感。这一观念的形成,也可能由于男女交感产生子女的普遍现象概括出来的原则。
《易经》所谓“吉”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具有交感的性质的;所谓“凶”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不具有交感性质的。《易经》占卜问吉凶祸福,本身就是迷信,但是《易经》对于吉凶的解释,却包含了当时人们对世界一般事物最原始的哲学见解。《易经》善于从交感的观点观察万物的动静变化,并认为凡有动象、有交感之象的卦是吉的,有前途的,因为它符合了事物发展的原则。
如《泰》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实际上是天在上,地在下,天气属阳,地气属阴。阴气上升,阳气下降,就象征着天和地的交感变化。与此相反,如《否》卦()的象,是天在上,地在下,天本来就在上,地本来就在下,这种情况不会引起上下交感易位的变化。不交感,没有变动,事物就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否》卦就不如《泰》卦吉。《泰》卦和《否》卦是一个对立面,一吉一凶。吉和凶的根据是变和不变,交感和不交感。它通过宗教迷信的形式,反映出极其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三)发展变化的观念
变化发展的观念也是贯串在《易经》中的一个基本思想。《易经》的作者认为世界上没有东西不在变化,变化着的事物有它发展的阶段。《易经》对每卦的每一爻都作出一般原则的说明。他们认为事物刚开始时,变化的迹象还不显著,继续发展下去,变化就深刻化、剧烈化,发展到最后阶段,超过了它最适宜发展的阶段,它就带来了相反的结果。事物本来是有前途的,过了它的极限,它反而没有前途了。……《易经》《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一物极必反的原则,因为它包含着辩证法的真理,春秋战国时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也得到更多人的相信。……
易传的思想
张岱年《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其中论到《易传》的思想,分本体论、辩证法、人生理想与政治理想,摘要如下。
《易大传》的本体论学说
《易大传》是《周易》上下经的解说,但它的解说却不一定合乎《周易》古经的原意。《易大传》在解说古经时提出了若干关于宇宙人生的创造性见解,就思想的深度而论,可以说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水平。……
《易大传》中的宇宙哲学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今试就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甲)太极、乾元、坤元的意义
《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 ……太极即是天地未分的原始统一体。《系辞上》以太极为天地的根源,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观点。
《彖上》提出“乾元”“坤元”的学说。……乾元可解为阳气之始,坤元可解为阴气之始(《九家易》说:“元者气之始也。”这是汉儒旧说)。《彖上》以乾元、坤元即阳气、阴气为万物“资始”“资生”的根源,这也是唯物论的观点。……《易大传》中的万物起源论是一种简单朴素的唯物论。
(乙)易,道,神,天
……《系辞》中的易字有三种不同的意义:一指自然变化,一指易卦或易象,即《周易》上下经一书,另一意义即简易之易。第一项是最重要的。《系辞》肯定自然世界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这有深刻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肯定运动变化的客观实在性。……乃是一种重要的唯物论观点。
“道”也是《系辞》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的内容是一阴一阳,有阴有阳才有所谓道;阴阳未分的统一体“太极”应比道更为根本。所以,在《易大传》的理论体系中,最高范畴应该是“易”,是“太极”,其次才是道。这样的理论体系应属于唯物论。
……《易大传》中的神字有不同的意义:一是指万物的微妙变化,即“阴阳不测之谓神”。二是指人的智慧、德行的最高境界,如说:“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系辞上》)……三是指易卦预知未来的奇妙作用,如说:“……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三项意义中,第一项意义是根本的。……
在《易大传》中,天字屡见。多数的天字指自然之天,少数的天字表示有意志的天。……既表现了唯物论的倾向,又保留了古代原始宗教天降祸福的思想。……
(丙)“易与天地准”的世界图式论思想
《系辞》中对于《易经》的说明,主要有两点:第一,肯定《易经》的卦象是仿效、摹写天地万物的实际情况的;第二,强调《易经》的卦爻体系包罗万象,包括了天地万物的一切道理而无所遗漏。这第一点是从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出发的;第二点就是认为《易经》的卦爻体系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不可违离的图式,可以说是一种世界图式论,因而也就完全陷入于唯心论之中。
《易大传》中的辩证法思想
《易大传》的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一些比较精湛的辩证观点。《易大传》的辩证思想在先秦哲学中可以说是最丰富的、最深刻的,对于后来辩证思想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易大传》辩证思想的最简要的命题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一阴一阳之谓道”,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系辞上》)。这些命题肯定了变化的普遍性、永恒性,肯定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是最根本的规律,并深刻地说明了变化的根源就在于对立面的相互作用。……
“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史中关于对立统一原理的最早表述。
《易大传》运用对立转化的观点说明了一些实际问题,《系辞下》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安危、存亡、治乱,都是相互转化的,必须提高警惕,才能保持其安、其存、其治。
《易大传》更提出关于“健顺险阻”的深刻思想。《系辞下》说:“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这就是说,必须知险而能克服其险,然后为至健;必须知阻而能克服其阻,然后为至顺。这些都是深刻的辩证思想。
《易大传》阐明了对立的转化,但不能贯彻到底,而认为尊卑上下的对立是不可能转化的。……这充分反映了地主阶级的阶级偏见。但《易大传》中的辩证思想还是比较丰富的。
为什么《易大传》能有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思想呢?……《易大传》强调忧患,这正是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反映。因为见到忧患,所以要求改变当时的现状,于是重视变化,重视对立的转化,于是阐发了关于变化日新与对立统一的精湛学说。《易大传》中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宝贵遗产。
《易大传》中的人生理想与政治观点
《易大传》的人生理想论也有特色。《易大传》宣扬刚健有为的人生观,以天人协调为最高理想,把扩充知识(“精义”)、改进物质生活(“利用安身”)与提高品德(“崇德”)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易大传》认为,天的本性是健,人应该效法天的健。……健是刚强不屈的意思。人应该自强不息,永远努力前进。……《易大传》以为,处事接物,必须知柔知刚。……《易大传》的刚健学说是老子守柔学说的反响,是对于老子守柔学说的纠正。
《易大传》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命题。……就是对自然加以适当的调整,使自然更符合人类的要求。……《文言》说:“……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里所谓先天指引导自然,所谓后天指适应自然。在自然变化尚未发生之前先加以引导、开发,在自然变化既发生之后又注意适应。这也就是裁成辅相之意。这裁成辅相论可以说是一种天人协调论,一方面要适应自然,一方面又要加以引导开发,使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协调起来。所谓裁成辅相,实际上主要是指农业生产及礼乐刑政的措施而言。这种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主要是肯定“大人”“君子”的主动作用,并没有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
这种辅相论也可以说是对于老子思想的改造。老子曾说“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易大传》的态度是辅万物之自然而有所为。……
《易大传》的政治思想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强调上下分别而主张“损上益下”,二是重视“变通”,赞扬“汤武革命”。……实际上,所谓“损上益下”不过是在上者将对于在下者的剥削压迫略加节制而已。《节》卦《彖》说:“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不伤财,不害民,就是损上益下了,这实际上还是为统治阶级的长久利益设想的。
……《易大传》肯定汤武革命,顺乎天时,合乎人心。……这所谓革命虽然有别于我们今天所谓革命,但《易大传》重视变革,还是显著的。这是进步的政治思想。
……《易大传》对于后来哲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以后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与唯心主义思想家都从《易大传》中吸取思想营养。应该肯定:《易大传》对于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确实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