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释名
“周易”一名,有几种不同解释。
先说“周”,有两种解释:
(一)《周易正义》孔颖达《论三代易名》引郑玄《易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也。”姚配中《周易姚氏学》:“周密也,遍也,言《易》道周普,所谓周流六虚者也。《系辞》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又云:‘知周乎万物。’又云:‘周流六虚。’盖《易》之为书,始终本末,上下四旁,无所不周,故云周也。”
(二)周为周代说。《周易正义》孔颖达《论三代易名》:“《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毛诗》云‘周原’是也。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故《易纬》云‘因代以题周’是也。”朱熹《周易本义·周易上经》注:“周,代名也。《易》,书名也。”
按《左传·昭公二年》:“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可见韩宣子来鲁国聘问时,只有《易象》,即只有《易》卜卦爻辞,还没有“十翼”,他把《易象》与《鲁春秋》都称为《周礼》,这个周当然是代名,所以《周易》之周是代名,孔颖达和朱熹的话是正确的。至于周遍的说法,姚配中引《系辞》的话是后起之说,在《易象》里还没有,不能用来解释“周”字。
再看《易》字的意义有四说,见黄优仕《周易名义考》:
“(一)易由蜥蜴得名说。此说始于许慎。考许氏《说文解字》曰:‘易,蜥蜴、蝘蜓、守宫也,象形。’《容斋随笔》曰:‘易者守宫是矣,亦名蜥蜴。身色无恒,日十二变,以易名经,取其变也。’”
“(二)日月为易说。纬书云:‘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参同契》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三)变易说。传序云:‘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书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孔颖达曰:‘易者变易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四)一易三义说。《乾凿度》云:‘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变易者其气也,不易者其位也。’郑康成曰:‘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按蜥蜴亦称壁虎,雄体青绿色,背面有黑色直纹数条,雌色淡褐,体侧各有直纹一条,并非“身色无恒,日十二变”。说取它的变来“以易名经”,完全不确。又“日月为易”说,认为“易”字为“日月”两字构成。按“易”字并不是日月两字合成,二说亦属附会。又变易说亦有问题,似本于《易传》的说法,《易传》是后起之说。《左传·昭公二年》韩宣子看见的《易象》还没有《易传》,已经称《易》,可见《易》的取名早于《易传》。又“一易三义说”,更是后起。三义中简易的易,读去声,与易的读入声不合。因此,这四说似乎都不可信。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提出一种新说:
《周礼·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骏谓“三易”之“易”读若觋,《周易》之“易”读若阳。夏后首《艮》,故曰《连山》,商人首《坤》,故曰《归藏》,周人首《乾》,故曰《周易》。周者(周遍之周)之借字,易者昜(阳)之误字也。帀(周匝)六爻皆昜,故曰“昜”。
朱骏声从《周礼》讲太卜掌三《易》来讲,三《易》就是夏《易》以《艮》卦为首,《艮》是山,所以称《连山》;商《易》以《坤》卦为首,《坤》是地,地归藏万物,所以称为《归藏》;周《易》以《乾》卦为首,《乾》卦六爻都是阳爻,周遍六爻都是阳,所以称为“周阳”,作“周易”是错的。就三《易》讲,他认为“三易之易读若觋”。觋,音檄,指易巫,是掌管龟卜的。照朱骏声的说法,那末“易”当改作“觋”,指男巫。按《说文》“觋,能斋宿事神明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那末觋是男巫。管龟卜的另有太卜,不归男巫管。朱骏声的说法也不可信。
近人吴汝纶《易说》:“易者,占卜之名。《祭义》:‘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是易者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官。《史记·大宛传》:‘天子发书易。’谓发书卜也。又武帝轮台诏云:‘易之,卦得《大过》。’易之,卜之也。说者以简易、不易、变易说之,皆非。”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论周易二字本诂》引吴汝纶说。又称:“愚案:《史记·礼书》云:‘能虑勿易。’亦以易为占。简易、不易、变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诂,本诂固占卜也。”
照吴汝纶说,易本指龟卜,因称卜官为易,这是《祭义》中的易字。后来用蓍草占吉凶代龟卜,因称蓍占为易。《史记·大宛传》和《礼书》中的易即指蓍占。但龟卜似不称易,此说还有可疑。如《周礼·春官·大卜》“大卜掌三兆之法”,这是看炙龟甲的兆纹,是龟卜,称“三兆”,不称“三易”。又说他“掌三易之法”,那才称“三易”。是太卜既掌龟卜,又掌蓍占。当时看重龟卜,所以称他为“太卜”,不称“太占”。但他已多用占,所以又称他为“易”, “易”指他掌“三易”说的。先有“三易”,才称掌“三易”的官为“易”,那末“三易”的取名又有什么意义呢?
《礼记·祭义》:“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王弼注:“‘立以为易’,谓作易。‘易抱龟’,易,官名。《周礼》曰大卜。大卜主三兆、三易、三梦之占。”这是说先有“作易”,后有“易官”,易官即太卜,掌管三兆、三易、三梦之占。再看《周礼·春官·大卜》:“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这指太卜掌管的龟卜,龟卜炙龟壳看裂纹,有似玉纹,有似瓦器纹,有似原田纹。兆数有百二十,兆辞有千二百,即一兆有十个辞。这部记兆数兆辞的书当称兆。再看下文:“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王弼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因为龟卜太繁,有百二十体、千二百颂,改用蓍草就简化了,把百二十体简成六十四卦,把千二百的兆辞简化为三百八十四爻辞。但蓍占要经过揲蓍变易之数,见《系辞上传》,经过这种变易,所以称易。那末说易的取名本于变易是对的,不过不应用《易传》来作说明。吴汝纶因为《易传》是后出,不信变易说,改用易官说,不知先有“作易”说,后有“易官”说。用“易官”说来释易,仍不能说明命名的用意。朱骏声也不相信用《易传》来释易,因此要把《周易》改成“周阳”,更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