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章節安排
本文以北宋君臣共同參與的幾種常見而關鍵的政務活動爲綫索,即以聽政、奏對、集議、文書爲中心,結合個案,考察各階段朝廷政務處理方式的時代特點、具體走勢與關鍵環節,進而把握北宋君主獨裁制度與士大夫政治的具體演進過程。
總體來説,聽政、奏對、集議、文書都是中央高層日常政務處理的重要活動,四者彼此構成互補關係:在政務處理方式上,四者相輔相成,尤其與政務決策密切相關。在群體上,各自偏重君主、宰執與諸司官員。在空間上,朝堂上有聽政和奏對,朝堂下有集議,溝通朝堂内外的則有文書。
全文共分七章,各章所要討論的問題之間也構成互補關係:首先從君主御殿聽政活動入手,考察北宋各階段君權行使方式的調整。然後通過官員的集議、奏對活動,考察北宋各時期士大夫參政議政方式與權力空間的變化。最後通過内降問題,集中考察北宋政務演進中有關文書行政、君臣(尤其是君相)權力分際調整等關鍵性問題。個案將隨入各章節予以討論。
前三章是“聽政篇”,主要從君主角度考察各階段聽政活動,進而討論各時期君主參與中央政務處理方式的延續與變化。第一章首先對北宋君主聽政活動特點、宫廷建築環境等做一總體介紹。然後對北宋前期聽政體制的形成過程作一考察。
第二章着重考察兩個問題:一是真宗晚年至仁宗朝前期聽政活動的延續和變化,及其與當時中央政治形勢、權力格局等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二是考察仁宗親政時期的聽政活動,從聽政量縮減現象入手,探索其變化背後深層次的政治原因與歷史走勢。
第三章圍繞三點展開:一是英宗朝聽政活動背後“勤政”與“無爲”的政治矛盾。二是神宗朝制度改革帶來的聽政變革,以及與此相關的政務決策方式、中樞權力結構、君主政務角色等方面的一連串變化。三是對北宋後期聽政頻率變化、聽政場所内移問題的考察。
第四、五兩章是“參政議政篇”,主要從官員角度出發,考察他們如何參與中央日常政務討論和決策。第四章以集議爲中心,考察北宋中高層士大夫的參政議政活動。集議制度本身經歷了怎樣的轉變?集議具體如何進行?突發情況與日常狀態下的集議活動是否會相互影響?集議現象與北宋尤其北宋中期中央日常決策方式、士大夫政治等問題之間有何關係?這些問題是本章討論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重在考察北宋更爲廣泛的普通士大夫群體的參政議政活動。首先對北宋官員多層次奏對活動做一概述,然後對召對、請對、轉對三種獨具特色的奏對活動予以討論。臺諫官員的上殿奏事權、閤門的位置與通進功能,這兩節將作爲個案單獨提出。
第六、七兩章是“文書篇”,側重對君主政務指揮文書的討論,以此考察北宋君臣,尤其是君相之間的政務決策權力分際調整問題。第六章以内降爲重心,觀察仁宗朝的文書行政。首先釐清内降概念,然後對内降問題的發端、延續、應對方式等作一考辨,進而討論内降問題所反映的當時中央高層文書制度、君權行使、權力格局等方面的變化。本章關心的問題是:爲何到北宋中期,内降開始成爲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
第七章從神宗朝内批、徽宗朝御筆手詔問題入手,考察北宋後期中央日常政務處理具體方式的延續與變化,尤其是君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受此影響,北宋中後期君主《御集》的編纂與功能也出現相應變化。
最後的全文結語不擬過於浮泛或拔高,而是結合正文各章内容,對北宋中央日常政務的整體特點與各階段變化趨勢予以切實把握,以期對北宋政治圖景做出更爲豐富而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