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校注(全二册)(中华国学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花间集序(1)

武德军节度判官欧阳炯撰(2)

镂玉雕琼(3),擬化工而迥巧(4);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5)。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6),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白雪(7),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8),字字而偏谐凤律(9)。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10);竞富樽前(11),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12),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13);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14),用助娇娆之态(15)。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16)。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17)。有唐已降(18),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19),自锁嫦娥(20)。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21)。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作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字弘基,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22)。广会众宾,时延佳论(23)。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24)。以炯粗预知音(25),辱请命题,仍为序引(26)。昔郢人有歌阳春者(27),号为绝唱(28),乃命之为《花间集》(29)。庶以阳春之甲(30),将使西园英哲(31),用资羽盖之欢(32);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时大蜀广政三年夏四月日序(33)

【校记】

(1) 鄂本无此四字,他本皆有,正本作“花间正集原序”,四库本作“花间集原序”。

(2) 鄂本、汤本于序前无题名,毛本、后印本、正本、清刻本仅署“欧阳炯”,茅本、玄本、雪本署“唐欧阳炯撰”,今从晁本、紫芝本、吴钞本、陆本、徐本、影刊本。

(3) 雕:晁本作“彫”。

(4) 擬:鄂本、汤墨本、文治堂本作“儗”。

(5) 夺:鄂本、汤本、合璧本、文治堂本作“效”。

(6) 金母:紫芝本作“金毋”。

(7) 白雪:鄂本、吴钞本作“白云”。

(8) 行云:从鄂本、汤本、四印斋本。他本均作“青云”,与“白雪”相对。《列子》“响遏行云”句为其所本。

(9) 玄本“声声”、“字字”二句均无“而”字。

(10) 争高门下:玄本作“争门高下”。 玳瑁:后印本、正本、清刻本、徐本作“瑇瑁”。

(11) 竞:紫芝本、合璧本作“兢”。张本作“竟”,误。樽:紫芝本、吴钞本、合璧本、文治堂本作“尊”。

(12) 绮筵:玄本、四部丛刊本作“锦筵”。

(13) 抽:鄂本作“柚”,误。

(14) 辞:晁本、吴钞本、陆本、茅本、合璧本、文治堂本、后印本、影刊本作“辞”,他本作“词”。

(15) 娇娆:晁本、影刊本作“娇饶”,从鄂本改。徐本“饶”墨校为“娆”。吴钞本作“娇妖”,误。

(16) 倡:李一氓《花间集校》作“娼”。

(17) 所谓:正本作“所以”。

(18) 已:文治堂本作“以”。

(19) 玄本、雪本“家家”、“处处”二句无“之”字。

(20) 锁:晁本作“琐”,据他本改。嫦娥:晁本、陆本、茅本、张本、徐本、影刊本作“常娥”。

(21) “李太白”下汤本、合璧本、文治堂本、四印斋本有“之”字。“乐词”,鄂本、汤本、合璧本、文治堂本、四印斋本作“乐调”。

(22) 殊:吴钞本作“珠”。

(23) 佳论:正本作“嘉论”。

(24) 十卷:吴钞本、正本作“十卷”,实并为“上下”二卷;玄本作“十二卷”,雪本据玄本亦作“十二卷”,但实并作两卷;汤本作“十卷”,但实并作四卷。张本作“分为上下二卷”。

(25) 粗预:紫芝本、吴钞本无此二字。预知:鄂本作“知预”。

(26) 序引:汤本、合璧本作“叙引”。

(27) 阳春:后印本作“昜旾”。

(28) 绝唱:正本作“继唱”。

(29) 乃命:雪本作“乃合”。

(30) 鄂本、汤本、四印斋本无“庶以”句,毛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甲”作“曲”。《花间集校》曰:“阳春之甲于义未安,阳春之曲文义虽正,但既重上文,又与下骈句不接应。今从鄂本、汤本删去。”

(31) 将使:鄂本、汤本、合璧本、四印斋本作“庶使”,《花间集校》曰:“他本皆作‘将使’,因前赘一‘庶以阳春之甲’句,故改‘庶’为‘将’。”西:毛本作“卥”。

(32) 羽盖:鄂本、汤本、文治堂本作“羽盂”,非。

(33) 鄂本序前无题名,故序末作“唐广政三年夏四月大蜀欧阳炯序”。汤本、合璧本、文治堂本如鄂本,皆于后蜀孟昶年号“广政”前冠一“唐”字,非。四印斋本序末署“广政三年夏四月大蜀欧阳炯叙”。四库本序前亦无题名,序末作“时大蜀广政三年夏四月日欧阳炯序”。雪本序后无年月。玄本序后作“万历壬寅孟夏玄览斋重梓”。晁本、陆本、吴钞本、毛本、后印本、正本、清刻本、徐本、影刊本序后作“时大蜀广政三年夏四月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