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序三
张心斋先生家自黄山,才奔陆海[2]。柟榴赋就[3],锦月投怀;芍药词成,繁花作馔。苏子瞻十三楼外[4],景物犹然;杜牧之廿四桥头[5],流风仍在。静能见性,洵哉人我不间,而喜嗔不形;弱仅胜衣,或者清虚日来,而滓秽日去。怜才惜玉,心是灵犀;绣腹锦胸,身同丹凤。花间选句,尽来珠玉之音;月下题词,已满珊瑚之笥。岂如兰台作赋[6],仅别东西;漆园著书[7],徒分内外而已哉!
然而繁文艳语,止才子余能;而卓识奇思,诚词人本色。若夫舒性情而为著述,缘阅历以作篇章,清如梵室之钟,令人猛省;响若尼山之铎[8],别有深思。则《幽梦影》一书,余诚不能已于手舞足蹈、心旷神怡也!其云“益人谓善,害物谓恶”,咸仿佛乎外王内圣之言。又谓“律己宜秋,处世宜春”,亦陶熔乎诚意正心之旨。他如片花寸草,均有会心;遥水近山,不遗玄想。息机物外,古人之糟粕不论;信手拈时,造化之精微入悟。湖山乘兴,尽可投囊;风月维潭,兼供挥麈。金绳觉路,宏开入梦之毫;宝筏迷津,直渡广长之舌[9]。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为色为空,知犹有这个在[10];如梦如影,且应作如是观[11]。
湖上晦村学人石庞序
【注释】
[1]石庞:安徽太湖人,字天外,号晦村学人、天外生等。著有《因缘梦》传奇、《天外谈》、《悟语》等。
[2]陆海: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陆才如海,潘才如江。”陆,指西晋陆机;潘,指西晋潘岳。后以陆海潘江喻才华横溢。
[3]柟(nán)榴赋:三国时广陵张纮(字子纲)作《柟榴枕赋》,陈琳在北方见到此赋,大为推崇,拿给别人看说:“此吾乡里张子纲所作也。”柟,同“楠”。
[4]苏子瞻: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据宋周密《武林旧事》:“十三间楼相严院,旧名十三间楼石佛院。东坡守杭日,每治事于此,有冠胜轩、雨亦奇轩等。”苏轼在诗文中多次咏及十三楼。
[5]杜牧之:杜牧(803—852),守牧之,唐代著名诗人,曾在扬州任职,多风流之举,所作怀念扬州的诗篇流传甚广。廿四桥:二十四桥,唐代扬州有名的景观。
[6]兰台: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明帝时任兰台令史,故世称班兰台。他的《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
[7]漆园:指庄子,他曾做漆园吏。《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下文里说“徒分内外”,不确。
[8]尼山:孔子出生地,在今曲阜城东南30公里处,代指孔子。《论语·八佾》中当时人评论孔子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用木头做舌的大铜铃。古代天子摇响木铎召集民众,以宣布政教法令。意思是上天是要孔子宣扬大道,引导民众。
[9]“金绳”四句:借用唐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金绳、宝筏都是佛教用语,比喻引导人到达彼岸的神圣佛法。入梦之毫,指梦授五色笔的传说。相传南朝江淹梦人授以五色笔,其后文彩俊发。广长之舌,指佛的舌头,据说佛舌广而长,可覆面上至发际。比喻能言善辩。
[10]“为色”两句:据《景德传灯录》卷四,禅宗四祖道信访法融禅师,法融引四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四祖举两手作恐怖之势,法融说:“犹有这个在。”后来四祖于法融所坐石上书一“佛”字,法融睹之亦悚然而惊,四祖说:“犹有这个在。”并向法融讲解“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等禅理。
[11]“如梦”两句:语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几句以佛经解说《幽梦影》书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