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用在军事上,就是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地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的谋略,而自己却不会受到损失。这个“刀”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或一种势力。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在军事上,主要体现了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以达到取胜的目的。此计在使用上也没有固定的形式,要因地、因事、因时、因势来“借刀”。古时有名的战例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郐臣等。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损卦》推演而得的。《损卦》里说:“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充满了辩证思想。


敌已明,友未定〔一〕,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二〕

【按语】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猪,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韩非子·内储说下》)。

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长短经·格形》)。


〔一〕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结盟者,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一时可以同盟而借力的人或国家。“敌已明,友未定”,意思是说敌人已经明确,但盟友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

〔二〕以《损》推演:《损》即指《易经·损卦》,《损卦》云:“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谓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彖》辞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谓《损卦》是损减下面而增益上面,它是上面推行的道理,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推演,推断,演绎。

【译文】敌方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盟友去消灭敌人,自己不用出实力,这就是根据《损卦》“损下益上”的道理推演出来的谋略。

【按语译文】敌人已经显露出来,另一股势力正在发展,而且将有所行动,这时便应借此势力来摧毁敌人。比如,郑桓公将要袭击郐国,先将郐国的豪杰、良臣、辨智、英勇果敢之士的名单列出,公开张贴布告,说要选择郐国的良田赠送给他们,封给他们各种名称的官爵也写清楚,并在城郊设起祭坛,把名单埋在地下,用公鸡、公猪作祭品,装作盟誓的样子。郐国国君就会以为国内这些豪杰、良臣要勾结郑国,便按照郑桓公公布的名单把他们一个个杀掉了。桓公看到郐国豪杰、良臣都已处尽,便马上攻打郐国,并占领了郐国。(见《韩非子·内储说下》)

又如诸葛亮与吴国结盟,共同抗拒魏国,当关羽围攻魏国属地襄阳、樊城时,曹操想迁都,司马懿和蒋济劝说曹操说:“刘备、孙权表面上是亲密,但内心里却隔阂很深。关羽得志,孙权内心是不甘愿的。因此,可以派人跟随孙权身后劝说他,并答应割让江南的土地封给他,这样,樊城的包围就会自然解开。”曹操听从了司马懿和蒋济的计策,关羽终于兵败麦城,束手被擒了。(见《长短经·格形》)

【点评】“借刀杀人”语出明代汪廷讷《三祝记·造陷》,其云:“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所谓“借刀杀人”就是指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来保存自己的实力。

“借刀”有“明借”和“暗借”之分,又有“诱借”和“强借”之别。可见,要讲究“借刀”的方法和艺术,不能露出任何蛛丝马迹。“借刀”的情况大致有借人力、借财物、借条件、借谋略、借媒介、借舆论、借势力等,但所借之“刀”一定要锋利,否则杀人不成就会殃及自身。

此计也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用在军事上,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用挑拨离间或其他办法使他们自相残杀,以达到置敌于死地的目的。

【历史战例】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的兵力来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

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伐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

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