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背古诗文72篇(必练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阿房宫赋

〔唐〕杜牧

六王毕[1],四海一[2]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蜀山兀[3],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4]“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其中实写了楼阁、廊檐,描绘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想象神奇瑰丽。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衬托出它的宏大宽广。,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5],直走咸阳。二川溶溶[6],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7],檐牙高啄;各抱地势[8],钩心斗角[9]。盘盘焉[10],囷囷焉[11],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3]?复道行空[14],不霁何虹[15]?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注释

[1]六王:指战国时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它们先后被秦吞并。

[2]四海:指全中国。一:动词,统一。

[3]兀:本是高而上平的意思,这里比喻山秃,即树木被砍光。

[4]覆压:覆盖。

[5]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构:动词,架木做屋。

[6]二川:渭水和樊川。溶溶:水盛的样子。

[7]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状如腰带。

[8]各抱地势:各随地形。

[9]钩心斗角:诸角向心,互相勾连;诸角相向,似兵戈相斗。心,宫室中心。角,檐角。“钩心斗角”本指宫殿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后用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倾轧。

[10]盘盘焉:弯弯曲曲。盘通“蟠”,弯曲。“焉”是形容词词尾。

[11]囷囷(qūnqūn):缭绕回旋。

[12]落:座,所。

[13]云:与“霁”对,用作动词。飘来云彩。何:怎么。

[14]复道:楼阁之间的通道上、下都有,故称复道。

[15]霁:雨止初晴。

译文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被砍尽,阿房宫建造起来了。它面积广大,覆盖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阳光都隔离了。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通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彼此环抱,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躺在水波上,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复道架在空中,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段解

写阿房宫的来历、外在环境、本体建筑,突出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妃嫔媵嫱[1]先写“妃嫔”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王子皇孙[2],辞楼下殿[3],辇来于秦[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5],开妆镜也本段用“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燕赵之收藏”以下,由写人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绿云扰扰[6],梳晓鬟也[7];渭流涨腻[8],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9],宫车过也;辘辘远听[10],杳不知其所之也[1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12],缦立远视[13],而望幸焉[14],有不见者,三十六年[1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16],倚叠如山[17]。一旦不能有[18],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9],弃掷逦迤[20],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注释

[1]妃嫔媵嫱(yìngqiáng):泛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2]王子皇孙:这里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3]辞:离别。

[4]辇:帝王坐的人力车,此处名词作状语,用辇。

[5]荧荧:明亮闪动的样子。

[6]绿云:比喻宫女浓黑的头发。扰扰:纷乱蓬松的样子。

[7]晓:天亮。这里指早上。鬟(huán):古代女子环形的发髻。

[8]腻:脂膏,洗脸水中的胭脂、香粉。

[9]乍:忽然。

[10]辘辘: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

[11]杳:深远。

[12]态:美好的姿容。妍:妩媚的表情。

[13]缦立:久立。

[14]幸:皇帝到某处称为“幸”,妃、嫔受到皇帝宠爱,叫“得幸”。

[15]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

[16]剽(piāo)掠:抢劫掠夺。

[17]倚叠:堆积。

[18]有:保有、占有。

[19]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20]逦迤(lǐyǐ):接连不断的样子。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译文

六国的宫妃和六国诸侯的女儿、孙女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浓黑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早晨在梳理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将胭脂抛弃到水里;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寸肌肤,每一种容颜,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看着,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臣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很可惜。

段解

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嗟乎这段文字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排比句,无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1]。秦爱纷奢[2],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3],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4];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5],多于在庾之粟粒[6];瓦缝参差[7],多于周身之帛缕[8];直栏横槛[9],多于九土之城郭[10];管弦呕哑[11],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12],日益骄固。戍卒叫[13],函谷举[1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中“可怜”的意思是“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限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王朝统治者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说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须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注释

[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人之心就是千万人之心,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2]纷奢:豪华奢侈。

[3]奈何:为什么。之:指代财物。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4]于:介词,比。南亩:泛指田野。

[5]磷磷:本为水中石头突起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6]庾(yǔ):露天谷仓,这里泛指粮仓。

[7]参差:长短不齐。

[8]周:全。帛缕:丝线。

[9]槛:栏杆。

[10]九土:九州,全国。城郭:泛指城池。郭本指外城墙,城指内城墙。

[11]管弦:管乐和弦用,泛指音乐。呕哑(ōuyā):声音杂乱。

[12]独夫:失去民心而极端孤立的帝王,这里指秦始皇。

[13]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14]举:攻占。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先入咸阳,推翻了秦帝国,并派兵把守函谷关。

[15]可怜:可惜。

译文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百姓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屋栋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臣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比一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卒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段解

揭露秦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并指出这是秦朝灭亡、阿房宫被毁的原因。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1],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2],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谁得而族灭也[4]?秦人不暇自哀[5],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再三慨叹,情不能禁。“呜呼”之后提出论点,“嗟乎”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注释

[1]族:名词用作动词,灭族。

[2]使:假使。其:指六国。

[3]递:顺次传下,指传位。

[4]得:能够。

[5]不暇:来不及。

[6]鉴:意动用法,鉴之,即“以之为鉴”。

[7]第一个“后人”指更后的人,第二个“后人”指前句中的哀秦者。

译文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使秦王朝灭族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臣民,就完全可以依靠臣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臣民,那顺次传位到三世,还可以传位到万世一直做皇帝,谁能够使它族灭呢?秦人还来不及哀悼自己,于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鉴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段解

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情境默写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写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面积达到“隔离天日”、沿着山势“直走咸阳”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做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牧在《阿房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8.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从而对秦统治者的残民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建立在对百姓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地浪费掉,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1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出秦亡的历史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