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和农业经济特点
农业之所以被称为第一产业,不仅是因为在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上,它是最早发生和形成的产业,还因为它为人类的一切活动提供了最原始的动力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最大的不同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只是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尽管它们也与环境协调发展相关,但环境条件是外生变量,它一般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只是影响生产过程。而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交织。人类社会经济生活虽然已经走过了农业经济时期,但是农业生产的过程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农业和农业经济的下述主要特点一直存在。
(一)农业受生物学特性的强烈制约
由于农业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产,它首先会受到这些生物自身特性和生命运动规律的制约。具体表现有:第一,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其产出多少和产品质量的高低,既取决于生物自身的生命力和抗逆特性,也取决于农业劳动者的照料和经管的精心程度。第二,生物生长在特殊的环境里,而且生产周期比较长,短则数周,长则数年,因此其资金周转速度慢、效率低,大多数作物生产有明显的经济性,价值转移时间长,因此其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低。第三,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性,一旦鲜活特质有所改变,便可能降低或失去使用价值,这也是农业产业弱质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农产品并且农业也受到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约束,一般对市场信号的反应滞后,不能像工厂一样及时调整生产,对市场信号迅速作出反应,因此不利于农业同其他行业的竞争。这些特点成为农业风险损失的可变动性和道德风险特殊性的原因。
(二)农业生产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自然条件
作为自然再生产的农业是农业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机系统,由此决定了农业对土壤、雨量、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的较强依赖。虽然农业的现代化使人们看到了农业革命的曙光,但是自然力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给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划定了前提条件。
一般来说,各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对外界条件都有特殊要求。由于土地具有空间固定性,而自然条件又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特点,因而是千差万别的,这便使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即农业生产虽然在一定的区域之内普遍具有相似性,但不同地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其生产工艺、耕作方式和技术、经营管理方式、饲养管理技术、适应的品种等,具有独特性甚至不可替代性。农业生产的这种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也成为它的集约度远远低于工业生产的主要原因。这一特点为合理、准确厘定农业保险费率和控制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带来较大困难。
(三)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
农产品的需求扩张受到人的生理需求的限制,对于超出需求的农产品,其效用为零甚至为负数。所以,农产品需求无论是价格弹性还是收入弹性都比较小。越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农产品,其弹性越小,生产量的增长受市场价格打击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农业越是远离自给性,市场化程度越高,农民对价格的关心越多于对产量的关心。这就导致一国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一般慢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小。食物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一个国家越富有。这是农业劳动者特别是小规模经营的农民收入一般较低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忽视农业和农业保险、农民缺乏农业保险购买力或不购买农业保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产量风险保险向农户收入保险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刻认识这些特点对认识农业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和科学的保险产品设计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