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绘画发展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北宋绘画发展之情形

第一节 背景概述

宋代自太祖(赵匡胤)建国,年号建隆,以迄南宋末代帝昺祥兴二年灭亡,共历十八帝,计三百一十九年(公元960—1279年),为中国历史上有数朝祚长久的时代之一。再说历史长远,对于处在不断演变状态中的文化和艺术而言,前后呈现不同面貌乃是必然的现象;特别是后来的南宋,为一遭受金人亡国后重建于南方的新政权,由于时移境迁,政治、文化和社会俱发生巨大的变化,史学家因有北宋、南宋分称,以示区别。这种人文自然的变化差异,发生在对于地理环境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绘画艺术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易见,于是产生了前后两种迥然不同的风貌。因此,向来讨论宋代绘画的发展,多划为北宋、南宋加以分述,以符合实际情形。

北宋绘画的发展。北宋自太祖开始,历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计九帝,共有152(公元960—1127)年,其间绘画的演进发展,兴衰变革各朝不一,根据情形又可划分为三阶段:太祖、太宗和真宗,可称为第一阶段;仁宗、英宗和神宗,可称为第二阶段;哲宗、徽宗和钦宗,可称为第三阶段,各具发展的特色。

第一阶段。最早的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朝,建号有建隆(3年)、乾德(5年)、开宝(9年),共计十七(公元960—976)年。由于天下初定,对外尚在次第平定西蜀、南唐,征讨北汉、南汉诸国,对内力扫五代弊失,从事政治兴革,进用人才,揽访儒术,畴咨治道,建立典章制度,恢复科举办法等。似乎对于艺术尚无暇顾及,但能表示关怀之情。如收服后蜀、南唐后,即派人接收两地内府庋藏书画,网罗伎艺人匠,对于绘画人才予以网罗与拔擢。如受降后蜀、南唐时,曾令随同而来的两地画家,如黄居寀、黄惟亮、夏侯延佑、石恪、厉昭庆等人,延入内廷供事。如画史记载,宋平西蜀后,有画家赵长元,随蜀主降宋来到阙下开封,被隶为彩画匠人,后在禁中墙壁上绘画野雉一只,为太祖看见而大加嘉赏,于是补为画院待诏。而对接收而来的书画文物,尤表重视,乾德四(公元966)年,曾亲自检视所收西蜀法物、图书等。因此,使得绘画能够维持五代以来继续的发展。

太宗(公元939—997年)为太祖之弟,本名匡义,太祖登基后,避讳而改为光义。继太祖登位,建号前后有太平兴国(8年)、雍熙(4年)、端拱(2年)、淳化(5年)、至道(3年),共计廿二(公元976—997)年。太宗在位,承继太祖基业,克绍前烈,励精图治,文治武功俱有足述。太宗由于本人生性嗜学,尝自谓但喜读书,又富艺多才,精擅书法,爱好绘画,常语臣下欲以文治天下,因此对于艺术文化的推动表现出高度的热忱。他早在潜邸,即喜结纳艺术家,访求流落民间的艺术人士。即位后,重视选拔人才,更是多方延揽任用。同时,多次派人访求搜罗民间的图画,以充实内府收藏;建造崇文院、太清楼、秘阁,作为内府收藏古书画器物之所;购求民间图书;指派王著挑选历代法书名迹,雕版印行《淳化阁帖》等。他因自身多才艺,常从事一些君臣同乐的艺文活动外,尤喜亲作文章书翰赐与臣下,淳化二年九月,曾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字,赐给翰林承旨苏易简;其他如亲书绫扇赏赐近臣等,屡有所见;至其崩驾后,儿子赵恒还将他的墨迹遍赐天下名山,永保万世。这些都有助带动了朝野的艺术风气。然而他对绘画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雍熙元(公元984)年,正式设置“翰林图画院”,成为政府推动绘画活动的机构,使得以后有了领导国家绘画发展的中心。由于这些作为和措施,因而使得太宗朝绘画活动急趋热络。最明显的便是图画院,由于各地人才纷纷来投,一时高手云集,除上述太祖朝数人外,新增有高益、高文进、黄居宝、董羽、赵幹、蔡润、王霭、王凝、杨斐、勾龙爽、王道真、僧元霭、高怀节、高怀宝、李雄、道士吕拙、牟谷等人,都是画艺精湛、经验丰富、出类拔萃之辈,为画院活动带来前所未见的热闹景况。

接下来的真宗(公元968—1022年),名赵恒,为太宗第三子,继位登基后,建号前后有咸平(6年)、景德(4年)、大中祥符(9年)、天禧(5年)、乾兴(1年),共计廿七(公元998—1022)年。真宗生性英睿好学,喜文章,听政之暇,唯务观书,每看毕一书,即有诗篇吟咏,并使近臣赓和;又善书法,嗜好文艺之心不下太宗,尝自谓:“朕听览之暇,以翰墨自娱,虽不足垂范,亦平生游心于此。”在位期间,因为打败契丹订下澶渊之盟,获得政治上的安定,使他有闲暇发展文化艺术。他留心图籍,赏鉴书画,有关措施也能不遗余力地推行。如咸平四(公元1001)年十一月,所建龙图阁完工,主要用于收藏,开北宋西清列阁之权舆,阁东为资政殿,西为述古殿,阁上收藏太宗御书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其中太宗御制御书文集总五一一五卷轴册,御书纨扇数十柄,图画总七〇三轴,各类典籍总二八七五七卷,其他奇瑞杂宝总三四七件。是月,真宗亲御阁中,并召近臣观赏太宗御书、古今名画。此外,他也经常赏赐臣下书画名迹,造成朝野上下弥漫一片爱好书画艺术的风气。其次,他笃信道教爱好神仙,热心宫观道院的建造,曾下诏谓:“天下宫观陵庙,名在地志,功及生民者,并加崇饰。”因此所建有名的景灵宫、玉清昭应宫等,土木之役极天下之巧,而内部装饰绘画规模之大,不逊前朝的整修大相国寺。其中尤以大中祥符元(公元1008)年修建昭应宫,以丁谓为昭应宫使。翌年,改名为玉清昭应宫,征召天下画工三千余人前来竞艺,中选者百余人,名手麇集,除由武宗元、王拙分任左右部首,尚有善画佛道像的龙章、画山水的李隐、庞崇穆、画楼台屋木的吕拙、刘文通等,促进整个国家绘画活动的热络,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再是,开宋代建殿奉安帝王圣容图像(神御)之肇端,曾先后派官奉安太祖、太宗神御于京师内外各地寺院。天禧五年再建天章阁,阁中奉藏自玉清昭应宫移来的真宗本人御制、御书,而且召来近臣、馆阁、三司、京府官观赏。为充实宫内所藏,又曾派遣内臣裴愈,前往江南搜访遗书名画。另外,对于负责政府绘事的画院也有所改善,给予画家授官与赐紫的待遇,提升了画院画家的身份和地位,使得画院更具活力和发展潜力。以上凡是,都显示重视书画艺术之意,因此真宗一朝的艺术风气、绘画活动盛况,视太宗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纵观这一阶段绘画的总体发展。由于下述因素:太宗、真宗的善于书法,爱好绘画,带动起社会朝野的艺术风气;朝廷正式设置图画院,网罗大批流落民间的绘画人才,特别是来自后蜀、南唐的宫廷画家,补充画院,成为领导这期间绘画活动的主力;广事修葺建造宫观寺庙,动用大量画家装饰,促使绘画活动和人才的产生;访求搜罗民间书画;建造大清楼、龙图阁、秘阁等,贮帝王墨迹、古书画、器物等,以供君臣浏览鉴赏,陶冶艺术情愫。以上种种,均有助于绘画的发展,因此造成整个期间绘画呈现蓬勃兴盛的景象。至于绘画制作的情形,由于这期间建国甫成,前代遗风犹在,特别是初始期间,绘画发展面貌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唐末五代色彩。大致说来,绘画仍以辅助宗教、政治为主,装饰寺观建筑的壁画占相当的数量;画院画家绝多数以擅长佛道、鬼神、人物画为拿手,其他兼能与此有关的界画、龙鱼、畜兽和蕃马等;院外则以山水和花鸟画流行为主。

第二阶段。仁宗(公元1010—1063年)赵禛,为真宗第六子,继位后,建号前后有天圣(9年)、明道(2年)、景祐(4年)、宝元(2年)、康定(1年)、庆历(8年)、皇佑(5年)、至和(2年)嘉佑(8年),共计四十一(公元1023—1063)年。仁宗宽厚仁孝,爱民恤物,在位时间长久,内则人才辈出,名臣有吕夷简、文彦博、富弼、欧阳修、张士逊、王曾、范仲淹、韩琦、晏殊、杜衍、蔡襄等,多是政治文学兼长之辈,尽心辅佐,勤修政事。外则强邻契丹发生饥患,西夏请和,维持友好和睦相处,因而被称有宋治世,文化艺术始终能够保住发展与进步。仁宗本人天资颖悟,书画兼能,飞白书尤称高妙。画史记载他因齐国献穆大长公主丧明,亲画《龙树菩萨》一轴,命待诏传模镂版印施,以为祈福。此外,他也表现了许多与绘画有关的作为:明道二(公元1033)年,吕夷简呈进所撰《三朝宝训》,曾命画院待诏高克明,绘画三朝盛德之事成《三朝训鉴图》,共一百事十卷,传模镂版印施,颁赐宗室与大臣。另是,代表宋代图像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帝王御容(神御),绘制风气更甚前朝,统计仁宗一朝奉安全国各地寺观神御殿的前朝皇帝御容数量,太祖有七,太宗有五,真宗有十一;同时,皇帝御容也成为与外国敦睦邦交的信物,在至和二(公元1055)年、嘉祐二(公元1057)年,契丹主曾经先后派遣特使,前来求赐仁宗御容。此外,建宝文阁,以收藏自己的御集、御书。仁宗善作飞白书,常挥洒宸翰飞白书赐给臣下,又不时率领宗室群臣前往内廷三阁、御书院,观赏祖先诸帝御书、古书画、瑞物等;同时每岁定时,在秘书省举行曝晒书、画迹,届时邀请大臣参与并行曝书宴,蔚为大事。因此,使得全国上下同样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氛。仁宗对于艺术的嗜好,甚至感染到邻邦的辽国(契丹),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记事一则,大意谓:宋朝与当时的大辽,驰礼交往七十年,正值两国最友好时际;庆历间,其主兴宗以亲绘五幅拼缣千角鹿图为献,仁宗特命张挂于太清楼下,召来近臣仔细观赏;次日,又下令内宫召集大臣夫人续观;然后,典藏于天章阁内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千角鹿图》条,引载《画史丛书》(一),231页。。不过因为仁宗关心人民疾苦,崇尚俭朴,为撙节政府开销,也作了许多影响到画院发展的措施:他登位后,即禁止伎术官寻求辅臣、宗室的举荐,断了部分画院人才进用的管道;天圣七年后,连续下诏禁止京城创造寺观,下诏天下不复缮修损坏的陵庙、罢诸宫观使、罢创修寺观、毁天下无额寺院,等等,造成寺观壁画制作锐减进而式微。都使得原本负责的画院画家工作减少,导致画院活动和功能的衰退。因此仁宗一朝年祚虽长,但是画院画家数量与活动盛况,都稍有不如其前的太宗、真宗朝。相形之下,长期以来随同发展的院外绘画,反而呈现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一直处在演变成长的山水、花鸟画,日趋蓬勃发达,产生不少杰出画家和开创新的画法,蔚为最重要的绘画门科。

接下来,英宗(公元1032—1067年)赵曙,本为濮安懿王允让之子,为仁宗立为皇子,遂承继皇位,改元治平。由于体弱多病,在位仅及四(公元1064—1067)年。艺文发展不足为述。

再来为神宗(公元1048—1085年)赵顼,为英宗长子,继位后改元年号前后有熙宁(10年)、元丰(8年),在位共计十八(公元1068—1085)年。神宗秉性敏求好学,具有求新求变精神,即位后有心振兴国势,励精图治,唯求好心切,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政,兴革制度,实行各种新法。他热衷变法与倚重王安石,不惜罢黜、贬放吕诲、刘琦、孙昌龄、吕公著、程颢等许多老臣,引发守旧、革新朝臣间的对峙与倾轧,形成历史上有名的新旧党争。终至法令烦扰,造成天下沸腾。神宗朝虽然政治上纷扰不安,文学、艺术却能蓬勃兴盛:在文学方面,当时学术风气浓厚,产生了许多有名的古文、诗词、理论思想家,有欧阳修、三苏(洵、轼、辙)、王安石、曾巩、沈括等人。在绘画方面,由于神宗和太皇太后爱好绘画,也导致国家绘画的重趋昌盛,画学辉炳,画家众多杰出,都成为北宋两项成就辉煌灿烂的一段时间。其绘画兴盛的情形:首先是担任朝廷绘画制作的画院,恢复了热络忙碌的情景。如大肆进行寺观、宫殿壁画的制作,整饰前朝未竟的大相国寺,参与画家包括了画院内外的郭熙、崔白、李元济、王易等人;绘饰元丰中修复的景灵宫,曾经诏试天下画工与翰林待诏,畀以官禄,结果台亨获得第一;元丰改制后新建的尚书省、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学士院等,都予装饰美化而重作壁画。又如兴行屏、扆画的制作,扆画是绘画于绢再行裱褙上墙或椅背的画作,取代过去的壁画作为内殿装饰用途,至此盛行,如郭熙、崔白、艾宣和葛守昌曾合作绘画紫宸殿屏扆;郭熙、符道隐与李宗成合作京师东门小殿屏;崔白、艾宣、丁贶和葛守昌四人,合作绘画垂拱殿御扆;郭熙绘画慈圣光献太皇太后的大安辇屏、后苑玉华殿屏扆等。郭熙之画因极受神宗喜爱,应制制作几乎遍及宫中殿壁。这些都显示当时绘画活动的繁忙。

纵观第二阶段的总体发展。首先,是主导绘画发展的画院演进到此,绘画制作虽然仍旧不离实用,但是开始发生画学思想的变化,本质上趋于重视观赏审美性,精擅山水、花鸟的画家较受社会推誉,逐渐取代了佛道、鬼神画家的地位。在画法上也兴起变革,在山水画方面有郭熙,画法师学李成而能变化出新;花鸟画方面有崔白、吴元瑜,能够因陈出新的创新格局,都受到神宗的喜爱与支持,迅速流行开来,因而开启画院新的局面。还有画院本身在建制上,配合当时新法考选制度的推行,进行有关画家管理、职位和升迁等制度的思考,研拟设置画学以培养人才构想,而且开始实行了画院考试学家的措施,画家郭熙即曾被任命为出题考校院内学生的直长,成为开启其后徽宗朝大力改革画院与兴办画学的依据。其次,是社会参与绘画的人士日见增加,特别是一些文人士夫的投入,如文同、苏轼、王诜、赵令穰、宋迪等人,开始活跃绘画界,因此逐渐形成一股势力,使得前阶段以来画坛几成画院独大的情形,出现对峙发展的局面;同时也引发文人画思想的萌生滋长,而且快速地成长。本阶段绘画发展,尚值一提的,则是绘画理论思想的发达,论画文字散见于当时文人的诗文外,尚有刘道醇《圣朝名画评》、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郭熙《林泉高致》等专书的出现,画论流行有助画学思想的广播,激发绘画的创作自不在话下。

第三阶段。神宗之后,继位者为哲宗(公元1077—1100年)赵煦,为神宗第六子,继位改元建号前后有元祐(8年)、绍圣(4年)、元符(3年),共计十五(公元1086—1100)年。哲宗以冲幼践祚,由太皇太后辅政,重用司马光、吕公著等老臣,罢新法,登俊良,辟言路,天下人心翕然向治。然而太后一死,哲宗亲政,新党复辟,尽复新政,报复排斥老臣,遂演变成党籍兴祸,导致政治益趋敝乱。这些政治上的纷扰,自然影响到绘画等艺术的发展,带来停滞与退步。这一事实,检视堪足反映时代绘画活动热络与否的画家,哲宗画院画家甚少,便可以证明了。何况从文化艺术发展前后衔接的关系而言,其前半可视为神宗朝的延续;后半则可归入后来徽宗朝的开端,因此略而不作述论。

接下来的徽宗(公元1082—1135年)赵佶,为神宗第十一子,哲宗之弟,原封端王,以皇太后谕即帝位,建年号前后有建中靖国(1年)、崇宁(5年)、大观(4年)、政和(7年)、重和(1年)、宣和(7年),在位共计廿五(公元1101—1125)年。徽宗生性轻佻偏狭,喜施私智小慧,用心偏离正道,疏斥正直,狎近奸佞,任由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高俅之辈用事,沉溺逸乐嬉游,骄奢淫佚,怠弃国事,导致政治败坏,最后禅位于儿子。徽宗在治理国家上虽然彻底失败,但在推动艺术尤其绘画发展上却十分成功,使得在他主政下的这段时间,成为宋代画史上登峰造极的时代。

徽宗天纵多才艺,性好文学艺术,书画诗词,样样俱精。他除了本身勤于创作外,对于从事文艺活动也极有兴趣,倡导更是不遗余力。因此在位期间施展作为,推行许多有关的措施,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到这方面的发展。这些措施中,重大而具意义的有:即位后,遵奉先朝奉安祖先神御的安置制度,于各地大事奉安前朝先帝神御;崇宁三(公元1104)年,诏令图绘神宗熙宁、元丰功臣像于显谟阁;同年,又下诏设置书学、画学和算学。五年,下令收集在此前后他本人的御笔手诏,模印成册,颁下中外州、县,不遵奉者,由监司按劾;又下诏求隐逸之士。大观三(公元1109)年,下诏赐天下州学藏书,建阁名稽古。四年,下诏将书学生并入翰林书艺局,画学生并入翰林图画局(院),使得原来分开的画院、画学合一;是年同时,派张阁知杭州兼领花石纲,大肆营造御苑。政和七(公元1117)年,下诏恢复宫观的兴建,加强绘画装饰的工作。传说他的积极兴办画学,便是因为建造五岳观成,大集天下名手绘画,应诏者数百人,结果多不称旨,因而兴起举办画学以培养绘画人才的决心。另据传臣下王韶尝进献唐告身三件,各为虞世南书狄仁杰告、颜真卿书颜允南母兰陵郡夫人张氏告及徐浩书封赠告,徽宗曰:“朕欲教习书法,告命使能者书之,不愧前代。”当时书学已罢,特命置书艺所,设生徒名额多达五百人周辉《清波别志》卷下,8页,见《小说笔记大观》正编(一),618页,新兴书局。,足见倡导书画艺术的热心。此外,他即位以后,大事搜集古今名人书画,充实内府庋藏,并且命人整理编目,宣和元(公元1119)年先后成书,计有《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另荟萃前代名人书画,而成《宣和睿览集》,以及结集画院名手所绘内苑珍禽异卉,以成《宣和睿览册》四册,这些古书画除提供他陶冶艺术涵养,也成为画院学生临摹教学的资料。五年,更命朱腼往平江,主持花石纲,精选江南奇石、异卉珍木,以为扩大修建宫内园苑之用,曾于太湖鼋山得一石,长四丈有余,广约其半,玲珑嵌空,窍凡千百,非人工雕刻所能成,又得唐白居易手植巨桧,特造二大船运至京师,由徽宗亲书赐石名“神运昭功敷庆万年之峰”,安置于艮岳;禽苑则由四方贡来无数珍禽,观赏之余,也提供了宫廷画院绘画创作珍贵的题材。他也时常亲率三公、亲王、宰执、使相、从官等,观赏御府图画,赏赐每人古书画及自己作品。以上这些作为与措施,对于徽宗朝艺术气氛的高涨与促进绘画的推动,都有直接间接的影响,然而影响最大的还是画学的实施,以及后来画学与画院的合并。徽宗推行画学的目的,因为鉴于过去画院的画工缺少思想与文学素养,于是配合当时实行的太学辟雍与三舍法,成立书、画和算学,由地方选送具有天赋的年轻学子,进到太学为生徒,经过一套甄选、教育、考试、任用等的教育制度,以培养出具有思想学养的人才;后来再把这项画学并入图画局(院),则是将教育与实际创作结合为一,透过习作的训练,借以达到塑造思想技艺俱优的画院人。这项制度与措施,确实为徽宗的画院培养出大批技艺精湛的画家,使得这期间的画院绘画发展,无论画家的众多、活动的频繁、创作数量的庞大、作品的精美,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文学的气息,都堪称有宋之最,超逾历史上其他时代。

画院兴盛发达而外,徽宗一朝院外绘画的发展也弥漫着热烈的气氛。首先是广大社会人士投身绘画活动。这些参与绘画行列者身份:一是出身上流阶层,其中又可分为文人士夫,有李公麟、苏轼、米芾、晁补之、刘泾、宋子房、颜博文、乔仲常等;皇室宗族,有郓王(楷)、嗣濮王(宗汉)、赵令穰、赵令松、赵士雷、王诜、赵士暕等。二是来自民间,包括了布衣、淄流和闺阁妇女,有释仲仁、释惠洪、释宝觉、周纯、陈直躬、王逸民、廉布、李夫人等。他们依仁游艺,虽非专业出身,但因人品高雅,画艺不俗,成就足以抗衡画院画家,遂至相互产生激荡影响的作用,这也是促成当时社会绘画风气弥漫高涨原因之一。其次是水墨思想的蓬勃崛兴。水墨山水画流行以来,水墨思想的散播与画法的扩及其他画科,带动墨竹、水墨花鸟的风行;“白描”人物画法的出现;写意“墨戏”画的萌生,领导发扬者正是上述文人士夫阶层。院外画家的大肆投入绘画活动,开广了绘画总体发展的领域和范畴,也开启了士大夫画的先声,发后世文人画之嚆矢。徽宗晚年,政治败坏至极,外患内乱交至,被迫禅位儿子赵桓,是为钦宗。

钦宗(公元1100—1156年)即位,建号靖康,仅及二年(公元1126—1127年),汴京(开封)便为金人所破,掳走了太上皇徽宗、皇帝钦宗、皇后和皇太子,以及皇宫内所有卤簿、车辂、冠服、礼器、法器、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古物书画、图书、舆图、钱财、官吏、内侍、技艺工匠、倡优等,皇宫为之一空。北宋正式亡国,也为依附政权存在的绘画发展画上了休止符。

纵观整个北宋绘画发展,在画科方面表现的特色。在中国文化形成演进的历史中,北宋是个扮演承先启后角色十分成功的时代,继承前人遗产能够去芜存菁,又能因应现实发明创新,诚为其他时代所不及。在绘画的发展方面,北宋画家完全接收唐及五代的画学,能够运用他们的智慧,经过慎思明辨,将前人即有成就作了一番精审淘汰的抉择,舍短就长的拣选部分深具潜能的画科,顺势加以全力的开展。所以在当时流行的画科中,比较前代,固然部分有所不逮,多数则能就原有加以发扬光大,甚至进而凌驾超越前人。对于这点,身为北宋人的郭若虚就曾道出自己的看法。他在所撰《图画见闻志》论古今绘画的优劣中,谈到当代绘画和前代的比较,说是:


或问近代至艺与古人何如?答曰:近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何以明之?且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中及二阎(立德、立本兄弟),皆纯重雅正,性出天然。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不亦宜哉?张(萱)、周(昉)、韩(幹)、戴(嵩),气韵骨法,皆出意表。后之学者,终莫能到,故曰近不及古。至如李(成)与关(仝)、范(宽)之迹,徐(熙)暨二黄(筌、居寀父子)之踪,前不借师资,后无复继踵,借使二李(思训、昭道父子)、三王(维、熊、宰)之辈复起,边鸾、陈庶之伦再生,亦将何以措乎其间哉?故曰古不及近。是以推今考古,事绝理穷,观者必辨金瑜,无焚玉石。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古今优劣》,引载《画史丛书》(一),160页,文史哲出版社。


文中即指出北宋人在绘画的从事上,与唐代画家相比,在佛道、人物、仕女和牛马等,这些前人臻达辉煌成就的画科方面,认为已形成画学的停滞不前,而兴不可企及之叹。但在发展历史较短或新生的画科,如山水、林石、花竹和禽鱼等方面,因为能够顺应前代方兴未艾之势,行开张捭阖之功,予以积极地扩张,使得短期间内快速成长,蔚成一片充满活力生气的兴盛光景,则显得相当的自豪。这些成果,足以为北宋赢得我国绘画史上唐代而外,另一个绚曦灿烂的画学开创时代的地位。

至于整个北宋画科流行兴衰更替的情形。根据画史记载北宋绘画的发展,就其有关画家和绘画活动的情形,作一探讨。我国历代论叙与收录绘画的著述极多,其中涉及宋代绘画记事的不少,然而专门记载此时代绘画发展状况和画家事传,而且出诸宋人撰写、内容翔实者,共有四部。现就四书中记叙,有关北宋流行画科和画家的情形,简述于后。

时间最早的《圣朝名画评》(根据北宋陈洵直为同是此书作者所撰时间较晚的《五代名画补》作序,时在仁宗嘉佑四(公元1059)年,则此书完成必在是年之前),北宋刘道醇所撰,内容收录自宋代开国至仁宗朝的画家,并附加论述批评。书中将绘画划分人物、山水林木、畜兽、花竹翎毛、鬼神、屋木六门;每门再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分上、中、下三等,画家依专长归入其中品评论述。根据所分门类统计画家人数多寡,显示热门流行的顺序:则是人物(包含鬼神)画居首,花鸟画居次,山水画(包含林木、屋木)又居次,畜兽画殿后。

其次的《图画见闻志》(序成于神宗熙宁七年),北宋郭若虚所撰,为继续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记叙唐代后期、五代和北宋神宗朝以前绘画活动的一部书。书中记载北宋情形,起自太祖建隆元(公元960)年,止于神宗熙宁七(公元1074)年,前后合计114年。书中将绘画划分画科,为人物、山水、花鸟、杂画(包括龙水、鱼、犬、兔、牛、马、骆驼、木屋、船水、界画、蕃族等)四门;收录画家172人。考察此书收录画家人数之多,显示出这段期间绘画发展的盛况。同样根据各门画家人数多寡,作为了解画科流行情形,所得结果是:人物画居首,次为花鸟画,又次为山水画,再次为杂画。几与前书完全一致。

又其次的《宣和画谱》(序成于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为徽宗敕命臣下纂修,著录当时内府庋藏的历代画迹。是书虽非纯粹画史性质,其中收录北宋画家和画迹的情形,也足以反映当时人对于绘画的看法,间接可以获知画科发展的部分情形。书中收录北宋画家共108人;绘画科目,已经划分为十门,即道释、人物、宫室(舟车附)、蕃族(番兽附)、龙鱼(水族附)、山水(窠石附)、畜兽、花鸟、墨竹(小景附)、蔬果(药品、草虫附)等。若将此十门加以归纳,合并依前述二书中所订定的四门,另加新兴的墨竹一科,统计其画家人数多寡以作为比较画科流行的依据,顺序则变为:花鸟画居首,山水画次之,人物(含佛道)画又次之,杂画再次之,墨竹画殿后。则已看出顺序的明显变化。

再后为《画继》,南宋邓椿所撰,书成于孝宗乾道三(公元1167)年,为承接前述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而作。书中记载时间始于前书所止的神宗熙宁七年,迄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公元1167)年,前后共计93年,包含北宋的部分即占52年,内容足以概括北宋第三阶段绘画发展的情形。书中收录画家219人,划分画科体例琐杂。若同样比照前面,将其合并重予划分五门,统计画家人数多寡作为排列顺序,则是:山水画居先,人物画居次,花鸟画又次,水墨竹、梅画再次,杂画殿后。

综合上面四书所作内容分析,统计画科和画家的分布,检视这些画家数据了解所处时间,进而作成流行画类的热门顺序,归纳其结果,则获得北宋绘画发展中画科演变概况的几项特色:

一、北宋绘画的题材内容,庞杂浩繁,似乎已经包罗后世所有殆尽。

二、从此期间内画家人数的增减,以及画科排列顺序的前后更替,明显看出各项画科兴衰消长的演进情形:第一阶段仍旧存有唐末五代绘画发展的特质和景象,流行以包括宗教性的佛道、鬼神以及政治性的图像、写貌的人物画,遥居首位;居次为花鸟画,承接五代方兴未艾之势,并且接收后蜀、南唐许多优秀的画家,绘制盛行主要在于画院,呈现蓬勃郁茂的光景;山水画已是理法大成、规模宏具、气象非凡,具有成就者多是活动于画院外的画家,而且建立起后来发展的楷模和典则;再是畜兽、龙水画特见活跃,画家人数相当多;其他屋木、舟车和外族人马,也有少数人从事创作。第二阶段形势发生明显变化,由于绘画本质中审美性的逐渐升高,山水画冲上前头,花竹翎毛居次,均超越先前的佛道、人物画;而且两项绘画画法上,也酝酿产生新的美学和风格;另是动物画中的画鱼盛行,以及墨竹画的崛兴、水墨花鸟画法的日趋流行;至于屋木、舟车画家的减少,外族人马画家的几近消失;总体看来,本阶段在流行的画科方面,已经展现真正成熟的北宋风貌。第三阶段为北宋绘画发展臻达巅峰,因为山水三画派(大家)势力的笼罩,加上日益高涨的文人绘画思想的推波助澜,山水画广行画院内外,画法分歧,画家最多,维持高居流行榜首;屈居次位的花鸟画,由于擅长此道的徽宗带领倡导,蓬勃淹郁,仍然为风靡画院内外的画科,创作形式则走向分途:笔墨精工,格法谨严,极端写实的设色工笔画法,流行于画院;纯用墨笔,倾向表现神情意态的水墨画法,流行于院外文士阶层;再是顺应水墨绘画思想的趋势和潮流,也激起墨竹的勃兴、墨梅的诞生,以及作为笔墨游戏的水墨杂画之类的墨戏的产生,而且日趋风行;上述现象,反映了社会演进审美思想已有所改变,也显示北宋绘画发展至此本质上衍生新的成分。

三、画家人数空前众多,独善兼工各有所长,活动情形则随画科有别,每一画科人数多寡,因画科发展演进中形势变化而分布不同。大致说来:第一阶段,仍以佛道鬼神、人物画的画家为多;第二阶段,山水、花鸟两科人数剧增,其他画科画家也纷纷出现;第三阶段,已是山水、花鸟画家高居领先地位,墨竹、水墨杂画画家的急速增加。此一情形固然与前述这些画科发展趋向热络的因素有关;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受到后期兴起热烈流行的士夫绘画风气影响,诱使更多文人士夫纷纷投身绘画所致。

四、画家的出身,由于北宋是我国文人画思想正式崛起的时代,也是文人士夫踊跃加入绘画创作行列的时期,尤以第二、三阶段然,蔚然成为社会风气。于是造成与职业性质的画院画家的对峙,形成掌握北宋绘画发展的两大势力。其情形又有前后差异,大致说来:第一阶段主要为画院画家活动的局面;第二至第三阶段,受到倡导绘画文学化的社会风尚影响,出现文人于诗文余暇纷纷兼事绘画创作的现象。这些业余画家的身份,包括有王公贵戚、轩冕贤才、岩穴高士等,风气所及,甚至广及方外僧道和闺阁妇女。此辈人士作画目的,无非依仁游艺或寄怀写意,但因天赋才智、学养胜人一筹,成就自然超逾一般职业画工,于是无形中凝成抗衡画院的一股院外绘画势力。两者对峙相互竞争,这也便是造成北宋第二阶段以后,绘画活动热闹、画家众多杰出与画学成就辉煌,俱臻画史顶峰的原因。

至于整个北宋时期绘画发展的详细情形。由于中国绘画发展演进到北宋,已是迈进到体法齐备、规模宏具的阶段,在绘画创作使用题材方面尤能涵盖后世所有殆尽,而且建立了划分绘画门科的制度。根据北宋绘画发展鼎盛时期成书,编辑体裁最称完善的官编《宣和画谱》,书中汇总历代流行的画迹,依其性质类别划为十门,分别为道释、人物、花鸟、宫室(附舟、车)、蕃族、龙鱼、山水、畜兽、墨竹、蔬果(附草虫、药品),加以归纳。在这十门画科中,北宋画家除在蕃族一门,因为只有少数擅长其他画科的画家兼工,而且成就不高从缺未录外,其他九门内都有画家收入,显示这些画科在北宋均有相当的发展。兹依其体例并参考实际情形,予以合并重分,划为佛道、鬼神;山水;人物、图像;花竹翎毛;畜兽、龙鱼;屋木、舟车;外族人骑;水墨杂画等八门。以下按其发展的盛衰早晚顺序,分别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