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稀见墓志书法精选:士华墓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士华墓志》艺术简述

何效义 张爱民

《唐□祎士华墓志》,民国年间出土,现藏洛阳千唐志斋,高39cm,广41cm,19行,每行18字。该志出土时就没有墓志盖,碑文中也没有提到墓主人的姓氏,只知道墓主人名祎,字士华,而不知道姓氏。墓主人于隋大业十年(614)去世,其夫人于贞观四年(630)去世,二人合葬于洛邑。从墓志铭文叙述中可以看出,士华在隋代去世,但这篇碑文是唐贞观五年(631)所刻,应该属于初唐书法,故称之为《唐□祎士华墓志》。为叙述方便起见,本文姑且简称之为《士华墓志》。

初唐时期,唐太宗从儒家角度出发,身体力行,大力提倡王羲之书法,说“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为王逸少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都是从王羲之一脉出来。初唐的许多庙堂名碑,如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所体现的都是王羲之引领下的书风。

中国书法的发展存在两条路线,一条是上层官方路线,一条是下层非官方路线。这两条路线偶尔重合,更多时间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在初唐时期的最高层提倡王羲之书风的时候,在社会其他阶层的书法作品中,却出现另外一种面貌,《士华墓志》就属于这一类。

《士华墓志》最大的书法特点是用字奇古,篆、隶、楷杂糅,多种书体同时出现于同一墓志。这种多种书体杂糅的现象以前就有,例如汉代《祀三公山碑》篆隶杂糅;曹魏《三体石经》是小篆、古文与隶书杂糅;东魏《李仲璇修孔庙碑》中篆、隶、楷杂糅;隋《曹植庙碑》总体为楷书,个别字形或篆书或分书,甚至一字之中,篆、隶、楷偏旁毕俱;欧阳询《房彦谦碑》非隶非楷,隶楷杂糅。

宋代欧阳修在《集古录》跋《李仲璇修孔庙碑》中说:“后魏北齐时书多如此,点画不甚佳,然亦不俗,而往往相类,疑其一时所尚,当自有法。”这句话点出了这些北朝以后书法作品篆、隶、楷杂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一时所尚”。北齐文学家颜之推《颜氏家训》中说:“吾昔初看说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所见渐广,更知通变,救前之执,将欲半焉。若文章著述,犹择微相影响者行之,官曹文书,世间尺牍幸不违俗也。”从这段话看出当时社会尚异求新之风对文字的影响。

北齐书法提倡复古,这个时期的石刻文字既保留了秦汉的一些字形的书写,又不得不适应已经被代替了的简便书写的楷书。因为,如果复古,全用篆来书写,必然要耗费时间,不能及时地传递与表达其各种信息,所以,又要保留前人的书写,而又不得不实际应用更现实的书写潮流。进入隋唐之后,虽然文化一统,但在社会上仍然有使用六朝异体文字的习惯,唐墓志中的精品,多出于初唐和盛唐。

隋唐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在其鼎盛时期,各体书都得到了社会重视,建立了崭新的艺术风格,整体上呈现出富有开拓性、包容性的品格,代表性书风雄强豪迈、大气磅礴,体现了时代精神。

隋至贞观年间,一方面随着国家的统一,在南北朝晚期已经开始的南北书风融会的进程加速,体现出了融会性与过渡性的特点。康有为说隋代书法的情况是:“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为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皆荟萃六朝之美,成其风会者也。”又说:“隋碑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对隋代书法的描述颇为准确。

《士华墓志》的篆、隶、楷杂糅现象一是延续了北朝后期的崇古好奇思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唐代正字学的发展。《新唐书·选举志》:“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说文》二岁,《字林》一岁。”这种偏重于篆书的课程设置是对汉代以来书学传统的继承,更是对六朝时期文字混乱的拨乱反正。由于初唐教育对篆书的重视,使得篆书经过秦汉的高峰和魏晋南北朝的低谷,在唐代形成一个研究和使用篆书的高潮,改变了过去文字不规范的现象。

《唐□祎士华墓志》的书写和镌刻比较精致整饬,墓志文辞镌刻时多数笔画复刀修饰过,应是较为忠实于墨迹书写。《士华墓志》中篆字颇多,如第一行的“君”“人”与《敦煌篆书千字文》风格极似;第十三行的“曰”极有意思,此形甚为少见。书者应是一位娴熟于各种书体的书法家,其书法水平不论,其态度极不认真,十分粗心。第九行“乃秋风将”意义非常费解,看后一句“结雾既登”,方悟此句应为“秋风乃将(降)”;第十六行“大运侵催”的三个字挤在了一个格子中,明显是书写时漏字,后来增补;其他也有许多错讹之处。

《士华墓志》使用篆、隶、楷三体,是典型的隋末唐初的书体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书法形式创作的思路。当然这三种书体放在同一个墓志中,艺术风格并不完全统一,甚至为变而变,生硬杂糅,有牵强附会之感。但作为一种艺术尝试,却也别开生面。另外在书写时轻松灵动,清秀、峻挺端正;整体章法上横竖有界线,每个字写在格子里,整整齐齐,淡化了三种字体间的风格差别,使整体稍显一致。

初唐碑志书法,在北朝、隋代书法的基础上,继续表现出南北书风融合的特点,往往在生拙跌宕的造型中蕴含着巧妙灵动的笔姿。由于康有为“尊北碑”“卑唐楷”,许多初唐碑志被近代书法界有意忽略。随着当代艺术视角的变化和艺术视野的开阔,作为21世纪的书法艺术家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一类碑刻,从中汲取营养,丰富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