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九型人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奉献型人格的发展阶段

每种人格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也就是说它在不同的环境下和不同的人身上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奉献主义者在健康阶段是不求回报的利他主义者,也是生活中受大家喜欢的关怀者和助人者。

奉献主义者在最佳状态下会无条件地服务他人,而这种付出是完全无条件的,不涉及任何利益诉求,也不会要求别人对自己做出回报。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关注的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不需要担心这种奉献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困扰,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他们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在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中运行着。

奉献主义者在最佳状态下,不会苛求自己从被帮助者那里得到爱与关注,他们可以客观地评价自己帮助他人的心理需要,也能公正地认识和看待别人对自己的回报。对他们来说,这时候的付出更多的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强迫。

纵使奉献主义者的表现不是那么无私和完全利他,但是在健康状态下,他们还是非常乐意帮助他人,他们的同情心和恻隐之心要远远地超过其他几种人格。他们的同情心能使自己感受到他人的需求,然后把别人的需求转化成自己的一种需求,从而去帮助他人。

在这种状态下的奉献主义者,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人内心的需求,进而获得自身心理上的满足。他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会表现得十分慷慨,而这种慷慨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一种表现,因为他们在物质上可能并不富裕。他们对他人强烈的关怀之情,会使得自己投身到一些慈善活动中,靠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别人,即使这种帮助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紧张。

除此之外,健康状态下的奉献主义者还十分乐意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爱好,把对方笼罩在自己的关爱之下,并把给予他人有价值的东西看成自己快乐的源泉。因此,分享是他们非常受人欢迎和尊敬的美德,而且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倾听别人内心的想法,用自己的幽默和慷慨去帮助对方、鼓励对方,使对方发现自身的优点,最后变得振作起来。

健康状态下的奉献主义者总是能给予他人需要的赏识、认可、关怀,而这些赏识往往都是最为真挚的。因此,他们同别人总是能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得周围的氛围变得非常和谐。

K深受大家的喜爱,因为她总是能在朋友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有一次,K的朋友L参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面试,但是没有通过,再加上那段之间L的家庭经历了一些变故,L整个人变得非常脆弱。

当K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请了一天假去陪L。在陪伴过程中,K耐心地倾听L诉说自己的压抑和不快。她不断地鼓励和安抚L,慢慢地L变得开朗起来,自此以后,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友好了。

奉献主义者在一般状态下是一个热情洋溢的朋友,他们会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对待朋友,会表露出乐于助人和大方的一面。但是,他们的付出不再是无私的,在心理层面,他们开始把原本聚焦在别人身上的注意力转向了自己。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付出是为了确保他人是爱和认可自己的,这时候他们的焦点是自己,不再是他人。因此,他们也开始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认可,逐步把人际关系的亲疏程度等同于别人对自己喜爱的程度,把客观的评判标准排除在外。这时候,奉献主义者最重要的困惑——“我若不帮助别人,就没有人会爱我了;别人不需要我的帮助,也就是不再爱我了”,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奉献主义者在一般状态下是自信的,他们相信自己与他人的分享是有价值的,他们也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此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膨胀,尽管他们会竭力压制自己内心的一些欲望,但是当付出没有得到对方的反馈时,负面情绪就会爆发。

这时候他们付出的爱和赞美不是免费的,而是贿赂他人,让对方爱自己的一种表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人觉得好笑的是,他们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别人的生活上,为自己寻找表现的机会,却不能对自己应负的责任做到尽心尽力。尤其是他们有了家庭之后,对自己家庭的问题和状况并不是很上心,而是沉醉在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当中,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爱与关注。

一般状态下的奉献主义者会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为别人付出了很多,所以希望对方能因此感激自己。如果别人将他们的付出看成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没有流露出感激之情的话,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不值得的,对方是忘恩负义之徒。这个阶段,他们表面上是在帮助别人,但其内心却非常注重自身利益和自我满足感,他们甚至会觉得自己的帮助在别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进而在所有的交际场合中大谈自己“乐于助人”的美德。其实,这时候帮助他人已经成为他们自我欣赏和自我满足的一个副产品。

J在生活中喜欢把自己无私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别人对他的赞赏会让他觉得非常享受。但是J经常会感到失落和沮丧,因为他觉得有些时候帮助了别人,可是这些人却没有向自己表示感谢。时间久了,J觉得大家把自己的善行当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这种转变让J觉得非常失望和愤怒。

于是,J就开始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寻找新的展示对象,从而获得他想要的“感激之情”。但是,这也导致J的身边没有什么非常要好的老朋友。

奉献主义者在不健康的状态下会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欺骗的操控者和一个高压性的支配者,这种转变通常源自其在生活中受到了巨大打击。这时候他们会以帮助他人为借口,然后参与到别人的生活中,通过态度强硬的语言或者行为,使得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采取行动,借此获得自己想要的回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常会觉得自己得到的回报不够,从而使得操控行为转变成一种占有欲。这样不仅会失去原有的良好人际关系,还会使自己难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他们在生活中不会再以“施恩者”的面貌出现,而是成为一个抱怨者,开始向周围的人讲述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总认为是他人对不起自己,自己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