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患难来临
(撒上19)
在值得我们尊敬、增强我们信心的一切圣经历史的特质中,最重要的就是它毫无修饰、自然而然、简单明了。旧约历史是“选民”的历史,是那个民族的人记载的。但是,我们看不到任何蛛丝马迹表明作者要把这群人写得与他们高贵的头衔相称。对比一下罗马教会自己编写的该教会的“传奇”和“圣徒事迹”,就可以看到,罗马教会的书中有意识地淡化亵渎之事,为其光明的一面涂脂抹粉,歌功颂德。相反,我们一读圣经,就能看到其记述乃像照镜子一般,反映了毫无修饰的真实画面。旧约历史大部分不是在说以色列人的德行,而是在说他们的罪行。从中可以看到唯独主才是圣洁、伟大、配得称颂的。这给圣经彻底的真实性盖上了有力的戳记,因此我们可以像使徒彼得在他的第二封书信里那样自然而然地说:“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彼后1:19)。这话描绘了大卫的生平,值得无比信赖。
扫罗打发人到大卫的房屋那里窥探他,要等到天亮杀他。大卫的妻米甲对他说:‘你今夜若不逃命,明日你要被杀。’于是,米甲将大卫从窗户里缒下去,大卫就逃走,躲避了。(撒上19:11—12)
主十分小心,要防止他的仆人大卫戴上桂冠之后就高昂着头,自高自大。对于使徒的这句话,大卫经历颇丰:“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来12:6)我们年轻的朋友大卫知道如何向自己解释神“奇妙带领”的奥秘,并且懂得在临到他的一切遭遇中持定信心,所以他很安稳。他在《诗篇》第十八篇中如此描述信心:“你的右手扶持我,你的温和使我为大。[5]”一场新的风暴掠过他的头顶。让我们来看两点:第一,是什么威胁着大卫;第二,他如何逃脱了危险。
一、危险临头
现在,大卫成了米甲的丈夫,在基比亚有了自己的家。但他没有像“麻雀为自己找着房屋,燕子为自己找着抱雏之窝”(诗84:3)。他得以——按着先知的预言——“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惊吓”的日子何时来临呢?扫罗王又谋划了新的计策,要取他性命。
雅各曾预言犹大的话“我儿啊,你抓了食便上去[6]”(创49:9),惟愿此时也是对大卫说的。对于以色列的敌人来说,他是噩梦;对于百姓来说,他是荣誉。此外,他是王的女婿,并且,有何等的应许安歇在他身上,尽管他还不怎么明白!尽管如此,很可能身居高位的他无数次怀着乡愁回想从前的日子,那时他是个卑微、默默无闻的青年,在伯利恒的草场、山冈上照看父亲的羊群,独自一人在神创造的大自然这一平安的殿中,一边弹琴,一边向荣耀的主颂唱他写的诗歌。那时,他的日子过得多么平缓、幸福啊,就像清澈的溪流,微微泛起涟漪,其中只有河岸上的花朵和天上星宿的倒影。没有人会恶毒地布设网罗害他,没有人会因为嫉妒而对他毒舌相向。神把他抱在怀里,好像怀抱自己喜爱的孩子,那时,赞美的乐歌声,比如《诗篇》第一百四十五篇,伴着和谐的琴声,从他洋溢着喜乐的心里流向全能者的宝座。
但是,现在他所处的境况却大相径庭。现在,我们若来到基比亚的王宫,就会看到王——妇女们那首让他无法忍受的凯歌仍然在他耳边回响——与儿子约拿单和一些心腹激烈地谈论。他们谈论的题目就是大卫。王怒气冲冲地说道:“把他的人头给我带来。”约拿单——他已经悄悄地通知自己的朋友大卫,有新的危险到来,并告诉他在哪儿可以藏身——竭力为大卫说好话,劝父王不要向最忠实的仆人大卫犯罪,因为大卫从未谋划任何反对他的坏事,相反,还有力地捍卫了他的王位。约拿单说:“他拚命杀那非利士人,耶和华为以色列众人大行拯救。那时你看见,甚是欢喜;现在为何无故要杀大卫,流无辜人的血,自己取罪呢?”
约拿单的话听起来是多么美好啊!语调平静、舒缓,语带尊敬,与子女的本分毫不相悖,而其中崇高的目的散发出了某种新约时代的精神。然而,后来约翰在他所写的福音书中说:“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约7:39)这一真理,在我们思想、评价旧约时代之人的道德时,应当牢记在心。人在亚当里堕落,遗传下来的性情,在那时比新约五旬节之后的日子里可以放肆到更大的境地。天性的情感和欲望一旦打破了属天诫命的藩篱,就会彰显出无比的兽性,可以比肩原始森林的疯狂生长。恨意膨胀,嫉妒心火烧火燎的扫罗,可以为此作证。那时甚至最虔诚的人,就其道德意识的敏锐、趋向圣洁的心志而言,比起耶稣基督的教会中“重生”的人来,都远远不如,在对抗败坏的本性可能带来的危险的背道方面,也并不像后者那样得蒙保守。那时的人享受的施恩途径要更加稀少,所以评判他们得用不同的标准,不同于评判我们,因为我们看见、听见了许多,而“从前有许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路10:24)。他们有权要求我们大度一些。旧约时代一些最出色、敬畏神的人偶尔会忘乎所以,迈出许多错误的步伐,如果用新约圣所的天平来量度这些错误,那我们就混淆了时代。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使在摩西律法的体制下,也有若干个体像流星一样闪过,充满了应许,预表了将来的信徒。比如亚伯拉罕、摩西、约书亚,当然,现在我们讲论的约拿单也是其中之一。这一无私友谊的榜样,根植于对神的爱,这友谊在当今时代至少也是恰当的典范,少有能出其右者。
让我们记住,约拿单越来越确定地预感,接续他父亲作以色列王的不是他这个当然的合法继承人,而是他的朋友大卫。也要注意,约拿单绝对没有任何根据认为自己不配继承王位,因为他在对抗敌军时非常英勇,比起他的朋友大卫来一点也不差,因此也令他备受百姓爱戴,不输大卫。此外,也必须记住,他不仅果敢无畏,而且也完全不缺乏作统治者的其余美德。然而,尽管如此,他不仅预备好了,主若决定不让他继位,就放弃继承权——这需要非常坦荡舍己的胸怀——并且谨慎而不懈地努力,甚至冒着危险,挫败任何与神的意图相反的谋划。甚至,他可能因为顺从神的旨意和对朋友的忠诚而在自己父亲手里牺牲生命,尽管他对父亲既不缺乏孝道,也不缺乏尊敬和顺从,也许还热切地为父亲代祷。
因为约拿单友善又恳切的劝告,再加上又传来了敌军入侵的新消息,扫罗的怒火暂时平息了。经上说:“扫罗听了约拿单的话,就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说:‘我必不杀他。’”看哪!这一景象让我们感到十分悲哀,尤其是当我们记起先知玛拉基的话:“我必临近你们,施行审判。我必速速作见证,警戒……起假誓的……因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玛3:5—6)
父亲改变了心意,约拿单心里充满了喜乐和对神的感激,就去带大卫入宫。他向大卫表明,所发生的一切都对他有利,然后领他来到父亲跟前。扫罗貌似真诚地前来迎见那个被他所恨恶的人,礼遇有加,态度和蔼。经文记述,大卫“就仍然侍立在扫罗面前”。就在此时,对大卫十分有利的消息传来,非利士人发起了新的进攻。年轻的英雄大卫一直预备着上战场,王一下令,他就一马当先,带领自己的一队战士前去迎敌。不久,他就得胜而归。他们打了一场血腥的战斗,敌军损失惨重,退回自己的地盘了。伯利恒人大卫又一次成为了英雄,这岂不惊人!百姓又一次在大街小巷喜气洋洋地大声赞美大卫。王的眉头又一次紧皱,从前的可怜光景很快又重现在他身上。恶魔又像往日一样降在他身上,从前的景象又重演了,而且更加严重。大卫再次忙着尝试用琴声的力量来让王安静,但是,我们已经见过的可怕一幕又重演了。王的枪又一次向忠心的琴师的胸口掷去,只差一点点,否则他就要死于非命。于是,他知道不该继续留在王身边了,所以他急忙回到自己的住处。但是,谁能述说此事给约拿单带来的悲伤呢?他困惑不已。他父亲与大卫和好的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扫罗继续暴怒,如同暴风,他派出一支卫队,趁着夜色,悄悄包围了女婿的家,要在他早晨照常出门的时候,出手杀了他。如果不是主又一次帮助大卫,搭救他,这一谋杀计划就会成功。主的护理之工使得米甲知道了谋杀丈夫的阴谋,然而,在夜色的掩护下,杀手已经围住了屋子。她毫不迟疑地向丈夫表明:“你今夜若不逃命,明日你要被杀。”这对大卫而言,是何等的消息,他又一次看到自己落在何等的境地!他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神最宝贵的应许倾注在他身上。但是,有谁看见他现在像野兽一样被追猎,能够想到他在神眼中地位那么高呢?压迫他的恶毒之事似乎没有尽头。最亲近他的人也忘恩负义,以怨报德,以仇恨回报他的爱心,以卑鄙的诽谤回报他心甘情愿的自我牺牲和忠诚。他用胜利的花环来装饰父母之邦的王座和祭坛,得到的回报却是可耻的羞辱。若有什么时候,他喝到了振奋人心的杯,立即就有一滴茵陈滴在其中,那么苦涩难咽,以至于他甘愿推却给他的喜乐,因为随之而来的就是苦楚。他的命运何其多舛!他可能心里会想:“最卑微的白日做工的人睡的床,比起我睡的,是多么软和啊!他们不受人注意,也不受打扰,吃着自己汗水挣来的粗茶淡饭。而我所谓的平步青云,其实日日都在风口浪尖。”虽然如此,有谁稍稍深入了解大卫的生平后,还会否认大卫的人生是蒙福的,惹人嫉妒,尽管按着肉体他被钉了十字架?在他受苦时,神用何等恩惠的眷顾来抬举他啊!在他面临的一切危险中,属天的帮助是何等地彰显,足以令他一直欢欣啊!
古时一位虔诚的人说:“人可以想象,神在大卫最苦楚的时候振作他的灵魂,使之升到一切云雾之上,准予他最清楚地窥见真理的国度,并用自己的独特信息和友善的安慰令他振作起来。并且,神借着大卫所写的诗篇,教导了历世历代的人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必须承认,他的好运多过不幸;比起他所受的羞辱来,他的尊荣超过千倍万倍;比起他外面的缺乏,他里面的丰富胜过千倍万倍。”他又接着说:“如果大卫即使在深深的苦难中也有此等幸福的境况,那么当他永远得救脱离一切苦楚、最终在永恒里得享荣耀时,他的福乐是何等无法度量啊!”我们从心里赞赏这些话。但是,所有神的儿女,以及拥有一般程度的恩典之人,都应该信心满满地同使徒一起说:“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8)
大卫听到米甲的话,似乎非常惊讶。他怕死吗?他已经证明自己能够勇敢地直面恐怖之王。但是,即使是新约的子民,也不总是能够笑对死亡。那么,我们怎能期待他如此从容无惧地面对死亡呢?因为经上说:“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来9:8)当神赐给自己的子民离世的征兆,那他赐给他们在最后的路程上一切所需的,这就足够了。必然,此时大卫心里并未产生离开地上这一战场的愿望。他肯定不能容忍自己在杀手手中丧命,让他的仇敌,神的仇敌得胜。相反,发现得救的方法,会让他喜乐满足。妻子米甲谨慎而果断地指给了他得救的路。
二、逃离宫廷
在这个充满了重要事件的夜晚,大卫被杀手包围在自己家中。从《诗篇》第五十九篇可以得知他如何维持自己的勇气。这首诗歌清楚地表明,此时占据他心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神的荣耀的关心,这是高尚圣洁的关心,而若是他仇敌的诡计得逞,神的荣耀则会大大地受损。他看到,自己得救表明了安慰人心的真理,即神不仅保守所有信靠他、敬畏他名的人免遭羞辱,而且还用护庇的双翼遮蔽他们。所以,大卫甘愿听从谨慎的米甲的建议,即用绳子从屋子后方的窗户缒下去,那里没有人看守,可以趁着夜色逃得远远的。无疑,是主亲自将这一逃脱的方法教给他的,主并不是什么时候都用神迹来帮助人。大卫拿起绳子,缒了下去——在使徒时代,使徒保罗也曾在类似的境况下,用绳子从大马士革城墙上缒下去——悄悄地越过墙,借着夜色匆忙跑远了。
如果可以给这一事件代表性的含义,那么我们认为,其中反映的意义如下:在属灵的意义上,当我们不再安居,当包围我们的不是杀手,而是那些谋杀我们平安的——不管是悲伤、忧心、挂虑衣食,还是任何别的威胁我们灵魂的事——那么我们不该寻求能够救我们脱离窘境、给我们自由的绳索吗?其实,神话语的宝藏中就有这样的绳索,唾手可得,随时供我们使用。那里有我们神可靠的见证和应许。我们只要明白如何以孩子般的信心来持定这些宝藏,就能从容逃离各样艰难与危险,脱离各样的困境,重新在忍耐和盼望中呼吸自由的空气。
逃亡的大卫独自一人行走在黑暗之中,但是,在这种悲惨的境况下,他仍意识到,自己处于神特别的带领之下,并且他信心十足地寻求全能者进一步的指示。此时,米甲又一次施展计谋。她意识到,黎明时丈夫若没有走出房门,他的敌人就会立即疑心他逃走了,他们一旦知道了实情,就要大力搜捕他。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结果,她决定制造丈夫生病的假象。同时,为了避免他们亲自来查看真相,发现她在骗他们,她谋划了如下计划:她从房角弄来一尊雕刻的木头像,可能是大卫拿回来某种偶像,是与非利士人争战的纪念品,纪念靠神帮助胜过外邦人。米甲把像卧倒在大卫床上,仔细地盖住全身上下,在像的脸上盖上一张山羊毛的网,这是东方人夜间用来防止蚊虫叮咬的。当扫罗王听说大卫病了,没有离开家,就另派使者去,让他们强行进屋,把他仇恨的对象大卫带来,无论有没有生病。米甲没有阻挡父亲派来的人进家门,反倒把他们带去大卫的房间,就是用木像伪造的病房那里,让他们在门口远远地看,木像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米甲小声对他们说:“你们看,他不可能跟你们去见王。”使者相信了,就赶忙回去给主人报信。
但是,王只要知道自己的眼中钉还没除掉,就放不下心,他又派人去,明确命令,要是自己的女婿真的病了,就连同床一起带来。他希望能够尽快听到大卫在宫中某个房间里死去的消息。所以,扫罗手下的人又造访了大卫的家,于是,米甲的骗局露馅了。当他们来到床边,找到的不是大卫,而是木头的像。他们严格遵照王的命令,把木像连同床一起搬进王宫。扫罗看到米甲的花招,大发雷霆,严厉地命令把女儿带来。她来了。扫罗质问,是否是她搞的鬼,她没有否认。扫罗气愤地对她说:“你为什么这样欺哄我,放我仇敌逃走呢?”米甲仍然坚持自己采取的骑墙路线,回答道:“他对我说:‘你放我走,不然我要杀你。’”她说她帮助丈夫逃跑,是为了救自己的命。这显然是谎言,毫无借口,也不是应对父亲怒火的必要方法。我们将看到,不久后,她这一行径的后果就来了。
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第四章二十四节提到了先祖亚伯拉罕家中发生的一件事,他说,“这都是比方”。按照他的做法,对于刚才所说的大卫家中和王宫里发生的事,我们也可以说同样的话,尽管不具有使徒那样的权威性。在属灵的意义上,这些景象在信徒人生中一再以不同的方式重演。例如,我们发现,基督的仇敌会用一切苦毒的嘲笑和最恶毒的非难为武器,攻击任何像古时的西门彼得那样落在大试探之下的信徒,因而让福音的事业遭人毁谤。他们说:“这个人说自己是圣徒。现在他原形毕露了。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敬虔的伪君子,都是法利赛人。”他们就用这样的方式攻击跌倒的可怜人。但是,他们攻击的是谁呢?是这人自己吗?非也,只是攻击到了他的“不是我”(罗7:17),而不是真正的他。他们看不到跌倒之人的痛悔泪水。他们听不到他的灵魂在神宝座前的叹息。他们不知道,真正的西门彼得已经靠着恩典的绳索,从一扇窗户逃脱,进入自由,现在侍立在神面前,就像“不再被定罪”的人,有权在喜乐、信靠中说出这样的话:“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诗103:3)所以,他们羞辱的只是那罪人的虚像,而他本人已经逃脱很久,得到了赦免和拯救。
有人已经死去,离开了罪担重重的尘世,对手还在谴责他。但是,这些论断他的人不明白,他离去,戴着赦免的冠冕,就是基督给那强盗的冠冕。他们张口就来,定他的罪,如果他们不认为将来的审判是无聊的故事,那他们就是认为他永远地失丧了。但是,这些误入歧途的人所谴责的只不过是虚像,躺在他们短视的思维这张床上,而他本人不在那里。他们谈论的这人已经跺下脚上沾的天路上的尘土,现在穿上了参加属天婚宴的白衣,一起欢呼哈利路亚,赞美担当世人罪孽的羔羊。
必须承认,《诗篇》第五十九篇就是大卫在这一时期写的,就像山上的溪流,从大卫深深撕裂的灵魂流出,其中凌冽的内容无疑是我们所陌生的。但是,我们不应忽略把不同的时代和体制区分开来,应该尽可能地与大卫的经历产生共鸣,他的心不为别的,只为了在今世荣耀神而燃烧。任何掩蔽神与百姓之间神权体制关系的事,都让大卫心里迸发出至为激烈的情绪。扫罗和败坏的手下嘲弄般地逼迫他这属神的人,但是,他们的逼迫让所有人都觉得,似乎耶和华在他的土地上不再是主,那铁面无私坚持自己律法和权利的主。背叛、撒谎以及各样的恶事大行其道却未受制止。毫不奇怪,正如先前摩西在旷野因为硬着颈项的百姓而发怒,大卫也是如此,他既然因神可畏的圣洁而颤抖,就感到自己的灵因身边围绕着的不敬虔之人而心焦火燎,像约伯那样说:“我心里烦扰不安。”(伯30:27)如果大卫在《诗篇》第十五篇中的话——“谁能住在你的圣山?就是行为正直、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是他性格的基础,那么我们无须惊讶,当他祈求神救他脱离“喜爱流人血的人”,就是那无故寻索他性命的人之时,他也恳求神公义的膀臂伸出来报应他们。他的这话十分可畏:“不要怜悯行诡诈的恶人!不要杀他们,恐怕我的民忘记。求你用你的能力使他们四散,且降为卑。任凭他们叫号如狗,围城绕行。他们必走来走去,寻找食物,若不得饱,就终夜在外。”
但是,他呼求给行不义的人降下此等审判,目的何在?他接着说:“叫他们知道神在雅各中间掌权,直到地极。”《诗篇》第五十九篇全文之所以带着可怕的雷鸣闪电,原因没有别的,只在于耶和华的荣耀。“诗人在这首诗篇中呼吁诅咒和报应恶人,但是,他难道没有为这些他要求报应的人叹息,祈求他们能重生得救?他难道一点都没有为王,就是神的受膏者,他称为父的人,祷告祈求:‘主啊,求你光照他、救赎他、使他成圣’?”我们没有找到这样的内容。诗人在这首暴风般的诗歌结尾说:“但我要歌颂你的力量,早晨要高唱你的慈爱;因为你作过我的高台,在我急难的日子,作过我的避难所。我的力量啊,我要歌颂你,因为神是我的高台,是赐恩与我的神。”但是,无疑,在他灵魂深处,一定也在为这些人代求,尽管在这首诗篇中没有。大卫希望通过自己祈求的那些刑罚,让这些人悔改,重新伏在他们抛弃的耶和华的轭下,而这些人中间,曾下手苦害大卫的人肯定占据了最先的位置。我们并不是说,“不要怜悯他们”这句可怕的话,含义不只是“不要饶了他们”。但是,大卫写作这首诗篇时,心里占据支配地位的愿望必定是彰显神的荣耀。而对于藐视他之人的灵魂得救的关注,此时退居幕后了。
鼓舞新约信徒的灵很少允许他们像大卫在《诗篇》第五十九篇中那样祷告。这不是因为这样的热心与他们不相称——对于这种热心,大卫在另一处诗篇中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与基督里的怜悯有份,这种意识深深地根植于对自己和自己的罪的认识,胜过了其他各样感受。所以,在他们灵魂的祭坛上,对身旁罪人的同情要更加地清晰。其实,我们从保罗口中听到过这样的话:“铜匠亚历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提后4:14)但我们必须在另外一处经文(提前1:20)的意义上解释这句强硬的话。在那处经文中,使徒谈到两个犯罪的人时说:“我已经把他们交给撒但,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渎了。”但是,即使我们不看最后半句话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记住,保罗是使徒,有幸得到直接的属天启示,他可能知道神对没有盼望的失丧之人最后的审判。确实有可能,对于顽固不化的罪人,就是敢于侮辱至圣者,毁谤天上的神和地上统治者的人,我们不得不说出大卫在《诗篇》第五篇中那样的话:“神啊,求你定他们的罪。愿他们因自己的计谋跌倒;愿你在他们许多的过犯中把他们逐出,因为他们背叛了你。”但是,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真心为他们代祷,那么我们就面临着那两位“雷子”一度面临的责备:“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9:55)但愿平安之王的这话一直萦绕在我们心头,尤其是在今日,人们普遍悖逆神和他的受膏者,挑衅信徒向不敬虔之人发怒,想要惩治他们的事,并不缺乏。有时甚至我们会面临约伯说这话时的情况:“我的胸怀如盛酒之囊没有出气之缝,又如新皮袋快要破裂。我要说话,使我舒畅,我要开口回答。”(伯32:20)
但是,我们要当心,不要犯下违反“爱”这一诫命的罪,倒要一直在心里保持一片自由的空间,为他人真挚地代祷。我们心里要时常铭记,我们这些新约的子民应当比旧约的子民更加温柔、乐于饶恕,因为我们曾经历了“神我们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爱”。旧约子民,处在西奈山的体制下,比如大卫。他向那值得咒诅的一班人发义怒,背后也有爱的愿望,他希望神向作恶的人彰显他是“以色列的圣者”,是不容嘲弄的,以便他们得救。甚至新约使徒也引用《诗篇》第四篇来警告信徒:“生气却不要犯罪。”(弗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