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了解一个人的作品,需要从了解他的生平、经历、交游开始,因为他的生平、经历、交游都深刻的影响其思想,并支配其作品的写作。这正是中国古人所谓的“文以载道”。
唯今人多不懂此,这当然也与西方文、史、哲的分科与传入有关,认为文学就是文学,忽视了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看来,中国文学只不过是载道的工具罢了,并不是文章的根本。
将《红楼梦》看作一部纯小说,忽视作者的生平、经历、交游的研究,虽不甚严重,但反对研究曹雪芹家族的声音却颇不少,他们以为这离曹雪芹,尤其是离《红楼梦》太远了。
著名的比较文学评论家李辰冬先生在他的《三国水浒与西游》初版(重庆:大道出版社,1945)自序中,谈及作品的认识,云:
一部作品的认识至少得从两方面着手:(一)从作者的个人意识;(二)从作者的时代意识。
莎士比亚故里的宣传卡片上写着:“领导世界欣赏莎士比亚的作品、生活和时代。”
不了解作者的时代意识,就不可能了解作者的个人意识与作品意识。近一百年来关于曹雪芹与《红楼梦》诸多可笑的“研究”与结论,如贾宝玉出家前中举是高鹗官迷思想的反映,都是缺乏这个前提。
诸多研究者不懂这一点,还大力反对这样的研究,并称可以由清史学家来研究,他们不知道清史学家只是从《红楼梦》里抽取素材用于自己的研究,研究清代社会、政治、旗汉关系、城市、民俗的也多将有清一代近三百年作整体考量,因而,从家族看作者的生活时代,用于曹雪芹研究参考存在极大的空白。
研究曹雪芹的家族是研究曹雪芹时代意识、曹雪芹生活环境、文化审美来由、思想形成变化、《红楼梦》写作素材等诸多问题的前提。今将数年考曹氏家族文汇为一编,名之曰《曹雪芹家世文化研究》,内容涉及家族渊源、家族成员关系、家族成员的文化修养等;同时,借由曹雪芹家族的工作、生活、交游等诸问题的探讨,说明了曹雪芹生活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如曹寅与李煦的工作与日常交往、李煦与幕僚沈槱元的关系、曹寅李煦与僧人的关系、曹寅李煦与江浙文人乡绅的交往等,故本书之副标题为“康熙年间文人官员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侧写”。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行文建册,心在斯乎?!
樊志斌
二〇一七年八月一日于曹雪芹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