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在刚刚过去的五年中,随着新兴信息技术以及各种应用终端日新月异的发展或涌现,大数据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并推陈出新,使得全球数据总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超过1.8ZB,且增长趋势遵循新摩尔定律(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预计2020年将达到35ZB[1]。与此同时,数据的性质也在急剧变化,其多样性、多模态、低价值密度、实时性等复杂特征日益凸显。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支持之下,社交媒体、协同创造、虚拟服务等新型应用模式持续拓展或改变着人类创造和利用信息的范围和形式,基于网络信息的生产和创新模式正在将人类社会全面带入大数据时代。

当然,大数据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最先成为科技领域的关注焦点。2008年年末,卡内基梅隆大学的R.E.Bryant、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H.Katz、华盛顿大学的E.D.Lazowska等科学家联合业界组织“计算社区联盟”发表了极具影响力的白皮书《大数据计算:商务、科学和社会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使得研究者意识到大数据真正重要的是其在新领域的应用以及带来的新突破,而不仅仅是大数据本身。随后,《自然》与《科学》杂志分别出版专刊《大数据:在PB时代的科学》和《数据处理》,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经济学、超级计算、环境科学、生物医药等多个方面讨论大数据处理和应用专题。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大数据作为海量数据,其在数据体量、数据复杂性和产生速度三个方面均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也超出了现有技术手段的处理能力,并带来了巨大的产业创新的机遇。2011年美国国际数据公司分析了大数据的趋势及4V特点[2],认为大数据由海量交易数据、海量交互数据和海量数据处理三大技术趋势汇聚而成[3]。目前,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在物流、电信、医疗服务、零售业、金融业、制造业、文化产业等众多行业逐渐展开,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据挖掘与应用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电子商务等各个商业领域广泛开展,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从这种意义上看,大数据面向产业领域的研究应用已步入了横向的快速推广和纵向的深化变革的新时期。

随着科技领域理论研究和技术条件趋于相对成熟,大数据在产业界的应用逐渐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包括易安信(EMC)、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惠普、微软、苹果在内的全球知名企业纷纷通过收购与大数据相关的项目或企业来实现技术整合,实施其大数据战略;相关研究机构也相继发布与大数据相关的研究报告,积极跟进大数据领域的研发与应用。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首次把大数据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认为海量数据的运用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和增长的基础。[4]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思维、商业和管理的大变革。[5]国内一些学者从商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所面临的时代挑战出发,给出了社会化的价值创造、网络化的企业运作、实时化的市场洞察三个视角,认为拥有、分析、挖掘和传输数据将成为企业核心能力。[6]

进而,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大数据领域的发展,相继把大数据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并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出实施规划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从某种程度上看,大数据技术领域的竞争,事关一个国家的安全和未来;在大数据领域的落后,意味着失守产业战略制高点,意味着数字主权无险可守,也意味着国家安全将在数字空间出现漏洞。因此,美国、欧盟、中国等大型经济体相继出台了引导性、倾斜性或促进性的大数据相关产业政策。作为大数据技术从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科技战略的分水岭,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就把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美国政府投资两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致力于提高从大型复杂数据集中提取知识和观点的能力,并服务于能源、健康、金融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欧盟、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相继跟进,出台相应促进政策。2012年4月,英国、美国、德国、芬兰和澳大利亚研究者联合举办“世界大数据周”活动,旨在促使政府制定战略性的大数据政策措施。2012年7月,日本提出“新ICT战略研究计划”,其中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2015年9月,中国政府亦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出发积极推进大数据应用,专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分析感知顾客需求,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打造智能工厂。建立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工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并且强调“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积极探索创新协作共赢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加强大数据应用创新能力建设,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体系”[7]。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工商峰会演讲时也强调,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将推广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之下,大数据在我国各个领域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

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大数据向新的结构化升级。不管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8],都是利用互联网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和智能化,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并且,二者的理念都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并着眼于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德国“工业4.0”明确提出了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和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而不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所谓的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最大区别就是大数据,即把整个生产流程和商业运作流程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比如,德国博世洪堡以大数据为支撑建立起来的“互联网+二手市场互联网+食品互联网+外贸互联网+家居互联网+家电互联网+超市互联网+百货互联网+新闻互联网+娱乐网络视频”体系。再如,“Nike+”作为耐克公司以大数据为支撑、发展运动数据化战略而推出的系列产品线,包括各类可穿戴设备、Nike+应用软件、Nike+运动社交平台等。我国经济发展优势长期以来靠的是人口红利,靠的是成本比别人低,而“中国制造2025”则要求转向主要依靠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与之相应的系列创新,因此我们尤其需要“发掘数据资源支撑创新的潜力,带动技术研发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