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金的无敌战舰:风帆巨舰与海上战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探险家筑起的金银帝国

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为西班牙所带来的财富铸就了日后该国国力的飞跃,可以说没有这些探险家就没有16世纪西班牙的强盛。

哥伦布的航海壮举

提起“地理大发现”运动,有两个人的名字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这便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与费尔南多·德·麦哲伦,但这两位“地理大发现”运动中的航海英雄却都不是西班牙人。

978-7-111-45935-4-Part01-5.jpg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1451—1506)的画像。约绘于19世纪

出生于热那亚的哥伦布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意大利人。自幼便热爱航海的他于1470年被一艘热那亚船雇为船佣。在哥伦布看来,帆船驶向远方船身由下而上渐渐消失的原因只有一个—地球是圆形的。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先后试图向西班牙诸邦国、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寻求帮助,以实现他出海向西行至中国和印度的计划—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不过转机在西班牙统一后出现了。1492年,新西班牙王国的统治者,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接见了哥伦布,并答应资助他远航。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哥伦布在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基督教君主城堡受到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的接见时,伊莎贝拉本是拒绝了哥伦布的建议,正当哥伦布心灰意冷地准备离开此地时,费尔南多二世干预了此事。随后心中反悔的伊莎贝拉让一名皇家卫士追回了哥伦布,这才促成了随后这位意大利航海家的伟大之举。事后,费尔南多二世声称“自己才是那些岛(新大陆)被发现的首要原因”。

哥伦布的船队由3艘小船组成,旗舰为“圣-玛利亚”号(La Santa Maria),其船型属于卡拉维尔船(一种体型较小的卡拉克船,取消了卡拉克船高耸的艏楼和艉楼),船体长22米(含首斜桅一共是29.6米),龙骨长16.1米,宽7.9米,吃水3.2米,轻载排水量约为110吨。船上的武装包括4门迫击炮和一门轻型舰炮。另两艘也为卡拉维尔船,不过形体更小一些—其中“平塔”号(La Pinta)船体长17米,宽5.36米,吃水2.31米,轻载排水量在60~70吨之间;“尼娜”号(La Niña)船体长15.24米,宽4.85米,吃水2.07米,轻载排水量在50~60吨之间。这是一支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船队,当时甚至没人愿意相信哥伦布能够活着回来。然而,这位坚毅的意大利航海家还是于1492年8月3日出发了。

978-7-111-45935-4-Part01-6.jpg

西班牙统一后第一代国王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II,1452—1516)的肖像。正是他的支持成就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壮举

随后的故事想必很多读者都能说得出,经过70天艰苦卓越的海上航行,他们终于发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陆地。关于这个最先被发现的岛屿的位置在历史上存在一些争议。就当时所记载的情形来看应该位于现今巴哈马境内,最有可能的是圣-萨尔瓦多岛(San Salvador Island,哥伦布当时就把这座小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但也有可能是萨马纳礁(Samana Cay)或普拉纳礁(Plana Cays)。不过不管怎样,哥伦布的这一壮举开启了西班牙走上金银帝国的光明大道。

在这之后哥伦布本人还进行了3次前往美洲的远航,并在部分岛屿建立了殖民地,把当地的原材料和金银财宝运回西班牙国内。一开始,双方都友好地进行平等的交换贸易,但随着对土著人的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大多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比当时的欧洲落后很多)以及利欲心的驱使,探险者们开始了公开且野蛮的掠夺。在16世纪的头个十年,西班牙国力竟比建国时翻了数倍之多。到1516年国王费尔南多去世时,西班牙已从贫瘠之地变为欧洲较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978-7-111-45935-4-Part01-7.jpg

一幅反映哥伦布船队在大西洋上航行的油画。从左至右依次为“尼娜”号、“圣-玛利亚”号与“平塔”号

978-7-111-45935-4-Part01-8.jpg

“圣-玛利亚”号的剖视图。图中将其称为“Nao”,即卡拉克船。实际上该船是艘小型卡拉克船,即卡拉维尔船。尽管哥伦布在探险上取得重大进展,“圣-玛利亚”号却在1492年圣诞节前后不幸因触礁而沉没

麦哲伦的冒险

1516年1月23日,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去世。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利用其在欧洲广泛联姻的优势让自己的孙子查理继承了西班牙王位。这位君主在西班牙被称为卡洛斯一世,也是具有哈布斯堡家族血统的第一位西班牙统治者。拉开了哈布斯堡家族在西班牙统治的序幕。

尽管对于当时的西班牙人来说卡洛斯一世是个“外国人”,但并不妨碍这位雄心勃勃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把帝国的核心转移到西班牙。由于看到了“地理大发现”运动对帝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卡洛斯一世继续资助探险家进行海上冒险。在这些人中,最著名的便是进行第一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

978-7-111-45935-4-Part01-9.jpg

卡洛斯一世(CalosI,1500—1558)的肖像图。他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被称为查理五世

978-7-111-45935-4-Part01-10.jpg

费尔南多·德·麦哲伦(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1521)的肖像。在航海界,他的名字与哥伦布一样伟大

与哥伦布一样,麦哲伦也是个外国人,这位出生于葡萄牙北部一个破落骑士家庭的没落贵族子弟在16岁就进入了国家航海事务厅,25岁时参加了对非洲的殖民战争。以后,又与阿拉伯人为争夺贸易地盘而开战。30岁离开印度回国。但他在归国途中触礁,被困在一个孤岛上。麦哲伦和他的海员们等了很长时间才等到援救船只。上级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将他升任为船长,并在军队里服役。此后,他在东南亚参与殖民战争时了解到,香料群岛东面,还是一片大海。而且,他身为占星学家的一位朋友亦计算出香料群岛的位置。于是麦哲伦猜测大海以东就是美洲,并坚信地球是圆的。至此,他便有了做一次环球航行的打算。

33岁时,麦哲伦回到了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国王申请组织船队去探险,进行一次环球航行。可是国王并没有答应,因为他认为东方贸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必要再去开辟新航道。在这种情况下,麦哲伦只能离开葡萄牙。1517年,他来到了西班牙塞维利亚并又一次提出环球航行的请求。塞维利亚要塞司令胡安-德-阿兰达(Juande Aranda)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勇气,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女儿嫁给了他。

1518年3月,卡洛斯一世亲自接见了麦哲伦,麦哲伦再次提出航海的请求,并献给了国王一个自制的精致的彩色地球仪。国王很快便答应下来。不久,在卡洛斯一世的指令下,麦哲伦组织了一支船队准备出航。

麦哲伦的船队由5艘帆船和270人组成。旗舰“三位一体”号(Trinidad)是一艘轻载排水量为110吨的卡拉维尔船(小型卡拉克船),其余几艘船也均为此船型,分别是120吨的“圣-安东尼奥”号(Antonio),90吨的“康塞普西翁”号(Concepcion),85吨的“维多利亚”号(Victoria)和75吨的“圣地亚哥”号(Santiago)。每艘船上都有足够的武器和各种补给商品等物资。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率领着这支船队从塞维利亚踏上了环游地球的旅途。

麦哲伦的远航为西班牙带来了南美更多的殖民地。1520年10月21日,他抵达南美洲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从那里进入了太平洋。1521年3月28日,船队抵达马萨瓦群岛,麦哲伦的一个奴仆恩里克通过用马来西亚语跟当地土族人通话,证实地球是一个圆球体。麦哲伦的壮举终于达到了目的。然而遗憾的是他本人却在一个月后与土著人发生冲突而被杀,其手下最终只剩一艘“维多利亚”号和18人返回了西班牙的圣卢卡尔-德-巴拉梅达(Sanlúcar de Barrameda)。

978-7-111-45935-4-Part01-11.jpg

亚伯拉罕·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在1590年所绘的麦哲伦远航的情形。图中主角为最终返回的唯一一艘帆船“维多利亚”号

978-7-111-45935-4-Part01-12.jpg

当代复制的“维多利亚”号。现在的我们也许很难想象,在近500年前的那个落后时代要完成环球航行需要多么强大的勇气和决心

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

尽管幸存的“维多利亚”号为西班牙带回的香料和金银财宝是很有限的,但却为这个新起帝国开辟了新的航道—西班牙的财富之门被完全打开。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西班牙加快了对美洲及远东殖民地的掠夺—其中最著名的行动莫过于皮萨罗对印加帝国的征服。

978-7-111-45935-4-Part01-13.jpg

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1471—1541)的画像。尽管对印加帝国的征服手段极其凶残,但在当时西班牙国内皮萨罗却是人人称颂的大英雄

皮萨罗出身贫寒,没有受过教育,甚至连字都不会写。16世纪初从塞维利亚来到巴拿马定居,成为养牛的农夫。1522年,他伙同教士埃尔南多·德·卢克(Hernando de Luque)和士兵迭戈·德·阿尔玛格罗(Diego de Almagro)从巴拿马南下寻找更多的殖民地。在得到巴拿马领主的支持下,1530年1月,皮萨罗从塞维利亚率领180人和27匹战马起航赶到巴拿马。1532年,远征正式开始。

皮萨罗和他不到两百人的小军团南下,沿途以欺骗和馈赠小物品的方式博得印第安人的信任。11月16日来到了秘鲁北部的卡哈马卡,他假意邀请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一起到军队中用晚餐,以示对帝国的尊敬,随后撕下伪装突然将印加王俘虏—国王手下的12人也被杀害。

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为获得自由,同时也考虑到囚禁期间他的兄长可能对他的王位造成威胁,于是许诺向皮萨罗支付巨额赎金—即用黄金填满囚禁自己的房间,并用白银填满其他两间屋子。皮萨罗同意了阿塔瓦尔帕的请求,但是当阿塔瓦尔帕的承诺兑现后,皮萨罗不仅没有释放他,反而将其杀害。曾在南美盛极一时的印加帝国就这样灭亡了。

印加帝国的覆灭为西班牙带来了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与此同时,另一名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征服了位于今天墨西哥境内的阿兹特克帝国。瞬间,西班牙的国力达到了欧洲之巅。

978-7-111-45935-4-Part01-14.jpg

皮萨罗在利马向国王的旗帜宣誓

978-7-111-45935-4-Part01-15.jpg

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的画像

西班牙造船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西班牙在造船业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大约在1530年,一种比卡拉克船更为先进的帆船被建造出来—这便是在历史书籍中常见的“西班牙大帆船”。在西班牙语里,这类船型被称为“Galeón”,英文则为“Galleon”—翻译过来便是“盖伦”,因此下文一概用“盖伦”来加以称呼此类船型。

与卡拉克船相比,盖伦船在设计上的进步是明显的。由于卡拉克船的上层建筑——尤其是艏楼较高,导致整船重心不稳,经常在风浪中发生翻沉事故。英国海军著名的“玛丽-罗斯”号(Mary Rose)便是个典型的例子—其在1545年出海与法国舰队交战时由于海上突起狂风而导致迅速倾覆,全船仅35人获救。这是近代史上首次重大海难,也充分体现出了卡拉克船的这一劣势。

与卡拉克船相比,盖伦船的船身更长,长宽比从2~2.51增加至3~3.51,这更有利于迎风航行和提高航速。艏艉楼被明显降低,从而大大降低了船的重心。船首部分也被重新设计,与卡拉克船不同,盖伦船首部没有突出的部分,而是缩回来一些以减轻船首的重量,从而更加容易控制船头。16世纪的大型盖伦船都具有四根桅杆,不过到了17世纪,随着人们对风帆和桅杆的改进,即使体型再巨大的船使用三根桅杆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遂取消了第四根悬挂三角帆的尾桅。盖伦船的出现客观地为日后西班牙称霸海上奠定了物质基础。关于西班牙的盖伦式战舰的发展和在海战中的表现,在稍后的章节中会加以详细介绍。

978-7-111-45935-4-Part01-16.jpg

一艘16世纪标准的西班牙盖伦式战舰的侧视图。这种船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欧洲战舰的主力舰种

总之,西班牙在16世纪上半叶的迅速崛起与“地理大发现”运动带来的巨大利益是分不开的,正所谓是“由探险家筑起的金银帝国”。西班牙帝国的两位先王—费尔南多二世与卡洛斯一世的英明政策为后人奠定了摩天大厦的根基。1556年,卡洛斯一世宣布退位,其子费利佩(“Felipe”按照英语习惯发音为“菲利普”,但是按照西班牙语读法为“费利佩”。本文一律采用西班牙式译法称呼)继位,是为费利佩二世。而西班牙帝国的黄金时期,才刚刚开始……

978-7-111-45935-4-Part01-17.jpg

在风浪中行将倾覆的“玛丽-罗斯”号。其高耸的上层建筑导致船体重心不稳成为其沉没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