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每一个职业建筑师,在学建筑和做建筑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启蒙、初试、困惑、磨砺、成长的过程,犹如人生戏剧一样的起承转合、喜怒哀乐、痛苦并快乐着。
跟我们大多数有些不同的是,罗小姐有着宝贵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文字天分,她记录并分享她所经历和正在经历的这一切,鼓励我们向她学习,将对建筑的爱进行到底。
——李兴钢推荐词
罗小姐的《将建筑进行到底》一书,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描述了女建筑师从大学到工作的成长历程,在轻快细腻的文字中,将建筑行业的酸甜苦辣娓娓道来。
对于关注建筑的人,它会为你揭开建筑的神秘面纱,接地气地解密建筑师的真实生活;对于建筑系学生,它会为你解惑,手把手帮助你明确未来道路如何选择;对于建筑师们,犀利评说生活日常,真是切中要害,在欢笑中传递正能量。
——朱小地推荐词
了解罗小姐一晃已有数年了。在自媒体上她很活跃,有很多粉丝。但我却没有机会真正“认识”她,我们没有见过面,甚至都不知道她这个比较男性化的真名。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只知道很多邻居家小伙伴的“活名”——癞仔、桂花一样,我们不需要知道伙伴的真名,但他们在我们脑海中是鲜活的,亲切的,有趣的。若干年后,当我们有幸相聚重拾旧事时,那些只知姓氏的人却早已忘却。
将建筑进行到底!在中国,尤其在当下的行业中真不太容易。在我参加的去年底及今年初两次的行业聚会中,几乎95%的发言者讲的都是设计转型,未来坚守设计有可能反而成为我们这个行业的稀缺理想。
因此讲,未来学建筑并把建筑进行到底是要有情怀的,它需要有坚守理想的人,而理想也恰恰是年轻人最应坚守的底线。如果今天我们仅仅为金钱进入这个行业,那么我们都将可能最先逃离这个行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非常非常喜欢并欣赏罗小姐出的这本书。也感谢她一直以来把我当作她这位年轻的建筑理想主义者的同行者。
——薄曦推荐词
我和罗小姐在微博上相识,依稀记得是吵了一架,为何吵架吵了什么都忘记了。但是我却记住了一个努力、坚持、有自己思想的中国女建筑师。这本书是一个青年建筑师的成长纪实,涵盖了一个女建筑师的许多小心思。她把建筑师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用自己的语言,有声有色地呈现了出来。
罗小姐的文字时而嬉笑怒骂,时而谈笑风生,将建筑师的日常琐事,赋予了战斗使命与革命精神。
甲方们,若遇到像罗小姐这样的建筑师应该是幸福和快乐的,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女建筑师。
——余英
我不知道罗小姐为什么要让我给她的新书写推荐词,她把自己叫作建筑师,而我是一个自绝于建筑师的人。
大约十年以前,我内心里不再以建筑师自居,是因为我看到建筑师这个群体的“欢值”(快乐的程度)不高,或言苦不堪言。偶尔少有几个会玩的,多半也欢乐得有些嘚瑟和怪异。
“我是学建筑的”,这是很多建筑学子们到老都会讲的一句话,话中满有一份自豪的成分,同时,说这话的人也挺像是一个民国时期的清朝王爷。
“建筑”在大学的学科里是最容易成为一种彰显身份的专业。我们是听不到有人在四五十岁还会主动地宣称“我是学机械的”“我是学中文的”,说明很多别的专业并不太招人待见。
“学××的”,这是一个从二十岁就被定义了的身份。有时我会碰到一两个在华尔街打过两天工的家伙,撇着嘴显摆自己是“做投资”的,往往此时他不会讲他是“学金融”的。这一“学”一“做”又有很大的不同。
我还有一个学妹,现在已是某大投行的大佬,偶尔也会对着我们这些建筑师们,用充满慈爱的口吻讲:“我曾经也是学建筑的。”
当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一个内心认定的身份,必然会按照这个身份的设定去过日子,幸运的话,会活出这个身份的最精彩篇章;但同时身份也定义了自己,锁定了自己,不解此锁,生命难以腾挪。佛家批评此为“执着”,我们赞扬一个人持之以恒也用“执着”,这本来就是一个意思。
若能执起一个身份,又能轻松放下一个身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这又谈何容易呢。据说方法也还是有的,大抵就是《大学》里讲的,而大学里不讲的,所谓“止、定、静、安、虑、得、道”那一套吧。
唉……
建筑师终究是个好活,是因为他是伺候人的,自己还得有料。用自己的料去贡献别人,这是多么“大乘”的修持呀!以己度人、以执修放、以有得空,建筑师,善哉,善哉……
罗小姐的文字是轻松的,但凡有这种轻松,必有一种超脱和抽离,已经很有“止、定、静、安”的意味了,我当年要是也有这份心境,恐怕早就是人了。
——赵晓钧(阿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