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传统的单体应用
所谓单体应用程序,通俗来说就是把所有功能全部堆积在一起。这个应用大部分都是一个WAR包或者JAR包。以笔者自己搭建的技术网站“猿天地”为例,用户、文章、源码、课程都是在一个项目中的。随着业务的发展,功能的增加,多年以后这个单体项目将变得越来越臃肿。
这样的单体应用在公司创建初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案,要快速增加新功能或部署发布都比较简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也会慢慢显露出来。任何一个BUG都可能导致整个应用瘫痪,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1.1.1 改进单体应用的架构
架构总是通过演变而来的,既然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不能满足业务的发展,那么架构的改变必然会提上日程。在系统不能支撑当前的用户量后,我们将项目按照不同的业务来做拆分,分成多个子系统,系统之间通过Webservice或者HTTP接口来进行交互,这样做的好处是系统不再那么臃肿了。
随着用户量越来越多,系统的压力也随之增长。可能其中某一个模块使用的频率比较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对这个模块进行扩展,其实就是多部署几个节点。前面再加一个Nginx用于负载均衡,刚开始还没什么大问题,当子系统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个子系统前面都要加一层负载,对运维人员来说工作量就增加了,因为要维护的也增多了。
1.1.2 向微服务靠拢
前面讲了这么多,还是不能满足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比如高并发、高可用、高扩展。于是基于之前的架构又改进了一番,引入了阿里巴巴开源的Dubbo框架,解决了服务之间的调用问题,服务调用方不再需要关注服务提供方的地址,只要从注册中心获取服务提供方的地址即可。
目前国内很多公司的微服务架构都是基于Dubbo构建的,为什么我们要转向Spring Cloud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社区的支持:
▪ 首先Spring Cloud有强大的社区支持,在Java生态圈必定离不开Spring,且Spring Cloud的更新频率也越来越高。
▪ Dubbo虽然出自阿里巴巴,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没维护了,原因是内部有另一个RPC的框架HSF,所以Dubbo被抛弃了,不过去年Dubbo又重回大众视野,对使用开源框架的用户来说,社区对框架的持续维护非常重要,所以笔者认为Spring家族的产品更适合中小型公司。
❑ 关注内容:
▪ Spring Cloud关注的是整个服务架构会涉及的方方面面,在Spring Cloud中各种组件应有尽有,从而使其具有可快速集成、方便、成本低等优势。
▪ Dubbo关注的更细一些,只针对服务治理,相当于Spring Cloud中的一个子集。能和Dubbo相互比较的应该是gRPC, Thrift之类的框架。
❑ 性能问题:
▪ 对于性能这块,Dubbo确实要比Spring Cloud好,原因大家也都清楚,Dubbo基于Netty的TCP及二进制的数据传输,Spring Cloud基于HTTP, HTTP每次都要创建连接,传输的也是文本内容,自然在性能上有些损耗。
▪ Spring Cloud带来的性能损耗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而它具有的HTTP风格的API交互,在不同的语言中是通用的,且对每个微服务的测试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也就是说Spring Cloud用小的性能损耗换来了更多好处。当当网在Dubbo的基础上加上REST的支持扩展出目前的Dubbox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