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近10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发病人数逐步增加,IBD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而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其治疗的基础。
IBD的诊断涉及多学科途径(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包括胃肠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等科室的协作。IBD的诊断应建立在结合病史、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典型的内镜、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发现的基础上。内镜活检标本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是IBD诊断的关键步骤,但仅仅依靠黏膜组织学活检来诊断IBD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内镜的广泛使用,IBD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日益成为病理医师的日常工作。在我国,绝大部分胃肠疾病内镜活检病理诊断工作由未经过胃肠病理专科培训的病理医师完成。因此,大多数外科病理医师在对IBD的认识、病理诊断标准的把握、鉴别诊断的考虑,以及与临床医师的沟通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我们时常可以见到,因为对IBD认识不足而导致的漏诊和误诊,使得很多患者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编写一本针对性强,适合目前我国病理医师水平的IBD病理鉴别诊断参考书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为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CCCF)丛书计划中,“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丛书”之一,本书由肖书渊、姜支农和刘秀丽三位教授主编,由20余位国内外消化病理、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专家合作撰写的完成,是针对国内目前IBD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实际需求而编写的一本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且实用性强的病理诊断参考书。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IBD的概述和病理诊断。第二部介绍IBD的病理鉴别诊断,包括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炎与血管炎、药物性肠炎和淋巴瘤等。第三部分介绍IBD的病理检查,包括黏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检查和取材等,以及IBD相关异型增生和癌变,还有储袋炎等国内病理医师较少见到的疾病。
该书的内容容易理解和掌握,病理诊断指标详细、具体,所选用的图片典型,是一本对于从事IBD病理诊断的病理医师十分有用且又“接地气”的参考书。尤其值得推荐的是,该书特别邀请到钱家鸣、吴小平、沈博、兰平等国内外知名的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专家编写IBD的流行病学、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等章节。这些知识对于从事IBD诊断的病理医师非常有价值。
肖书渊教授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病理系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病理的研究和诊断,学术造诣极高。近几年,肖教授多次回国参加各种消化病理学术会议,尤其是与IBD有关的学术会议,并在会上进行学术报告。更为难得的是,肖教授常常亲历亲为,到各医院病理科观察病理切片,参加多学科讨论,他丰富的知识和风趣的谈吐给国内病理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姜支农教授是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是国内IBD病理诊断和研究的领先者。多年来,他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IBD病例,对于IBD诊断的把握有独到之处。刘秀丽教授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病理系教授,从事消化和肝脏的病理诊断和研究,对于IBD的病理诊断有丰富的经验。
在此感谢肖书渊、姜支农和刘秀丽三位主编及所有作者为中国IBD病理诊断事业所做的努力,也希望本书能够得到国内病理同行的关注,不辜负作者们的初心。愿我国的IBD病理诊断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惠及更多的IBD患者及其家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教授
2018年1月,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