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个案透视新闻背后的新闻——评析消息《“百万年终奖”从何而来——一个种粮大户的供给侧改革实验》
土地问题、收入问题、权利问题、发展问题和职业培育问题是我国我党当前改革新时期正确认识农民问题的五个价值维度。作为江西省有名的种粮大户,凌继河共流转农田1.8万多亩。为了展现现代农业的魅力、转变人们对新型农民的印象,他连续5年以这种抢人眼球的方式给农民发年终奖。但在2015年南方发生罕见冬汛、很多农民种粮出现亏损的背景下,凌继河的“百万年终奖”从何而来?消息《“百万年终奖”从何而来?——一个种粮大户的供给侧改革实验》用简洁的语言和权威数据剥开了新闻背后的新闻。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记者在从事新闻舆论监督时要看事物的内在因素,透过外在表象,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事物的本来面目。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时,不但要客观公正全面,不偏听偏信,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找到新闻事件的主流。
凌继河连续第五年给种粮农民发放年终奖。凌继河的“百万年终奖”从何而来?记者调查发现,这“百万年终奖”的背后,是凌继河在农业供给侧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和改革:他把这1.8万多亩田分块交给其他种粮能手管理,并确定一个基本产量,这些种粮能手平时每月预领5000元工资,到年底则根据超额完成的产量领取奖金。
如今传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少数记者为了一味追求所谓的刺激性和轰动效应,在报道时缺乏全局性把握,“见风就是雨”,从而导致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作为拥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我们应当时刻记住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牢牢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正确的新闻舆论作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舆论氛围。消息《“百万年终奖”从何而来?——一个种粮大户的供给侧改革实验》敏锐地抓住了凌继河给农民发大奖的新闻,充分展示了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奇的一面,当时并没有过多地聚焦“新奇”的一面,去满足人们的好奇之心,而是牢牢把握住了新闻舆论的导向,透过这些新奇的表面发现新闻的本质,为农村改革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
新闻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这就需要我们在采写新闻中侧重于方向性的、前瞻性的、预测性的新闻;注意找特点、抓问题、会透视,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形势找特点、通过比较找特点、具体分析找特点。注意抓问题的诀窍是: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写的时候,再帮大家一点小的技巧,注意几个结合。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点面结合: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的结合;纵横结合:纵的认识——对事物历史与发展的完整了解,横的认识——对一事物与他事物有机联系的了解;正反结合:相反的两个个别事实之间的联系。
记者通过深入采访了解到,种粮大户凌继河将农田分给其他种粮能手管理,但在农资购买、农机服务、粮食销售等方面却实行集约化经营。这样方式可以方便机械化耕作,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凌继河提供的农药、种子、化肥等都是直接从厂家拿货,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降低了购买价格。集约化经营和机械化耕作让种田的成本要比别人低150~200元/亩。
在国家稻谷托市价格逐年提高、国内外稻米价格严重倒挂的背景下,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市场持续低迷,稻谷库存不断高企,农民遭遇“卖粮难”。为此,凌继河又开始谋划自建大米加工厂,打造自己的绿色大米品牌。“现在加工厂已经建好了,第一个专卖店马上就要开业。”凌继河说,未来两年,他计划将专卖店开到100家。
三、从现实出发思考深层次问题
消息《“百万年终奖”从何而来?——一个种粮大户的供给侧改革实验》,记者首先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实地体验和感受采访的对象和场景,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象”,当然,仅有表面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记者又从宏观大视角出发,对采访到手的新闻材料进行分析和梳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分析问题,着力探索、掌握和反映规律性的东西,抓住问题的本质,提炼出能够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新观点。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民是实现粮食安全的经济主体,“谁来种粮”和“如何种粮”的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影响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全局、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重视、研究和解决农民问题,是一个贯穿于我国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性课题。
正如本文开头指出的:土地问题、收入问题等是新时期正确认识农民问题的五个价值维度。那么,更重要的是,以法的形式还地权于农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全方位的农民权利体系、全面提升农民发展能力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举措。消息《“百万年终奖”从何而来?——一个种粮大户的供给侧改革实验》就是这样从现实出发,从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发现问题并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与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由此揭示出一位特殊的种粮大户的故事所蕴含的新闻价值,为中国农村建设的现实提供了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