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言论(2015—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浙江转型本课题由省咨询委牵头,课题负责人:徐志宏,主执笔人:阎逸、夏谊、姚海滨。成文于2015年11月9日,原标题为《关于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浙江“十三五”发展新思考的函》。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蓝图,也是对我省基于新常态下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新挑战新考验。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五年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一、全面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在“十三五”时期,我省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形成创新发展的新体制和机制,形成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

切实把创新驱动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是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优先支持企业研究院、产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二是择优扶持建设一批专业、高水平的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三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评价、激励、科研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四是大力推进“浙江制造”提质增效升级。

加快浙江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建立产业融合利益机制,鼓励合作社联合发展、功能拓展和向下游延伸。二是实施城乡联动的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城乡社保体制的一体化,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并轨和宅基地确权到户。

完善浙江特色的金融市场体系。一是发展债券投资市场,满足经济主体中长期资金需求。进一步放宽企业债券的发行,增加企业债券品种,充分运用项目收益债、专项债券、地方政府债、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债券,多渠道筹集资金。二是加强地方法人金融主体实力,完善金融产业链。三是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形成有序发展新金融的良好环境。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坚决淘汰“僵尸企业”,通过大力推动企业的破产、倒闭及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降低金融风险,优化产业组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

积极推进价格机制改革。一是明确政府定价领域,颁布政府定价目录。二是健全政府价格管理和监督机构。三是让政府定价接受社会监督。

二、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平衡发展的整体性

虽然我省是全国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但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进一步缩小我省东部地区和内陆山区之间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我们还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

要深入推进我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的新型城市化,突出以人为核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住证+积分制”管理措施,建立省级和地方联动积分制及评价、保障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指导,以产业优化布局引导人口就近转移就业,分阶段推进社会福利公平共享。

要以杭州、宁波都市圈为重点,加快打造长三角“金南翼”。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是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南翼,要切实增强都市圈对国内外高端要素的吸引、集聚功能,特别要发挥杭州两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和宁波舟山港、舟山群岛新区的改革优势,借助杭州承办G20峰会和亚运会的契机,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的集聚高地。

要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探索建立都市区内的公共服务共享机制,推动中心城市社会医疗、大病保险等优质公共服务向周边农村延伸,优质资源向农村覆盖,有效实现服务功能下沉。二是选择一批就地城市化的乡村新社区,在公共设施配套、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加强与城市建设联动。

要继续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增强内陆山区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山区经济跨越发展。特别是对26个县摘帽后,原有的政策扶持、财政支持、结对帮扶及山海协作等力度要继续加大,依托内陆山区较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区,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坚持绿色发展,继续践行“两山”理论

“十三五”期间,我省要坚持“五水共治”,进一步践行“两山”理论,深入探索和丰富绿色发展的新实践新经验。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一是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和政策体系。明确省市县三级职责,根据发展导向和生产力布局的差异,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对能在区域内统筹的地区,强化制度约束,将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补偿落实到位;对外部性较大,不能在区域内实现统筹的,建立省级动态补偿和上下游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强化区域环境政策的一致性和渐进性。通过政策评估和领导离任审计,减少环境政策因政府任期带来的前后脱节甚至矛盾的情况。三是推动区域环境规制由管制向治理转型。四是率先开展省域环境资源普查和评价,完善生态资源产权保护制度。

形成基于绿色发展的生产力布局。一是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引导城镇、农业、生态合理布局。二是研究扩容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现有26个摘帽县和生态经济地区中,再选择部分区域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快建立符合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的绩效考核办法。三是适度调整26个摘帽县的空间管控布局。在保证县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允许适度调整国土规划布局,对建设强度较低的生态养老、健康等项目小规模供地。

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力度。一是治水、治气、治土并进。二是加强太湖、千岛湖等重点湖泊流域分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定八大流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方案。三是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扎实推进近岸海域和重点海湾污染整治,强化“蓝色屏障”功能。四是积极构建生态廊道体系。研究制定“生态廊道建设管理办法”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以绿色消费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培育绿色消费环境。二是将绿色产业列入省级支持性产业政策范围。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绿色产业,引进先进环保技术清洁生产设备。建立绿色产业发展专项投资基金和绿色银行。

四、坚持开放发展,推动更高层次对外开放

要按照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的要求,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和金融合作。

要超前探索高层次对外开放。一是开展人民币国际化对策研究。二是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按照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要求,以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为参照系,对我省营商环境进行比较梳理,探索建立企业参与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加快培育一批浙籍跨国公司。一是抓住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资产价格处于相对低位的有利形势,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加大跨国并购力度,实现资本、资源、市场的国际化配置。二是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实行一企一策,全面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

积极应对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方面,应将内外资通盘考虑。凡是准备对外资开放的行业,都应对民资和民企开放。负面清单的“本地化”应比国务院所列行业准入限制更少更灵活。

着力提升开放平台。一是以宁波-舟山港、江海联运中心、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为重要抓手,把新兴服务业开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服务机构。二是整合宁波现有的各类保税区,成立宁波综合保税区,借鉴复制上海自贸区改革成功经验。

完善资金聚合机制,建立能为跨国项目企业服务的投融资平台。一是推动产业基金发展和金融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众多小资本与大项目对接的平台。二是积极试点融资租赁业务。随着上海、广东等自贸区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放开,将吸引国内外租赁企业向自贸区集中,这对精密仪器、飞机、轮船等大型设备通过租赁的方式在浙江迅速的应用起到积极作用。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是发挥世界浙商商会作用和浙籍侨商力量,搭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贸易电商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时代全国“网上丝绸之路”综合示范区。二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战略资源合作开发。积极开展与东南亚国家在稻谷加工、粮油仓储设施、粮食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境外农业投资合作。三是重点发挥区位和深水港优势,将我省建成为亚太国际门户商贸物流枢纽区。

五、坚持共享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浙江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四,城乡居民收入名列全国前列,也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因此,浙江完全有条件在共享发展中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和工作水平。一是完成巩固消除绝对贫困成果和构建舒缓相对贫困机制的双重任务。二是把精准脱贫的重点区域聚焦于重点山区县和乡村。三是构建协同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扶贫对象主体共同作用的精准脱贫机制。

高起点推进职业教育社会化。一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可率先在丽水、衢州两市开展试点。二是高水平推进终身教育网络化,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加大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力度,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职业院校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二胎政策。一是尽早研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对策和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在各大城市周围建设若干以老年人为住户的“银色小镇”。三是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一些应对举措也要提前研究。

以政府转型推动经济、社会转型。一是完善对公务员队伍、国企干部的激励制度。探索按照人力资本和劳动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或者奖励。二是把破解民生难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医疗、卫生、养老、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垃圾处理等公共事业,都可发展为新的产业、培育出新的业态,要积极研究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注重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