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2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62岁。2周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以晨起时双眼胀痛为主,视物无模糊、无旋转,当时未予以重视,未就诊。1天前,头痛症状加重,疼痛难忍。头颅MRI示右额颞叶多发囊实性占位,首先考虑转移瘤。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PET/CT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40%,超敏CRP 34.98mg/L。血生化:血糖浓度7.17mmol/L。肿瘤系列:F-PSA/T-PSA=0.11。输血三项、凝血功能、电解质、尿常规检查均正常。
其他影像检查资料
头颅MRI检查:右侧额、顶、颞叶多发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周围可见水肿区,右侧侧脑室及环池受压,中线左偏。
PET/CT影像
PET/CT影像见图2-1和图2-2。
图2-1
图2-2
影像解读
CT示右侧额叶囊实性占位,大小为24mm×32mm,周围片状低密度水肿带;PET示环形放射性浓聚,SUVmax为7.29(见图2-1)。
CT示右侧颞叶稍高密度结节影,大小为16mm×14mm,密度不均匀,周围片状低密度水肿带;PET示类结节状放射性浓聚,SUVmax为7.44(见图2-2)。
最终诊断
免疫组化:CD34(血管+),CK(pan)(-),GFAP(+),P53(-),Vimentin(间质+)。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右额顶部”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见图2-3)。
图2-3
鉴别诊断
1.脑转移。
2.脑脓肿。
3.脑胶质瘤。
教学要点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又称胶质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幕上,占颅内肿瘤的10%~15%,多见于中老年人。依据WHO(2000)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新分类,将其归入WHOⅣ级,是胶质瘤中分化最低者。
GBM是原始髓上皮来源的幼稚细胞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病史较短,既往无较低级别胶质瘤病史或组织学证据;后者是从较低级别的星形胶质细胞瘤发展演进而来,病史相对较长。
GBM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区内,多为单发,偶有多发,一般为两三个病灶,呈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常有瘤内坏死、出血、囊变等;同时,常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此外,根据肿瘤所在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区域神经功能损伤表现,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视力下降等。
18F-FDG PET/CT显像对脑胶质瘤的诊断效果欠佳,在实际工作中甚至不如增强CT或MRI。因此,对脑胶质瘤的诊断多不需要18F-FDG PET/CT显像,但当临床遇到脑内单发或多发占位性病灶时,尤其是多发病灶(如本病例)且病灶合并明显囊变坏死时,结合发热等感染性症状及实验室相关炎性指标,排除脑脓肿相对容易,但难以排除脑转移瘤的可能。对这些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全身检查,寻找脑内转移瘤的原发灶。随着PET/CT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在对此类患者的检查中,18F-FDG PET/CT扫描的全身性及在肿瘤显示时的高度敏感性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本病例中,无论是临床还是层面CT及MR诊断报告,均首先考虑脑转移瘤的可能性,但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后未发现明显的原发肿瘤征象,提示临床医师需考虑脑原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正因为有18F-FDG PET/CT报告提示,才给予了临床医师敢于手术的信心。因此,在脑神经系统肿瘤性及肿瘤样病变定性方面,首先行层面CT、MR检查,必要时再进一步结合PET/CT甚至PET/MRI等进行多模式综合判断,以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
另外,18F-FDG显像缺乏特异性,而新的PET显像剂如11C-蛋氨酸在脑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发挥作用,或采取双核素显像、双时相显像的方式以进一步提高PET/CT的诊断符合率,而且PET/MRI还可弥补PET/CT在脑病变诊断方面的不足,这也必将使神经系统核医学的诊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Glaudemans A W, Enting R H, Heesters M A, et al. Value of 11C-methionine PET in imaging brain tumours and metastases[J].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13,40(4):615-635.
[2]Gulyá B, Halldin C. New PET radiopharmaceuticals beyond FDG for brain tumor imaging[J]. Q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12,56(2):173-190.
[3]赵倩,李娟,王荣福.PET/MRI显像技术与其他分子影像技术的比较[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4-8.
[4]Garibotto V, Heinzer S, Vulliemoz S,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hybrid PET/MRI in neuroimaging[J]. Clin Nucl Med,2013,38(1):13-18.
(潘建虎 沈小东 陈泯涵 张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