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杭州]
11月1日 午作总理纪念周报告,暂定11月7日移建德;请陈叔谅讲《中日战争之回顾》。午后召集特种教育常务委员会,到胡刚复、张荩谋、卢亦秋等,决定致电王雪艇,告以迁移建德;且因此事关系浙大前途事大,且迁建德安全问题未可知,而杭州校舍将受大损失,故并作书详告。
同日 国立中央大学借址重庆大学开学。
11月2日 寄王雪艇电及快信,告以本月7日移建德,嘱其电复。以建德之安全未必胜于杭,故不得不考虑再三。下午出席工程学会奖金委员会会议。
同日 与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同济大学校长翁之龙、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联名致电华盛顿九国公约会议,吁请制止日本侵华暴行。《申报》1937年11月3日;《全集》第23卷第508页
11月3日 王雪艇复电,允准迁校。显然未及接到另请详函。为说明迁校利弊计,拟打一电话与王雪艇。据警报时间统计,浙大9月20日开始上课到10月30日,六周中不能上课时间平均为16%,其中8点到9点不能上课者28%,下午2点到3点22%。
11月4日 得教育部第二电,嘱将迁建德后实验、实习计划呈报后作最后决定。即作呈教育部之下学期实验计划。
11月5日 日兵在江浙交界之沿海登陆,敌兵上岸达2000人之多。下午出席省抗战后援会所属国际宣传委员会,到李楚狂、李一飞、李培恩及浙大梅迪生、章俊之、李絜非、诸葛振公、顾谷宜等十七八人。
11月6日 全天三次警报,终日未能上课。艮山门机神庙、闸口、西兴等被炸。
11月7日 嘱沈鲁珍速将床、桌、椅、凳等1750件运建德。
11月8日 警报5次。倭机每日扰武林,无法上课,故不如早移建德。决定二、三、四年级生于周四(11日)、五(12日)、六(13日)各日移建德。与张荩谋、卢亦秋、沈鲁珍等谈移建德后问题:学生训育和校舍保管。纪念周报告迁建德之计划,并王季梁讲《战争时之化学工业》。
同日 致函教育部,呈报大学迁移后实验实习办法并询本大学应否迁往建德以策安全之处:一、文理学院之理科部分。除物理学系因研究关系感觉迁移稍有困难外,其他各系实验实习皆可于一个月内恢复,此中所损失之时间,拟于寒假中两星期内补尝之;二、工学院。除机械系及土木系之水利课程试验机械繁重一时不克搬运外,其他各系仪器及机件,大都可以移动。迁移后实验仍可照常进行,且有一部分不便迁移之机器,其试验已有尽先赶做完结者,至于迁移时所损失之课业,亦当于寒假期内补足之;三、农学院各系实验材料器具及标本等均可携带,田间试验即拟利用当地原有林场及苗圃等处设法进行,室内实验均可不受影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五-5320-1-124、125
同日 致函教育部长王雪艇,告知学校暂迁建德之原因及迁移部署,至行政部分,仍留校驻守,万不得已,则当划一部分交浙江省政府接收保管,冀获保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五-5320-1-129、130、131
11月9日 警报5次。上海失守,太原陷落。教员全体去建德,职员多留杭。张荩谋以不愿去建德,辞特种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职。
11月10日 警报5次。今日出布告,令学生于11、12、13日三天移建德。以大轮拖民船赴桐庐,换小轮赴建德。
11月11日 警报3次。接教育部函,赞成学校迁建德。嘱给每室所存之木器家具仪器列一清单。是日起,将教职员学生分配定当,三批出发,每晚一批,约200人,用校车送至钱江江干,每日自下午6时起,至11时止,每半小时一次;自江干舍陆登舟,留船一宿,黎明放行。《西迁纪实》第2页
11月12日 二年级学生抵建德。李乔年、周承佑等赴建德,教职员家属亦去不少。
11月13日 太仓失守。
11月14日[建德] 午抵建德。先至北门林场教员宿舍,复至文庙、严子陵祠及何宅等三、四年级住宿处。总办公厅设在方宅。
11月15日[建德] 最后一批四年级生到建德。杭州城内已可闻炮声,杭市乃如死城,居民迁徙一空。《西迁纪实》第3页 迁都重庆之议,已经国防会议决定。《陈克文日记》第127—128页
11月16日[建德] 召集二年级代表20人谈话。下午召集特种教育常务委员会,到李乔年、胡刚复、郑晓沧、周承佑等。由周承佑代理建德分校总务长;毛启爽、戎昌骥、徐谷麒三人为情报委员,出壁报或校刊;吴馥初、齐学启、陆子桐三人为壕沟设计委员。决非日兵至富阳则建德不移,非日兵至余杭则天目不移。天目学生召集大会主张迁校;教职员开会,亦主张速搬。
11月17日[建德] 召集二年级训育导师会,决定每两周导师召集学生谈话一次。开系主任会议,谈杭校仪器(湘湖300箱,校中400箱)迁移问题;谈次日开课问题。因杭州纷乱状态,偕胡刚复、沈鲁珍、林汝瑶等回杭州。
11月18日 晨4时闻校中装运仪器、图书。朱仲翔云天目分校恐慌殊甚。高工师生由湘湖出发赴建德。
同日 建德临时本校复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五-5320-1-166
同日 气象研究所留守南京的天气预报业务被迫停止,关于南京气象资料能整十年不间断的初衷,差四十天未能实现。《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大事记》(1928—1949)
11月19日[西天目] 苏州、嘉兴失守。下午偕胡刚复、马宗裕等至西天目禅源寺,晚召集教职员谈话,主张日兵不至富阳则建德分校不移,不至余杭则天目分校不动。
同日 齐学启在玉山专办与浙赣铁路局接洽车辆事宜。《西迁纪实》第9页
11月20日[西天目] 晨召集天目一年级学生谈话,嘱安心读书,并报告江西吉安校址接洽经过。下午偕胡刚复、朱仲翔经於潜、昌化往歙县(徽州)。
同日 “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中央日报》1937年11月21日 南京政府本日迁驻重庆,五院俱全部均移至重庆,惟行政部所属之军政部留驻南京。《吴虞日记》(下)第753页
11月21日[屯溪] 至屯溪,至黎阳看茶栈五处。
同日 西天目演讲《当今大学生的责任》一文刊于《大公报》“星期论文”。强调学生求学态度,宜如《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全集》第23卷第518页
11月22日[祁门] 苏州、常熟失陷。赴祁门,至青云桥小学、茶场、胡氏宗祠等。杭州图仪装运告一段落。《西迁纪实》第4页
11月23日[屯溪] 赴屯溪下游看房屋,程氏宗祠、同春茶栈、罗汉松率溪书院、聚兴昌茶栈、朱氏宗祠等。下午回建德。
同日 张闻骏、周承佑两先生赴吉安、泰和筹备赣南校址。《西迁纪实》“大事记”附录第4页
同日 李絜非等在富阳雇得三船,拟以一船装省图书馆善本、库书235箱赴渔山。《运书日记》第148页
11月24日[建德] 知教授中颇有离职者,如陈弼猷、章俊之、俞大纲等。召集特种教育常务委员会,到张荩谋、朱仲翔、李乔年、卢亦秋、胡刚复、诸葛振公、沈鲁珍等,决定告假两周以上之教职员留职停薪,不告假而离职者停职。请周承佑赴南昌接洽吉安校址。
11月25日[建德] 无锡失守。朱仲翔赴天目,拟将能回家之学生先行遣散,无家可归者来建德。
11月26日[建德] 嘱高工有家可归者发旅费,无家可归者暂为维持。下午召集导师会议。
11月27日[建德] 宣布高工、初农停课,教职员发薪至12月底。
同日 致函教育部长王雪艇,请示际兹国难严重之时国立大学办学方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五-5320-1-169
同日 致电教育部长王雪艇,告以本校二、三、四年级已迁建德并开课,一年级在天目山临时校舍,必要时再行迁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五-5320-1-166
11月29日[建德] 日寇侵占宜兴。纪念周请张晓峰讲《严州之历史、地理》。胡刚复等自常山、玉山回,考察水路、陆路交通,常玉公司汽车,并在衢商妥二节半之火车。
同日 西天目山分校一年级学生以浙西紧张分批下山来建德。《西迁纪实》“大事记”附录第4页
11月30日[建德] 日军占领广德。下午召集特种教育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会,到胡刚复、李乔年、郑晓沧、卢亦秋、沈鲁珍、张荩谋等,决定助教于校址再迁时停职,听调迁;教授授课三小时以下者不必同去;杭州不失守暂不离建德,但江西吉安方面则积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