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园区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职教园区建设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职业教育兴起的社会背景

一、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扩大

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过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廉价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的转移,以及鼓励储蓄政策形成的高投资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增长方式相对粗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经济发展面临瓶颈,继续增加要素投入的空间日趋有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是促使产业由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促使第二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促使三大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使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这将直接引起社会职业种类、结构、数量等方面的变化,进而改变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

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作为劳动力支撑。一方面,伴随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现代化,行业企业生产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许多地区和行业迫切需要大批复合型、高水平、高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在继续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随着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社会对相应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更加紧迫,这种现象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许多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必将加快发展,广大中小企业必将走出产业链的低端,高端技能型、高级技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将逐步成为社会劳动力竞争的主体,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必将大幅度超过普通劳动者总量增长速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形成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正是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体现。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这种深刻变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变革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必须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要求,为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原有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模式、人才规格、教学内容和教育手段,改变专业设置重复、规模小、效率低的现状,转变原来那种“分散经营”“小打小敲”的办学格局,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中人、财、物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高职教育的资源共享,走规模化、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道路,打造高职“航母”。组建职业教育园区,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

社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日益增长,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政府为职业学校走向社会化和社会力量办学提供了众多的鼓励措施,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指出:“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政府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中,第一次在“高等教育”部分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并确定“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显然,职业教育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允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当地教育资源,举办综合性、社区性的职业技术学院;允许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多种方式招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允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深造。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2年)提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强调:“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政策的扶持使得职业教育园区化办学模式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逐渐萌发。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职业教育园区化办学成为加快职业学校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的一种尝试和选择。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身诉求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园区化办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职业学校普遍“先天不足”。不少办学者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重视实训基地和设备设施等基础工程的建设,专业建设盲目。一些投入较少的“热门”专业大家争着办,而投入较多的生产一线急需的“脏、苦、累”专业却很少有人问津,导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严重失衡。企业生产急需的一线操作人员短缺,而“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无处就业,职业学校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 “产出”不畅必然影响投入,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再发展。再加上历史、体制、政策等原因,职业教育分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严重,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互动机制,使得职业教育质量普遍低下,整体办学水平不高。如果这种“小而散”“小而乱”“小而差”的粗放型办学模式得不到改变,势必严重制约职业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从外延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从粗放型办学转为集约型办学成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