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宁波大学建校30周年暨三校合并20周年之际,《宁波大学校史(2008—2015)》出版了,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司马迁说,编史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编纂学校历史,目的是为了记录发展历程,总结发展规律,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2012年,学校曾编纂出版了《宁波大学校史(1986—2007)》,为了赓续发展轨迹,理清发展脉络,学校决定以2016年校庆为契机,整理史料,续写校史。在全校上下的共同支持下,在主编张伟教授的精心组织下,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的老师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编纂完成了这本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的校史,这对于凝聚20万校友及全校师生力量、共筑研究型大学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对历史的观察与确定,既要有对“短时段”历史事件的准确描述,又要有对“中时段”历史现象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分析,更要有“长时段”历史眼光对发展规律做深层次的研究。只有把宁波大学2008—2015年的历史,放在更长的历史过程中来认识,才能更好地发现发展的基本规律、总结发展的基本经验。
全面地回顾校史,应该把《宁波大学校史(2008—2015)》和《宁波大学校史(1986—2007)》合起来看,甚至把原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的校志校史合起来看,这样就不难发现,宁波大学校史分为建校前30年和建校后30年两个阶段。宁波大学建校前30年的历史,主要是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的发展史,体现了宁波人民要办一所属于宁波的综合性大学的愿望,这也为以后宁波大学“办一流大学”的梦想奠定了基础。宁波大学1986年建校后30年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15年的转型发展期:从1986年至2000年,是第一个15年,学校实现了新建大学向新型综合性大学的转型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为新宁波大学;从2000年至2015年,是第二个15年,学校实现了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发展。
其中,宁波大学第二个15年的转型发展期,也大体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一是2000—2007年。此一阶段大约是八年时间。自2000年前后提出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目标后,一直到2007年,学校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能够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从此开始进入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门槛。二是2008—2015年。这一阶段学校基本实现了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发展,也用了大约八年时间。
如果把2008—2015年的八年发展历程,放到宁波大学建校30周年,甚至办学60周年的历程中来认识,就会发现这八年是突飞猛进的八年、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八年。通过这八年的努力,学校“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基本实现,宁波大学已经基本建设成为一所有特色、高水平、海内外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这八年间,学校的综合实力快速提升。2012年,学校综合实力排名首次进入中国高校百强行列,此后排名稳步提升,到2016年排名为全国第88位。2011年,学校被列为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2012年,学校被列为教育部、浙江省、宁波市共建高校。2015年,学校列为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根据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宁波大学跻身国内一流的地方高校行列和省属高校第一方阵前列,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达到教学研究型大学标准。
这八年间,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快速提升。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留学生教育持续发展,同时继续教育大力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名,“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屡捧优胜杯,学校荣获全国就业工作典型高校50强。
这八年间,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了国家级三大科技奖的全面突破。到2015年年底,有1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名,2个学科接近全国前10%,2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前1%。
这八年间,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理能力不断进步和提升。学校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制定实施了《宁波大学章程》,推进了学校综合改革。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快速改变,双桥地块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科技学院慈溪新校区和梅山海洋科教园建设顺利推进。学校党的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稳步提升。
这八年的跨越发展,是“天时”,是“地利”,更是“人和”。从“天时”来说,中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为宁波大学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学校从不放过每一个发展的机遇,做到了乘势而上。从“地利”来说,我校得到了浙江省、宁波市和宁波下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关心,他们给予了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一大批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秉持“爱国爱乡、重教兴学”的赤子之心,一如既往地支持宁波大学的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2015年年底,香港著名的慈善家、企业家李达三先生捐资1亿元人民币设立基金,用来支持宁波大学海洋医药学科的发展,此情此景,令人难忘。从“人和”来说,宁大人始终有“办一流大学”的梦想,每位宁大人总是把办好宁波大学作为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志向远大,永不停步。宁大人还有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校史的字里行间,能够读出宁大人的精神品质和工作作风,那就是实事求是、知行合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概括起来说,那就是宁大人始终有着“办一流大学”的梦想,那就是宁大人始终坚持着“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大学开始了新一轮转型发展,向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这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20万宁大校友和3万宁大师生的共同心愿,也是宁大人“办一流大学”梦想的再次启航。此时此刻,我们更要静下心来,在对历史的总结中寻找未来的借鉴,从中汲取智慧、传承文化、凝聚力量、共筑梦想。
本书重在汇总和整理这八年间的重大史事和各类资料,对发展脉络和重大事件做了梳理和叙述,重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我想,师生、校友和关心宁大发展的朋友读了以后,一定会倍感亲切,也会从中受到启迪。但由于编纂时间紧迫,这本校史在叙述的完整性和资料的丰富性方面,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留待以后续写时再做完善。
以上感想,权作为序。
2016年8月